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144|回复: 94

耳机知识和听觉声学*新加了听学入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2-2007 05: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淺談耳機的分類~入門編 》                              原作者:《Mingo》

找回一些舊的音樂雜誌,會將耳筒稱為耳機。然而在香港很少用耳機這個名詞,我們一般會分耳筒及耳塞。不過 <耳機> 這個稱呼最近又再被大家廣泛採用。

在國內的網站比較少用耳塞和耳筒的叫法,大部分都會統稱為耳機。而香港剛好相反,一般都將聆聽音樂時那些大的,把整個耳朵包住的稱為耳筒,而輕巧小型放入耳內的稱為耳塞。其實耳機是一個統稱,正如音樂,音樂是一個統稱。當中包括古典,流行及爵士音樂等。耳機也可以分為耳塞,耳筒,便攜的,耳擴及耳機組合等。

(1)耳塞:故名思義是小巧放入耳內的一種,當中可以分為:

(a)外耳式:由於價錢平,音質不錯,為現時最多人用的耳塞。

(b)內耳式:又稱為耳道式,早期是供音樂表演者或專業人士採用,最近才普及到一般的音樂愛好者。由於內耳式耳塞內部分設計與外耳式的不同,而且較為複雜,故此價錢一般來說較貴,由百多元至一萬元不等。因為耳塞的小巧,輕便及易推動的原因,成為隨身聽最多人用及最普及的一種耳機。

(2)便攜式:一般會分為耳掛式及頭戴式,有分開放式及封閉式。開放式是外來的聲音傳入耳內,而音樂聲也會外洩,開放式耳機音質自然開揚,而且配戴舒適。封閉式耳機音樂不容易外洩,同樣可以將八成或以上的外來聲音阻隔,音色比較細緻,但相對地音色也比較悶,因為貼近耳朵,更有焗和緊的感覺。便攜耳機體積比耳塞大,單元也相對比較大,能夠提供比耳塞更強的低音及空間感,而且大部份都可以摺合收藏,故此近年在街上見到越來越多朋友喜歡選擇用來配合隨身聽一起聆聽音樂。

(3)耳筒:很用易分別就是一般在家中大型的或者電台所見,把整個耳朵覆蓋的那種。同樣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及封閉式,原理跟便攜耳機的分別差不多。封閉式因為聲音不會外洩及進入耳內,因此大多出現在一些專業用途,如電影片場,音樂感及電台等。一般家庭沒有這樣的限制,大多會採用音色較自然及配戴舒適的一種耳機,技術也較成熟。高質素的耳筒是耳塞及便攜耳機無法比擬的。但如果要發揮得好,優質的耳擴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展現高水準的音樂重播。

(4)耳擴:耳擴是耳筒或耳塞的放大器。作用是把耳筒及耳塞發揮及提升音質。情況就好像 HI-FI 當中的擴音機與喇叭的關係一樣。為何需要耳擴呢?我們知道,耳機的效率很低,一般以 dB / mW 為單位,而喇叭卻以 dB /W 去計算,兩者差距很大。理論上耳筒要求的輸出很少,不需要耳擴的,但問題在於耳筒的阻抗範圍很闊,由 3ohm 至 600 ohm 不等,一般如CD 機等音源的耳機很難驅動,故此便需要耳機放大器 (耳擴) 推動才有理想的效果。

(5)耳機組合:一般都包括耳筒 / 耳擴 / 音源幾個部分所組成,聆聽音樂時將音源 (CD 機) 透過耳擴放大,然後用耳筒欣賞,可以說是耳機高音質的終極之選。當然耳塞 / MP3 / 便攜耳機也可以稱為便攜的耳機組合,但重播的音質卻與大型的耳機組合有一段距離。

另一方面,耳塞稱為耳機未嘗不可的,但一般稱耳機都會包含電聲及放大的原理的。以前的耳塞一般只會包括震膜及單元,比較少稱為耳機。但最近一些貴價的入耳式耳塞內置驅動單元,稱之為耳機便較為合適貼切了。

原文来自亦轩

[ 本帖最后由 hm1130 于 21-3-2007 11: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5: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閉式耳機與開放式耳機的分別》   

【開放式耳機】:
耳機外殼有兩類,一類帶有孔或格閘極與外界相通,振膜向后面輻射的聲波可以直接輻射到外界,這樣的耳機稱作開放式耳機。它的耳墊可以是繞耳式或壓耳式的,其聲音自然、無壓迫感、低頻準確。開放式耳機質量較輕、佩帶舒適。由於外殼是開放的,內外的聲音可以出入耳機,如果開放的程度很高,就可以聽到另一側單元發出的聲音,形成一定的互饋,改善空間感(實際上真正能形成互饋的耳機並不多)。

【封閉式耳機】:
耳機外殼如果是對外界封閉的就稱為封閉式耳機,它的耳墊緊密的罩住或壓住耳朵,可以隔絕部分外部噪音,這種耳機的耳墊大多為繞耳式,聲音外泄的很少或根本不洩漏,在專~監聽領域中使用的較多。一般來說封閉式耳機聲音非常清晰,細節豐富,低頻附應好,但有可能會過多過重,或有壓迫感,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開放式耳機聽感舒適。

【半開式耳機】:
還有所謂半開放耳機,它的外殼是開放式的,透過特別設計的架構或在一定位置填充阻尼物,使外界的聲音可以選擇性的進入耳機,獲得開放式耳機的聽感,聲音外泄很少,類似封閉式耳機。耳機的外殼要堅固耐磨,不易發生形變、盡量少的傳遞振動。封閉式耳機的外殼如果是規則的半圓形,且內壁光滑,某個頻率的聲波就會在腔體中多次反射形成有害的諧振,造成低頻延伸不良,轟響。所以在設計耳機外殼時形狀一般是不完全規則的,並配合阻尼材料的使用,將諧振降低至人耳的聽域之外。

原文来自亦轩

[ 本帖最后由 hm1130 于 17-2-2007 05:39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 收起 理由
bonson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5: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何自己的入耳式耳塞好像不太好聲?》     原作者︰《iBat》

不知道大家在使用新的入耳式耳塞聆聽音樂時,會否覺得她好像不如想像般中好聲?雖然她的聲音已比舊耳塞美妙不少,但卻仍然和網友形容的音質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距。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呢?雖然自己擁有的耳塞不是頂級的耳塞,談不上了解所有高級耳塞的特性,但我用耳塞聽音樂的時間卻比一般網友為多,所以也累積了不少心得可供分享。以下我將會介紹三個令入耳式耳塞變得「好像不好聲」的原因。

一&#8231;煲耳機不得操之過急
在分析這個原因前,先讓我們來計算一下。假設你一天用新的入耳式耳塞來聽三小時的歌,而一星期則聽五天,這樣一個月的時間裏你便會「煲」了她約六十個小時左右。可是,一般耳塞均需要二至三百小時的煲機時間才能發揮其最佳效能,而一些耳塞更需要長達四、五百小時的煲機時間。假如你想一步登天,也可以使用長跑戰術—全天候二十四小時不停煲機,惟一個月也只能煲機五百四十小時。由此可見,煲機的時間是非常之長的,所以大家也實在需要多付出一點耐性來等待美滿的成果。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剛買回來數星期的入耳式耳塞的聲音好像不夠好的話,請給她多點時間熱身、煲機,之後再作定斷吧!
另外,個人認為不停煲機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雖然未經證實,但小弟卻相信耳塞也需要一定的休息時間。如果長時間煲機的話,說不定會對耳塞做成不良的影響。
除了正常聽歌外,個人建議大家也要間中找些音域廣的音樂來播放,例如代表高音的小提琴、代表中音的人聲、代表低音的鼓聲等。為你的入耳式耳塞進補一下,隨時會有意外的驚喜!

二&#8231;煲機也有三衰六旺
煲機的最終目的也是讓耳塞可以發揮其最佳的效能,但某些耳塞在煲機的某段時間卻會出現所謂「衰聲期」。以我的ShureE5c為例,在某段煲機的時間裏,她的聲音實在是慘不忍聞。在那段衰聲期,她的聲音又濛又沙啞,實在令我想放棄她!可是,當我用了一整晚時間來用煲機CD來煲機,再為她換上全新的耳綿後,她美麗的聲音便再次投入的我懷抱了!
因此,千萬不要那麼快就把你的耳塞打進冷宮呀!

