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r.Business

【专题讨论】分享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的投资智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3-2009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因避稅而投資划算嗎?>

近日因政府考慮針對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收益課稅,引發不少投資人的恐慌,紛紛擔心投資權益不保,進而想要退掉投資型保險。

但問題是:投資型保險本來就是一種「保險」商品,從賦改會、財政部等官方的立法旨意來看,針對投資型保單「到期」或「解約」時,分離帳戶中的投資收益必須採分離課稅的原則來看,就是要限制市場誤將「保險」當「投資」的荒謬現象,並將風氣導回到保險保障。

如果投資人在申購投資型保險時,就規規矩矩的依照保險的需求來規劃這種商品,那麼,何必擔心法規的變動呢?

把投資型保險當「保險」來規劃的人,並無須過慮投資型保險的課稅問題,因為立法過程中,早已把這層規劃在內。反倒是基於規避遺贈稅、所得稅等理由而企圖拿保險的免稅條款來掩護投資收益者,才會擔心「掩耳盜鈴」的避稅捷徑是否就此打住,從此行不通也!

因為投資型保單課稅問題而心慌慌、意亂亂的投資大眾,我會建議這些朋友重新回過頭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了避稅、節稅的理由,大費周章的做投資,划算嗎?」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財富、資產會多到必須靠避稅來降低稅賦負擔,這些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雖多,卻絕對不會比市面上申購投資型保單的普羅大眾多。

根據統計,台灣投資型保單在2008年的銷售最高峰時,曾經累積出一百八十萬件的數量。而歷經世紀金融海嘯後,件數一下子掉了百萬件,僅剩八、九十萬張保單。

上百萬的投資人到金融市場走一圈,才知道投資型保單一點都不好玩。那麼,這上百萬投資大眾,當初為何要冒這麼大的風險來讓自己的保險保障充滿不確定性呢?

我想,多數的人申購投資型保險時,受到錯誤的行銷風氣誤導,根本不認為投資型保險是保險,甚至認為保險是多送的。多數人以為自己在做基金投資,而海外基金可以免稅,加上保險的免稅條款,更多人企圖利用投資型保險來作為規避遺贈稅的終南捷徑。

因為這些奇奇怪怪的理由,讓投資型保險曾經銷售長紅,並讓業者賺得飽飽的。但我不禁要質疑的兩個荒謬現象是:

第一、投資型保單縱使課稅不溯及既往,過去的舊保單確實有節稅效果,但是,多數中產階級的稅賦負擔並沒有有錢人那麼重,但卻要拿投資帳戶會有巨額虧損的風險來規避稅務成本,真的划算嗎?(中產階級真的應該好好清算一下自己的資產價值,按按計算機來精算一下,以免因小失大)

第二、有錢人縱使可以透過大額保單規劃來達到避稅目的,但在政府大幅降低遺贈稅率至10%後,這條管道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投資人為了規避稅務成本,卻在股災中讓資產損失慘重,值得嗎?

這兩個疑問,其實要說的是,有錢人在節稅之時,應該精打細算,拿明確、穩定且可靠的方式來規避稅賦,不要拿投資風險來當賭注。至於平民百姓,明明口袋沒那麼多錢,卻要學有錢人避稅,是否有點不倫不類呢?

許多民眾在申購投資型保險時,往往是基於:比單純投資基金划算、有多出保險保障、有多出節稅功能等利益而大膽下注。但歷經2008年金融風暴後,這些朋友應該體悟到,與投資虧損相比,節稅效果根本是蠅頭小利,而基金、保險兩頭虧,自己偷雞不著還要一直蝕到保險費用的扣款,才是大事!

對於深陷在投資型保險該不該持續扣款煩惱上的朋友,我會衷心勸告一句話,只要把投資型保險當成保單來想,問問自己在人生風險的規劃上,到底需不需要這張保險保障?那麼,自己到底該不該繼續持有帳戶巨額虧損的投資型保險?答案應該很快就會明朗。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3-2009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人人都愛賺錢?>

人人都愛賺錢,似乎是現代人生活的寫照。拿到投資理財市場,賺錢更是唯一的指導法則。

我以前還不太相信這件事情,當了兩三年理財作家後,才發現,教人理財的書,不如教人投資的書暢銷;教人投資的書,不如教人賺大錢的書賣座;教人賺大錢的書,還不如直接告訴讀者---此時、此刻該把錢擺到哪裡,才會發大財、賺大錢的書來得大紅大紫!

當然,就更別提只單純倡導正確理財觀念、投資觀念與認識投資理財之基本遊戲規則的書了,這些書根本引不起市場讀者的興趣。

我想,大概只有笨蛋如我者,才會硬與主流的財經出版市場唱反調,大談管好你的錢、不虧損的基金投資之道了。當然也更別提早期我所寫的正確認識技術分析、財經新聞等投資的基礎工具書了。

眼看著市面上充斥著教導投資人如何快速投資致富、理財致富、炒股致富、炒基金致富、炒投資型保單致富、炒房地產、炒期貨....等等致富的書,我也曾經興起要改變這種投資理財歪風的豪情壯志。無奈,歷經幾年愚公移山式的努力後,才慢慢體悟到,不是沒有作家願意提筆撰寫正確認識投資理財的財經書,而是,這些作家大概都淹沒在主流的暢銷書之林,很快就因銷售業績不佳而銷聲匿跡了。

所以,投資理財市場會形成今日賺錢當道、速成發財夢為主體的文化,其實也有以致之,不能怪誰了。可以說有什麼樣的讀者,就有什麼樣的出版社,自然也就有什麼樣的財經作家了。

可見,愛賺錢,是人類天性;愛快速賺大錢,更是人打娘胎裡就帶來的根性,從古至今,未曾變也!

