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loud0314

十殿阎王与十八层地狱、孟婆汤、黑白无常(附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chi.kuchi 于 7-8-2006 10:05 PM 发表
噢。。。。
終於看完了。。。

你是第一看完此帖的人?谢谢你的支持。。。
记得哦,别做坏事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阎罗王的各种名称及阎王妹也管地狱

阎罗王,梵语 Yama-raja,西藏语 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摩、琰摩、剡魔、阎摩、琰魔。另又能译作双、双世、遮上、静息、縳、深恶胜业,可布众,深能静息、平等。在梵语焰摩 Yama 上,再加 raja(王),而成焰摩王、阎罗王、琰魔王、阎王魔、或阎摩罗社、琰魔逻阇、焰摩逻阇、阎魔罗、阎魔罗王。阎罗王又简称阎罗、阎逻、焰罗、剡王、阎王。或称焰摩天、死王。

阎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美 Yami 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女王」。但中国佛教僧人对信徒绝对不提这个「女头头」,这是因为「女人」在佛教中地位低微,惟恐女人在佛教中起「革命」(?)。「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详见第五节)。「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一:「焰摩」或作阎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慧琳音义第五十「阎摩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故三启经云,将付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即其事也」。慧苑音义上:「阎罗,具正云琰摩逻阇,此云遮止,谓遮止罪人,不更造罪」。俱舍光记第八:「琰魔王,旧云阎罗者,讹也。琰魔,此云诤息,谓犯罪人,不自知过,于苦不忍,违拒狱卒,更造过罪,由王示语,便知己罪,意分而受,息诤息罪,皆由王故,故名诤息」。瑜伽论记第十六:「焰摩即本地分曰静息王,静息诸罪也」。俱舍论第十一:「琰魔王使诸逻剎裟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关于经部记载阎罗王,有长阿含经第十九地狱品、大宝积经第七十五、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多处。「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长阿含第十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8-8-2006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忘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王菩萨



  通常一般人只要提到地藏菩萨,大家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阴深深的、恐怖、幽冥、地狱、鬼魂、冤魂、好兄弟等之联想;这也难怪,因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常救度鬼道众生,令人难免会“胡思乱想”。

  其实地藏菩萨并非只管幽冥众生而已,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内所有娑婆世界之六道众生,地藏菩萨都不辞辛苦的加以救拔,使令解脱。许多佛教徒大多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很详细的介绍地藏菩萨的前生因缘、愿力、悲愿、功德、方便救苦难等,所以诵、持、修、供地藏菩萨本愿经,其功德威力甚大。

  而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咱们这五浊恶世中,教化着我们这些刚强众生,为使我们的心能够调伏,离苦得乐并舍邪归正,于是便分身百千亿万,广设方便加以教化救度,其有未调伏者,随着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各种恶业,在三恶道中受苦受难,而地藏王菩萨便承担了本师  释迦牟尼佛涅槃前的重托,广设方便加以救度,悉使末法众生都能解脱,永离痛苦,正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大宏愿。且地藏菩萨会慈悲救度众生,一直到距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菩萨出世成佛时,才了尽释迦佛之重托。

[ 本帖最后由 cloud0314 于 8-8-2006 02: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的慈悲

  地藏菩萨和我们这个阎浮提(指地球)是有非常深厚的因缘,若是要说地藏菩萨利益了多少的众生,还真是百千万劫说难尽的,所以笔者简略的述说地藏菩萨的大悲愿力,使大家能对地藏菩萨生起最深的诚信及恭敬。

  1、对于临终者:生死事大,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而一般人忙忙碌碌的就过了一辈子,对于自己的生死大事从来都漠不关心,所以到了将要临终的时候,很多状况都不清楚的手忙脚乱。其实一般人生前较没有受过佛法的训练,在临终时不知道很多的厉鬼、恶鬼和自己的业障会化现出亲人的样子,来欺骗您。也因为我们对于人世间的亲情、俗情放不下,且贪恋极重故,很容易就被这些厉鬼、恶鬼及业障带往鬼道去受苦。这时阳上的子女、亲人可虔诚的替亡者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可以替亡者斋僧、恭塑地藏菩萨像、印地藏经、地藏像、或布施亡者生前最喜爱的东西拿来供佛……等,都可使亡灵脱离地狱之苦。

  2、对于婴灵、产妇:若有妈妈们不小心在怀孕过程中,因种种原因造成堕胎或流产,只要诚心的在地藏菩萨前,供养地藏菩萨或诵地藏经,祈求地藏菩萨慈悲加被,带领婴灵解脱痛苦,给予安慰。那产妇呢?您只要在怀孕时,每天礼地藏菩萨三拜,早晚上香(没有地藏菩萨金身者,用地藏画像也可以),祈求地藏菩萨能护祐生产顺利,则您生产时便能无太大的痛苦,也能生出福德智慧庄严的儿女,只要您诚心的礼拜,所愿皆成。

  3、车祸意外、孤魂鬼魅缠身者:不管是别人或您自己,只要被“脏东西”附身,因而生病不断、常做恶梦,或者家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及自己发生了车祸意外(或自己的亲人、朋友发生车祸意外不幸死亡或有生命危险)等,这些事情如果被您碰上了,您只要发愿替自己或亲人、朋友虔诚的诵地藏经几部,回向给自己或亲人、朋友,则可化凶为吉,亡者超生,病者康复,鬼魅孤魂因您诵地藏经之功德力,速速超生远离,不再扰害。

  4、因战争刀兵灾劫死亡者:如果自己的祖先有因当兵作战死亡者,尸骨无存,没办法好好的替他们办后事,也可发心替他们诵经、印经,功德回向给他们,地藏菩萨慈悲也会救拔他们的。就曾有人发心替他的祖先诵经,结果梦见他的祖先托梦说:“当兵当好久了,战争不断,今天终于接到退伍令了,可以自由了。”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吧!

  5、对于我们的怨亲债主:地藏菩萨因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前,发下了誓愿,不使恶业众生堕入恶道,故只要您常年诵其本愿经、持地藏菩萨的洪名或念灭定业真言等,因地藏菩萨的愿力故,会将您宿世的冤欠业障,让它们得到解脱及安乐或往生净土,使我们现世一切的障碍阻难都渐平息,而临终时,也能避免我们不堕恶道。

  6、地藏菩萨能开般若智慧:地藏菩萨不是只管鬼道众生而已,只要您诚心的礼拜地藏菩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忏法或拜《地藏菩萨忏愿仪》及供养地藏菩萨、礼拜地藏菩萨等,都能消除宿世的无明愚痴,累积我们的福慧资粮,让我们生命中的般若智慧具足及展现。

  7、您的本尊“地藏王菩萨”:如果您命中带阴,且这一生常梦见地藏菩萨,修地藏的法很有感应,一生中特别喜爱地藏菩萨,修佛法也常回向三恶道及鬼道众生,则您就与地藏菩萨有缘了。一般说来,今世会成为地藏菩萨弟子者,有下列几种原因:

  第一:前世是从幽冥地府转世人间的,因在幽冥时,受地藏菩萨的教化及救度,今世重新投胎为人,故与地藏菩萨特别亲。
  第二:生生世世中,经常追随地藏菩萨修持佛法,而与地藏菩萨有缘的人,同时也会与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缘。
  第三:于今生或过去世中,曾得因果病,或遭受苦难灾劫之业报,而承蒙地藏菩萨化身救度者。

  因篇幅有限,如您真是喜欢地藏菩萨,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地藏菩萨的弟子,或是您的本尊到底是谁?您可参考本门出版的《本尊菩萨之修法》一书,一定可以给您很多的解答。

  8、地藏菩萨的修法:一般人只知道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为就是在修地藏菩萨法,其实不只这样。地藏菩萨总共有三部经是最流通的,即所谓的“地藏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同时,您也可以修持地藏心咒和灭定业真言。其中最特别、最难得的,就属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密行忏法和木轮相法的修法,这是地藏菩萨专门为末法众生之生活、修行、一切事物所设计出来的特殊法门。

  9、地藏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一位是大愿,一位是大悲,这两位都是广大灵感,而且也是目前台湾信仰最多的两位菩萨。观世音菩萨是闻声救苦,只要您发生任何的事,诚心诚意地念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感应是不可思议的。而大愿地藏王菩萨呢?您如果遇到任何的问题,不用祈求,地藏菩萨都会义不容辞地帮助你,因为,这是地藏菩萨的责任及愿力,所以也是感应迅速、无愿不成的。在这里也要告诉大家,不要怕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不是阴阴的,只是因为他救度恶道众生的愿力最深罢了。所以不论是地藏菩萨或是观世音菩萨,您今生都可与他们结缘,甚至诚心的修持这两位菩萨的法门,最少最少在世时,也能消无量业障,开启你们的宿世潜能及慧命,临终时,更得以往生十方佛国净土的。

[ 本帖最后由 cloud0314 于 8-8-2006 02:3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06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就已经看过的图,朋友家是城隍庙,所以时常听老人家讲故事

谢谢楼主帮我勾起童年时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好色仙人 于 8-8-2006 02:29 PM 发表
我小时候就已经看过的图,朋友家是城隍庙,所以时常听老人家讲故事

谢谢楼主帮我勾起童年时的记忆

不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0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loud0314 于 8-8-2006 02:31 PM 发表
不客气。。。


想问一下,这些阎罗,十八层地狱等等的传说是佛家还是道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8-8-2006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钟馗,其实还可以介绍六道,鬼的种类等包你拿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好色仙人 于 8-8-2006 02:33 PM 发表


想问一下,这些阎罗,十八层地狱等等的传说是佛家还是道家的?