三&#8231;穿戴方法的影響
既然是入耳式耳塞,單元的導管就一定要塞進耳道。因此,如果要聽到耳塞最好的聲音的話,就一定不能令其漏氣漏聲。如果你戴得不好,令到上述情況出現,怎樣一流的耳塞也只會英雄無用武之地。
但怎樣戴才是沒有漏氣呢?如果你是用耳膠的話,相信會比較容易明白。假設你的戴法是正確的話,當你拔出耳膠時,你將會覺得好像有道氣流衝入耳道。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戴法便是正確的了。
至於漏聲方面,假如你穿戴正確,而音源音量亦為正常水平的話,便可以做以下的小實驗︰找位朋友用正常音量在你面前跟你說話。如果你應該甚麼也聽不到,那你的配戴方法就是正確的。但如果你可以聽到你朋友的說話,這樣你的配戴方法便可能出現了問題(按︰如果當時只是在播放音樂的前奏或純音樂時,聽到對方說話也是不足為奇,因為當時的音樂的音量其實是頗低的)。
至於漏氣漏聲所導致的聲音會是怎樣呢?大致上是高音沙啞、中音乾、低音無力。總而言之,她的聲音將會變得相當奇怪。發現這種情況,就試試調節一下自己的穿戴方式吧!
順帶一提,假如你是用耳綿的話,當耳綿變質(乾硬化),請需盡快更換耳綿,否則也會出現漏氣漏氣的情況。

原文来自亦轩

顺带一问。。
有谁知道本地哪里买得到耳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5: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選擇耳機的幾個正確觀念 》     原作者︰《Mingo》

近幾年隨身聽所帶起的熱潮,直接令到耳機大行其道,也比以前更受重視,討論更加多。但無論在本站抑或其他地方,都看到一些不太健康的觀念,個人覺得必需加以正視。在這分享選擇耳機的一些正確觀念,希望讓初入門的朋友有一個參考的作用。

1. 別用價錢衡量耳機的好壞

因為經常接觸耳機,由 20元到二十萬的耳機也有聽過。但貴耳機是否最好,有時很難標準。現時耳機的定價已經不是用材料或者其他實質的方法去衡量。坦白說,在商業社會,有時更會加入一些人虛榮心的因素作為定價,好像同一質地的東西,如果說一隻貴的東西,您買了之後會覺得個人會品味,別人對您會另眼相看的話,很多人都會願意花上兩倍至三倍的價錢去購買,耳機其實也有這種情況出現。因此,各位在選擇耳機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以及預算,聽音樂的類型及音源等等,才去選擇自己合適的耳機。千萬不要以為貴就一定好,更不可吹噓比較,有互相鬥貴鬥多的心態。在虛榮心的驅使下買一些貴價但是不合適的耳機。

2. 買耳機必需要親耳試聽

現時討論區的風氣很盛,無可否認方便了一些有意選擇耳機的朋友多了一些參考。但可能也多了一點混水摸魚的人或者店舖去不負責的吹噓。固此,各位要特別小心。當然大部分的朋友所給的意見都是善意。但有時喜歡的東西很主觀,每人的善惡,而且音色取向各異,很難有一個確實的答案。固此各位在選擇買耳機前最好帶同自己常聽的 CD或者隨身聽,作個音質比較。以前很多地方賣耳機是沒有試聽的,不知是否本站鼓勵試聽的關係,現時很多耳機店舖部分耳機都可以試聽,合意才去買。這樣買錯不合適的耳機的機會相對會減低。但要小心,部份店舖會將一些水貨耳機標明是行貨耳機混合出售,賺取金錢,各位購買時要特別小心。

3. 耳機為音樂而生

無論您買一隻 30元或三千元的耳機,正常的目的是用來聽音樂的,故此當您買一些貴價耳機,而聽來聽去都是那幾張所謂發燒錄音的話,請問問自己是否真的享受音樂。這情況就好像有些人用幾十萬去買套 HI-FI 音響,但用來聽打爛玻璃 CD一樣。耳機是用來聽音樂的,故此如果您真的想追求音質,多聽音樂會,多了解音樂,多看一些音樂的文章,增加音樂知識,會比您後來不買唱片,音樂在網上下載,更甚只買翻版 MP3,但卻不斷追求用貴價耳機在 MP3 機得到更好的音質更有意義。

耳機聆聽音樂其實可以很簡單,買了回來,接上隨身聽,便可以聽音樂。但耳機都可以很專業,很多學問,又要煲耳機,又要看看它的阻抗,靈敏度,又要選擇不同耳機去配合音源,更可以研究不同耳機聽不同音質所帶來的音質風格,千變萬化,很複雜,但也是樂趣無窮。

用簡單或複雜的方法透過耳機聽音樂,悉隨尊便。

原文来自亦轩

请注意第一和第三项。。
耳機為音樂而生 ,別用價錢衡量耳機的好壞。。
在某些论坛潜水过,发现有很多人很主观。。
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不然就是用耳机来衡量别人。。
其实,听音乐,不是听器材!!
耳机,是用来听音乐的。让耳机回归最原本的用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5: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淺談耳機煲機前後的音質改變》     原作者︰《Mingo》

我讚成煲耳機、也認同煲過的耳機音質確實有所提升。但我不喜歡乾煲、乾煲者是放張CD或收音機不斷的播唱幾十或過百個鐘而沒有戴著聽。我喜歡一面聽、一面煲。當聽到耳機不斷有變化及進步時會更加樂趣無窮。

曾看過一些評論談及煲耳機、說經過200-300個鐘的Run in 後有著脫胎換骨的改變,更有說音質有超過50%怎至100%的提升、個人對這些說法卻有所保留。

煲耳機其實跟買了一對新鞋要著鬆它才穿得舒服有多少相似。然而一對100元的平價皮鞋著鬆後絕對不會變成一對用料及手工都很好的優質皮鞋、畢竟還是一對100元的平價皮鞋。就算是優質的皮鞋也是相同的道理。

這段時間聽過不少耳機,也曾作了不少的比較,就以手上二隻Sennheiser MX-550耳塞為例。一隻已經Runin約500小時,另一隻是全新的耳塞。無可否認Runin後的耳塞低音較結實、人聲更柔順、音質更自然。但整體比較只改善約10-20%左右,並非所說變了另外一隻的耳塞。再比較其它耳機、結果也是差不多。

當然每隻耳機的結構有所不同,Run in之後的表現可能有所差異,但不竟還是同一隻耳塞,100%脫胎換骨之改變似乎可能性不大。

其實聽耳機有時會很主觀、很難說對與錯。更會受不同環境、器材、軟件怎至心情所影響。因此我鼓勵各位多聽多試。其實舉辦耳機會及耳機試聽評論也是這個原因、目的是希望有個試聽及比較的機會、從而選擇到自已合適的耳機。

原文来自亦轩
有些人将run in耳机当成一种必要的步骤。。
看完这文章后,再次思考褒耳机的必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兩種常用的煲耳機方法》
原文轉自︰http://oldblog.blogchina.com/refer.707573.html (連結已毀壞)

煲機,國外稱為"runin",就是通過長時間播放"煲機碟"或專業的訊號碟,讓播放設備(特別是其動圈和振膜等部件)適當"老化",使之播放的聲音更為均衡,沒有剛買來時的那種緊、澀和高音刺耳、低音下潛無力的感覺。隨著MP3隨身聽、MD隨身聽等數碼便攜音樂產品的普及,小小耳塞的品牌也日益增多,如索尼、森海塞爾、拜亞動力和高斯等。要想通過這些耳塞獲得較好的聽音享受,煲機工作必不可少。下面就以森海塞爾的經典入門產品MX500為例,介紹煲耳塞方法。


一、軟件煲耳塞

煲耳塞是件耗費時間的事,如果想快速、準確地"磨合"耳塞,可用Test Tone Generator。Test Tone Generator可以把你的電腦變成一個音頻信號發生器, 準確地通過聲卡產生各種頻率的波形聲音(可選的波形有正弦波、方波和鋸齒波等)。一般來說,煲耳塞是針對耳塞的低音頻率段進行的, 雖然MX 500 這款耳塞的低頻表現力不錯,但想獲得更為均衡的音質,還是得煲一下。
Test Tone Generator 煲耳塞的設置比較簡單:
"eriod"掃描週期採用默認值1 0 秒,勾選"Loop "循環播放模式; 去掉"Channels "選項中"mono "單聲道的鉤;在"Wave Function"中選擇"Sine "正弦波( 筆者認為正弦波比較"純淨",不容易傷害耳塞);在"Frequency"頻率選項中選擇"Sweep"掃描模式,輸入頻率範圍(如果想煲得一款低音純厚的單元,建議輸入2 0 H z 到1 2 0H z ,因為這個範圍涵蓋了對耳塞低音單元表現力至關重要的部分),並勾選"Logarithmic"對數變化項( 使每個八度音高獲得相等的週期,煲耳塞更為科學)。設置好後,把耳塞接入聲卡的耳塞插孔,點擊軟件界面右下方的ON 按鈕,耳塞就開始煲了。

注意事項:音量不宜過高,因為這會使耳塞中纖薄的振膜因為音圈振動行程過大而造成損傷;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好點的耳塞大多屬於高阻抗耳塞(如MX500的阻抗就有3 2歐姆),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長時間使用阻抗較大的電器會產生較大的熱量。筆者認為在煲耳塞時1 小時到1.5小時就要讓耳塞"歇"一會兒,總的煲耳塞時間不宜超過36 小時。用Test Tone Generator煲過的耳塞,音質會有明顯的提升,就像剛過磨合期的汽車,"駕馭"起音樂來無比順暢。MX 500有個毛病,那就是高音的表現力太過"真實",大家可以參照以上方法對其高音頻率進行一番調試。


二、CD 煲耳塞
用軟件煲耳塞,提升的主要是某個特別頻率範圍內的聲音表現,如果操作不當有可能會使耳塞受到物理損傷。因此我們還可以採用一些較為溫柔的做法,比如連續播放收音機無信號時的噪音等。不過最溫柔最安全的方法,是播放層次豐富多樣的音樂CD 。筆者喜歡使用DG出品的伯恩斯坦指揮的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因為它的頻率範圍廣,對耳塞的高、中、低頻率有著綜合磨合的作用。至於用它煲耳塞的時間,那就見仁見智了,筆者覺得總時間不要超過一星期。同樣,也要注意耳塞的"休息"問題,畢竟其發音部分很脆弱,經不起超長時間的"摧殘"。下面再向大家推薦一些煲機必備的音樂CD ,這些都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1.電子
一些比較極端的電子音樂是褒耳塞的好素材,如Prodigy、The Crystal Matched 等。Dummy 是Portishead的首張大碟。它一問世,立即就與Massive Attack、Tricky 形成Trip-Hop 鼎足之勢。Trip-Hop曲風本來就很陰沉,而Portishead是陰沉中的陰沉,簡直就是陰森恐怖,古宅心慌慌!其主唱那凄美哀怨的歌聲(明顯經過高音處理的女聲加上誇張的低音節奏),令人不寒而慄!BT:ESCM既有相當火爆的、工業味十足的重節拍電子,也有沁人心脾的Chillout ,同時還有華麗的House。在表現複雜背景的同時,還提供了美妙的旋律。它那些長時間的打碟和機械噪音都是考驗振膜的好東西。(BT:ESCM)(Portisheadummy(1994))