但偏偏,正確的理財之道是從管好自己的錢,從保守、穩健出發,層層疊疊的將資產推積上去,才有可能將畢生累積的財富,一一作好正確的資產保護與保全,然後才有機會生根、發芽,隨著時間的腳步,慢慢向上自然增長。

財富像種一棵樹,必須耕耘、播種、耐心花時間等待,才有可能累積出可觀的成果。

正確的理財與投資,是一門緩慢致富的學問。花了高額學費取得財務規劃師專業證照的人,諸如CFP、CFA等人,提供給顧客的,都是一套嚴謹、緩慢、低風險的財務規劃。

但這類嚴謹的資產管理與理財學問,實在太不符合現代人期待快速致富的胃口了,因此,報章雜誌與滿市場的主流理財言論,都充斥著:聽專家就對了!跟著專家可以上天堂!要跟著財經大師的腳步來敲金磚!

跟著他人的腳步去賺錢,已被證明是一條有去無回的不歸路,從世紀金融海嘯、從2000年科技泡沫化、從過往無數次股災,無數次投資市場的歷史悲慘經驗都告訴我們,投資若行一條想快速發大財的險路,就必然是條通往煉獄的道路。

但無奈,緩慢、穩健的天堂路無人願走,速成圓發財夢的地獄道,卻滿坑滿谷的摔滿那些相信有夢最美的人。

我有時也覺得滿好笑的,就是,講真話的沒人信,扯開喉嚨大喊台股上萬點的大師、名人,卻被錢追著跑。這該是羨慕?忌妒?還是要為這種市場風氣感到可笑與可悲呢?

人人都愛賺錢,是一種人類天性,也是人類勘不破錢關的關鍵因素。但如果有更多人明白,錢財的正確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滿街追錢,卻不知錢為何物?所追者為何物?

錢像人類身後的影子,追逐影子的人,永遠看不見太陽。追逐陽光、追逐人生夢想的人,卻永遠被錢追著跑。

這道理如此簡單,卻罕有人懂。只好由我不斷來分享給有緣人,希望能有越多人改變逐錢、逐利的風氣,變成追著生命的陽光跑,追著自己的理想跑,讓金錢的影子也跟著真正心中有夢的人跑吧!

王志鈞 財經部落客
2009/02/25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3-2009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誰最有錢---小王子的理財筆記No5>
文=王志鈞

誰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

地球老師拿這個問題來詢問學生時,有位學生回答說:「當然是比爾蓋茲呀,因為他已經在富比士富豪榜上蟬聯第一名好多年了!」

老師很高興的點點頭,稱許這位學生的常識豐富。

接著又有一位聰明學生舉手了。「不對、不對,不一定是比爾蓋茲,」這位學生嚷嚷說:「他只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最有錢的人,在一百年前,最有錢的人卻是鋼鐵大王卡內基!」

地球老師聽到了這個答案,又用很肯定的眼神,看著學生,以示嘉許,因為這位同學了解了最有錢的富豪會隨著時代而改變。

第三個學生又舉手了,並發表一番高論說:「老師,如果要把從過去到現在,人類最有錢的人來互相比較,那我覺得,最有錢的人是成吉思汗,因為他征服的土地最大,從東亞到歐洲,這些土地上的所有財產都是他的,折算現值來看,這是連比爾蓋茲、卡內基也無法擁有的財產!」

地球老師驚訝的看了看這位學生,為學生懂得將貨幣折現值拿來互相比較,在同一個基礎上來衡量財富,那麼,富可敵國的人,沒人比得上土地征服廣度最大的成吉思汗。

小王子坐在教室角落裡,一言不發。

地球老師和藹的詢問小王子:「這位小朋友,你能發表你的看法嗎?」

小王子抬頭說:「老師,你的『問題』有問題!」

「什麼意思呢?」地球老師不解的問。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最有錢的人,因為,錢並沒有辦法被任何人所擁有。」小王子單純的回答。

「怎麼可能?難道你口袋裡沒有屬於你的錢嗎?你的銀行帳戶裡沒有屬於你的金錢存款嗎?」地球老師氣急敗壞的問。

「錢只是我在買東西時,老闆拿來標示東西價格的一種數字,也只是我交換他人東西的一種數字工具,我如何能跟數學家說:『你擁有數字嗎?』既然數字不歸誰所擁有,我們如何說誰擁有最多金錢呢?」小王子如此乾淨俐落的回答。

「擺在你口袋裡的金錢數字,怎麼可能不屬於你呢?」地球老師追問。

「如果這些銅板或鈔票屬於我的話,為什麼上面沒有寫著我的名字呢?」小王子笑笑的說:「比爾蓋茲口袋裡的金錢也沒有寫他的名字呀,所以,我們怎麼有辦法比較誰最有錢呢?」

小王子接著說:「錢是地球人拿來流通、交換物品的輔助工具,比較誰最有錢這個問題,不是跟比較誰最有『空氣』、最有『水』一樣滑稽好笑嗎?」

「你果然是外星人…」地球老師低頭黯然地說。


【小王子的理財筆記】
錢是一種流通的籌碼,可以方便市場上的人們達到更有效率的以物易物功能,因此,這就和陽光、空氣、水在滋養生命一樣,金錢或貨幣也在滋養市場蓬勃發展。

人們可以暫時擁有一杯水,暫時呼吸屬於自己空間裡的空氣,或者享受照射到自己身上的陽光,但只要離開那個時空環境,陽光、空氣、水會跑到別人的身上、鼻孔與嘴巴裡,再也不屬於自己了。

錢,也該是這樣,當自己口袋裡的錢,購買了市場上的物品後,短暫屬於我們的錢也就再見了。錢會繼續流通到想利用他的人,誰也無法真的擁有錢!

【地球人的觀點】
錢是一種交易的工具,這種工具具有計算物品的價值,並進而產生貯藏物品價值的功能,這讓金錢本身也因此產生了屬於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擁有越多金錢時,可以購買到更多的物品或商品,因此,也就能對更多東西發生資產所有權的關係,並帶來資產膨脹的效果。

錢對人類的益處在於其購買力,這個購買力又因為「所有權」的出現而產生多多益善的效果。擁有越多購買力的人,資產的所有權將越多,因此也易讓他人稱羨。富翁或有錢人的意義,在於其擁有的購買力比別人多,所以大家都喜歡當最有錢的人。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3&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3-2009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虧損的基金該怎麼辦?>

一位在某財經專業雜誌服務兩年的朋友,日前告訴我:「我來這家公司以後才搞懂,原來投資基金跟投資股票一樣,所不同的地方,只是我把錢交給別人玩股票而已。」

我聽了哈哈大笑,而且不忘補充一句:「而且賺賠還要自己負責,代操者永遠有管理費可拿!」

這就是基金。業者慫恿你到股票市場去下賭注,並告訴你基金投資比較安全,最後,你上賭桌了,但不論賺賠,莊家都要抽頭分紅。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愛投資基金,如果這些人一直把投資當成是賭博一樣的話,那麼,請別人代為下注代賭,就會比較安全嗎?一點也不吧!