佛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06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loud0314 于 8-8-2006 02:38 PM 发表
佛家的。。。


我记得我以前去的城隍庙的坛主好像是道教的,很混乱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馗神话的由来及其形象



有 关 钟 馗 的 记 载 , 最 早 见 于 北 宋 沈 括 《 梦 溪 笔 谈 》 。 有 关 钟 馗 的 戏 曲 、 小 说 , 有 明 代 杂 剧 《 庆 丰 年 五 鬼 闹 钟 馗 》 ; 小 说 则 有 明 朝 《 钟 馗 全 传 》 、 清 代 《 斩 鬼 传 》 和 《 平 鬼 传 》 。 钟 馗 是 民 间 宗 教 中 捉 鬼 、 ? 鬼 、 驱 鬼 逐 疫 的 神 癨

。 钟 馗 并 非 实 有 其 人 , 其 由 来 可 能 由 逐 鬼 法 器 " 终 葵 " 而 来 。 " 终 葵 " 为 逐 鬼 之 物 , 被 取 为 人 名 作 辟 邪 之 用 , 而 演 变 为 真 有 钟 馗 其 人 的 附 会 , 是 有 可 能 的 。 此 外 , 钟 馗 的 可 怖 造 型 , 除 了 在 驱 鬼 意 义 上 收 到 以 恶 制 恶 的 效 果 外 ; 其 丑 恶 的 外 貌 , 亦 有 可 能 源 自 傩 仪 中 的 方 相 。 这 个 推 论 有 其 历 史 背 景 , 因 为 钟 馗 在 传 统 的 宫 廷 傩 与 民 间 傩 中 , 都 扮 演 的 人 格 神 的 角 色 。 其 貌 寝 之 造 型 , 源 自 傩 仪 主 持 方 相 , 亦 有 可 能 。 另 外 , 钟 馗 与 门 神 神 荼 、 郁 垒 , 更 有 着 一 脉 相 连 的 降 鬼 属 性 。

无 论 钟 馗 是 否 源 自 " 终 葵 " 、 方 相 , 抑 或 是 神 荼 、 郁 垒 , 又 或 者 是 三 者 的 融 合 ; 钟 馗 在 小 说 、 戏 曲 中 , 都 保 持 了 貌 寝 、 正 气 凛 然 、 为 民 除 害 的 特 征 , 因 而 广 受 百 姓 拥 戴 , 而 钟 馗 神 话 亦 得 以 历 代 不 衰 。


钟 馗 不 但 是 民 间 信 仰 中 的 捉 鬼 、 ? 鬼 神 癨 , 更 是 戏 曲 、 小 说 中 的 驱 鬼 捉 妖 煞 星 。 有 关 钟 馗 的 戏 曲 , 有 明 朝 无 名 氏 《 庆 丰 年 五 鬼 闹 钟 馗 》 。 有 关 钟 馗 的 通 俗 小 说 , 据 孙 楷 第 的 记 载 , 有 明 朝 万 历 年 间 刊 行 的 《 钟 馗 全 传 》 、 清 康 熙 年 间 写 成 的 《 斩 鬼 传 》 和 和 乾 隆 间 成 书 的 《 平 鬼 传 》1 。 胡 万 川 认 为 这 三 部 有 关 钟 馗 的 小 说 , 可 以 分 为 两 类 : 《 钟 馗 全 传 》 是 就 钟 馗 神 话 加 以 扩 充 敷 衍 而 成 的 神 话 故 事 , 亦 是 现 存 最 早 的 钟 馗 小 说 。 至 于 《 斩 鬼 传 》 和 《 平 鬼 传 》 则 是 藉 钟 馗 斩 鬼 故 事 而 写 成 的 讽 世 小 说2 。


一 、 钟 馗 神 话 的 由 来


1 、 钟 馗 由 " 终 葵 " 而 来


上 述 戏 曲 、 小 说 的 主 角 - - 钟 馗 并 非 历 史 人 物 , 乃 是 虚 构 的 斩 鬼 神 癨 。 有 关 钟 馗 的 由 来 , 可 能 由 逐 鬼 法 器 " 终 蔡 " 而 来 。 此 外 , 钟 馗 与 傩 仪 有 密 切 关 系 ; 钟 馗 亦 有 可 能 由 傩 仪 中 的 方 相 转 化 而 来 。 另 外 , 钟 馗 更 与 门 神 : 神 荼 、 郁 垒 有 一 脉 相 承 的 降 鬼 属 性 。 有 关 钟 馗 这 个 名 字 的 来 源 , 暂 时 仍 未 有 肯 定 的 答 案 。 较 为 可 信 的 解 释 是 " 钟 馗 " 乃 由 " 终 蔡 " 衍 生 而 来 ; 由 驱 邪 法 器 , 演 变 成 人 物 的 名 称3 。 这 个 说 法 由 杨 慎 ( 1 4 8 8 - 1 5 5 9 ) 等 人 发 其 端 , 到 顾 炎 武 、 赵 翼 ( 1 7 2 7 - 1 8 1 4 ) 等 人 而 确 定4 。 杨 慎 《 丹 铅 摘 录 》 载 : " 大 圭 终 葵 首 。 疏 : 齐 人 谓 椎 为 终 葵 。 " 5 杨 慎 引 用 《 周 礼 》 解 说 " 终 葵 " 是 个 椎 子 。 胡 万 川 亦 推 测 古 人 有 一 种 像 椎 的 法 器 , 齐 地 方 言 称 之 为 " 终 葵 " 。 唐 代 及 六 朝 时 候 运 用 " 钟 馗 " 一 辞 时 , 常 常 有 " 终 葵 、 " 钟 馗 " 等 写 法 互 为 袭 用 的 现 象 , 可 见 " 终 葵 " 与 " 钟 馗 " 的 密 切 关 系6 。


杨 慎 以 钟 馗 由 " 终 葵 " 衍 生 而 来 的 说 法 , 就 成 为 顾 炎 武 等 人 理 论 的 先 河7 。 顾 炎 武 《 日 知 录 》 中 引 申 了 杨 慎 的 说 法 , 指 出 " 终 葵 " 本 为 逐 邪 之 物 : " 盖 古 人 以 椎 逐 鬼 , 若 大 傩 之 为 耳 。 " 8 " 终 葵 " 有 可 能 由 逐 邪 法 器 , 渐 渐 被 采 用 作 为 人 名 而 有 钟 馗 之 名 。 《 日 知 录 》 载 : " 魏 书 : 尧 暄 本 名 钟 馗 , 字 辟 邪 。 " 此 外 , 又 有 淮 南 王 佗 子 名 钟 馗 , 有 杨 钟 葵 、 丘 钟 葵 、 李 钟 葵 、 慕 容 钟 葵 、 乔 钟 葵 等9 。 由 《 日 知 录 》 之 载 , 可 见 古 人 有 用 钟 馗 或 钟 葵 为 名 之 习 。 赵 翼 《 陔 馀 丛 考 》 更 在 顾 炎 武 说 法 的 基 础 上 , 指 出 由 " 终 葵 " 演 变 为 " 钟 馗 " 的 轨 迹 。 赵 翼 认 为 " 终 葵 " 本 为 逐 鬼 之 物 , 后 世 以 其 有 辟 邪 之 用 , 遂 取 为 人 名 , 并 附 会 为 真 有 钟 馗 其 人 10 。 由 杨 慎 、 顾 炎 武 、 赵 翼 等 人 的 推 论 , " 钟 馗 " 一 名 的 由 来 , 可 能 是 由 " 终 葵 " - - 椎 , 这 个 逐 鬼 法 器 衍 变 为 人 名 , 再 演 变 为 逐 鬼 神 癨 之 名 11 。


2 、 钟 馗 与 傩 仪 和 方 相 的 关 系


钟 馗 的 由 来 , 除 了 可 能 由 " 终 葵 " 这 个 逐 鬼 驱 邪 的 法 器 而 来 外 ; 钟 馗 与 傩 仪 , 亦 有 千 丝 万 缕 的 关 系 。 胡 万 川 认 为 钟 馗 貌 寝 及 凶 恶 的 造 型 , 有 可 能 由 傩 仪 中 的 方 相 转 化 而 来12 。 傩 仪 是 古 代 一 种 驱 鬼 逐 疫 的 仪 式 , 这 种 假 面 跳 神13 , 具 有 原 始 宗 教 的 性 质14 。 傩 仪 在 孔 子 时 代 已 经 存 在 , 最 早 见 于 《 论 语 》 。 〈 乡 党 〉 篇 载 : " 乡 人 傩 , 朝 服 而 立 于 阼 阶 。 " 朱 熹 ( 1 1 3 0 - - 1 2 0 0 ) 注 曰 : " 傩 所 以 逐 疫 " 15 。 原 始 信 仰 认 为 疾 病 、 灾 难 , 都 由 某 种 精 灵 、 鬼 物 作 崇 , 就 像 毒 蛇 、 猛 兽 一 样 , 可 被 驱 逐16 。 傩 仪 就 是 驱 鬼 逐 疫 的 仪 式 , 分 宫 廷 傩 和 民 间 傩17 。


古 代 的 傩 仪 , 阵 容 强 大 。 仪 式 的 主 角 为 方 相 , 另 有 " ? 子 " 。 据 《 周 礼 》 〈 夏 宫 〉 载 方 相 作 " 蒙 熊 皮 " 的 打 扮18 ; 他 们 是 巫 的 化 身 , 而 " ? 子 " 即 少 龄 黄 门 子 弟 组 成 的 舞 队19 。 古 代 的 宫 廷 傩 , 具 一 定 的 规 模 。 《 后 汉 书 》 〈 礼 仪 志 〉 所 载 的 傩 仪 , 除 了 有 方 相 外 , 还 有 为 数 一 百 二 十 人 的 " ? 子 " 舞 队 。 另 有 " 方 相 舞 " 、 " 十 二 兽 舞 " 20 。 阵 容 强 大 、 热 闹 喧 嚷 的 傩 仪 , 目 的 在 造 成 一 种 强 劲 的 声 势 , 以 " 威 吓 " 疫 鬼 或 邪 崇 , 达 到 驱 妖 邪 的 效 果21 。


钟 馗 与 傩 仪 有 著 密 切 的 关 系 , 他 在 宫 廷 傩 和 民 间 傩 中 , 都 占 一 个 位 置 。 宋 代 孟 元 老 《 东 京 梦 华 录 》 , 记 载 了 宫 中 所 举 行 的 大 傩 仪 , 行 列 中 除 门 神 、 判 官 外 , 亦 有 钟 馗22 。 钟 馗 除 了 出 现 在 宫 廷 傩 中 , 他 在 民 间 傩 如 " 打 夜 胡 " 和 " 跳 钟 馗 " 中 , 亦 扮 演 了 " 人 形 神 癨 " 的 角 色23 。 《 梦 梁 录 》 " 打 夜 胡 " 一 则 便 记 述 了 钟 馗 在 民 间 傩 中 的 角 色 : " 街 市 有 贫 丐 者 三 五 人 为 一 队 , 装 神 鬼 、 判 官 、 钟 馗 、 小 妹 等 形 , 敲 锣 击 鼓 , 巡 门 乞 钱 , 俗 呼 为 ' 打 夜 胡 ' , 亦 驱 傩 之 意 也 。 " 24 从 " 打 夜 胡 " 的 记 载 , 可 见 钟 馗 在 宋 代 民 间 傩 仪 中 , 已 是 主 角 之 一 。 这 类 民 间 傩 仪 , 本 意 是 在 每 年 阴 气 将 尽 , 阳 气 萌 生 时 , 把 象 征 " 土 " 的 狐 狸 驱 除 , 25 后 来 则 增 加 了 巡 门 乞 钱 的 自 由 度26 。 民 间 傩 仪 中 的 " 打 夜 胡 " 之 习 , 到 后 来 发 展 成 为 " 跳 钟 馗 " 的 风 俗 。 顾 禄 《 清 嘉 录 》 就 有 跳 钟 馗 的 资 料 : " 丐 者 衣 坏 甲 胄 , 装 钟 馗 , 沿 门 跳 舞 以 逐 鬼 。 " 27 无 论 是 宫 廷 傩 , 抑 或 民 间 傩 的 " 打 夜 胡 " 和 " 跳 钟 馗 " , 皆 可 证 明 钟 馗 神 话 , 与 傩 仪 有 密 切 关 系 ; 钟 馗 在 傩 仪 中 扮 演 了 人 格 神 的 角 色 。