2.搖滾
貝司、鼓、噪音、聲嘶力竭的叫嚷??極端搖滾很適合煲機,像Creed、Limp Bizkit、Megadeth 和Dead Can Dance 等都不錯。
Fear Factory在金屬樂世界以殘忍凶狠著稱,是死亡金屬最早推行創新主義的少數樂隊之一。其音樂融合了工業、電子和狂暴的電吉他,樂風多變,陰冷沉重。猛烈誇張的旋律加上敘事詩般的意境,使它贏得眾多的支持者。Remanufacture是FearFactory為數不多的電子味道重於搖滾味道的專輯。請留心大提琴等古典樂器在搖滾中的精妙運用,以及機械般的重金屬配以或咆哮或靈歌式的吟唱。Bush 本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噪音樂隊(以前好像還玩過Grunge),這是他們為數不多的電子專輯。主唱那陰冷的唱腔結合搖滾樂隊對旋律的獨特把握,使這張電子專輯顯得出類拔萃。專輯中的各種嘈雜工業噪音比電台無信號時的噪音更加野蠻和暴力。(Bush:deconstructed)(Fear Factory:Remanufacture(1997))

3.New Age
New Age在國外幾乎已經進入主流,很多現代古典音樂家由於在其作品中攙雜了一些現代技術效果,所以也被歸入New Age。New Age通常比較細膩,旋律悠揚,比起褒耳塞來,它更適合音箱試音。Hevia 玩的是Celtic音樂,就是以愛爾蘭風笛為基礎的音樂。風笛的旋律本身就悅耳(它可以演奏出很高的高音部分),加上電子重節拍和電子音效處理,使該專輯顯得非常優秀。(Hevia:The Other Side)

4.古典
古典就是聽細節,傾聽這些奇妙器械所發出的奇妙聲音。古典本是精緻細膩的,不適合褒耳塞,但左面這張卻與眾不同,其長時間獨奏的高音提琴和幾乎貫穿始終的低音提琴,較能"調動"耳塞的潛能。既然是古典,自然就有很多現代人去演繹它。由於演繹水準和錄製水平的問
題,造成古典唱片雖多,但被發燒友認可並推崇的沒幾張。這張CD 中的貝多芬交響樂全由一流的指揮家和樂團精心錘煉,其錄製水平也絕對對得起這些大師!(貝多芬交響樂全集)

5.爵士
爵士是一種出身卑微的音樂,最近越來越受到國內音樂愛好者的關注。爵士樂(指古典爵士,不含目前興起的電子爵士)也是一種原始的聲音,鋼琴、貝司、薩克斯管等,同樣需要精密的錄製手段將其保存。這張碟子樂器錄音的質感極好,酒吧感濃郁。留心裡面有一段vibes的獨奏,令人口沫生津。另外幾段長號獨奏十分低沉,不論是用來褒耳塞還是試聽耳塞的低
音效果,都十分適合。(Jazz at the pawnshop)


經過軟件加CD 碟片的雙重"折磨",相信你的耳塞和初買回來時判若兩物,其音樂的表現力一定大有提升。
好了,現在請坐下來,放一首你最喜歡的歌曲,享受高品質耳塞所帶來的聽覺享受吧!

run in 归run in,一不小心将耳机褒到焦去了,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6: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楼为你们带来听觉声学的一些知识。。
给一天24小时,连睡觉都戴着耳机的朋友

1.人耳聽覺特性與聽力損失
http://www.iosh.gov.tw/netbook/noear2.htm

2.基礎的聲響概念
http://www.ofdr.net/OFlife/DVcolumns/DVmag-10/

3.指數對數的應用─  分貝
http://csm01.csu.edu.tw/0166/Math1/43/43_deci-Bell.htm

4.聲音的特性和分貝標度
http://www.epd.gov.hk/epd/noise_education/web/CHI_EPD_HTML/m1/intro_5.html

5.喇叭 db 解釋
http://www.hoyo.idv.tw/diy/music/db.htm

为了不浪费佳礼的资源(因为有些文章太长了),所以只是作了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6: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机发烧7宗罪

一、 盲目攀比

不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一味追求高檔。好多朋友也買了HD600,夠檔次吧,不過是插在電腦和隨身聽上,能發揮HD600的幾成實力?其實光有高檔耳機就夠了嗎?高檔耳機需配高級台機、耳房、發燒唱片,買得起馬就要配得起鞍,起點高了,以後的痛苦由此而生。所以初燒或經濟實力有限的朋友,可先從入門耳機入手,比如先買個DT231、K66等耳機聽著,如果不滿意,然後跳過中檔直接進入高檔,這樣損失比較少,也可以體會到升級的樂趣。

二、 盲目跟風
有道是大蝦紅旗一揮眾小蝦沒頭沒腦的跟。像KSC35、DT231、SR60/80、M1、K501、DT831/931、HD580/600、ER4/6等都是好耳機,受到推薦無可厚非,但是每個耳機都有自己優缺點,適合別人不一定適合自己。鞋合不合腳自己清楚,沒有條件試聽就要多看多問,不能衝動,今天買了明天賣。

三、 胡亂搭配
有的朋友想當然,認為買個高檔的耳機隨便插在隨身聽、聲卡上就行了,不過總是聽不到網上某些人所說的效果,於是比較鬱悶且恨恨然。音樂的播放是一個系統,有一個環節不同,效果就不會相同。人家給耳機配的可是台機加二房,前端器材不一樣,效果當然沒有可比性。

四、 只選貴的
貴當然有貴的道理,但價格不一定與使用價值相符,有的耳機把成本都化到外觀上了。有的不一定符合自己的聽音習慣,比如有些人就認為HD580不如KSC35好聽。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所取捨,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的。

五、 頻繁升級
有的朋友買耳機沒有幾天就想換耳機升級,煲耳機有沒有道理暫且不說,但對耳機的瞭解、接受、熟悉需要過程、時間。正如對人的瞭解,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需要時間。有道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耳機也是如此,蜻蜓點水聽幾次,是不會對耳機有全面瞭解的。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優缺點都清楚了,再根據情況決定。

六、 胡亂指點
有的人把自己喜歡的耳機捧上天,不喜歡的貶到地。有的人不過在哪兒試聽了幾耳朵就大發評論。其實每個耳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及存在價值,適合自己不一定適合別人。指點錯了可是要挨磚頭的。比如SR60說好的不少,說差的也不是沒有。

七、 本末倒置
耳機是用來幹什麼的?是炫耀?收藏?滿足佔有慾?有人把耳機買回家,各種試音碟試一遍,聽聽試音碟中火車轟鳴聲、玻璃破碎聲。分析耳機頭頭是道,耳機優缺點清清楚楚,對耳機的缺點更是耿耿入懷,老是琢磨著換耳機、升級。耳機不僅是用來聽音的,更是用來聽樂的。如果僅是聽音最高級的耳機聽出的玻璃破碎聲,也不如你現場摔一個瓶子來的真實。有了樂你才會樂,煩惱都是自找的,忘記耳機的缺點投入到音樂中,音樂能帶給我們更多快樂,欣賞音樂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原文
个人觉得还说得真好。。
当然,我们花上整RM1300去买一架IPOD,为何不肯花多RM300去买好一些的耳机??
只是,升级耳机的同时,也得要注意以上7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6: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我们看别人的评测时,总会提到一些专用名词。。
我以前也是很不明白,何为音色。。
有时音色偏暖,有时又说音色走冷得路线,搞得我头都大了。。
於是上网找了一些资料回来。
在此和大家分享分享。。

原文在此

各個頻段的音色與音感的小知識

音色,是一種描述樂器發音品質的術語,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頻譜分佈特徵,
因而同一種樂器的發音在不同的音區內,起音感雖然不一定一致,但其音色大體
一致。

表述音色特徵的術語一般都與樂器的關係密切。音色術語一般要比音感豐富一些,
其間的關聯有以下幾種情形:

沉悶:悶這種音感是同20赫茲左右的頻率賦予的,而高於80赫茲時,音感就會偏
厚,因此具有沉悶感的音響一般基頻很低,而且很少有豐富的泛音成分,具有此
音感特徵的樂器音源一般都是低音樂器的低音區。

沉重:單純從音感方面來看,沉重感是80赫茲頻點處所特有的音感效果,而從音
型特徵上來看,短促的低音打擊音型樂器具有更強烈的重感效果。

低沉:低沉常用於形容比沉悶稍豐厚的音響,他的基頻可能與沉悶的音響一樣,
但其高次諧波大多都比沉悶的音響豐富一些。

深沉: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常用於表述具有色彩性的「松蕩」的低頻
響應,其基頻比低沉的音響稍高一些。一般具有深沉感的樂器,最典型的就是大
提琴和簫的低音區。

渾厚:這種音感是頻譜較寬的音源所具有的特徵,所以渾厚的音感一般都是形容
基頻較低,頻譜較寬的音源。

淳厚:淳厚是指具有較高融合性的低頻音響,具有淳厚感的典型音源,是鋼片琴
的低音區。

豐滿:這是頻率在100~250赫茲之間的音源所具有的音感特徵,一般發音在此
頻段內的音源,都必然會有豐富的音感效果。

寬厚:豐滿的音源如果頻譜更寬一些,就會產生寬厚的音感效果。

飽滿:這是一種叫強勁度的低頻音響,,一般加置有「渦輪失真」效果的電貝司,
此音感特徵非常明顯。

明亮:一般當樂音的基頻高於500赫茲以上時,就會變的明快起來,甚至高到
7500赫茲處時,我們也不能說它不明亮,所以音源的明亮感是一種比較通泛的
形容詞。明亮感在2800赫茲頻點處最為明顯。