我想,塑造出基金投資很安全這種神話的,肯定是銷售業者,以及拿了廣告費用,必須為這種神話代言講話的財經媒體。因為財經媒體太權威了,業者捧紅的財經專家又太專家了,導致消費者一一被催眠、麻痺,認為基金投資比股票投資安全許多。

此說怎麼會是對的呢?

如果基金投資很安全,怎麼會在公開說明書上,業者都不忘補充一句:「基金投資不代表絕無風險,投資人投資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基金投資不安全,是有虧損風險的,只是,這個風險比起投資股票要小一點,但也只有小一點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基金,才會是正確的認知。但是對不懂投資的人來說,不管是虧大、虧小,都註定會虧,這不因基金商品有了專業經理人就有了風險保護傘的。

打個比方來說,股票市場假如是一盆火,投資人自己操作股票,就好像赤手空拳去加炭、加柴,因為手是肉做的,會怕燙,所以,投資人會小心翼翼的添柴或抽薪。

反過來,投資人因為自己怕火,而戴了個保護手套,乍看似可避開市場熊熊烈火,但是,戴著手套一直放在火爐上,哪能避免白手套不燒起來呢?

搞懂了這點,相信基金投資人應該也會明白,造成基金虧損的原因,不是手套不安全,而是你忘了在多頭最高點時,把手拿開,把基金贖回來,當然其後淨值就隨著股市泡沫化而灰飛煙滅了。

基金商品本身,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因為這種商品確實能在第一時間幫投資人阻絕市場的暴起暴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長期戴著手套烤火,會很安全呀?

基金業者不斷強調,要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才等於基金獲利。這意思並沒有錯,定期定額添柴火,會在市場一片紅通通時,讓基金投資人大賺一票。但是,那得是急流勇退,逢高要釜底抽薪才行呀?

投資人自己不懂得研判市場,只知道傻傻的戴手套加炭,等到火燒屋頂了,還樂不思蜀,活在有錢人的夢幻泡影中,自然是三界如火宅,財富就在一場空頭股災中,燒得一乾二淨。

平心而論,基金投資跟股票投資差不多,低買高賣是重點。只是,早先業者誆騙投資人說,基金投資很安全,是防熱、抗爆的無敵鐵手套,導致高點追高的基金投資人一籮筐。而此時此刻,市場冷颼颼,該是逢低持續加碼佈局了,但是,說過無數次謊話的業者,誰還信呢?

如何避免基金虧損呢?答案很簡單,相信自己,不要相信業者,並且要勇敢的進行低買高賣。

至於已經虧損的基金,該如何挽救呢?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承認虧損,歸零思考,重新從頭啟動基金沙漏,那麼,到底此時該不該繼續投資基金,答案就會很清楚了。

王志鈞    <不虧損的基金投資>作者
2009/03/04
PS:為協助廣大基金投資人理解基金虧損與解決之道,我自<不虧損的基金投資>一書巡迴發表會結束後,即日起將有系統的撰文說明基金投資的迷思與盲點,希望協助更多上班族解除投資的困惑與煩惱。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代為轉寄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3-2009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4-3-2009 07:50 PM 发表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虧損的基金該怎麼辦?>

一位在某財經專業雜誌服務兩年的朋 ...

外面的小王子主题被你砍掉了是不。。。短消息解释吧-不然楼主会很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3-2009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5# K男 的帖子

楼主自行要求的。

PS:我很感谢楼主热心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3-2009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4-3-2009 08:12 PM 发表
楼主自行要求的。

PS:我很感谢楼主热心转载。

原来--害我担心下-晚餐差点没胃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3-2009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7# K男 的帖子

想不到你这样关心我,哈哈哈,之前开新楼是因为这楼被关闭了,所以我要求生意兄重开此楼,删掉我的新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3-2009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gyk 于 4-3-2009 08:21 PM 发表
想不到你这样关心我,哈哈哈,之前开新楼是因为这楼被关闭了,所以我要求生意兄重开此楼,删掉我的新楼。。。。

原来-没事就好--大家继续开心分享交流的说-股海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09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分類:基金專區
    2009/03/08 01:32


  
      <共同基金是場大騙局?>

在財富管理市場的領域中,我覺得沒有一場騙局,會勝於基金投資了。如果勉強要說有,也許是連動債吧?但連動債的受害金額雖高,論起騙局的廣度與深度,卻還遠遜於基金投資。

我這麼說,讀者諸君一定會覺得很訝異。共同基金明明是一種安全、穩當又專業的商品,怎麼會有人膽敢聲稱這是一場大騙局呢?甚至,好心一點的讀者,還會替我捏把冷汗,擔心我被業者控告。

好吧,基於被告的恐懼,我還是把話說清楚點好了,免得莫名奇妙接到法院的傳票。

我想說的是,共同基金確實是一種安全、穩當又專業的投資商品,只是,基金業者在行銷這種投資商品時,卻用了明示與暗示的手法,讓投資大眾誤以為,只要手上握有一檔基金,並透過定期定額、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就能達到穩健獲利的結果。

定期定額+長期投資+資產配置=共同基金的穩健獲利嗎?

錯!大錯特錯!

如果投資人選錯了基金,或者看錯了時機,或者逢高不贖回基金,那傻傻的投資基金,結果還會是一場空,根本不可能是穩穩的賺錢。

業者的銷售手法出了大問題,是我想要嚴厲指控共同基金是一場大騙局,而且還是世紀大騙局的主要立論點。

首先,投資人一定要明白的是,共同基金,不管是債券型、股票型或平衡型基金,若沒有定期配息機制的話,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任何投資的複利效果。而且,更嚴格來說,共同基金定期配出的獲利,投資人還得自己拿來繼續加碼投資,才有可能發生投資的複利效果。

如果投資人因為業者宣稱,投資要越早越好,才有可能透過時間複利效果來產生投資的增值效應,同時,卻又選了一檔沒有辦法定期配出孳息的基金,那麼,想要靠淨值增長來獲取基金投資的複利效果,簡直是緣木求魚!