钟 馗 是 傩 祭 中 出 现 的 人 格 神 , 这 个 驱 鬼 神 癨 , 有 可 能 源 出 傩 仪 中 的 方 相 。 钟 馗 的 造 型 就 如 胡 万 川 所 说 : " 钟 馗 形 相 之 特 别 丑 恶 , 则 正 是 方 相 装 扮 的 转 化 。 " 28 钟 馗 与 方 相 的 共 同 点 , 就 是 外 貌 上 的 " 丑 恶 " 。 方 相 是 古 代 傩 仪 的 主 持29 , 至 于 方 相 的 扮 相 , 可 参 考 《 周 礼 》 。 〈 夏 官 〉 一 则 有 以 下 的 记 载 : " 方 相 氏 , 掌 蒙 熊 皮 , 黄 金 四 目 " 30 蒙 熊 皮 表 示 先 民 对 猛 兽 崇 拜 , 因 为 古 人 视 熊 罴 为 百 兽 中 最 凶 猛 有 力 的 动 物31 。 方 相 氏 身 蒙 熊 皮 , 亦 代 表 从 拟 兽 中 获 取 神 力 。 " 黄 金 四 目 " 是 指 脸 上 戴 著 面 具 , 假 面 上 缀 的 黄 金 制 造 的 四 目 。 方 相 丑 恶 的 装 扮 , 可 以 收 到 以 鬼 吓 鬼 的 效 果32 。 钟 馗 丑 陋 的 外 貌 , 便 可 能 由 头 戴 可 怖 面 具 的 方 相 氏 转 化 而 来33 。 人 介 于 神 鬼 之 间 , 敬 神 而 又 怕 鬼 , 神 如 不 能 制 鬼 , 则 不 能 以 慰 民 心 。 貌 寝 的 钟 馗 就 是 在 这 种 能 制 鬼 的 心 理 下 , 创 造 出 来 的 人 物 ; 专 门 捉 鬼 逐 疫 , 为 民 除 害34 。


3 、 钟 馗 与 神 荼 、 郁 垒 的 关 系


钟 馗 的 由 来 , 除 了 可 能 源 自 " 终 葵 " 和 方 相 外 ; 他 与 降 鬼 的 神 荼 、 郁 垒 亦 有 相 类 的 性 质 35 。 神 荼 、 郁 垒 能 降 伏 鬼 魅 。 应 劭 《 风 俗 通 义 》 载 : 谨 按 : 《 黄 帝 书 》 : " 上 古 之 时 , 有 荼 与 郁 垒 昆 弟 二 人 , 性 能 执 鬼 , 度 朔 山 上 立 桃 树 下 , 简 阅 百 鬼 , 无 道 理 , 妄 为 人 祸 害 , 荼 与 郁 垒 缚 以 苇 索 , 执 以 食 虎 。 " 36 神 荼 、 郁 垒 是 审 查 、 除 去 为 祸 人 间 鬼 物 、 " 性 能 执 鬼 " 的 使 者 。 宗 懔 《 荆 楚 岁 时 记 》 载 : 人 们 " 造 桃 扳 著 户 , 谓 之 仙 木 。 绘 二 神 贴 户 左 右 , 左 神 荼 , 右 郁 垒 , 俗 之 门 神 。 " 37 神 荼 、 郁 垒 作 为 门 神 , 用 以 治 邪 ; 钟 馗 亦 有 类 似 的 作 用 , 人 们 悬 挂 钟 馗 像 , 用 意 就 在 驱 邪 。 由 此 可 见 神 荼 、 郁 垒 与 钟 馗 , 在 驱 鬼 意 义 上 一 脉 相 承 的 关 系 。 由 以 上 的 讨 论 , 可 见 钟 馗 与 " 终 葵 " 和 傩 仪 的 渊 源 ; 而 钟 馗 亦 有 可 能 由 方 相 转 化 而 来 。 此 外 , 钟 馗 更 与 门 神 - - 神 荼 、 郁 垒 , 有 相 关 的 降 鬼 属 性 。

[ 本帖最后由 cloud0314 于 8-8-2006 03: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 钟 馗 的 形 象


有 关 钟 馗 故 事 的 记 载 , 以 北 宋 沈 括 ( 1 0 3 1 - - 1 0 9 5 ) 《 梦 溪 笔 谈 》 为 最 早38 。 至 明 朝 《 天 中 记 》 录 《 唐 逸 史 》 所 载 的 钟 馗 故 事 , 便 大 致 定 型 。 沈 括 《 梦 溪 笔 谈 》 之 《 补 笔 谈 》 中 , 记 载 了 当 时 所 见 的 钟 馗 图 像 , 卷 首 载 有 钟 馗 ? 鬼 的 典 故 。 唐 玄 宗 ( 7 1 2 - - 7 5 6 年 在 位 ) 开 元 时 讲 武 骊 山 , 还 宫 后 染 恙 , 梦 见 大 小 二 鬼 , 小 鬼 " 窃 太 真 紫 香 囊 及 上 玉 笛 " 。 至 于 大 鬼 ; 即 钟 馗 , 则 有 以 下 的 记 载 : " 其 大 者 戴 帽 , 衣 蓝 裳 , 袒 一 臂 , 顅 双 足 , 乃 捉 其 小 者 , 刳 其 目 , 然 后 擘 而 啖 之 。 上 问 大 者 曰 : ' 尔 何 人 也 ? ' 奏 云 : ' 臣 钟 馗 氏 , 即 武 举 不 捷 之 士 也 。 誓 与 陛 下 除 天 下 之 妖 孽 。 ' " 39 玄 宗 梦 见 钟 馗 捉 鬼 及 ? 鬼 后 , 疾 病 竟 霍 然 而 愈 , 因 而 命 吴 道 子 画 钟 馗 图 像 , " 颁 显 有 司 , " 以 祛 邪 魅 , 兼 静 妖 氛 " 40 。


钟 馗 传 说 , 至 《 天 中 记 》 所 引 的 钟 馗 故 事 , 便 大 致 定 型41 , 并 成 为 《 斩 鬼 传 》 和 《 平 鬼 传 》 的 蓝 本 。 大 方 指 出 沈 括 的 记 载 比 《 天 中 记 》 所 引 《 唐 逸 史 》 故 事 , 更 为 原 始 和 朴 实 42 。 在 沈 括 的 记 载 中 , 玄 宗 梦 见 的 小 鬼 , 并 没 有 名 字 , 至 《 唐 逸 史 》 小 鬼 已 被 冠 以 " 虚 耗 " 之 名43 。 此 外 , 《 唐 逸 史 》 所 载 的 钟 馗 , 亦 增 添 了 细 节 。 《 梦 溪 笔 谈 》 载 : " 钟 馗 氏 , 即 武 举 不 捷 之 士 也 " 44 。 这 段 记 载 , 至 《 唐 逸 史 》 就 变 为 : " 武 德 中 , 应 举 不 捷 " 45 。 朝 代 由 唐 玄 宗 , 改 为 唐 高 祖 ( 6 1 8 - - 6 2 6 年 在 位 , 武 德 是 唐 高 祖 的 年 号 ) 。 另 外 , 有 关 钟 馗 之 死 , 《 唐 逸 史 》 亦 增 加 了 触 殿 而 亡 的 剧 情46 。 钟 馗 在 《 天 中 记 》 所 引 的 《 唐 逸 史 》 里 , 被 塑 造 为 科 举 失 利 , 忧 愤 自 杀 的 失 意 士 人 , 这 个 情 节 便 成 为 后 世 钟 馗 故 事 的 蓝 本 。


1 、 貌 寝 的 驱 魔 神 癨


钟 馗 神 话 历 代 不 衰 , 在 唐 朝 钟 馗 神 话 便 盛 极 一 时 。 不 但 皇 帝 郑 重 地 把 钟 馗 画 像 赐 有 司 以 祛 邪 , 群 臣 如 刘 中 丞 、 杜 相 公 , 更 受 宠 若 惊 的 请 大 文 豪 刘 禹 锡 代 作 谢 表 。 《 梦 溪 笔 谈 》 亦 载 : " 熙 宁 五 年 , 上 令 画 工 摹 ? 镌 板 , 印 赐 西 府 辅 臣 各 一 本 " 47 。 由 此 可 见 由 唐 至 宋 , 君 主 都 有 岁 暮 赐 钟 馗 画 像 给 大 臣 之 习 。 此 外 , 据 《 梦 梁 录 》 记 载 , 宋 代 人 民 亦 有 悬 挂 钟 馗 像 之 习 尚48 , 可 见 钟 馗 神 话 之 盛 。


钟 馗 是 降 妖 斩 鬼 的 驱 魔 大 臣 , 后 世 的 钟 馗 故 事 中 , 钟 馗 不 但 保 留 了 貌 丑 的 特 征 , 他 更 是 妖 邪 的 煞 星 , 并 在 性 格 上 保 持 正 气 凛 然 的 特 点 。 相 貌 奇 丑 , 是 钟 馗 的 一 大 标 志 。 《 斩 鬼 传 》 和 《 平 鬼 传 》 中 , 钟 馗 便 因 貌 寝 而 被 唐 德 宗 嫌 弃 , 未 能 高 中 状 元 , 愤 而 自 杀49 。 《 钟 馗 全 传 》 中 , 钟 馗 状 如 妖 怪 , 被 张 让 夫 妇 " 疑 是 石 马 精 , 不 肯 留 宿 。 " ( 卷 二 ) 50


钟 馗 除 貌 丑 外 ; 后 世 有 关 钟 馗 的 作 品 , 还 把 反 他 塑 造 为 奉 旨 斩 妖 除 魔 的 妖 邪 煞 星 。 《 钟 馗 全 传 》 中 钟 馗 乃 武 曲 星 托 生 , 获 玉 帝 赐 宝 剑 与 神 笔 , 任 阴 阳 降 妖 都 元 帅 , " 收 天 下 之 妖 魔 51 。 明 朝 无 名 氏 《 庆 丰 年 五 鬼 闹 钟 馗 》 杂 剧 中 , 钟 馗 亦 被 封 为 判 官 , 奉 上 帝 之 命 , " 管 领 天 下 邪 魔 鬼 怪 " 。 ( 第 三 折 ) 52 清 朝 《 斩 鬼 传 》 有 别 于 明 代 的 钟 馗 故 事 , 书 中 的 钟 馗 既 不 是 武 曲 星 托 生 , 也 不 是 奉 玉 帝 之 旨 斩 妖 的 大 使 ; 而 是 奉 人 间 天 子 唐 德 宗 之 谕 : " 遍 行 天 下 , 以 斩 妖 邪 " 的 驱 邪 大 神 。 ( 第 一 回 ) 53 至 于 神 通 方 面 。 亦 远 不 如 明 朝 作 品 中 的 钟 馗 。 《 斩 鬼 传 》 里 的 钟 馗 , 既 没 有 《 钟 馗 全 传 》 中 宝 剑 与 神 笔 , ( 卷 二 ) 54 也 没 有 《 庆 丰 年 五 鬼 闹 钟 馗 》 中 , 能 保 五 谷 丰 收 的 神 通 。 ( 第 四 折 ) 55 刘 璋 《 斩 鬼 传 》 中 的 钟 馗 较 少 神 通 之 能 , 但 却 是 较 具 人 性 与 真 实 性 的 斩 鬼 使 者56 。