響亮:常用於形容帶頸度的高明度音響,並且當頻譜高出4000赫茲以上時,音源
就不具有此音感特徵了。

宏亮:直待有一定融合性的高明亮音響。

圓潤:指比較是PLIKAQ的高明亮度音響。

是PLIKAQ:與圓潤相比,是PLIKAQ感更偏於暗悶,是一種相對低明亮度的音響。

清脆:頻譜集中在4000~8000盒子之間的音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清脆感效果。

高亢:指高穿透力的清脆音響,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就是嗩吶。

尖銳:頻譜集中在6800赫茲左右的音響一般都尖銳刺耳的。

尖厲:尖銳的音響如果還帶有類似失真的嘈雜感,即可產生尖厲的音感效果。

纖細:頻譜在8000赫茲以上的音樂,一般都具有纖細的音感效果。

融合:一般不易突出的是PLIKAQ音響,都具有一定的融合感。當然,所有的音源都可
以用融合或或不融合的程度衡量。在樂器中,一般認為中提琴、大提琴的融合感
最好。

乾澀:這是融合感的反義詞,一般和諧泛音缺乏、不和諧泛音突出的高頻段音
響,都具有某種程度的乾澀,在樂器當中,他主要是由於極高音區缺乏共鳴所造
成的。

堅實:600赫茲左右的窄頻帶音響,以及發音短促的音型,都具有某種檢視的音
感效果。

空洞:指帶有「染色」效果的暗悶音響,此音感特徵常常常常被人們用於形容大
木魚的音色。

溫暖:這是一種形容樂音色彩性的詞,他一般與音響的「染色度」成正比,如:
排鐘,就具有次種音感。

粗獷:低頻音響如果帶有類似過載失真的效果,即可形成粗獷的音感。

粗糙:粗糙感是一種略帶沙音的粗獷音響,一般小號、圓號在吹奏低音區時,都
有此音感特徵。

沙啞:特製帶有明顯「氣流沙音」的虛浮聲響效果。

蒼勁: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一般是指較低頻段內的沙啞音響,如大管
的低音區等。

緊張:這是樂音內含有某些特別的不和諧泛音成分的結果。

力度感:力度感在低頻段特指200~500盒子頻段內的音響,如:大鼓、大胡的
低音區,力度感就較好。在中、高頻段,力度感是指高穿透力、高突出性的不柔
和音響,一般高音銅管樂器的中、高音區,都具有良好的力度感效果。

穿透力:指高突出性、高明亮度的音響,穿透力在4500赫茲附近較為明顯。

光彩性:指有一定突出感的高圓潤度音響。

悲涼:悲涼與溫暖互為反義,它也是一種帶感情味的次。具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
樂器音源,就是中音雙簧管的中音區。

陰森:高緊張度的低頻段音響,即可形成陰森的音感效果。

發扁:這是2500赫茲處所特有的音響效果。在此頻點附近的音樂,一般都明顯
有「發扁」的感覺。如:板胡、二胡等,次種音感特徵十分明顯。

發暗:如果樂音中缺乏6000赫茲以上的頻譜成分,一般都可以使起發音變「暗」。

發虛:這是樂器在發較高音階時,雜音增多所引起的,這種雜音通常類似於氣流
沙聲。

極高頻: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2K-16K 高頻泛音,光彩;
10K-12K 高頻泛音,光澤;

高頻和高頻低段:
8K-10K S音;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齒音重、降落 聲音黯淡;
5K-6K 語言的清晰度,提升聲音鋒利、易疲勞;

中頻上段:
4K-5K 樂器表面響度,提升樂器距離近、降落 樂器距離遠;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對明亮度最敏感,提升聲音硬,不自然

中頻:
1K-2K 通透感、順暢感,提升有跳躍感、降落 鬆散;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500-1K 人聲基音、聲音輪廓,提升語音前凸、降落語音收縮感;
300-500 語音主要音區,提升語音單調、降落語音空洞;

中頻低段:
150-300 聲音力度、男聲力度,提升聲音硬、無特色,降落:軟、飄;

低頻:
100-150 豐滿度,提升渾濁、降落單薄;
60-100 渾厚感,提升轟鳴(轟)、降落無力;
20-60 空間感,提升低頻共振(嗡)、降落空虛;

低頻上段80-160;中低頻40-80;低頻下段20-40;超低頻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6: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买耳机时,我们都会忽略一些information。。
若我们有注意的话,我们会发现通常每一款耳机都会列出他们的技术规格。。,也就是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现在先为大家介绍频响范围,也就是 frequancy response:

原文在此

《音頻測試信號頻率說明表》

頻率 說明

<80Hz
80Hz以下主要是重放音樂中以低頻為主的打擊樂器,例如大鼓、定音鼓,還有
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這一部分如果有則好,沒有對
音樂欣賞的影響也不是很大。這一部分要重放好是不容易的,對器材的要求也較
高。許多高級的器材,為了表現好80(或80左右)Hz以上的頻段的音樂,寧願
將80(或80左右)Hz以下的頻率乾脆切除掉,以免重放不好,反而影響主要頻
段的效果。極低頻20Hz為人耳聽覺下限,可測試您的器材低頻重放下限,低頻中
的25Hz、31.5Hz、Hz、40Hz、50Hz和63Hz是許多音箱的重放下限,如果您
的音箱在這些頻率中某處聲音急劇下降,則表明這個頻率就是您的音箱低頻重放
下限。

80-160Hz
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
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
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
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音箱頻率上限。

300-500Hz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
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聲明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800Hz
800Hz這段一般設備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多。這段要是過多的話會感
到音響的頻響變窄,高音缺乏層次,低頻豐滿度不夠。

1000Hz
1 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參數是在1
kHz下測試。

1200Hz
1.2k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
過多會是聲音發硬。

2000-4000Hz
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
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
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8000-12000Hz
8~12kHz是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
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
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系統(聲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
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
力。

14000Hz
14kHz以上為音樂的泛音區,如果缺乏,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高貴感,例如小提
琴將沒有「松香味」。這一部分也不宜過多,基本平直或稍有衰減(不超過-3dB)
即可。

20000Hz
20 kHz 為人耳聽覺上限,可測試您的器材高頻重放上限。16 kHz-20 kHz可
能在一些器材中消失,此時有可能是您的器材無法重放此段頻率,如果您是年紀
較大者,也有可能是您的聽覺衰減所至。

正弦波掃頻信號
20Hz-20kHz正弦波掃頻信號是從20Hz到20kHz頻率自動平滑改變播放,通
過播放此段測試信息可快速判斷何處頻率存在問題。



    如覺得某一頻段特別刺耳或特別弱,則表明器材頻率響應不直,可對器材中的
每一環節進行分析,找出有問題的器材;如器材無問題,可能是該頻帶引起室內
產生駐波,導致共振,您可通過移動音箱,調整音箱擺位看能否有所改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07 06: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要记得回帖
新年后我会继续转帖一些有用的文章上来。。
祝大家新年快乐l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07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的文章。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文章,有些是得到作者的允许,才可以转载的。。
请朋友们,千万不要随意就转载。。
请尊重作者们。。

若是转载,请注名出处,还有作者是谁。。
谢了。。

接下来,会为大家带来耳塞界里的4大品牌。。
以下的文章,我已经得到作者的允许了。。
他答应让我转载他的文章。。
都是一些写得很棒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系入耳耳塞 個人原創特輯『一』 之 SHURE  (舒爾) 篇

接觸入耳式耳塞已經有幾年的光景了,開始只是留意日系的耳塞。日系的耳塞給我的感覺是:做工精細,外觀別致,聲音染色相對明顯。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已經迷上了日系的家電,可能有一些朋友會BS我。但是不得不承認,日本的電子科技水平領先我們好一段距離這個事實。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國恥民恨還是應該和科技發展劃分開來。

日系入耳式耳塞裏,我接觸過的就只有MD33,EX71,EX51,EX70。這四者中,我個人感覺,MD33是綜合素質最高的。其他三款SONY的EX系列產品,低頻的量感明顯偏重,低音質感方面不如MD33。另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幾款耳塞的聲音染色都相對較重,聲音聽起來不夠自然。聲音兩端的延伸都不太好。尤其是SONY的那三款EX系列,低頻比較拖遝。高頻毛刺感強烈,EX71的中頻比EX70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總體聲音還是對不起它的身價。

工作之後,機緣巧合下在一本電玩雜誌的一篇文章中瞭解到兩款美系耳塞的相關資訊。第一次聽到舒爾的名號。同時也知道有一隻叫ER4的耳塞曾經被稱為世界之最。聲音清晰自然,雜誌上稱,舒爾是當時入耳耳塞的新貴族,E5C更是打破了ER4的身價,成為新的世界之最。其實坦言說句,雜誌上文章的作者估計沒有聽說過UE10,不過當時的我,比起寫那篇文章的人來說,所認知的就更加少了。