為什麼呢?因為基金的淨值受到市場波動影響甚鉅,特別是開放式基金,淨值完全受市場所左右,長期握有一檔基金,不管是單筆投資或定期定額,只要淨值無法保證穩定向上,又何來淨值增值所累積的複利效果呢?

這個殘酷的事實,與業者通常宣稱的基金投資複利效果,相去甚遠,所以我說,基金是場大騙局。此理由之ㄧ也!

其二,基金如果看錯時機,在市場多頭的頂點進場投資,不管是股票市場的高點,或者債券市場的多頭(通常股、債兩市的多空走勢是顛倒的),只要基金的進場時點是在高點,那麼,長期握有一檔基金,或者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都很難在「短期內」看到獲利的可能性。

所謂「短期內」,不一定只是三、五個月而已,有時甚至長達三、五年,投資人離獲利都可能是遙遙無期的。這端看投資人進場的時點有多高,事後市場崩盤後的虧損幅度有多鉅而定。越在高點進場的人,虧損幅度越深的人,要再靠著定期定額攤平成本,取得獲利機會,就得有跑馬拉松的準備,要接受長期基金虧損的煎熬,才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讓獲利機會苦熬出頭。

在多頭高峰進場投資基金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利。這個說法和業者經常宣稱,只要「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投資人不必管進出場時點,基金的獲利就能手到擒來,似乎有著相去甚遠的距離。但到底誰對誰錯呢?有投資基金經驗的讀者,只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基金對帳單,到底目前是賺?是賠?就應該會心裡有數了。

所以,沒有慎選進場點的投資人,想要在共同基金的投資上頭,取得不勞而獲的甜頭,也就是不用勤做功課就想靠定期定額扣款來獲利,我覺得是與虎謀皮,輕忽投資風險而走上一條成功機率極低的道路。此基金市場行銷騙局之二也!

其三,投資共同基金的朋友,若沒有逢高獲利了結的準備,或者,自己知道何時該於市場逢高贖回的認知,那麼,傻傻的長期投資一檔基金,將只是放任基金獲利如一場紙上富貴,眼看著基金淨值漲了,眼看淨值起高樓了;接著,又眼看著它樓塌了,眼看著基金淨值滑落了,甚至遠落後於當初扣款的起始點。這---豈不嘔死呢?

從2008年秋天以來,多少定期定額投資基金3年、5年、10年的標準型基金投資人(標準型係指:長期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人),不全都在一場世紀金融風暴中,一夕就把多年累積下來的基金獲利給賠光呢?投資人如果要接受業者的說法,要怪只能怪金融風暴、金融大海嘯,那應該再從更深層處想想,如果不是業者當初宣稱投資基金應該長期投資,或者反過來說,長期投資基金會很安全的話,投資人哪會當這樣的乖學生,傻傻的握著一檔基金等退休呢?

孰讓標準型基金投資人賠錢?我想,業者錯誤的教導,絕對要負很大的責任。

基金,特別是開放式基金,因為淨值會隨著主要所聯結的市場一起起伏波動,所以,在淨值不穩定的狀況下,長期握有一檔基金,卻不做出逢高贖回動作的朋友,怎可能靠基金獲利呢?長期投資基金不一定安全,此業者行銷騙局之三也!

說業者騙人,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基金的公開說明書或契約書上,都註明投資基金不代表絕無風險,也不代表保證獲利。這說明了基金商品本身是有風險的,絕對不應該傻傻的長期持有。傻傻的握有一檔基金,就像童話故事裡的賣牛奶的女孩,只想到牛奶將來的可觀獲利,卻沒想到木桶裡的牛奶會灑出來,而且灑到淨值一乾二淨,只剩幾塊錢而已。

基金投資不安全嗎?不!我覺得很安全。因為共同基金有專業經理人與其背後的研究團隊,幫投資人把市場上的地雷股淘汰掉了,共同基金所聯結的標的,都是相對安全的股票、債券或資產,相對的,其投資策略也專業許多,可以讓投資人免除於誤入投資地雷的風險。但其效果,僅此於此,投資人如果對「投資」不懂,不知道如何研判市場或景氣的高點或低點,甚至不知如何在景氣谷底佈局、高點出脫的話,投資基金一樣只會換來一場空。

基金商品有其優點,有安全、專業與穩當的好處,但其好處,僅此於此。投資人如果認為靠著基金經理人的操盤功力,就能穩賺不賠,肯定是上了業者的大當。基金業者一方面用美麗的廣告誤導投資人,讓多數人認為長期握有基金很安全;另一方面,又說基金投資的盈虧自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擺明了是一場陽謀嗎?

我不知道為何有這麼多人被這種投資陽謀給坑騙。我只能說,想投資基金,可以,但請先認識投資是什麼?投資的風險是什麼?投資人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掌握投資的遊戲規則...?如果這些都不懂,就想靠著「定期定額+長期投資+資產配置」來在基金市場獲利,哼哼,那就自求多福吧!

王志鈞 <不虧損的基金投資>作者
2009/03/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09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台股的春天來了嗎?---技術分析漫談9>

好久沒談技術分析了,距離上次寫技術分析的文章,整整有兩個月了。上次的日期是1月6日,當時對台股的觀察結論是---台股多頭行情來了!

從兩個月後的今天來看,果如其言,台股確實在農曆年前後,在經濟市場一片蕭條之中,確實展開了反覆築底且價量俱揚的不俗表現。但是,投資人應該會好奇的是,接下來呢?接下來台股會如何走呢?

我的技術分析觀點是這樣的:台股2009年會重演2003 年的戲碼,呈現開低、走平、緩慢築底、最後拉尾盤的多頭格局表現!