2 、 正 气 凛 然


钟 馗 故 事 系 列 中 , 钟 馗 除 了 是 斩 鬼 使 者 外 , 他 更 是 正 气 凛 然 与 受 民 众 拥 戴 的 神 癨 。 《 钟 馗 全 传 》 中 , 玉 帝 安 排 殿 前 司 薄 总 管 幻 化 美 女 , 色 诱 钟 馗 ; 钟 馗 便 表 现 了 " 金 石 不 逾 之 操 " 57 。 在 《 平 鬼 传 》 中 , 阎 君 向 玉 帝 举 荐 钟 馗 : " 他 为 人 正 直 " 。 ( 第 十 六 回 ) 58 《 庆 丰 年 五 鬼 闹 钟 馗 》 里 , 中 阳 真 君 称 赞 他 : " 正 直 贤 能 " 59 从 以 上 小 说 、 戏 曲 的 描 述 可 见 钟 馗 正 气 凛 然 , 以 正 胜 邪 的 特 质 。 此 外 , 钟 馗 亦 因 驱 邪 及 造 福 老 百 姓 , 因 而 广 受 百 姓 拥 戴 。 《 钟 馗 全 传 》 内 , 钟 馗 斩 石 马 , 替 地 方 上 除 一 大 患 , 获 民 众 建 祠 庙 供 奉 。 ( 卷 二 ) 60 《 斩 鬼 传 》 中 , 百 姓 感 激 钟 馗 除 害 安 民 , 降 伏 骗 人 钱 财 的 抠 掐 鬼 后 , 便 替 驱 邪 大 神 建 祠 堂 , 令 钟 馗 得 享 香 火61 。 《 平 鬼 传 》 里 , 钟 馗 除 去 欺 诈 金 钱 的 讨 债 鬼 与 混 账 鬼 , 因 而 受 到 民 族 英 雄 式 的 迎 迓 。 ( 第 八 回 ) 62


钟 馗 不 但 是 传 统 的 ? 鬼 神 癨 , 在 傩 仪 中 担 任 驱 鬼 逐 疫 的 角 色 ; 他 更 成 为 戏 曲 、 小 说 的 主 角 , 为 民 驱 魔 降 妖 , 造 福 百 姓 。 钟 馗 的 由 来 , 就 可 能 与 " 终 葵 " 、 方 相 、 神 荼 、 郁 垒 有 关 连 。 钟 馗 捉 鬼 、 啗 鬼 的 神 话 , 至 《 天 中 记 》 引 《 唐 逸 史 》 所 载 钟 馗 故 事 , 便 大 致 定 型 。 有 关 钟 馗 的 作 品 , 无 论 是 杂 剧 , 还 是 小 说 , 都 保 留 了 钟 馗 貌 寝 、 正 气 凛 然 和 受 民 众 爱 戴 等 特 征 。 而 钟 馗 神 话 , 更 因 为 戏 曲 、 小 说 的 描 述 , 得 以 流 传 。 跳 钟 馗 的 民 俗 习 尚 , 维 持 至 今 , 仍 然 不 衰 , 例 如 台 湾 就 仍 有 跳 钟 馗 风 俗 , 以 ? 鬼 癨 来 驱 鬼 逐 疫 ,63 由 此 可 见 钟 馗 神 话 的 历 久 不 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六道

佛教对于世界的看法,除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外,还可以概括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两大类。所谓有情世间,指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按佛教所说是由业力招感,五蕴和合而成的有情生命个体。佛教的有情众生,除了我们人类之外,还包括畜生、饿鬼以及诸天界。所谓器世间,则指有情众生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包括山河大地,草木稼禾,国土宫室等。

此外,佛教还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界有轨持、差别之义,此三界为处于生死流转中的有情众生生存的场所。由于此三界都是沉溺于生死轮回的迷妄众生的生存处,故又称为苦界,或苦海。

(一)欲界

欲界是指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欲念强烈的有情众生所生存栖居的地方,以其欲念强盛,故称为欲界。

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六种,称为“六道”。

1.地狱

地狱,梵文音译为“奈罗迦”,旧译为“泥犁耶”、“泥犁”等,意为恶者。因其为六道之一,因此又叫地狱道、地狱趣。依佛教轮回报应说,作恶者必受恶报,命终后,将堕于痛苦环境中,遭受种种罪苦,因此地狱的意思就是不可乐、苦具、苦器或受罪处。如《立世阿毗昙论》中说:“梵名泥犁耶,以无戏乐故,又无喜乐故,又无行出故,又无神速德故,又因不除离恶业故,故于中生,复说此道,於欲界中,最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说地狱名泥犁耶。”又所据《大毗婆沙论》说:“地者底也,谓下底。万物之中,地在最下,故名为底也。狱者局也,谓拘局不得自在,故名地狱。”

在佛教中,所谓地狱,它既指遭受恶报的众生所生活场所,又指受此恶报的众生本身。因此对地狱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据《长阿含经》中说,地狱有大小之分,大地狱有八种,称为八大地狱,它们分别是:

一、想地狱,又作等活地狱。据说此中众生互相残杀,各怀残害他人的念头。手执刀剑,互相斫刺,剥皮割肉,身碎在地,冷风吹来,死而复活,重受诸苦。

二、黑绳地狱。此中狱卒,以火热的铁绳,捆绑罪人,烧皮彻肉,焦骨沸髓,苦毒万端。

三、埠压地狱。此狱中以大山石,挤压罪人之身,使骨肉糜碎。

四、叫唤地狱。此中狱卒捉人,以热汤沸水,反复煎熬,令受苦者痛苦号叫。

五、大叫唤地狱。如前将罪人置沸水中反复煎熬,反受痛苦较前更重,号叫之声也更大,故名大叫唤。

六、烧灸地狱。此中狱卒将罪人放在铁器中用火烧灸,皮肉焦烂。

七、大烧灸地狱。以铁城、火炕烧灸罪人,比前更酷。

八、无间地狱(阿鼻地狱)。

此种种酷刑,使生此者轮番受诸罪苦,无有间息。八大地狱中,每一个又各有十六小地狱,合为一百二十八小地狱。按佛教所说,生前犯下种种罪行,行种种邪见,死后必堕此地狱受苦。

在诸地狱中,以阿鼻地狱受苦为最。所谓“阿鼻”,就是“无间”之意,是说此地狱中受苦不停,没有间息。又据《观佛三昧海经》记,阿鼻地狱有十八小地狱,各小地狱中又有十八寒冰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等等,据说众生在世犯四重禁,毁十方佛,不孝父母,邪漫无道,命终之后,必将生于阿鼻地狱,受种种苦。

地狱是众生轮回六道之一,在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这种说法在民间有极大的影响,它成了佛教教义以及宣传其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自唐以后,有关地狱的图画、变文,在民间十分流传,许多寺院墙上都画有这类内容的壁画,寺院用以劝恶扬善,或劝人信奉佛法。相传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曾于一寺壁上画出地狱图相后,令观者见了都惊恐惧怕,从此不敢食肉,以致当时两京屠夫为此而息业。由此也可见其影响之深。

2.饿鬼

欲界六道众生中的第二道为饿鬼,即鬼道。因为此道众生中以饿鬼为最多,所以旧译多作饿鬼。但佛教所说的鬼类中,也有如药叉、罗刹等有大威力者,所以新译不作饿鬼而单作鬼道。梵名音译为薜多,或闭多等。据《大毗婆沙论》说:鬼者,畏之意。是说此鬼趣中众生虚怯多畏,故称为鬼。又说鬼是希求之意。此道中饿鬼常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所以称为鬼。按佛教说,此道众生,因前世之恶业,堕鬼道中,常受饥馑,长年得不到食物和水,身子赢瘦,丑陋不堪,见者望而生畏。其中有的饿鬼腹大如山,但咽如针孔,虽遇饮食而不得进食。

据《大毗婆沙论》、《善生优婆塞经》等说,鬼道住处有二,一为此阎浮提世界下方五百由旬处,是饿鬼界,此界中诸鬼由阎罗王统领。另一类住处不定,其中有威德者或住山谷,或住空中,或住海边,都有宫殿,衣食甘美,果报胜于人处。其无威德者,则住于草木坟墓等污秽不净处。

依《正法念处经》说,饿鬼大数有三十六种,如食吐鬼、食血鬼、疾行鬼、罗刹鬼、旷野鬼等,各因生前所作不同,故所受之报各别。《顺正理论》则将诸鬼道分为三类:其一为无财鬼,包括炬口鬼、针门鬼和臭口鬼。此类鬼或口吐烈焰,或咽如针孔,见食物无法下咽,等等。二为少财鬼,包括针毛鬼、臭毛鬼和瘿鬼。三为多财鬼,也包括三种,即希祠鬼、希弃鬼和大势鬼,此类鬼者,得享祠人们所祭之物,或可得人所弃之残物。此外,《瑜伽师地论》中,分鬼趣为三,一外障鬼,二内障鬼,三无障鬼。据《大智度论》、《善恶业报经》等说,众生若行十种恶业,或因贪欲、嫉妒、悭财、欺诳等命终后将投生于饿鬼道中。

与地狱道相似,饿鬼道之说法,从今天看来,有其荒诞的一面。但它也是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佛教往往以此作为劝诫人的手段。它往往还和中国民间信仰相结合,作为劝恶扬善的一种方法,在民间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3.畜生

畜生,新译作傍生,为傍行之生类之意。据新译《婆沙论》中说,诸有情因造作种种愚痴业,或因身语意各种恶行,堕于畜生道中。《业报差别经》中说,具造十业,得畜生报。一身行恶,二口行恶,三意行恶,四从贪而起诸恶,五从嗔起诸恶行,六从痴起诸恶行,七毁骂众生,八恼害众生,九施不净物,十行於邪淫。畜生道种类繁多,差别不等,《正法念处经》说有四十亿种,《楼炭经》说畜生道各各不同,大约有三类,一鱼,二鸟,三兽。此三类中各有无数种。

4.阿修罗

阿修罗又作阿须伦、阿素洛等。其含意有三:一是非天,指阿修罗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据《婆沙论》等解释,素洛是梵文音译,即“天”的意思,“阿”是“非”的意思,合起来即为非天。二为无端正,是说阿修罗容貌丑陋。但佛经中又说阿修罗男容貌丑陋,阿修罗女却美貌非凡。三是无酒,指阿修罗不饮酒。说是阿修罗在过去世持不饮酒戒。或说阿修罗过去好酒,曾酿酒而不得,无酒得饮,便断了酒。

在佛教中,阿修罗是六道之一,又是佛教护法八部众之一。据说阿修罗生性好斗,又多疑善嫉,争强好胜,常与诸天斗战。众生若犯嗔疑等,死后就会堕入修罗道中。

据《长阿含经》中说,有阿修罗王,名罗呵者,住须弥山北大海中,因见诸天从其头上经过,即愤从心起,怒斥诸天对他无礼,于是发兵,与帝释天为首的诸天发生大战。他们之间的大战经历了很长时间,互有胜负,后来帝释天等得到佛法相助,才终于战胜了阿修罗。而阿修罗也最终皈依了佛法,还成了护持佛法在世的八部众之一。