我擁有的是舒爾家族裏面的E3C。買的時候還真的頗貴,估計是因為那是市場競爭的問題了。就以自己聽過的為依據,下面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舒爾家族的成員。以下的都是我自己的感覺,如果有朋友覺得有出入的,請大家跟帖時提出來大家慢慢探討探討。畢竟聽感是個人問題很難有一個準則。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對舒爾系列的入耳耳塞的一些體會,每一款耳塞,我都會從耳塞的產品概述,外觀結構,主觀聽感,適應音樂,音源搭配,個人評價等六個方面去敍述。希望給一些新來的朋友一點幫助^_^。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或许大家对耳机,还有耳塞品牌的印象,只是sony和panasonic之类。。
更多的朋友,只是将和mp3,cd机的耳机拿来用。。
虽然在这里是较难买到这些耳机,可是小弟却知道怎么购买。。
有谁想购买,可以PM我。。
(事先声明,我不是售卖的那位。我只是知道有方法可以在大马找到这些耳机)
若你们不懂得以上所提到的耳机。。很简单。。
打开IE或是MOZILLA,然后进入google。。
copy它们的名称,按search。。。
很简单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hm1130 于 28-2-2007 02:4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1C}:
早在好多年前,舒爾已經靠做舞臺用具而起家的了,舒爾的麥克風相信有不少朋友也用過,品質怎樣用過的朋友比較清楚,我在這裏不胡扯了。大約在98年,舒爾找上WESTONE,開始合作開發了第一款舞臺監聽用耳塞。
率先登場的E1C,就是上面提到的舒爾與WESTONE兩家公司合作開發的舞臺監聽用產品,而也有說法是,在耳塞開發的過程裏,舒爾負責出資金,WESTONE則提供校聲的技術。這個只是民間流傳的一個說法,真實性還有待考究。           ―――(產品概述)

E1C是我在聚會上聽到的,後來在二手市場也聽過一次,外觀上與助聽器極為相似,肉色的耳塞外殼,杏色的麻花線,從任何角度看,都很難想像到它是什麼高檔的東西,單從外觀上看,說它身價和E3C比肩就更加難讓人相信了。殼子的縫合處也比較粗糙,像是小學生的手工製品。和日系耳塞精細的做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E1C屬於動鐵式隔音耳塞,靈敏度為113dB,導通阻抗為26歐姆,這些參數都和E3C相約。 -――(外觀結構)

記得當時聽E1C時,和手上的E3C也比了一下。它的聲音的確令人刮目。用通俗流行樂試了一下,選了張學友的《想和你去吹吹風》。聲音染色不算嚴重,比起之前用的EX71等日系入耳,聲音明顯平和自然多了。低頻很有彈性,尤其是第二段開頭的BASS和鼓。不像EX系列那般拖遝,整體解析力不錯,比起E3C來說,整體聽感更加平衡,不像E3C那般突出中頻,低頻比起E3C更加有力整體解析力也稍稍優於E3C。聲場還算可以,局促感比沒有E2,E3那麼明顯。聲音舒展得更好些。對於樂器的定位也做得比E3C准。與E3C比較,E1C聽流行是另一番風味。雖然人聲不如E3C那麼突出,但從另一角度看,E1C聽流行會讓我有一種冷靜中帶有一分熱情的感覺。 -――(主觀聽感)

對於E1C來說,既然定位是舞臺監聽。用它聽一些現場的音樂是非常不錯的,例如演唱會。另外,流行樂也比較適合E1C,這個得益於E1C彈性不錯的低頻,以及平和自然的中頻,耐聽度也是頗高的。大動態的音樂不適合E1C,弦樂和清雅型女聲也不太適合。舒爾在聲音的解析力方面,還是遜色於同級的音特美耳塞。 ―――(適應音樂)

配搭E1C的音源,我個人覺得還是找一些聲場和解析力較為突出的機器做前端和比較合適。這樣一方面彌補了E1C的不足之處,二來可以達到機器和聲源平衡搭配的理想效果。CD機的話我覺得松下的老機配搭E1C會有不錯的效果。民用隨身聽裏面,CT570,S700都可以考慮,SONY方面,D515是配E1C不錯的機器,而且價格相對適中。MP3可以考慮創新的ZEN的10GB磚頭。MD裏面,聲寶的DS77或者SONY的MZ-730都是偏向冷聲的機器,搭配E1C均可。老的MD機裏面,我自己推薦DR7,DS8。SONY老機裏面,MZ-R50也是不錯。 ―――(音源搭配)

總的來說,E1C出了外觀有點彆扭之外,聲音上的素質算是不錯了,當時的那個年代,能出這樣的聲音,值得嘉許。然而,在20世紀末,很多商品都會在保證品質上力求做到外觀別致,有些甚至顛而倒之地追求花哨的外表,反而品質退居次位,舒爾居然出產了這麼一隻毫無觀感的“助聽器”耳塞,是否有點諷刺呢?難道在提升音質的同時就不能做到華美外觀麽?這可能就是美國佬的風格了。 ―――(個人評價)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hmm...
很少看见有人拥有这款耳机。。
也没看过在哪里可以买得到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都是個人評價。。
其实,听音乐根本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这就是为何有人爱死周杰伦,有人第一眼就讨厌他
小弟很矛盾。。很讨厌人,歌却很欣赏。。

[ 本帖最后由 hm1130 于 28-2-2007 02:5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2C}:
沉寂了大約5年的時間,舒爾再一次向耳塞市場發起新一輪衝擊,不同的是,這次針對的,不僅僅是專業市場(舞臺監聽用),舒爾還把目光放到民用市場了,而接力而來的當然有眾多燒友們一度熱捧的E2C了。作為舒爾新一代的入門級耳塞,E2C剛來到亞洲時,卻讓不少中國大陸的學生族燒友望而輕歎。雖說是入門級,但是價格已經可以買到兩副MDR-E888了,和紅極一時的CM7,A8居然身價相約,而做工卻遠遜於前兩者。仗著熱情洋溢的聲音與超強的隔音性,E2C居然成為了戶外音樂迷所青睞的東西了。―――(產品概述)

E2C拿在手上,很明顯地讓人覺得有一種實在的感覺,粗粗的黑線,磨砂透明的耳塞腔體,為了區分開左右,耳塞的左右耳機顏色是有點區別的(左邊為透明磨砂,右面為深灰磨砂)。耳塞都是用高強度塑膠做的,比較堅固。耳塞的單元是動圈式的,這個也就是E2C最特別的地方,舒爾的其他幾款耳塞都是採用動鐵式發聲單元的。唯獨E2C採用的是動圈單元。耳塞個體的末端呈現尖凸狀,突起的部位在佩戴好的時候,是頂住耳內廓的。可以固定耳塞。而且耳塞算是很FIT耳內廓的。E2C的靈敏度不如E3C那麼高,只有105dB,因此底噪的煩擾一般很少在E2C身上出現。阻抗也相對較低,只有區區16歐姆。非常適合現今的隨身聽。 -――(外觀結構)

E2C的聲音屬於暖厚沉實型,低頻厚實且量感足,中頻密度不錯,人聲醇厚,高頻延伸不太好,只能用比較平實來形容。熱情歡樂的聲音,一聽E2C,就可以感受到美國人的那種熱情奔放的性格,當時試聽拿了一首古典音樂和一首流行音樂去試,古典是《四季》的春之第一樂章。對於古典,E2C比起E1C更加難適應,好好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本來是細膩優美的旋律,而在E2C的熱情演繹下,小提琴拉起來似乎讓人感到只是業餘的水準。聲音不夠光滑細膩,絲毫反應不錯小提琴那種悠揚悅耳的味道。頭中效應在E2C上面還是可以感覺得到的,聲場不太好,聲音拉伸不開。古典聽上去不太好,於是換一下口味,來個流行樂。當時隨手選了張學友的《心碎了無痕》。聽感還可以,男聲的話E2C可以把玩得不錯,聲音沉厚,質感強烈。而且流行樂對聲場的要求不算太高。所以E2C對流行的適應性還是不錯的。 ―――(主觀聽感)

對於E2C來說,流行樂依然是它把玩得比較得體的音樂,另外,一些需要低頻量感較為凸現的音樂,也比較適合E2C,古典的話,E2C對聲音的染色雖不算嚴重,但是由於解析力和細節從現不太好,所以在古典音樂的播放時,未能讓聆聽者領略到古典的那份恬靜且細膩柔美的感覺。男聲的播放也是E2C的優勢所在,女聲可能就會略顯蒼老了。交響與大編制是絕對不適合E2C的,因為頭中效應會大大地影響聽感。 ―――(適應音樂)

和E1C一樣,同樣是配搭偏冷聲的機器,而且經可能找一些解析力超強,聲場要開豁的音源,作為E2C的前端配備。E2C的聲場是它比較致命的地方,低頻量感偏重,解析力高的機器可以舒緩低頻量多聲厚的問題。CD方面,S700是值得考慮的選擇,SONY的D905,D303都是可以選擇的好東東。硬碟式MP3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樣推薦,因為硬碟MP3我聽得不多。冷聲的可能就要用EQ來調節了。MD裏面E730,DS77是首選了。DR7可以考慮。 ―――(音源搭配)

E2C和E1C最大的區別在於選用的單元方面,E2C採用了動圈單元,動圈單元的特點是,低頻殘響一般比動鐵大,而且低頻的量感可以做得很足,高頻泛音相對動鐵會多些。而在細節重現和解析力等方面,動圈卻會比同級的動鐵稍遜。人聲的密度也是一般動圈的軟肋。E2C做得不錯的反而是它的中頻,醇厚實在,除了凝聚力稍遜於E1C外,中頻的聽感上不會輸E1C太多。 ―――(個人評價)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很多发烧友都是从E2C开始中毒的。。
由此可见,这支耳机是多么的毒。。
E2C是透明版,E2G是好看得多的黑色版。。
在lowyat里面,可以找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3: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3C}:
對於我來說,可能這個是我對舒爾耳塞最為瞭解的耳塞了,與E3C結緣來自一篇香港亦軒網友的文章。同期推出的舒爾耳塞裏面,E3C屬於中檔的一款。上有E5C,下有E2C。但是看了看當時的價格,再結合當時自己用的耳塞,真的覺得買E3C有些奢侈的感覺,記得在國內一本《新潮電子**隨身聽專刊》的雜誌上看到關於耳塞等級的劃分以及評價的文章裏面提到,200元以下的MX500為入門級愛好者的耳塞,350元左右的MDR-E888之類的是進階級玩家的選擇。500-1300裏面,列出了A8,E2C,CM7ti,這些是耳塞發燒友的必備。那麼E3C呢?我心中當時就有這樣的疑問。E3C算什麼了?幾經思量,我還是在EC7,E3C兩者中選了後者,決定放棄癡迷了多年的日系耳塞,轉投美系耳塞麾下。
E3C屬於舒爾舞臺產物E3的民用版,顏色是容易弄髒的白色。不同的是E3卻是樸實無華的灰色。兩者在聲音上的差別遠不如顏色的差別那麼大。只是用於舞臺表演監聽的E3聲音稍平實,中頻沒有E3C那般染色罷了。 ―――(產品概述)

