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94|回复: 0

转贴:《易》学中的『光 ― 气学说』简论 江国梁 著

[复制链接]
易文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6-2006 05: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学中的『光 ― 气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要素是『光』和『气』,是从属于『太极学』的重要内容,是它的基础学说,也是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学说中还包括许多门类的原理或观念,如『阴阳说』等,『参天两地说』,『五运六气说』,『时候说』,『虚实说』等,均在古代科技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以下拟就这问题作概要论述。因为它是解释多样科学世界的最好理论。
    为了便于了解『光 ― 气学说』的诸多内容,这里先把几个与之有关的要领作一简叙。

    一、时空问题。
    《周易》经传中关于时空总是没有明说,祇是到了宋时易学家在解释《先天图》与《后天图》时纔趋于明朗。这可能是《周易》对『时』的问题过于强调的缘故。事实上,时空观念早在『伏羲 ― 女娲』以前就已建立,而后来我们所看到的先、后天图应认为都是『时、空图』。这一点我的看法与先人异。其主要点就是先儒不是用『立体』的观念来衡量,而见于『平面』。如《先天图》,先儒都认为它是『空间图』,其实把乾坤定位之空间,与离坎日月之东西一核照,其中就包括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祇不过《先天图》强调的是空间为主,时间为次而已。《后天图》,先儒多认为是『时间图』。事实上,冬至一阳生于坎,历春『帝出乎震』,复冬于坎,正是表示时间的观念;而艮东北,巽东南,坤西南,乾西北,岂不是表示了『空间』吗?其中不过是强调了『时间』为主,『空间』为次而已。统观《周易》的整个内容,我认为,《乾》卦之言天,实是指『大明终始』的时间;《坤》卦言地,实是指『坤厚载物』的空间。前者主之以光,光是自然场;后者主之以气,气亦是自然场。光与气应,不但能显现出天变地化的时空一致,说明『生命』存在,发展与消亡,以及终而复始的全部意义。而且说明宇宙能产生有规律的变化,是『统一自然场』存在的结果。

    二、关于神与易问题。
    神在我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古代宗教中有它,古代哲学中亦有它,更重要的是古代科学中也有它。在宗教中神是有意识有意志的精灵,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是在科学、哲学中,其含义颇为抽象、复杂。《易传》提及『神』的地方较多,如:
            『阴阳不测之谓神』;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
            『蓍之德圆而神』;
            『知几其神乎』;
            『神无方而易无体』;
『神』到底是指什么?第一条是指阴阳中不测的部分。第二条是说万物之所以能变化,旨在神之『妙』处。第三、四条应是指几与蓍的数中变化情状。第五条截然与易相提并论。
    从这几条说『神』中,总的是讲『变化』。《周易》言变化者则在于爻,在于时。言时者乃六龙御天,大明终始。此乾元之所以『资始』,足见其『神』也。显然,神与光有所联系,与气(物)亦不能离开,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坤元之『资生』,正显现为『德合无疆;含弘光大』之义。坤者亦『神』或称『 』。这里,我再运用『神』的对立面『鬼』来做反证。如《易传》说:
            『凡天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1)

鬼与神是两种对立的概念,其实是一物两体的相对论而已。上举二例,前一条是以天地数的变化而言鬼神;后一条是以精气游魂以见鬼神。言数者出于《易》,见其光;言气者出于《易》,易变可知。探究其理,显然要追溯到《易》象。《易》主光主气,其象见于阴阳。阴阳首先反映在太阳的『伸归』,此即『神鬼』之本义(依声为训,『神』者伸也,『鬼』者归也),而『神鬼』之数可见于九、六,综之于历数。阴阳之次见者,『悬炭吹灰』以候气,定之九、六,综之于律数。历律数虽微,其『几』可知,其情状亦成可见。故《易传》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此即『神』的奇妙之处。知阴阳之变者,惟观天察地,方知太阳之伸归;知其伸归,则『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以『知死生之说』。因此,我认为,神不测亦可测;蓍德神而主天,知几者则知神之妙。

    三、关于『道』的问题。
    『道』在我国古代哲学中,是至为抽象的概念。古籍中言『道』,最多的算《老子》。而在《周易》提到『道』的,基本有三种类型。如:
            『一阴一阳之谓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天地人)三才之道。』
前一条的『道』,犹如『生生』之『易』,可见,『道』与《易》关联密切。所不同者,《易》是以光、气为本体,来说明变化中的万物世界;道则是以物(无形、有形)之变化的实在性,来说明万物万化世界的存在。
    『道』的观念当来源于『天』,《周易》即是反复强调『天道』的。《易传》所云『阴阳』,『形上』,『三才』之道,即指物质运动之道,内含于有限整体中。有限无限的统一,说明道的存在,说明万物运动发展的永恒。从而显示出它的规律性。故《观.彖传》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四、关于《易》数问题。
    《周易》中有关数的说法,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系。即数理与图数。数理关系的『易数』,一般认为是『天数五与地数五』的错综原理,并通过数的演化以说明哲学道理。其所以『行鬼神』,乃『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结果。这是人们所容易理解的。
    而不易理解的是『图数』。一般人都把它理解为《河图》、《洛书》。当然,这也没有错,不过祇是说明『图数』的一个部分。那么,『图数』应包括那些范围呢?我认为有关『图数』问题,还是尚秉和先生在《周易尚氏学》中对『天地数』的一段解释,较为可取。他认为『天地数』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尚先生认为:『如斯而已者,言《易》道尽包括于十数之中。』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作《易》者的目的是什么。事实上,他们是为了总结古人自『开物成务』始,即早在『用火』之前,或『生数』之前,或天地未判之前,『易道』存在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由此可见。『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说法,乃《周易》以前的科学发展的重要归结。阴阳符号与数之错综祇是这些内容的表示法,通变成文,极数定象,纔是『图数』的科学内容所在。