5.人

人指人道,是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之一,众生生命表现形式的一种。梵文音译为摩兔沙、或末奴沙。据佛教解释,人由色、受、想、行、识等五种物质及精神因素和合而成。据《立世阿毗昙论》说,在六道中,人具有八种性质,一是聪明,二是为胜,三是意细微,四是正觉,五是智慧增上,六是能别虚实,七是圣道正器,八是聪慧业所生,由此八种性质,故称为人。另据《婆沙论》中说,所谓人,意即止息,在六道之中,唯有人能止息烦恼恶乱。又说人即忍之意,是指唯有人能在世间安忍。在有情众生轮回的六道中,人有思惟之功能,如新译《婆沙论》中说:“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有转轮王,名曼吠多,告诸人曰:汝等欲有所作,应先思惟,称量观察。尔时人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称量观察。便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

在此世间,人所居处,为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佛教所有学说,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唯苦非乐;愚者认为是乐,识者唯见为苦。佛教所说的教法,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才能离苦得乐,所得的乐,就是佛家所说的涅槃境界。

6.天

天,梵语音译“提婆”。在佛教中,所谓“天”,主要是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善业而感得的殊胜果报,为六道轮回中的一种,称为天道,或天趣,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自然界的天。佛教认为,天是有情众生轮回转生的六道中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轮回投生於天界。依《大毗婆沙论》说,天为光明照耀之意,因生于天趣中诸众生身有光明照耀,自然光亮,故名为天。又说天是显的意思,以万物之中,唯以天高显在上。又据《立世阿毗昙论》说:“天名提婆,谓行善因,於此道生,故名提婆。”在六道中,以“天”一道,最胜最乐、最善最高。《立世阿毗昙论》中说诸天报身之相:“所谓诸天,皆无骨肉,亦无大小便利不净。身放光明,无别昼夜。报得五通,形无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佛教中的“天”虽然是诸有情众生中最优越的趣处,能得到种种享受,但仍未脱离轮回,一旦前业享尽,则将重新转入轮回中。

7.六欲天

佛教所说诸天,分布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之中。其中欲界诸天,主要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称为欲界六天,或直接称为“六欲天”。

1)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是诸天中位置最低的一层天,也是离世间最近的天。他们是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或称为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他们原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四位神将,后来成了佛教中的护法天王。据佛教所说,四天王天住在须弥山腰的犍陀罗山,他们各自率领着八大神将,守护四方天下。其中东方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率领颠逛鬼、香阴神等守护东胜身洲,南方增长天王梵名“毗流驮迦”,率领鸠般荼、薜荔鬼等守护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率领诸龙以及诸饿鬼等守护西牛货洲,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率领夜叉、罗刹等守护北俱卢洲。

四天王天是中国佛教中最常见的护法诸天。民间往往称之为“四大金刚”,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他们常常被安置在天王殿中。民间相传,此四大天王除了护持佛法之外,还兼管着风调雨顺之职,所以在民间信奉的人很多。

2)忉利天

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据说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即为帝释天所居。帝释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简称“释提桓因”,意为“能天帝”。他居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为三十三天之主。因其为欲界诸天,所以并未断七情六欲。佛教相传帝释天曾率领诸天与阿修罗王大战,后来帝释天皈依佛陀,信奉佛教,并率诸天以牛头栴檀为佛陀及诸罗汉建造重阁讲堂,并以各种卧具和美食供养佛陀及其弟子。

3)夜摩天

夜摩天又作炎摩天、焰摩天等,意为善时分、善时、妙善。是六欲天中第三层天,在佛教诸天中,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处于最下层,他们虽然也是“天”,但他们常住处并未超出须弥山,因此被称为“地居天”。而自夜摩天起,已是距须弥山八万由旬的空中,因此自夜摩天以上之诸天被称为“空居天”,而夜摩天居于“空居天”的最初层。相传夜摩天界光明照耀,生于此天界之诸天,身体轻盈洁净,互相亲爱,享受种种欢乐。

4)兜率天

欲界六天中第四层叫兜率天,又叫兜率陀天、喜乐天、喜足天等。生于此界众生欢喜具足,因此称喜足。据佛教说,每当佛陀降生人世之前,都要先在兜天上,为诸天讲说佛法。兜率天宫分为内外两院,其内院据说是准备即将降生于人世的菩萨,即佛教所说的“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之处。按佛教教义说,我们这个世界,自释迦牟尼佛去世后,将来会有弥勒佛降生说法,教化众生。这弥勒佛就是未来佛。弥勒佛在降生人间之前,现在就在兜率天宫的内院中说法。相传弥勒菩萨能为众生解说在佛法修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难,因而我国古代,自东晋至唐代,有关弥勒的信仰非常盛行,弥勒净土也是我国早期净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东晋时我国著名的僧人释道安就是信仰弥勒净土,我国佛教史上另一个著名的僧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唐代僧人玄奘法师,也是弥勒净土的信仰者。

5)乐变化天

六欲天中的第五层为乐变化天,又称化自在天,化乐天等。相传生活在这层天中众生,化五尘而自乐,因此称为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

欲界六天中最高一层为他化自在天,又称他化乐天,他化自转天。居于此天的众生以他人所化之乐中得自在,因此称他化自在天。

欲界六天中,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腰,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此二天均离开大地,因此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诸天,居忉利以上的空间,因此称为空居天。据《翻译名义集》卷二称,所谓天,清净光洁,最胜最尊,所以称为天。众生因修上品十善,所以离开五道,投生于天趣。其中若是未修禅定,不能离于地者,为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四天,因禅定力故,不依于地,居于空中。但因其定力未到,即未能入根本禅定,所以还未能脱离欲界。即如端坐摄身,调和气息,泯然澄静,身如云影,虚豁清净,而犹见有身心之相,便名为欲界定,是为欲界诸天所修之定。

如能修根本禅,离欲界之粗散,便生于色界。

(二)色界

色界位于欲界之上。相传生于此界之诸天,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所谓色即有质碍之意。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生于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1.初禅诸天

初禅天中,又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三重。

梵众天又称梵身天,是色界初禅诸天中的第一层。居于此处诸天众,相传为大梵天所领,因此称梵众天。

梵辅天又称富楼天,是色界初禅天中第二层。此天诸众生均为大梵天王之辅佐,当大梵天王出行时,此诸天必侍卫左右。

大梵天又称梵天、梵王等,是色界初禅天中的第三天。他是初禅三天之主,又是此娑婆世界之主。在佛教经典中,大梵天往往是佛法的护持者,经常为佛法而向佛陀请教。在古代印度,对于梵天的信仰很早就出现了在印度教中,梵天与湿婆、毗湿奴一起成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这一神祗,将梵天作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并列于色界初禅天之中,作为初禅诸天之首。在初禅三天中,大梵天是主,梵辅天是大梵天的辅臣,而梵众天就如同大梵天之臣民。另外,在佛教有些经典,如《长阿含经》等中,将色界初禅分为四天,即梵众天、梵身天、梵辅天、大梵天。而佛教有些部派则仅分梵辅、梵众二天,以大梵天归于梵辅天中。

2.二禅诸天

二禅天中,也可分为三天。一少光天,指在二禅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称少光。二无量光天,是说自少光而上,此天中诸众生光明渐增,其量无限,难以测定,所以称无量光。第三是极光净天,又作光音天。是说此天中诸众生光明遍照,较之以前更盛,而且此天众言语时,口出净光,以光明为语。

二禅诸天,远离初禅的寻、伺等心理活动,故内心明净,具有净、喜、乐、心一境性四特性,住于喜乐等情感之中,所以其境界称为“定生喜乐”。

3.三禅诸天

三禅天分为少净、无量净、遍净三重。所谓净,是说此三禅天中诸天已离喜乐之情,唯受自地之妙乐,所以称为“净”。其中少净天是三禅诸天中受自地之乐最少的,故称为“少净”。第二无量净天,指此天众所受之乐渐增,其净难以衡量,故称“无量净”。第三遍净是说此中诸天众所受之乐遍满,故称“遍净”。

三禅诸天,已离二禅所有的喜乐等情感,唯具行舍、正念、正知、受乐和专心一境等五种特性,其所获的境界称为“离喜妙乐”,并以正念正知,精进修行,以求得更高的境界。

4.四禅诸天

四禅天是色界诸天中第四重。其中可分为八层:一无云天,这是相对于以前诸天所居之处而说的。按佛教所说,色界三禅之前诸天虽为空居天,但其所所居之处如云层密合。自四禅以上诸天所居之处,则在此云层密合处之上,其云轻散如虚无,故将此四禅中第一层天称为“无云天”。二福生天,指生于此天之众生福力最为殊胜,故称。三广果天,指色界诸天中以生于此天之众生果所最胜,所以称广果。四无烦天,此天中诸众生没有纷乱繁杂的各种烦恼。五无热天,意思是说生于此天诸众生已经完全降伏了诸烦恼热障,故称无热。六善现天,此天中诸众生修行之果德已现,故名善现。七善见天,此天中诸众生修行已到极细微之境界,其所见均极清澈。八色究竟天,已修行到达色界的最高境界,如超越此界,即到无色界。

四禅诸天,通过修行已经离开了三禅诸天还有的妙乐情感,一心忆念清净之修养功德,具有舍清净、念清净、不苦不乐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四禅八天中,自第四无烦天起以上五天,已到达圣者的境地,为阿罗汉四果中的不还果(即不再进入轮回转生),因此称为五净居天,或五不还天。

(三)无色界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通过修习厌离物质的四无色定,或称四空处定而获得的天界果报。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此四处称为四空处,四空天,或四无色处、四无色天等。

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初修无色定,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鬼的种类

在鬼世界一书中介绍。鬼在人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两千多年  
前,在汉族,鬼就作为一种思想的文化现象,形成庞大的体系。鬼原型源于动物,也就是说很早的时候人们有动物鬼的概念。这是较早对鬼的分类。先古时人们对鬼的概念,只是一种异兽类的变幻,而非神灵,所以一些鬼字旁的字,所指的只是一些民间认可的山间怪兽。如《山海经》里说的:“刚山多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说文》里说:“厉鬼”本因贪忆作恶,罪毕遇衰成形。汉族对这些动物鬼的认识只限于猜测,其后又有自然鬼的出现。自然鬼才是  
人们鬼概念真正的所指物。自然鬼属于恐惧自然灾害的产物,包括人们对山水草木,雷电风暴等自然状况的恐惧,主要有山鬼、地鬼、树鬼、路鬼等。如山鬼,在人们的意识中,山鬼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山的灵魂而成鬼的,一种是人死于山中而成鬼的。随自然鬼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祖先鬼,又称家鬼。于是至今为止,人们在鬼类型上的区分,共有二种。一种是山丘水泽野之自然鬼,一种是人死后所变的鬼,称家鬼。那么鬼的种目有多少呢?据古书《日出》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只是在楚国一地就有:状鬼、神狗、衰鬼、棘鬼、字鬼、上鬼、会虫、地虫、阳鬼、欤鬼、祷鬼、凶鬼、暴鬼、图夫、游魂、丘鬼、刺鬼、桀迓、饿鬼、衰乳之鬼、地薛、夭鬼、不幸鬼、爱鬼、厉鬼等等几十种之多。