外觀結構上,E3C/E3是一樣的。單單出了顏色以外。E3C乍看和E1C有點相近,讓人可以在它身上看到E1C的影子。但是E3C耳塞外殼的設計的整體線條感比起E1C來說,實在好多了。起碼樣子不再像助聽器。戴著在街上遊逛也不會讓別人唔會你是失聰人士。線材和E2C差不多,都是粗線,只不過E3C用的線材是灰色的,分線器是橢圓形的,這個和E2C的盾牌型的分線器在形狀上有點不同。耳塞本體也比E2C要瘦削很多。靈敏度比起E2C高,阻抗也是比E2C要高。數值和E1C是一樣的,都是113dB靈敏度,26歐姆的阻抗。一般的隨身聽要驅動E3C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好不好聲就要看推力的大小和音源器材素質的高低了。 -――(外觀結構)

當時試E3C我是用自己的ST770的,一直都有說E3C適合流行,於是我選了首王菲的《矜持》作為試音,E3C那突出中頻的聲音風格,對人聲的演繹的確不錯,可惜女聲還是不夠完美,尤其是王菲這一類人聲,“醇”是達到了,但不夠“清”,不夠“透”。再有,凡出現弦樂的地方,如豎琴,小提琴,E3C的聲音都讓人聽來覺得不夠細膩。再來了一首張學友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現場版,人聲是可以了,對於E3C來說,男聲的演繹果然比女聲出色不少。但喜歡張學友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這張CD,這張名為《愛與交響樂》的CD裏面收錄的十首作品,都是96年的時候,由香港管弦樂團和張學友聯合搞的一個現場的SHOW。整張碟的聲場都做得比較寬廣。但是E3C對於樂器和場面的反映卻有點不盡人意。一來樂器多了,陣腳有點亂。二來,聲場的氣勢出不來,聲音不夠開豁。很明顯體現到E3C對於一些稍為大編制的音樂的表現不算太好。那麼交響樂就更不用試聽了。聽完流行,接下來試試爵士樂,選了一首 路易士-岩士唐 的 《moonriver》,人聲不用說了,質感不錯,基本上男聲,E3C都可以把玩得不錯。小編制的樂曲,E3C聽起來是頗為動聽的。後面一段的小號不太亮也不太沉,聲音剛好。金屬感也令我滿意了。BASS不算重,量也剛好,泛音也適中。總體來說,E3C對爵士樂的演繹也算是不錯了。 ―――(主觀聽感)
   
E3C看來還是著重在中低頻的地方,或者說細點是,著重在中頻區域裏的頻響稍稍偏低處。所以E3C播放男聲相當不錯。流行樂對E3C來說可謂是拿手好戲,其次是爵士樂,這兩種小編制的音樂對E3C來說,真的是揚長避短。E3C優點在於它的中頻,聲音凝集力好,量感適中,不厚不薄,密度也相當出色。但是E3C的弊端是動態表現一般,聲場不算寬,所以大場面,大編制的交響樂對於E3C來說,並不適合,另外,由於E3C的高頻延伸不算太好,高頻不夠纖細,弦樂類的古典不太適合E3C。 ―――(適應音樂)

音源搭配,與E1C相比,E3C遜色的,在於解析力和聲音的彈性與跳躍感方面。但優勝的,是中頻的渲染。因此,高解析力的機器是E3C的理想選擇。CD機裏面,SONY的D515 , D303(DBB版),D905都可以考慮,松下的S700算是不錯的選擇了。新機器裏面,CT820,NE920可以考慮。最理想是找到IMP900。這個配E3C聽流行真的不錯。MD中,喜歡聽女聲類流行的,DS77, E730,配搭E3C不錯。雜聽的話,EH1給我的感覺最好。
                                                              ―――(音源搭配)
   
E3C和前面兩個夥伴最大的不同是,E3C可以提升了中頻的感染力,不能說E3C中頻染色嚴重,但是E3C中頻給人的感覺就是很不同,聽起來很舒服很親切。但是E3C在綜合素質上,只能說和E1C同檔次,某些方面還稍遜於E1C呢,而相對於E2C,E3C聲音更強調的是質感與凝聚力。E2C低音量感比E3C多,但是低音沒有E3C聽起來那麼結實。中頻E2C也是稍稍厚重了些,醇厚的感覺或者比E3C好,但人聲的耐聽度不如E3C。做工方面,E3C比起同胞E1C來說,是有了明顯的進步了,外觀上,E1C,E3C有著一些相似之處,不難讓人想起它們是兩兄弟,但是E3C長得靚仔很多,E1C的樣子就有些土了。
―――(個人評價)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这耳机价格蛮贵的。。
大约是RM500-RM700之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4C}:
記得在去年的舒爾耳塞巡遊聽過,E4C的聲音算是舒爾耳塞中比較另類的,屬於中性平衡型的聲音,外觀和E3C有幾分相似,但遠比E3C結實,E4C的耳塞導管是可以更換的,可能是受到E3C導管易斷裂的影響吧,我自己的第一條E3C就是由於導管斷裂,而報銷的了。E4C在外型上也比E3C好看,有幾分金屬感,不再像E3C那麼一塊破塑膠的簡單模樣,E4C是舒爾在繼E2C,E3C,E5C後的又一新產品,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是新東西了,但是,在舒爾耳塞裏面,E4C算是的一面代表著舒爾新概念聲音的旗幟,可以說是舒爾自己的ER4。即使它的解析力和ER4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憑著佩戴舒適,聲音平衡,聽感良好,E4C在這短短一年內,征服了不少耳塞愛好者的心。但是否可以續寫神話呢?這個就要看市場的走勢了。 ―――(產品概述)

E4C是在E2C,E3C,E5C,之後推出的,外觀上算是比前一代產品有了改進。看來舒爾在注重聲音的調校之餘,也漸漸意識到外觀的重要性。單是聲音上征服用戶是不夠的,不是每一位元消費者都會只重聲音不談外表的,日系耳塞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外觀上的包裝設計,真的很值得國產,甚至美系耳塞等作借鑒。雖然E4C比起日系品牌耳塞的華麗外表來說,只是小毛而已,但是比起前一代產品,已經讓人感到欣慰了。E4C的線材和E3C的線材幾乎是同粗等長的。中間的分線器也貌似一樣。不同的是,E4C的線材是灰白色的,比較顯眼。耳塞的本體為乳白色和灰白色相結合,主調顏色跟線材的顏色基本是一致的。靠近導管處,是金屬部分,導管由金屬圈套住固定位置並與耳塞本體連接起來。看上去比起E3C堅固些。導管即使不幸斷了,也可以更換。舒爾的LOGO是印上去的,和E3C的塑膠貼牌比較,更加高檔,但是耐磨度有待考證。E4C配備的耳塞膠和E3C的基本相同,而且都是通用的,值得讚揚的是,E4C還附贈了舒爾E5C的三節膠。E4C的靈敏度是111dB,阻抗是29歐姆,驅動性比較良好。所以一般隨身聽上直推E4C,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外觀結構)

E4C的試音,我當時在家試了好幾首歌,這裏選其中兩首來點評一下。第一首是屬於古典的樂曲,我選了Elgar(艾爾加)的SalutD’Amour(愛的禮贊)長笛豎琴版。當時同場競技的還有E3C和super.fi 5pro.E4C給我的感覺是細節好,解析力高,豎琴的聲音清透自然,E4C對高頻的處理明顯優於E3C。高頻的延伸比也優於super.fi5pro。笛聲則不如super.fi5pro飽滿,亦沒有E3C那麼突出,但較聽感較E3C舒適。值得一贊的是E4C的聲音分離度比E3C優勝,聲音的平衡感很好,豎琴和長笛的聲音比重分佈得很均衡,E3C則突出了長笛的聲音,super.fi5pro豎琴的聲音沒有E4C那般清透,高頻的妥協比較明顯。第二首是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Celine Dion的《my heartwill go on》。像Celine Dion這樣的人聲,我自己覺得,super.fi5pro和E4C各有特點,E4C雖然說是一副很平衡的耳塞,在播放女聲的時候基本都會有較好的表現,但是聲音的密度和韻味上是不如super.fi5pro。super.fi5pro聽起來,人聲比較飽滿,密度和張力都比E4C優勝。可以用味道醇鬱的啤酒,讓人容易著迷。E4C則有點像清泉般甘甜。女聲的話,E4C聽起來會比較清新些,super.fi 5pro則比較醇厚些,總的來說,女聲的演繹,還算是E4C的拿手好戲。 ―――(主觀聽感)