請注意,我用的是"多頭格局",不是"反彈格局"。而且從1月起,我就是如此定位台股。

但為何有長達兩個月,我不寫技術分析文章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種多頭格局的初升段,甚至可說是初升段的暖身段、前戲熱身階段,並非一般股市生手玩得起的遊戲,所以,乾脆少寫技術分析文章,以免誤導投資大眾。(畢竟現在blog看的人多了,個人影響力變大了,要小心下筆,以免誤導投資人,那可就罪過大了)。

簡單來說,此時期的股市投資人,若缺乏打帶跑能耐的機靈應變反應,根本玩不起這種冷、暖交替階段的股市多頭初、初升段遊戲。

兩個月前,我說台股多頭來了,沒人相信。後來,金管會主委陳冲喊了"無基之彈",台股的資金行情就乒乒乓乓啟動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很簡單,股市總是在眾人最悲觀的時候,開始慢慢緩步起漲。就是因為市場很悲觀,所以,沒人相信股市轉入多頭暖流。甚至在冷暖交替的過程中,股市亂流與乍暖還寒的陰雨氣候特別多,更加讓投資人小生怕怕,不敢放膽佈局這個股市的春天。

俗諺說:春天後母面!這形容的是,春天的臉色如晚娘面孔,陰晴難測。

同樣的,股市多頭初、初階段,也是這樣的。再怎樣看多市場的投資人,也得帶把傘,隨時做好雨天撐傘的準備。至於屬於看空後市的做空者,也必須預防晴日艷陽高照的氣候,做好收傘準備,以免被軋空行情軋到哇哇叫!

我相信,這一陣子以來,看空台股的人,可能都有踢到鐵板的感覺,只好日後補單,反空為多。這些空手的投機客,可能在去年第四季,大賺過一票,但難免,今年第一季就獲利回吐泰半。

能做空者,不一定擅長做多;能做多者,也不擅長放空。這就是股海無情,能使刀又使劍,刀、劍都運用自如者,幾乎不多見。

如果要我對股市投機客給點建議,我會認為,要做多就做多,要放空就放空,最好擇善固執,不要多、空都做,肯定會死得很慘。但為何此階段多、空都能做呢?這是因為,股市冷暖交替時期,會反覆築底,把底部打得紮紮實實,所以,多頭要漲也沒那麼快,回檔速度卻快,卻又不深。這種陰晴不定的氣溫,正是投機客最喜歡的股海天堂!

浪不大,也不小,剛剛好,就正是職業級衝浪客最愛小賭怡情的好時機。

未來整年度的台股,會如何走呢?從技術線型上觀察,2009年演出一場接近2003年的老戲碼的機率頗高。當年,台股開盤4461點,築底半年後,下半年展開強勁反彈,收在5891點,全年度大盤指數上揚1430點。就此而言,台股今年開盤為4725點,加上1430點,則年底站上6100點的機率頗高。

換言之,從今日起,到年底止,還有一千多點的行情可玩。而台股也只有站上6000點以上,台灣的房地產才會翻空為多,轉為正向。在股市這個多頭行情啟動的初階段,投資人還要面對房地產續跌、失業率飆高、經濟成長率不佳與部份大型企業面臨虧損、破產危機等困惑。

但這些利空因素都無礙於股市暖流的持續流入---至少從技術分析觀點看,是這樣的。

股市是一種很微妙的遊戲,從基本面看是一回事,從技術分析看,又是另一種角度。兩者相互矛盾、衝突,卻又共存共榮。這多像人生,悲喜戲碼總是交叉並陳;又多像春天,可以氣溫飆上30度C的高溫,卻又高山飄雪,降下靄靄白雪。

但這就是股市,我們只能接受這種矛盾,用智慧來戰勝它---不論是要用投機方式,或投資方式。只要人活著,就會有未來,有未來,股市就不會打烊!

這就是矛盾的股市,也是饒富趣味的股海人生。

王志鈞 <笑笑看線圖---跟著六大名師學技術分析>作者
2009/03/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波浪理論是什麼?有用嗎?—破解股市迷思22

常看到電視第四台的投顧老師,拿筆指著股票技術分析圖上的線型說:「現在是反彈波,反彈滿足點為XX點」、「主升段還沒有到,目前只是第一波」、「根據波浪理論,這一波上漲滿足點為XX點」等等。
事實上,這些技術分析語彙都來自於「波浪理論」。而「波浪理論」則是在所有技術分析工具中,最不具科學效果的技術分析工具,因此,從波浪理論所延伸出來的技術分析方法與概念,投資人在實際運用上應該要特別小心。
所謂「最不具科學效果」的意思,是因為在五花八門的技術分析工具中,只有「波浪理論」的發明者(或發現者?)宣稱自己在股市中找到了如同大自然中的牛頓運動定律,並可以藉此來臆測股價的發展方向。而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是「不科學」的。
因為「波浪理論」陳義甚高,也導致運用者失敗率特高。換個角度說,多數的技術分析理論並不敢斷言自己具有100%預測股價變化的能力,唯獨「波浪理論」有,這也使得該理論特別危險。
1938年,美國有一位叫艾略特(R.N.Elliott)的人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波浪理論》(The WavePrinciple)。緊接著在1946年時,更深入的一本書《自然定律----宇宙的奧秘》(Nature’s Law—The Secret ofthe Universal )也出版了。
在這些書中,艾略特堅信股價就跟物理世界的三大運動定律一樣,也會依循著自然法則運作。這個神祕的運作法則,就是「黃金比率」(又稱「費波納奇數列」)。
艾略特在第一本書中指出,一個股市的完整多頭行情中,將會有五個上升波,以及三個下降波,可以稱之為「五浪三波」。
五波的上升趨勢可分為三個推動波(impulse  wave)以及二個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個推動波分別為第 1、3及5波,而修正波則為第2及第4波。緊接其後的,是下降趨勢波,分為a、b、c三波。
這個股市波動的型態,來自於艾略特對於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歷史經驗觀察,通過歸納整理後,所得出波浪型態的基本原型。在這個基本型態之下,雖然仍會有變異型態,比如在每一波中,又含有更小的波浪整理型態;又或者尚未出現第5波,整個股市就跌入a波下跌段等等。
但重點是,艾略特第一本書的理論根據,是建立在草率的經驗法則之上。但等到第二本書推出時,他的立場又幡然一變,成為建立在演繹法嚴謹基礎上的科學理論。