鬼的种类很多。在正法念经所记载有三十六种之多,今介绍如下文:

  1.食气鬼:凡是身体虚弱,或病重的人,应有人守护,否则为此类乘机而入,吸取其气,人就会死亡。
  2.食法鬼:常於世人劝善之处,闻说善法,就会觉得不饿。
  3.食水鬼:常在阴沟或水边,以水以食。因此,幼小孩童,不宜在阴沟或水边游戏。
  4.食血鬼:常在屠宰场,或杀鸡杀鸭杀蛇等一切杀生之屠家,或牲畜肉类市场的黑暗处,以血为食,尤喜食人血。对於妇女的月经更感兴趣,故希 妇女特别注意,妥善处理,不可乱弃,免结鬼缘。   
  5.食吐鬼:喜欢与饮酒的人亲近,崇其酩酊大醉,伺其呕吐而饱食恶气。
  6.食粪鬼:经常潜於堆粪黑暗之处,食其粪气。
  7.食唾鬼:喜欢亲近有吐痰习惯的人,每闻咳嗽声及痰喘囗唾之声,非常高兴,伺其唾痰而食之。
  8.食发鬼:喜食婴儿胎发与此婴儿结鬼缘。因此,每於男女婴儿第一次之胎发,不可乘方便随意乱丢,应当妥为处理。成人之头发,尤其是未婚女子的的秀发,此鬼最喜欢理头发,当於室内,并以火焚化,免为鬼食,结上不善鬼缘。
  9.无食鬼:经常寻找不着自己所吸食之物,常会感到饥苦难受。  
  10.希鬼:专门希 世人为恶,此种鬼的精神就会感到满足。

  11.食肉鬼:专门吃动物死臭的尸体传染毒菌。因此,对於动物死尸,不可乱抛於垃圾桶或水沟、脏乱之处,以免鬼食。
  12.食小儿鬼:此鬼吸其小儿之气血,因此,小儿入晚即回家,出外必须与大人同行。
  13.伺婴儿便鬼:此鬼对婴儿之便,甚觉香美,时常窥伺,希得食婴便,与此婴终身结缘。所以,为人父母者,必须将婴便收拾於厕所内。
  14.伺便鬼:专门吸人类之大便热气。因此,人类不宜在有露天便池及破露的厕所上大便,以免结此鬼缘。   
  15.食人精气鬼:专门伺候有病苦的人,生命垂危时,吸取人之精气。
  16.火炉烧食鬼:伺於火炉食物,吸其食物气味。
  17.炽燃鬼:生前为人时,瞠心太重,死後入炽燃鬼类,经常感到烈火中烧之苦。
  18.食香鬼:专门喜欢亲近身上有涂抹各种香气的女人,吸其香气,喜崇妇女作邪恶
  19.地下鬼:专门居住於地下洞穴或黑暗之处,尤其阴湿地方。久之渐生疫气,不利於人类生活。
  20.疾行鬼:於夜 以身靠墙而横行,足不着地,顷刻千里。

  21.护身饿鬼:其身体貌俱黑如锅底。喜亲近衰败人家,常崇 惰妇女,不为灶事,以便栖身於冷灶之内。  
  22.针囗饿鬼:肚大喉细,囗如针孔,遇饮食不能下咽,饥火中烧,痛苦不堪。
  23.神通鬼:此为鬼中之精灵,专门假借人之灵气,说神话,做鬼事,诱惑世人入迷崇邪,渐离人道,而行鬼道。
  24.欲色鬼:此鬼常与好色之徒亲近,崇人邪淫,而鬼得食淫污之物,遇人怀孕,鬼缘投胎,生为人,男喜贪淫,女则为妓,以淫乱人道。
  25.住海渚鬼:此鬼常住海水中之小沙洲,伺机取其替代。
  26.使执杖鬼:地狱中之一切鬼吏,专执目杖,对犯鬼执行刑罚。   
  27.住不净巷陌鬼:凡是小巷陌弄,脏乱不净、污浊不堪,臭秽不能令人居住之处,是此类鬼所居之处。
  28.住冢间食热炭土鬼:多住墓地,尤喜居古墓。吸食地上土炭热气。
  29.树中住鬼:此鬼多居住木中或树下,有时显其灵异,使世人愚迷,而呼之曰树神
  30.住四交道鬼:此鬼喜住各处交通旁之阴暗或危险之处,专戏弄心中有恶之人,走失迷路及车祸。

  31.旷野鬼:此鬼居於无人旷野之地,平原及山坡,森林山谷均有之。
  32.食风鬼:常於夜间出来,吸纳腥风而为食。
  33.食火炭鬼:专 火炭之气而食。
  34.食毒鬼:凡地上之各种毒气,均喜吸其而食。今日世人多用瓦斯,应妥为处理。
  35.罗刹鬼:此为恶鬼的总名,黑身朱发绿眼,极其凶恶。女性恶鬼的总称为罗叉私常现为最美丽的妇女,为人不识其为恶鬼。
  36.杀身饿鬼:此鬼多系自杀而生,专门寻找机会,助人愚迷而行各种自杀。

  鬼道众生,非常多,不止於上述三十六种。因其鬼界,所受之果报不同。

[ 本帖最后由 cloud0314 于 8-8-2006 04: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鬼的好坏与因果 

  世间上人有好人坏人的分别,鬼和人一样,也有好鬼坏鬼的不同。人世间虽然有坏人,但是好人毕竟比坏人多;鬼道中虽然有恶鬼,但是善鬼终究比恶鬼多。有时候人和鬼比起来,人比鬼还要邪恶。我们责怪一个人心术不正时说:‘这人的鬼主意真多!’其实人要是真的使起‘鬼主意’来,连鬼都要甘拜下风,自叹弗如了。

  南阳有一个人叫宋定伯,有一天夜晚赶路时,在荒野中不巧遇见了鬼,他壮起胆问道:

  “喂!你是谁呀?怎么走路一蹦一跳的?”

  “我是鬼啊!咦!你又是谁呀?”

  宋定伯一听,糟糕!今天怎么活见鬼了,如果坦白告诉对方自己是人,会不会遭遇不测?一个转念,于是把人最高的本领──欺骗,拿出来骗他一下:

  “我也是鬼呀!”

  “喔!你也是鬼呀!那你要到那里去呢?”

  “我要到京城去呀!”

  鬼一听非常高兴,就对宋定伯说:

  “好极了!我也刚巧要到京城去,咱们正好结伴同行。”

  宋定伯无奈,只好硬起头皮和鬼一前一后地走着,一人一鬼走着走着,走了一段路之后,都觉得有一点疲倦了,鬼就提议说:

  “路途遥远,这样子走法实在太辛苦了,不如我们轮流相背着走,既可赶路,又可休息,你看好不好?”

  “好呀!”

  “那我先来背你。”鬼说完,就把宋定伯往身上一背。

  “哎呀!怎么这样重啊!”

  鬼没有一定的形象,鬼也没有重量,鬼只是一种灵、一种气而已,他可以穿墙而过,也可以隐形不见,因此鬼会觉得人怎么如此的重。宋定伯听鬼一问,赶忙撒个谎说:

  “因为我是个刚死的鬼,所以比较重嘛!”

  鬼信以为真,一人一鬼继续走着,走到了一条江水涛涛的河边,鬼指着河说:

  “现在我们只好游泳过去啦!”

  说完纵身一腾,‘呼’地一声,好像云雾飞扬一般,轻飘飘无声无息地就游到了对岸,转身看到宋定伯在水中费力地划动双臂,发出‘澎通!澎通!’的巨响,慢慢地游过来。鬼着急地赶到岸边,气急败坏地说:

  “喂!你怎么游得这么响呀!给人听到会吓坏他们的。奇怪!你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大?”

  宋定伯看到鬼在疑心,赶快搬出人的技俩说:

  “我刚死,还没有学会游泳啊!”

  上岸之后,两个又起程赶路,宋定伯心中暗想:今天真霉运碰见了鬼,总要想个法子摆脱他才好,于是装出一脸谦虚求教的诚恳样子说:

  “喂!老兄,我刚刚才死不久,对于我们鬼的情形都不大明了,你是经验多,请告诉我,我们鬼道的众生最害怕什么?”

  “我们鬼最害怕人类的唾沫,万一有人对我们吐痰,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鬼很诚意地回答他。

  这时天际渐渐现出鱼肚白,天色快要破晓了,一夜的疲累,眼看着也快到京城了。宋定伯趁着鬼没有注意的时候,突然趁其不备,往鬼的身上吐了一口浓浓的痰沫,只见鬼痛苦地扭着身子在地上翻滚打转,转着转着,鬼不见了,变成了一头驯服的小山羊。宋定伯于是把这头羊牵入城里,卖了一千钱。

  这段故事说明人的狡猾、奸诈、狠毒、无情,有时连鬼都难以望其项背,鬼以诚恳、信任、坦率、真实的心来帮助人,而人所回报的却是欺骗、无义、谄曲、自私的态度,有时人是个满怀鬼胎比鬼还要恐怖的人间恶鬼。

  有些鬼虽然很凶恶,会伤害到我们的性命,但是对于正气凛然的正人君子,或者是修持道行的沙门僧侣,无论如何凶厉的恶鬼,也使不出他们的可怕伎俩。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外面的鬼不恐惧,内心的鬼才可怕。

  有一位老和尚正在盘腿打坐的时候,有个鬼披头散发地跑来扰乱他,老和尚一看,叹道:

  “哎哟!这个是什么东西啊?怎么披头散发威仪不整,不好意思见人哪!”

  鬼一看,不但没有吓着老和尚,反而被指正了一顿,赶快现出青面獠牙的样子,伸出长长的舌头,老和尚看了说:

  “这有什么了不起啊!只不过脸孔青了一点,牙齿比我獠爪一点,舌头比我长一些而已。”

  鬼一看,还是没吓走老和尚,再变,眼睛、鼻子没有了,甚至手脚也没有,老和尚依旧若无其事地长叹一声说:

  “唉呀!实在可怜哟!怎么眼睛、鼻子、手、脚都不见了呢?”

  鬼终于黔驴技穷,落荒而逃。老和尚看到鬼的可怕样子,心中油然生起的只是对于鬼的慈悲而已,悲悯他为何得此果报。仁者无敌,在慈悲之前,一切的邪恶力量将遁匿无形。我们都以为人怕鬼,其实应该是鬼怕人,而不是人怕鬼。事实上,鬼一看到人总是要离得远远地,避开到一旁。好比天上的鸟,地下的水族走兽,看到人类赶快逃得远远地。鬼在白天绝对不敢出来作怪,等到黑夜才出现,这就是鬼怕人的有力证明。明白了这个道理,各位以后纵然遇到了鬼,也就不必惊慌,其实鬼只不过是和我们业报不同的另一道众生而已。

  幽冥录里记载一位名叫阮德如的人,一天夜半起床如厕,在厕所里看到一个身高丈许长,眼睛大如铜铃,面容黝黑,身穿白色衣单的鬼,静静地站在呎尺之外和阮德如对看,阮德如看了,神闲气定地笑着说:

  “人们说鬼的形象奇丑无比,面目可憎,今日一看,果然不错!”