至於E4C比較適應的音樂,剛才基本已經有提及到了,就是弦樂和女聲。還有一些NEWAGE類的音樂,E4C都可以把玩得不錯,偏重於低頻的音樂不太適合E4C,因為E4C的低音收放得比較快,量感算是舒爾家族裏面相對較弱的一位了。而在弦樂為主的音樂中,E4C優秀的解析力以及細節表現,良好的聲音分離度,都是它擅長弦樂的固有特點。在一般的流行樂裏,E4C也可以把玩一番,只要機器的配搭得當,E4C的低頻還是能體現出相當的素質。對比起E3C,E4C聲音的整體質感提升,是E4C對音樂的適應面也較E3C廣的印證。基本除了大動態大編制的樂曲,如交響樂,另外就是搖滾樂,重金屬等對低頻和動態要求比較嚴苛的音樂以外。E4C都可以勝任。 ―――(適應音樂)

對於音源的要求,其實從E4C的驅動性我們基本都可以瞭解到,E4C對音源的苛求並不算高。但是推力好的音源,對於耳塞的發揮來說,當然是不可劃缺的了。大推力的CD隨身聽在今年新出的機器裏面並不多見,能在二手市場找到的話,IRIVER(艾利和)的IMP系列有良好的口碑。聲音飽滿,聲底扎實,三頻綜合素質表現出色,都是贏得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因素。IMP900更是一度成為網評編輯推薦的產品,可惜市場上已經基本很難求得一手新機了。另外SONY的NE920也可以考慮,外觀和聲音都有一定水準,最後是松下的CT820,堪稱當時的性價比之王,而且良好的防震和長時間的播放,的確比較適合戶外或者長程旅途時使用。老機器不像舉例了,聲音上比新一代的CD隨身聽要好,但是便攜性和一些人性化的功能上,卻是和新機沒法比較的。從性價比角度上說,這裏推薦D335,D515比較適合。從聲音角度看,D350無疑是比較適合E4C的配搭了。硬碟MP3播放器我自己不曾擁有,在我聽過的器材裏面,比較適合E4C的有iRiver的老機H120(iHP120),CREATIVE的ZEN-XTRA10GB,新機,iAUDIO的X5L系列。而IPOD的機器,在外觀上是最匹配的了。
而適合配E4C的MD機中,較新一代的機器中,NH1,EH1都是不錯的選擇。聲寶(夏普)的新機比較注重聲場和解析力,但是聲音稍稍偏冷,所以聽感上未必有EH1配E4C好。但是真的要選擇的話,DS77也是可以。老機器裏面,SONY的MZ-R55,聲寶(夏普)的MT831,都可以作選擇性的參考。 ―――(音源搭配)

就個人看法,我會覺得E4C的聲音是我自己聽過的耳塞裏面,平衡算是相當不錯的一款,三頻平衡,聲音解析力高。但是,有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聲音平衡,從另一角度上看,就是相對沒有特點,樣樣平均,就有點平庸了,沒有自己的突出之處。但是凡事其實都沒有絕對,對於一隻耳塞,你去評價它的好與不好,關鍵是要聯繫到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和自己器材的應用搭配等方面,當然最後少不了還要看耳塞自身的聲音風格。適合自己喜歡的音樂,和自己的器材匹配的耳塞,聲音風格屬於自己喜愛的類型的耳塞,對於用戶自身而言,就是好耳塞。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關鍵是用戶自己怎樣看待怎樣取捨。聆聽的感覺是沒有絕對的,每個人的聽感都有不同,對音樂的追求也不同,E4C就是適合喜歡平衡舒適的聽感的朋友使用。這就是它的特點所在,也是它的價值所在而已。 ―――(個人評價)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这耳机是RM1000等级的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3: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5C}:
作為舒爾的旗艦產品,E5C在聲音上足可體現出舒爾的精髓所在,但是要在前端音源推力能滿足E5C需求的前提下。E5C如果定位在隨身聽耳塞這個範疇裏,它不算是一只好耳塞,高頻的延伸和通透感是它一向一來備受隨身聽愛好者攻擊的致命之處。其實,在一般隨身聽上,E5C的發揮受到音源推力的限制。E5C是一隻高阻耳塞,雖然擁有高靈敏度,但是隨身聽上出來的效果,實在難以讓人相信,這是一隻當初賣到3600多港元(在大陸甚至賣到4160人民幣)的耳塞。一隻堪稱民用耳塞之王的耳塞。比起音特美的旗艦ER4,E5C有著自身特有的音樂感,溫暖醇厚的聲音,和ER4恰好成鮮明對比。而一些舞臺表演者,尤其是歌手,他們在演唱會或者開LIVEPARTY時,都習慣性地選擇E5C或者E3C之類的隔音耳塞,當然了,E5C之因為成為他們的選擇,少不了它那良好的隔音能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沒推好的E5C,在素質上一點都不輸於E3C,甚至可以超越E3C。而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E5C的聲場。 ―――(產品概述)

接下來說說E5C的外觀,E5C帶上去很FIT,耳塞腔體設計比較圓滑,不像E2C那樣,佩戴時間長了,就會頂得內耳廓隱隱痛。本體是透明的膠殼,線材的表皮也是透明的。線長和E3C相約,但線材直徑比E3C,E2C的線都略細。分線器處比E3C大了一倍多,分頻器就是在分線器處。透明的外殼可以清晰地看見分頻器處的電容和電路。E5C的耳塞主腔體的手工也不見得比E3C等好,賣這麼貴的價格,一點都不想是高檔耳塞。外表看上去倒像小學生做手工勞動的製成品,處處流露出粗糙的痕跡。透明外殼裏包裹著的,是大小不一的兩粒動鐵單元。耳塞主腔體和E2C的大小相約,但看上去沒有E2C那麼臃腫。戴起來也比較COOL。E5C的靈敏度相當高,達到了122dB,阻抗也比E3C大了好幾倍,達到110歐姆。因此,在頗多隨身聽上,都存在底噪干擾的問題。―――(外觀結構)

主觀聽感方面,E5C給我一種溫暖沉實的感覺,很多朋友覺得E5C的聲音透明度不夠,其實關鍵是你選的參照物耳塞是什麼,如果和音特美的耳塞比較,E5C的聲音肯定是朦朧的了。喜不喜歡就是個人問題了。這裏我分別講述一下在隨身聽上和在台機上的不同。E5C在隨身聽上的感覺,其實有點像super.fi5pro,都是偏暖厚的聲音,只是E5C的中頻染色更明顯,初聽的話E5C中頻更加討好人的耳朵罷了,值得稱讚的是,E5C的聲場做得相當不錯,雖然耳塞的聲場只是虛擬聲場,但E5C的聲場比起我聽過的入耳式耳塞(E500除外)都寬,聲場深度和聲音的立體感都不錯,樂器的定位和E3C,E4C相比,顯然不在一個檔次。由於隨身聽能給到的推力有限。所以E5C的發揮也是有限的。高頻明顯推不好。聲音收放的速度感不好。高頻延伸不好。低頻有點混。選了一首大編制樂曲《萬寶路》來試音。E5C在我的CT820上,聲音的速度感很一般,高頻的延伸反而不如自己的super.fi5pro好。低頻解析還可以,但是低頻的力度也不如super.fi5pro唯一值得稱道的是,E5C的聲場比較寬,樂器的分離度做得比super.fi5pro要出色,樂器的定位也比較準確。最後是聲音的跳躍感方面,E5C明顯不太好,聲音速度感不夠,聽起來比較柔,失去了交回應有的氣勢。這個大概就是推力不夠而造成的了。換了音源,直接上了台機,耳擴是鐵三角的AT-HA2002。選回同樣的樂曲。這一回,在推力足的情況下,E5C的聲音明顯改變了,聲音變得有生命力,不在像隨身聽上那麼軟綿綿提不起勁的樣子了。跳躍感明顯好了,低頻的下潛和力度有了改善,質感提升了,低頻的量感也適當收斂了。聲底扎實了不少。高頻的延伸明顯比起隨身聽直推有了明顯的提升。聲音高低切換的速度提高了。總體來說像換了一隻耳塞似的。可以看到的是,E5C對音源的推力要求比較高。受前端設備影響的因素也較前面的耳塞多。但推好了之後出來的聲音當然也是前面幾隻耳塞沒法比的。 ―――(主觀聽感)

對於E5C,適應的音樂類型其實未必比E4C多,尤其是在隨身聽直推的情況下。畢竟E5C在隨身聽上的優點著實不多,優勢也不見得明顯。一般的通俗流行類音樂,E5C都可以把玩得像模像樣的。但是對於女聲和絃樂的演繹,由於高頻延伸不好,低頻稍稍偏厚且有點拖遝。所以E5C在女聲和絃樂上,不如E4C好。這是在隨身聽上而論。上了耳擴後,E5C的高頻和低頻的聲音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即使是弦樂,也是可以讓人接受的。中頻也更加有凝聚力了。人聲的密度和包圍感都是E4C不能比擬的。上耳擴的話,E5C基本是除了一些小提琴協奏曲之類的會讓人感覺一般之外,其他的諸如搖滾,爵士,HIT-HOT,DANCE,人聲,流行等等,都可以有不錯的效果。尤其是現代音樂。舒爾的耳塞都可以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氛圍,使聆聽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適應音樂)
而對於前端器材的要求,E5C基本不算是隨身聽的玩意,因為一般隨身聽只能說能驅動它,不能說能驅動好它,要出聲是不難,要出好聲就比較傷腦筋了。只有接上耳擴才可以滿足E5C出好聲的基本需要。市場上能買到的攜帶型耳擴要驅動好E5C還是比較勉強,臺式耳擴就稍好些,所以說E5C不是定格在隨身聽上,其實一點都不太過。直推的話,老式的CD機可能會比較適合。聲音打折扣的成數會相對較少。SONY的D-Z555,D350,D303都不妨一試。松下的S700也是一台不錯的機器。推力也是可以的。硬碟MP3裏面,可能只有找舊一點的機器了。這裏推薦iRiver的IHP-120。MD的話基本都不太推薦,要是真的要玩,那麼款式比較舊的MD會好些。推薦SONY的MZ-R50和聲寶(夏普)的MT722,MT821。條件允許的話,買E5C還是不妨為它添一個合適的耳擴吧。這樣E5C的價值才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隨身聽只是在街上湊合一下罷了。―――(音源搭配)