艾略特在第二本書中認為,股市的漲跌幅可以根據黃金切割率計算出來,也就是一個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點的1.618倍,修正波的低點,則是前浪高點的0.618位置處。然後,修正波再乘以1.618倍,又會得出下一浪的滿足高點。以此類推,則每一波、每一浪的滿足點都會被「科學化」的尋找出來。(1.618、0.618都是黃金切割比率,完美的蘊藏在股價波動背後)
至於每一波的時間持續長短,艾略特也引用費波納奇數列論斷,修正波的持續時間與漲跌幅,大多在第3、5、8日反轉,很少能撐到13日;而推動波的力道較為強勁,通常能持續8、13、21、34或55日才發生反轉。
在該本書中所引述的這些數字,很快就成為日後股市名嘴與技術分析愛用者所據以推斷股市未來走勢的重要概念。
但弔詭的地方就在這裡,艾略特第一本書中所明示的波浪理論是建基於歸納法則經驗的觀察,但第二本書卻跳躍式的成為自然定律般的演繹法則。這種立論點的前後矛盾與衝突,以及無法證明其歸納法則為真的理論,所演繹出來的當然是一套「偽科學」,是經不起科學檢驗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套前後立場矛盾的偽科學理論,卻廣泛受到技術分析愛用者的喜愛,成為時下流行的投資語彙。什麼「上漲滿足點」、「反彈波」、「多頭主升段」、「末升段」、「變盤」等等,全都可以在此找到語彙的濫觴源頭。
投資人不明白的是,波浪理論充其量只是經驗法則所歸納出來的股價走勢型態,並沒有辦法藉以成為一套可以演繹出未來股價走勢的預測工具。
更何況就歸納法來說,只要經驗案例中有例外法則,就無法具足說明該法則的科學有效性。而在實際上充滿千變萬化的股票市場中,投資人很快就能找到一籮筐波浪原型的例外狀況,據此就沒有辦法讓「五浪三波」成為具有說服力的經驗通則。
在一套沒有科學嚴謹基礎的理論系統中,投資人卻企圖據以掌握市場的運作方向,甚至想要預測未來,其投資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何在股票市場殺進殺出者眾,而能賺到錢的投資人卻寥寥可數。
如果投資人沒有辦法溯本求源,探究時下股市流行語彙與概念背後的真相,則肯定會錯上加錯,走入股市迷宮而不自知了。
王志鈞  <笑笑看線圖---跟著六大名師學技術分析>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09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基金該如何投資?>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因為國內基金投資人不知凡幾,許多人都渴望透過基金商品來達到穩定、安全且可靠的獲利,但偏偏,多數人都事與願違,很難在基金投資上撈到什麼好處。

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覺得,答案明顯出在基金投資人往往不懂得投資是什麼?因此,避股票市場之風險唯恐不及的上班族,內心卻又渴望有人能協助他們在股票市場操作獲利時,便喜歡以基金為趨吉避凶之選擇。這個選擇看似高明,實則謬也。因為基金所聯結的標的一樣是股票,豈有股票市場有風險時,投資人手上加了個白手套,就無風險的道理呢?

投資人錯誤認知基金商品的特性,可說是多數人的基金投資會鍛羽而歸之主因。不只股票型基金如此,債券型、貨幣型,甚至避險基金,都是如此。只要基金所聯結的市場有風險,基金商品本身就必然有虧損風險。

再講更簡單一點,只要是投資,就必然有風險。規避風險之道要靠投資人自己,而非靠基金商品。

投資人一定要有個正確認識的是,所謂基金,與股票、債券、票券、期貨或外幣投資一樣,都是可投資的金融商品之一,在投資市場上,基金與其他商品平起平坐,會有投資利潤,也會有投資風險。投資人絕對不能認為投資基金絕無風險。

打個比方來說,路邊攤賣的豬肉,假設是股票。你要親自看老闆切肉、宰肉,血淋淋的,好不嚇人,因此,你選擇到超級市場買那包裝好的冷凍豬肉。看起來豬肉包裝在透明膠膜裡,漂漂亮亮的,好像沒有細菌似的。但究其實時,凡是豬肉必有細菌,只要烹煮不當,不管是豬肉攤買的、超級市場買的,吃了通通了都會生病。

基金也是這樣的,透過專家的代為操作,把股票市場血淋淋的宰割過程,消除掉了,投資人只需透過透明化的績效表現,看到基金經理人的操盤結果就行,不需要自己磨刀霍霍跑到股票市場殺豬宰羊。但問題是,這不代表股票虧損的風險就可以不存在了,假使豬生病了,放到透明膠膜裡的豬肉,一樣會帶著豬口蹄疫情。

所以,要避免吃到有疫情的豬肉,就請不要在豬口蹄疫發生時,跑到豬肉攤或生鮮超市去買豬肉。

翻譯成白話的投資語言就是說,當股票市場發生股災時,投資人才進場買基金,或者繼續死抱著基金不放,當然就是一場大災難的開始,其狀況就類似在生鮮超市買到病死豬肉一樣。這不是基金經理人不專業,也不是超市業者有問題,而是市面上都是股價下跌的股票,滿街都是病死豬肉時,基金與超市的冷凍豬肉,豈能倖免於難呢?

基金投資在股災時有風險,當然,親自操盤股票的人,自然是死得更慘、更快,不可能說股災發生時,股票型基金虧損纍纍,股票族還能幸災樂禍。

但有例外法則的是,真正會殺豬的人,一看到豬肉攤上的肉色不對,趕緊掩鼻跑開,或者在市場上憑過人眼光挑那僅存的健康豬,興許還可賺錢。惟獨基金投資人多數是一群不懂得挑豬肉的人,因此,當市場股災發生時,還死抱著股票型基金不放者,自然死傷慘重。

當然,通常股災不可能在全球各市場氾濫,就好像豬口蹄疫不可能在各個養豬場為患,所以,投資人到生鮮市場買豬肉時,透過超市業者的專業鑑定眼光,自然可以規避有股災的市場,轉而買到健康豬,不用擔心生病。這道理就好像全球型股票基金的經理人,會幫助投資人規避掉鬧股災的市場,而投資到健康且多頭的市場當中。

但問題是,如果投資人明知全球都在鬧股災、鬧豬口蹄疫,還希冀自己能靠著全球型股票基金的經理人來消災解厄,這豈不是有點拿自家的財富開玩笑,自己要跟財神爺過不去呢?