  茅厕鬼听到阮德如这么一说,羞愧得面红耳赤,隐然退去。可见鬼有时比人类还有惭愧羞耻心,人只要光明磊落,有善恶因果观念,鬼也不敢对你侵犯丝毫。

  做鬼既然有做鬼的原因,那么在什么情形之下才会堕落成鬼呢?鬼道众生的因缘果报究竟如何呢?在佛教的业报差别经中,曾经提到众生由于下面十业,将会堕入鬼道:

  1.  身作恶——身体出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
  2.  口作恶——口中造作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恶业。
  3.  意作恶——心里充满贪欲、嗔恚、愚痴等恶业。
  4.  悭贪——贪取妄执,不知结缘施舍。
  5.  妄求非分——不是自己份内的东西,而起觊觎非份之想。
  6.  谄曲嫉妒——谄媚邪曲,嫉妒别人比自己好,而起恶心。
  7.  起于邪见——遮无道德善恶,因果报应,邪知邪见。
  8.  爱着不舍——爱恋执着心重,不能喜舍放下。
  9.  因饥而死——饥饿而死,成为饿鬼。
  10. 枯竭而死——如草木一般干枯而死。

  佛陀的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经常来往地狱,去探望地狱的鬼道众生。在佛说鬼问目连经中,记载鬼道众生目犍连尊者的问答,从这些问答可以了解鬼道因果受报的种种情形。

  一鬼痛苦地问目犍连尊者:

  “尊者!我已经堕落做鬼,受种种痛苦的刑罚,为什么我的头还是经常的疼痛欲裂呢?”
  “因为你过去做人的时候,常常拿东西敲别人的头,所以虽然做了鬼,还要受头痛的果报。”尊者回答说。

  另外一个鬼也赶快问说:
  “尊者!我做鬼好可怜哟!没有房子可以遮蔽风雨,经常露宿在街头,为什么我会生活得如此悲惨呢?”
  “你过去虽然出生大富人家,别人要借宿你的房子,你却百般刁难,给人种种的不方便,因此现在做了鬼只好餐风露宿了。”目犍连尊者回答。

  “尊者!我虽然做了鬼,但是我有很多的钱财。不知怎么的,我虽然富有,还是习惯穿破旧的衣服,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有一鬼发出了问题。
  “过去你在人间也知道做善事,但是布施之后却又生懊悔心。布施的功德使你得到富贵的果报,而懊悔的念头,使你舍不得吃穿,只有穿着破旧的衣服,依然过着清苦的日子了。”

  大家争先恐后的向尊者讨教,旁边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鬼,终于发出细细的声音问道:
  “尊者!我做了鬼,为什么经常吃不到东西,饿得两眼昏花呢?”
  “你过去负责寺院的库房工作,人家给你二十块钱,你却苛扣钱财,只买了十块钱的菜,所以才有这样的业报。”

  “尊者!我做了鬼为什么还浑身疼痛,如针刺刀扎、烈火焚烧那般痛楚呢?”
  “啊!那是你过去世喜欢捕渔狩猎,杀害生灵的缘故呀!”目犍连尊者无限慈悲地回答。

  有一鬼等大家七嘴八舌都问完了,才慢吞吞问道:
  “尊者!为什么我做了鬼,却如此的愚痴不聪明,不如其它的鬼那样灵巧黠慧呢?”
  “那是因为你过去贪杯中之物,并且经常假交际应酬之名,向人强行劝酒、劝肉,因此现在智慧缺乏,比较愚痴。”目犍连不厌其烦地为群鬼一一的解答,去除了他们心中的疑团。

  从目犍连尊者和群鬼之间,一来一往的精彩问答中,我们对于为什么成为鬼,为什么鬼的因缘果报,能够明确地认识了解。餐厅里的大师傅、家庭中的主妇太太,对于你们的买菜钱不要随意的扣下,否则成了饥饿的鬼,滋味就不好受了。公司机关的工作人员,见财贪污,或者随便拿回扣,未来将会有不好的果报。美食好杀的饕餮之客,贪杯冶荡的瘾君子,切莫因为一时的贪欢,而留下漫漫无尽的痛苦与悔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鬼的种类与身形 

  鬼有那些种类?每一种类的鬼,他们的身形又是如何呢?阿毗达摩顺正理论将鬼分为三类:

  1. 多财鬼:好比人间有大富大贵的人家一样,多财鬼享有丰富的祭祀,衣食不缺,如居住在社祠之中,受人祭拜的有主鬼,或者大势大福的天神,都属于这种多财鬼。

  2. 少财鬼:好比人间的一般平民,虽有祭祀,但是享乐比多财鬼稍为逊差。

  3. 无财鬼:好比人间有一些人居无定所,三餐不继,靠着别人的偶而赈济为生。无财鬼也是如此,大部份是流荡荒野的孤魂野鬼,人们有时举荐无遮超度法会时,无财鬼就来应供,吃点美食,无财鬼通常为无主鬼。

  《大毗婆娑论》则将鬼分成两种:

  1. 有威德鬼:身形非常高大,头戴华鬘帽冠,身上穿着锦丽的天衣,平日吃的是珍肴美味的食物,出门乘坐象马拖拉的车舆,侍卫仆从围绕左右,并且有种种的娱乐生活,宛如人间的帝王天子。譬如城隍老爷就是属于有威德鬼。

  2. 无威德鬼:头发蓬乱如草,覆盖额面,衣不蔽身,甚至裸体而行。容貌丑陋,颜色枯悴难看,走路的时候,手中拿着破瓦钵,好像人间的乞丐一般。有时我们看到衣衫褴褛、身体臭秽的穷苦人家,往往会脱口说:“唉!这人真像鬼一样。”这就是无威德鬼的人间例证。

  鬼又可分为大鬼、小鬼。大鬼身高有一由旬,由旬为印度人计算度量衡的单位,一由旬大约等于二十华里,大鬼究竟有多么高大就可想而知了。大鬼的头像高山那么巨大,我们俗称为大头鬼。大鬼喉咙细小如针,经常吃不到食物,因此身体羸弱,头发杂乱不洁。由于身体长得很高大,因此都拄着拐杖行走。小鬼身体大约只有三吋长而已,像婴儿那么幼小。

  鬼有美丽的鬼,也有丑陋的鬼。美鬼就像天人一般的庄严好看,一点也不觉得恐怖;丑鬼的特点是好流鼻涕,身上长满瘀脓,常常出血。鬼有富贵的鬼,也有贫贱的鬼,贵鬼如大力鬼王,受人尊贵祭拜;贱鬼如无祀孤魂,飘泊不定。

  不管贵鬼贱鬼、美鬼丑鬼、大鬼小鬼,乃至有威德鬼、无威德鬼,或是多财鬼、少财鬼、无财鬼,不都是人间千差万别的鲜明写照吗?因此鬼不必一定存在于地狱,人间不也能看到鬼道的缩影吗?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年之后,他前往扬州的途中,却遇到了这位朋友,如满禅师惊诧万分地问道:

  “咦!你不是早已死了吗?怎么还在这里行走呢?”

  王姓朋友赶快阻止禅师说:

  “嘘!不要喧嚷,我们到山谷再细谈吧!”

  到深山幽谷里,王姓朋友才说道:

  “禅师!坦白告诉你,我现在是鬼不是人,由于我过去在人间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并且富有正义感,为人有侠气,再加上你的法力超度,因此阎王老爷派给我巡察鬼的差使。”

  “哦!那么你这个巡察鬼都做些什么事呢?”

  “人间如果有贪官污吏、奸商巨贾,我就把他们的罪行一一详记下来;不管什么大斗小秤、杀盗淫掠的勾当,我都要一五一十报告阎君,总有一天,叫他们有债还债,杀人偿命,接受果报惩罚。”

  王姓朋友说完之后,并且从怀中掏出一朵红色的鲜花,送给如满禅师,感谢他昔日超度救拔的恩泽。禅师看了,连忙婉拒说:

  “我是个和尚,要你这朵花做什么呢?”

  “这朵花不同于一般的花,你拿在手上,可以辨别什么是人,什么是鬼?”

  “手中拿这朵花,我又如何去知道谁是人,谁是鬼呢?”

  “只要你拿着这朵花在街上走,如果是正人君子,瞧也不瞧花一眼。相反地,鬼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朵花,假如对方看了花就搔首弄姿的,就可以了解这是个虚荣鬼。假如对方不但看花,并且还注视着人的,那一定是个好色鬼。如果看到了花,又看看自己,可以判断这个是贪心鬼。如果看了花,然后直搓双手的,那绝对是个占便宜鬼了。”

  禅师和朋友互道珍重之后,手中拿着花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一个人,昂首阔步地擦身而过,目不斜视,如如不动不瞧花一眼。

  “嗯!这是个正人君子。”

  再走几步,碰到一位穿着入时,打扮得珠光宝气的女子,直往花儿瞧。

  “哎呀!这是个虚荣鬼。”

  走了一段,迎面走来一位衣冠楚楚的翩翩公子,不但看花,还死盯着禅师瞧,失望地说:“唉!是个老和尚。”

  “哼!原来是个好色鬼。”禅师不悦地喃喃自语。

  继续走了没多久,看到一个人一会儿看看花,一会儿看看自己。

  “喔!是个贪心鬼。”如满禅师拐了个弯,走上了另一条街道,一个人从老远看到了禅师的红花,就直接搓着双手不放。

  “哈!碰到了个占便宜鬼。原来这朵花有这么深意的暗示啊!”