    『光 ― 气学说』认为构成万物世界的是光和气。非光则气,非气则光,或光气混一,都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念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果。生物有向光性,这是科学观念;人无气不存,这也是为科学所证实的。但是,人们若不去体验呼吸吹呵,不去观察风的来去,也确难肯定气的存在和作用。由是,他们意识到祇有光,那摸不着的光,纔是生命的源泉;祇有气,那难以捉摸的气,纔是生命的支柱。灵感和智慧融在一起,自下而上与代传的本能反应,他们立数推历,推历生律,制器立法,而同律度量衡。诸如这些可以溯起源而追自伏羲氏画八卦始,至黄帝、尧、舜而大备。《尧典》有记: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又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历律之大数,正是『光 ― 气学说』的科学基础。《周易》全面确定了『光 ― 气学说』的自然哲学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极说』,此即《易》学之精髓。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光 ― 气学说』的基础立个大系:
            天一:日。(一日或太乙)
            天三:月。(三旬)
            天五:星。(五星)
            天七:时。(北斗七星)
            天九:辰。(北极;就实)

            地二:阴阳。(昼夜)
            地四:四象。(太少)
            地六:六气。(六律)
            地八:八里。(八卦)
            地十:岁成。(化虚)
   
    在『光 ― 气学说』中较有影响的原理或观念,约可归纳为五项。兹分述如次。   
   (一)『阴阳说』   
    当人们一提到《周易》,就自然的说,它是一部有关『阴阳』变化的书。
    『阴阳』两字,应当说是来源于太阳光的明暗,以后奠定于白天和黑夜(亦称为小昼夜),东、西二方向的概念也伴随着产生了。所谓『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2)这是『阴阳』观念萌生的最初阶段。到了黄帝时代,有了以身度影之『四方』的方法,(3)那么南北之影已经确定了,从而自春历夏至秋为昼,自秋历冬至春为夜,(4)亦被称为昼夜(或称大昼夜),此是第二阶段。到了尧舜时期,有了璇玑玉衡考定极星,立竿测日影而奠定了数化天文学。于是冬至(阴),其阳数率为九;夏至(阳),其阴数率为六。这样,『阴阳』则由象过渡到数,此为光的阴阳数;由光到气,于气者,正律数为黄钟九,林钟六,此气之阴阳数也。《周易》也正是以此象此数来确定阴阳的,并在这个基础上纔建立了『两仪』说。然而,于时已是哲学上的阴阳了。

    『阴阳说』认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它在运化过程中,有相偏,有和合。《周易》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天地感,而万物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阴』(5),『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阴阳和,故能有子。』(6)则是哲学观念直接运用到医学理论中,此谓一例。
    根据《易》学原理,『阴阳说』在『光 ― 气学说』中,其时空观念较为突出。它认为:空间是多维的,弯曲的,更是重叠变化的;时间不但是弯曲的,而且是可逆的、交叉变化的,亦是多维的。这给『潜科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参天两地』说   
    『参天两地』说乃出于《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是集中概括了作《易》者的创作目的和意义,实甚重要。然而,后人对该说似乎都想讲,也都没有讲清楚。其中张载在《正蒙.参两篇》中对『参天两地』解释道: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对张子的说法,似乎可理解为:
            刚、男+柔、女 = 两地。
            太  极+两  仪 = 参天。    (按『+』为加号)

其实张子的看法缺点,就在于他没有很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来源出处而造成的。我认为,它是从『天圆地方』观念中引伸出来的。所谓『圆』,应指天之形状。而在天的观念未产生之前,太阳就是天的代表。其形圆,然而其数难以推测,而后纔依样于月亮,并从朔望月中取得一弦(上弦扣下弦)三十天的圆周率,为『一弦三周』。三为参,故为『参天』。
    『两地』乃取义于地之『方』。原始的『方』,应是指太阳之东升西落之二方,并太阳在地上的投影数,加上建立了南北后,地上就出现了『四方』。其实南北是折中的,所以称『两地』。古人把『四方』画作四匡而成为正方形,那是一种误解。
    由于在诸多分门别类的自然科学中,不方则圆,其用甚广,所以我们理解好这个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三)『五运六气』说   
    『五运六气』说见于《黄帝内经》。它非常强调『时间』,并且以『时间』作为医疗上重要课题。但这一理论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所误解,乃至使这门学说几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即使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它作了一些研究,也始终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能是研究者不敢跳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原始意义的圈子。
    要解决『五运六气』问题,首先应当解决『五行学』问题。否则,就无从说起。
    解决『五行学』的关键之处,在于两方面:即五行原理中的『电磁学』和『颜色光学』。对于这两个学科,..................

   
一九八七年

作者:《易学研究丛书》主编
此文转贴自http://www.xyiz.com.tw/xyiz_science_i.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命理运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5-2024 12:41 PM , Processed in 0.06413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