當投資人自己不懂投資時,就會誤以為只要有了基金這層透明膠膜,就不會碰觸到病死豬肉與虧損問題,那麼,經常拉肚子、虧損累累的,就會是這類天真投資者的悲慘下場。

投資基金並不難,只要認清基金這種商品的屬性,在正確的時間點,選擇正確的方向,並挑選到投資想法與你一致的基金經理人,那麼,虧損的機率會降低,獲利的機會將會大大增高。

讓基金獲利的關鍵,其實是投資人自己,而非基金經理人,可以說是基金投資的重點,也是基金該如何獲利的關鍵。

想通了這點,投資人自己就會明白基金該如何投資。想不通這點,投資人就會像在生鮮超市找豬肉的外行人一樣,努力在塑膠膜的外包裝上看重量、標價與生產地點,卻不看裡頭的豬肉健不健康一樣,自然會被琳琅滿目的基金商品名稱或淨值高低給騙了。

基金名稱並不重要,基金淨值也不可能無限量增長,重要的是,基金所聯結出去的股票、債券或投資標的物,是否是個有利可圖、朝氣蓬勃的多頭市場呢?這才是基金投資的重點。如果投資人自己無法明辨市場多空走勢,只傻傻的想仰賴專業經理人來操盤獲利,就難免經常要吃病死豬肉了!

王志鈞 新書<不虧損的基金投資>作者
2009/0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09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牛年的致富之道>


農曆新春的己丑牛年到了,照慣例,辛苦耕田的水牛老兄要跟去年掌管歲星的老鼠辭歲。
牛兄碰到一臉愁眉苦臉的老鼠便說:「鼠兄弟呀,去年辛苦你了,守了一年的歲星,肯定很辛苦,看你兩頰消瘦,肯定吃了不少苦。」
「唉,別說了,」老鼠說:「去年此時辭歲時,碰到好心的豬八戒告訴我,投資必須長線投資,不要炒短線,並建議我趁選舉行情展開前好好佈局,所以我聽了他的話,買了一堆股票與基金,弄得我灰頭土臉。」
「歐,那你肯定很嘔,因為都住進套房了。」老實的水牛說。
「不只嘔,」老鼠說:「豬八戒們簡直是『扮豬吃老鼠』,不安好心眼,騙我們鼠子鼠孫這些小散戶們進市場買股票抬轎,他豬老兄這些大股東、有錢人卻拼命賣股票。最後呢,美國那些企業CEO級的豬八戒跑路的跑路,沒跑路的還搭私人飛機借錢,搞得鼠年天下大亂。」
「是啊,是啊,我們勤勞的水牛也不好過,連辛苦上班的人都因為金融海嘯、經濟蕭條而失業呢。」牛兄也抱怨起來了。
「不過還好,我得到了教訓,知道投資要逢低佈局、定期定額與長期投資,這也可以說是水牛精神吧!」老鼠一臉懺悔的說。
「難得你認真要思考長期投資了。」水牛點頭附和著。
「你有沒有興趣趁現在投資基金呢?投資股票風險太高了,還是買基金吧,最近我們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險,連結的基金正在起漲點上,像你這樣辛苦耕耘的上班族,只要定期定額繼續扣款,肯定會賺到將來的退休金喔。」老鼠興奮的遊說起水牛來了。
水牛斜著眼睛,看看老鼠的嘴臉後說:「好奇怪喔,豬年歲末的時候,豬兄弟這麼說,現在鼠年要結束了,你也這樣說,到底誰說的對呢?」
其實,誰也沒有對,誰也沒有錯,只要是財富管理市場上的業者或銷售者所說的話,瞄準的都是投資人口袋裡的管理費、手續費,只要投資人肯持續作投資,財富管理市場就會有賺頭。
鼠年時有人編一套迎合鼠年氣氛的投資說詞來騙鼠子鼠孫,輪換到牛年時,台詞換了一套,但目的無非還是要投資人多多買基金、買股票,如此一來,財富管理市場才會欣欣向榮。
財富管理市場無非是由商品供給者和消費者所構成,多數消費者因為是忙碌的上班族,沒時間管理資產,也不認識商品,所以,就會有業者打出豬兄、鼠弟的專家面貌來協助上班族理財。
去年鼠年投機風氣當道,所以「台股上萬點」的投資風潮喊得震天價響。今年風水輪流轉,回歸基本面當令,因此,號稱要幫投資人嚴選好標的的基金、金融、證券等理財廣告勢必又將滿街跑。
財富管理市場如果總是由業者一面倒的靠廣告、置入性行銷式的新聞與宣傳詞來主導,那麼,投資的亂象肯定方興未艾,沒人會從中得到教訓。但如果反過來,投資人開始冷靜思考財富的意義,不再盲目倚賴他人投資理財,那麼,選擇一個像水牛一樣誠實可靠的業者,將是財富管理市場的新主流。
雖然市場進步得很慢,但是,只要投資人願意獨立思考、判斷,那麼好人會出頭,金融保險與證券業者也不必像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財富管理市場需要的是「多贏」思考,如何創造投資市場、商品提供者、仲介者與投資人四者間的多贏局面,是牛年大家都該埋首沉澱的致富之道。