最後再說說E5C給我的感覺吧,記得在我剛聽說E5C的名字時,就已經被它的身價嚇壞了,因為那時我還是用MDR-E888,一隻賣330的耳塞,又怎可以和E5C比較呢?初聽E5C,覺得聲音的整體素質的確比E3C高,即使在隨身聽上,一些固有參數,如聲音密度,聲場,低頻下潛,低頻量感……等,都優於E3C。而佩戴的舒適度也比E3C略好。外觀當然也比E3C稍勝了,只不過線材會漸漸發綠甚至線皮變黃。用以固定耳塞的那條任意扭曲的鐵線,更是E5C人性化設計的所在。但往往困擾著消費者的是它的價格問題和音源配搭問題。而在一些初燒的朋友心裏存在的另一個疑問就是,“比E3C多花了兩倍的金錢,是否就可以出高於E3C將近兩個檔次的聲音呢?”其實這個問題只要試試E5C分別在隨身聽上和台機耳擴上的表現,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值不值有時候只是心理問題而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價錢越往上攀,聲音能提升的空間就相對越小了。 ―――(個人評價)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2007 03: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500}:
在今年年初,千呼萬喚始出來的E500終於開賣了,而且第一眼的感覺是,E500的樣子挺可愛的,耳塞主腔體的設計比E5C圓潤多了。E500與E5C不同的是,線材不在是透明的了,所以用戶們不必擔心它的線材由於長時間的使用而變綠。市場定位更加明朗化了,E500就是為隨身聽用戶而設的。低阻高靈敏度的設計,讓E500的潛能可以在隨身聽上得到很好的發揮。而舒爾也在民用三單元動鐵耳塞的領域中率先跑出來了。而民用三單元的問世,意味著今年的隨身聽配民用耳塞的市場裏,在幾大美系耳塞品牌之間將展開新一輪的角逐。而E500將是第一位登上擂臺的挑戰者。 ―――(產品概述)

剛才已經提到了E500的外觀,E500其實整體流線形不錯,整個設計的美感比起前一代產品有了提高。而且耳塞主腔體的顏色也一改以前樸實的風格,這次用上了黑鉻色作為主調色。看上去很有金屬感,同時也增添了幾分高貴。線材從新使用黑色線材,主線不長,和先前的產品比較,比任何一款都短。而手工質量感覺比起之前的產品都好。E500配備了PTH開關,使用戶可以隨時切換“音樂”和“外界”兩個環境。比如你在聽歌的時候,突然旁人跟你說話,這時候,只要拍一下PTH的開關,你就可以戴著耳塞也清晰聽到旁人說什麼,而無須摘下耳塞。以前用E5C的話,由於隔音的緣故,你必須摘下耳塞才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現在有了PTH開關,就方便多了。這個人性化的設計,值得稱讚。
E500的定位是隨身聽產品市場。所以阻抗比起E5C要低,E500只有36歐姆的阻抗值。而靈敏度雖然也較E5C略微下降,但也達到119dB。這樣的參數對於一般隨身聽來說,要驅動好E500會比E5C來得容易。換句話說,也就是E500在隨身聽上發揮得會比E5C全面。而且E500是三單元設計(一高音,兩低音的單元設計),理論上使得低頻的解析力和細節會提升,而且低頻的質感應該也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外觀結構)

    聽感上,比較難下定論。據當日那位E500用戶介紹,我當時聽到的E500只是經過約30小時褒機,所以聲音只能算是雛型,而且聲音的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但是聽感實在比較一般,或者說出來讓一些剛上手E500的朋友看看有沒有共鳴。
那天匆匆地聽了2首歌,而且都沒聽全的。只是聽到一般就跳下一首了,但是對比的耳塞是我自己用了一年多的 super.fi5pro。聽的兩首都屬於流行類的樂曲。一首是張學友的《黑白畫映》另一首是陶喆的《就是愛你》感覺低頻的話,沒有褒開的E500比較朦,整體的通透感不夠。人聲還是稍稍厚了點,質感不夠強烈。量感稍稍偏多,甚至比我的super.fi5pro也稍多,高音的細節有待提升。相信褒機後會有改善。聲音不夠柔順,這個是新塞的通病了。而給我的驚喜是,它的聲場做得很好。橫向聲場比super.fi 5pro寬,樂器的定位也不錯。聲音的包圍感依然延續了E5C的傳統優勢。 ―――(主觀聽感)

E500適應音樂在這裏真的不好說,因為我自己聽E500只聽了短短幾分鐘,而且只是用流行樂去試機,所以不好評價。但是估計E500適應的音樂類型會和E5C有點相似。以後再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多試幾種不同風格的音樂。而從E500的聲音風格看,流行樂類,爵士類這兩種音樂,估計能演繹得不錯。―――(適應音樂)

音源搭配上,其實應該比E5C的選擇要多。而且發揮應該比E5C更全面。在我看來,E500的聲音仍然是稍稍偏暖,所以聲底清透,高解析力的音源仍是首要選擇。CD機的話可以試試SONY老機D303,廉價一點的可以D515,要在戶外用的話,D-EJ01/D-E01都可以。松下的我自己還是推薦S700,另外廉價一點的SX510也可以試試。出街用的話,新機還是會好些,我當天試音也只是用了自己的CT820。不要嫌CT820太cheap,其實CT820在戶外已經可以湊合聽聽了,新一代機器裏面,CT820的素質和性價比都不算太差。硬碟MP3這裏推薦CREATIVE的ZEN-XTRA10GB和iAUDIO的X5L。MD隨身聽裏面,我覺得配搭EH1可能會比較適合我自己的聽感,但是,想要出來的聲音更加平衡的話,DS77應該會不錯。老機裏面,MT831可能會比較適合。 ―――(音源搭配)

作為最新一代旗艦,E500聲音特點大致秉承舒爾E5C的風格,都是聲音稍微偏暖的類型,中頻人聲突出包圍感好,低頻彈性好解析力高,高頻平實自然,聲場寬廣定位準確,層次鮮明。拿來聽我自己喜歡的流行樂相當不錯,聽爵士和搖滾估計也不會差得去哪里。而且E500從外觀設計到聲音設計最後到配件,都充滿了人性化的設計。令我最為欣賞的是PTH開關的功能。的確為街頭入耳一族帶來了方便。尤其是過馬路的時候,再也不必“左顧右盼”了。而E500的出現,將會一改以往E5C在隨身聽上的尷尬局面。令消費者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物件,對於舒爾的耳塞迷,這個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東西了―――(個人評價)


後話:
對於舒爾的耳塞,我個人的感覺是價格稍稍比其他三大品牌(UE , WESTONE ,ETYMOTIC)的動鐵耳塞高。但憑著它多年製造舞臺用品的經驗,舒爾的耳塞在短短幾年內取得驕人的成績。也確立了自己的民用/專業舞臺監聽耳塞的品牌地位。當然,取得這樣的成就最重要還是取決於它的聲音風格。舒爾的旗艦耳塞E5C的舞臺專用版E5,更多次被一些歌手及舞臺表演者所選用。擁有寬廣的聲場,良好的隔音,精確的定位,鮮明的層次感……這些素質,都決定了它成為一代王者的先決條件。舒爾耳塞除了E4C之外,其他的幾款都是聲音稍偏暖厚的,所以舒爾的耳塞在播放流行樂和爵士樂時都有不錯的效果。而舒爾耳塞的隔音性,也是相當不錯。能夠拿來舞臺監聽用,隔音不好是比較麻煩的。舒適性方面,舒爾做得比音特美(ETYMOTIC)好。
這篇關於舒爾民用動鐵耳塞的簡介希望對一些新入門的朋友帶來一點幫助,畢竟不是每一個有購買意欲的燒友都會有機會在買耳塞之前試聽自己想買的耳塞。但是還是建議新燒友們,在選購耳塞前,最好還是找機會試聽。或者多找一些相關資料,自己慢慢參詳一下。不要輕率地作出決定。發燒是一個過程,一個領悟的過程,一個體會的過程,一個成長的過程。沒有一步到位的說法,沒有所謂的捷徑。個人的修為要得到層次上的上升。假若一步到頂,又怎能體會到發燒所帶來的樂趣呢?發燒是一個過程,結果是怎樣其實並不總要,能不能燒到終極耳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裏面,你能學到的有多少?聽到的有多少?用心領悟到的又有多少?而作為一名發燒友,真正享受的是發燒所帶來的那份樂趣,而不是單單注重燒到最後的結果。當然了,每個人所走的路都不同,最後的結果也不同了,而對於很多人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耳塞和隨身聽,是發燒過程裏面的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了,而對器材要求已經不再太過講究的人來說,或者尋找適合自己的音樂,尋找適合自己器材播放的音樂,卻成為了他們的另一目標了……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燒無止境”了……


注: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

出处-亦轩
作者-劉嘉明

这些发烧级别的耳塞,有着很好的隔音能力。。
有时我们会注意到,在舞台上和演唱会上的舞台,歌手有佩戴好像助听器一般的东西。。
其实就是这类的耳机。。
不信的朋友,可以自己留意一下演唱会,演唱者的照片
这款和E5C的价格,高得下死人。。大约是RM1500。。

[ 本帖最后由 hm1130 于 28-2-2007 03:2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5-2024 09:39 AM , Processed in 0.08539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