  禅师一边想,一边走着,不久就回到了寺门口。心想这朵花不适合带到寺里去,随手往身后一丢,一脚正要跨进寺里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有吵闹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刚才在路上遇到的鬼魅都跟来了,你抢我夺的,争着抢那朵被丢弃在地上的红花。最后其中的一个鬼,终于抢到了那一朵花,仔细一看,这哪里是美丽的花朵,只不过是一根死人的臭骨头而已。

  在这个花花世界上,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努力去争取而来的名利富贵,到头来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所留下的又是什么呢?还不是黄土一杯、朽骨一堆。古德说:‘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计是非。’人生应该争的不是浮华不实的鲜花,而是血汗所凝成的甘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鬼的住处与苦乐 

  我们人类住在娑婆世间,住在地球上面,鬼住在什么地方呢?人类的生活里苦乐参半,鬼有什么苦乐呢?大毗婆娑论说富贵的鬼住山谷里、海水边、半空中、树林里,或者是人们祭祀的灵庙祠堂,并且都盖有富丽的宫殿,好比人间有住在尘嚣闹市的高楼大厦,或者是山明水秀的豪华别墅一样。贫贱的鬼住在荒郊野外的墓冢里,或是纠葛漫长的草木堆中,或者是污秽肮脏的屎粪茅厕,荒废无人的古宅废墟,都是穷鬼喜欢聚集的地方。穷鬼所居住的地方都没有舍宅房屋,好像人间的乞儿浪子,饱受风霜吹袭,尝尽颠沛流离的痛苦。

  关于鬼的生活,有过得很艰苦的,也有过得很快乐的。苦鬼常常感到饥肠辘辘、干渴难忍,经年累月听不到浆水米粥的声音,纵然遇到了河水,也无法享用。双手捧起清水喝进口里,马上变成熊熊的火焰,纵然喝入咽喉,即被焚烧焦烂,再甘美的食物祭拜他,也无法救他的累劫饥渴。如果,心诚意要救度他,可以备办简单的素果菜茗,以佛门的诵经持咒,神力加持去其咽喉火焰,多少还有点实际的功德利益,切忌再为亡魂杀生,三牲齐备,只有增加他的罪业。

  《地藏经》上说,为鬼魂诵经超度的功德,活着的人可以得到七分之六,而亡者只能得到七分之一。因此人生在世,应该趁着身强体健的时候,自己多积一些功德,多行一些善事,免得等到两腿一伸,才要劳驾别人为我们超度就太迟了。

  乐鬼的生活每天丰衣美食,身穿华丽的天衣,口吃甘美的天供,形体庄严俊逸,驱驾车乘飞驰自如,任情游戏享尽快乐。乐鬼的福报虽然如此殊胜,但是因为行布施时心怀谄曲,终究堕入鬼道。乐鬼的享乐虽然胜于人间,但是总比不上人间好,并且胆量非常小,昼伏夜游,白天固然不敢出来行动,有亮光的地方也不敢出现。纵然出来活动碰到了人,也是胆怯畏惧,闪避在角落阴暗处,怕被人撞着。鬼如此的惧怕我们,我们人类大可不必谈鬼色变,那么害怕他。

  谈到鬼的生活,我们人类由于无知执迷,有时往往干涉到鬼的生活自由。在台湾的民情风俗里,有娶死人的牌位回来做妻子媳妇的陋习。有一对父母硬要把死去已经几年的女儿嫁给一位青年。这个女儿活着的时候,为争爱情自由不果而死了。现在父母还要强迫他,亡魂很不高兴:

  “爸爸,妈妈!我在世的时候,你们说什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给我自由。现在我死了做鬼,你们还强迫我嫁给别人。”

  这个女孩也觉得这位青年没有出息,人不去迎娶,偏偏要讨个鬼做老婆,故意要捉弄他。因此洞房花烛夜的晚上,这儿打他一记耳光,那儿打他一下脸颊,整个晚上新郎官没有见着新娘子的面,耳光倒是挨了不了。青年被打得鼻青脸肿,第二天清晨赶快叫人把牌位退了回去。

  我们正正派派的人,为什么要做些愚痴的事情呢?把牌位讨回家,和女鬼同榻而眠,不是人间奇闻吗?除了娶牌位,台湾民间还流行烧汽车、洋房、美钞、电视、电冰箱等现代用品给亡者的风气。其实,鬼具有五神通,他想到那里去,运用神足通,马上就到达目的地。

  如果他真的乘坐你的汽车,还要发动引擎,反而嫌慢。何况如果人人都烧汽车,地狱的交通不是要大为混乱,车祸频仍了吗?我们所用的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电压的度数有一定,或者是220V,或者110V,不知道地狱适用不适用?美钞虽然是世界通用的货币,但是美钞拿到世界某些国家还是无法兑现的,在阴间美钞也是行不通的啊!

  鬼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为他们多操心,我们有亲人过世了,他也许升天,也许为人,不要以为他一定会变成鬼,他的生活一定过得很凄惨。纵然我们要纪念祖先,也不必花一把钞票买一堆金银纸,把可贵的金钱付之火炬,变成没有意义的灰烬。我们可以用祖先的名义设立奖学金,作育天下英才,或者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兴学办校,印行善书,让祖先能够真正的遗爱人间,留芳万世。

  关于鬼生活的苦乐情形,中国古书里有一段非常彩绝伦的记载。有一个鬼刚死了不久,老是找不到食物,他干瘪着肚子到处飘荡,碰到了一个老鬼,老鬼就说了:

  “喂!你怎么面黄肌瘦,一脸憔悴呢?”

  “我做鬼已经好几天,一直都没有吃东西,怎么不消瘦呢?唉!老兄,你做鬼比较有经验,能不能告诉我如何才能改善生活呢?”

  “那还不简单,像我们这一类,只要装神弄鬼一番,就有办法啦!老鬼倚老卖老地传授锦囊妙计。

  “喔!我懂了。”

  新鬼恍然大悟,就跑到城东一户穷人家里。那户人家正在磨面粉,他一进去就替他们推磨子,磨起面粉来。这一家人看了大叫:

  “哎呀!这磨子没人推,怎么自己动起来了呢?这一定是鬼在推磨呀!也许是佛菩萨慈悲,可怜我们家里贫穷,派个鬼来替我们推磨啊!”

  这新鬼从初更一直推到天亮,推得精疲力尽、两眼昏花,却一点东西也没有吃到,就怒气冲冲地跑去找老鬼:

  “喂!老兄,你叫我装神弄鬼,就能改善生活,可是昨晚我去替城东的人家推了一夜的磨,却什么东西也没吃到。”

  “哎哟!你真糊涂,你去的那户人家是信奉佛祖的啊!他们有正信不怕鬼,怎么会给你东西吃呢?”

  “好!那我今晚到城西换一家。”

  新鬼趁夜色迷蒙赶到了城西,找了一家舂米的,趁着人们休息的时候,拿起棒子,兀自舂捣了起来。这家人看了都啧啧称奇:

  “唷!奇妙,奇妙!昨夜佛祖慈悲叫鬼到城东去推磨;今天祖师爷显威,也叫鬼到咱们家来舂米。”

  新鬼卖力地舂,天明鸡啼了,舂得腰酸背痛、浑身无力,还是没有吃到任何东西,便气愤不已地回去找老鬼算帐:

  “你倒说说看,这一家人为什么也不给我东西吃呢?”

  “老弟!这一家是信仰道教的,他们不但不怕鬼,还要抓鬼呢!”

  “那我怎么办呢?只好挨饿度日子吗?”

  “我告诉你,你只要去找一家没有供奉佛像或者是神明的人家,就万事可行了。”

  新鬼努力的寻找,终于找到一家什么也没有供奉的人家。一脚跨进去,一屋子人围着香喷喷的鱼肉酒菜大吃大嚼。新鬼看得垂涎欲滴,不知如何装神弄鬼,突然看到桌脚下蹲着一只瘦瘦的狗,摇尾乞怜地等待主人丢下他不要的骨头。新鬼一把抓起狗,在空中迅速地飞行。

  “哎唷!不得了啦!这只狗怎么会在空中飞行呢?中了什么邪术吗?”

  一家人乱了手脚,有人提出意见找耶稣来帮忙,有人马上否定说:

  “耶稣对人有办法感化他,这是鬼,他也没有办法。”

  又有人建议说:

  “我们读圣贤书,应该尊重孔老夫子,我们请夫子来帮忙吧!”

  “咦!你难道忘了,孔夫子叫我们敬鬼神而远之,何况夫子本人还不语怪力乱神的,求他是没有用的。”有人振振有词的反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终于决定找神坛的乩童来做法:

  “这是鬼魂在作祟,你们赶快把这条狗杀了,并且备办丰盛的三牲酒菜来祭拜,这鬼就服服贴贴了。”

  这个人家赶忙依言办了一桌酒席来祭鬼,鬼饱餐一顿,“嗯!真饱,真好吃!”

  从此食髓知味,再也不肯离开,天天上门作怪讨吃,这就叫做‘引鬼上门’。

  我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世,要正正堂堂、光明磊落,千万不要引鬼上门。譬如有的人结交地痞流氓、黑道杀手,你只要找他们帮一次忙,和他们搭上了线,将来就会麻烦无尽,甚至把生命都赔了上去。台湾民间,各地都有拜好兄弟的陋习,石头也拜,树木也拜,真是到了无所不拜的泛滥地步。把这些邪魔外道引进自己的家门,还将他奉为上宾,将来势必会惹祸上身。我们要尊敬有道有德的人,尊敬正派、有学问的人,和这些魍魉魑魅泾渭分明,互不来往,如此必能永保康泰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6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鬼的世界与人生 

  宇宙间,十法界各有他们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譬如东方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天神有天神的世界,譬如三界二十八天;人有人的世界,譬如三大洋五大洲,人类有种族、身体、富贫、智愚等种种差别;畜生有畜生的世界,譬如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海里游的鱼等,种类繁多,同样的地狱饿鬼也有他们的世界。鬼的世界和人一样,有他们自己的眷属,并且还需要工作谋生,鬼的社会也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彼此之间少不了是非恩怨。鬼的性格千差万别,有脾气暴躁的,有性情凶残的,当然也不失温驯善良的。

  其实,鬼的存在和我们的人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鬼不一定在地狱,鬼就在我们的左右,鬼不必到鬼的世界里寻找,在我们的人间到处充满着鬼。什么是人间的鬼呢?有不良习惯的都名之为鬼。譬如喜欢吞云吐雾,烟嘴不离口的叫烟鬼;贪爱杯中之物,每天喝得醉眼醺醺的叫酒鬼;沉迷方城之战,赌得天昏地暗的叫赌鬼;恋眷朱颜女色,耽溺不知自拔的叫色鬼。我们常常将一些坏的名词加在鬼的身上,举凡有恶劣的性情、不良的行为的,我们就称之为鬼,例如懒惰鬼、胆小鬼、疑心鬼、嫉妒鬼、小气鬼、贪心鬼、吝啬鬼、淘气鬼、缺德鬼,甚至剥削民脂民膏的吸血鬼等等,谁说人间没有鬼呢?人间不是充斥着这么多的鬼吗?地狱的鬼虽然可怕,有时人间的鬼比地狱的鬼还要狠毒。

  我们只知道请法师道士来超荐阴间的鬼,却不知道人间也有许多的鬼需要去度化他们。阴间的鬼超荐了,就可以夜行不惊,宅第平安;人间的鬼度化了,就可以民风转善,社会祥和。如何来度化这些人间的鬼怪呢?佛教的三皈、五戒、六度、十善,就是超度人间鬼怪的法门。譬如三皈依,皈依了佛宝就永不堕地狱,皈依了法宝就永不堕畜生,皈依了僧宝就永不堕饿鬼。受持了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从此远离罪恶渊薮,不再种植落地狱的种子,当然就不会沦为恶鬼了。目前的社会人心浇薄,道德沦丧,如果我们不幸染上恶鬼的习性,赶快痛下决心来接受佛法的治疗,多多提倡善良的风气,提高民众的知识教育,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把这些在鬼门关里游荡的鬼,早日解救出来。

  这次的人生哲学讲座,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的大家支持,希望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共同来净化我们这个社会,使我们的社会都没有鬼的存在,每一个都是顶天立地的人,都是悲智双运的佛。每一人都能转鬼性为佛性,化凡心为佛心,使我们的人间成为人间净土,而不是人间炼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5-2024 03:23 AM , Processed in 0.06076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