王志鈞  Yahoo!奇摩理財專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09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你還在靠廣告買基金嗎?>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中,許多上班族存有一個迷思,以為自己不懂投資,完全對理財是外行的,只好靠著財經專家來協助理財。
至於所謂的「財經專家」,是指什麼呢?
多數時候,投資人是被所謂的「紙上專家」所眩惑住了。因為業者砸經費製作精美的廣告,以投資美好的未來作為主訴求,進而將業者所代理的投資商品、銷售人員,一一點石成金,讓散戶相信只要把錢交給這些「財經專家」,就會有真實且炫目的財富存在。
事實上,這類財經專家只是廣告所塑造出來,讓投資人覺得可以安心,進而放心在市場作投資的假象。
在為數眾多的財富管理廣告當中,我覺得,共同基金因為強調簡單、安全與委託專家進行操作,因此最能打動上班族的心,並捨得將銀行存款裡的血汗錢,以定期定額加長期投資的方式,搬移到共同基金的帳戶裡頭去。
一如財富管理廣告所訴求的,投資人以為自己得到了黃金人生,彷彿只要手上握有一檔或數檔基金,未來的人生就是美好的、鍍金的,充滿了亮麗的色彩。
但問題是,共同基金的申購書上,明明用白紙黑字寫著:「投資基金不代表絕無風險,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投資人申購了一檔基金以後,還要自負投資盈虧,那麼,到底投資人繳了那麼多的基金管理費用,得到的是什麼呢?
更何況,無數的基金管理費用並非單純拿來供養一個專業的研究團隊與基金經理人而已,從報章雜誌所充斥的無數財富管理廣告來看,基金投資人所定期繳交的管理費用,其實多數都權充基金的行銷、廣告與品牌費用。
投資人花了那麼多的錢,其實卻是自掏腰包,幫業者做了廣告,最後只是換來一場「紙上富貴」或「黃梁一夢」。
從去年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以來,共同基金就已被證明是淨值非常不穩定的投資工具。問題不是出在基金這種商品有何問題,因為基金跟股票投資一樣,都是有風險的,投資人本來就必須自行承擔風險。
但問題出在,基金業者透過廣告、行銷與新聞公關方式所形塑出來的基金美好印象,讓多數上班族完全忘卻「風險」的存在,進而像吸食嗎啡或大麻一般,自己以為將擁有未來真實的財富,但實際上,這些財富卻奠基在市場的高度波動中,充滿著不確定性。
投資基金必須靠投資人自己掌握風險趨避原則,靠自己掌握投資的遊戲規則與市場趨勢,而不是定期定額加長期投資,就能夠傻傻的賺到錢。除非投資人自己具有「有錢人」的投資腦袋,否則,靠品牌廣告所加持出來的「有錢人」迷思,完全是夢幻的、虛無飄渺的。
投資靠他人是行不通的,買基金靠廣告也是不明智的,而業者靠誇張廣告來銷售基金,更是不道德的。同樣的行銷費用,業者應該拿來教育理財門外漢,讓投資人理解什麼叫資產配置?什麼叫財務規劃?什麼叫理財計劃?如此,才有可讓財富管理市場進入雙贏的良性循環。


王志鈞  Yahoo!奇摩理財專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09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禮物的價值---小王子的理財筆記No6>
文=王志鈞


在街道上,小女孩因為掉了一朵玫瑰花而哭了。
路過的叔叔安慰說:「只是一朵玫瑰花而已,再買就有了。」
小女孩說:「不可能買到了,因為那是我爸爸送我的花。」
叔叔說:「你爸爸也是到街角的那間花店買的,一朵花才10元而已,叔叔送你10元,讓你買回那朵玫瑰花,好嗎?」
小女孩聽了,搖頭大哭。
小王子剛好走過,看到這一幕,忍不住也好奇問難過的小女孩說:「你丟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了嗎?」
小女孩點頭說:「對,是爸爸送我的生日禮物。」
小王子同情的點點頭,接著問:「如果我們丟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小女孩抬起頭說:「對呀,該怎麼辦?」
小王子說:「這樣好了,我們試著想想,這珍貴的東西掉在哪裡?這樣,我們才可以找回珍貴的禮物。」
小女孩暫時止住了哭泣,說:「好!」小王子便接口問:「那,你遺失的是什麼東西呢?」
「是一朵玫瑰花。」小女孩說。
「是叔叔說的,價值10元的玫瑰花嗎?」小王子說。
「不是的,是爸爸早上放在我枕頭邊,吻著我額頭,告訴我:『親愛的,生日快樂』的那朵玫瑰花。」
小王子問:「所以,玫瑰花的珍貴,是因為這是在特殊的日子,你爸爸親手送你的關係嗎?」
「對,那是因為爸爸親手送我的。」小女孩破涕為笑說。
「那,你現在是不是能繼續在腦海中找出,今天早上那個珍貴又甜美的回憶呢?」
「當然可以呀,」小女孩天真的說:「爸爸吻醒我時,我還看到早晨窗外金黃色的陽光灑在他頭上,像個天使呢,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天堂。」
小王子笑著說:「看來,你珍貴的禮物,一點都沒有失去。」
「真的嗎?」小女孩忙著問:「我的玫瑰花還在嗎?在哪裡?」
「在你心底深處呀!」小王子說:「我看到你回憶今早的情形時,你的眼珠發亮,好像有一朵玫瑰花在那裡。而且,你的笑容也讓我感覺自己在天堂裡,真是充滿陽光的珍貴禮物呀。」
「哇!好開心喔,我找回玫瑰花了。」小女孩笑著跟小王子道了謝,手上拿著那朵玫瑰花,消失在街角。
叔叔手裡頭捏著10元硬幣,愣愣的看著小女孩空手離開,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就低頭問小王子:「她手上有東西嗎?」
「有啊,有一朵美麗的玫瑰花。」小王子神秘的說。


【小王子的理財筆記】
東西的價值來自於人,因為人類有喜、怒、哀、樂的生命情感,這使得發生在生命中的許多客觀事物,產生了屬於當事人自己的情感感受。這個感受,便是東西的價值。
一樣東西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數字來衡量的。同樣的,價值也是一種圍繞著生命情境而發生的東西,它不從屬於冰冷的物體,卻從屬於生命。因為價值圍繞著生命而自然發生、自然流動,所以,它無法用冰冷且死板的數字來衡量。
圍繞在我們生命中有許多值得紀念的人事物,這些人事物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愛、悲喜、關懷而彌足珍貴。


【地球人的觀點】
人類為了衡量東西的價值,而使用客觀且標準化的數學系統來計算價值。如果價值沒有辦法被客觀衡量,則人與人之間的交換,就會發生紊亂、衝突與不平衡,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了衝突。
讓東西的「價值」變成數字化的「價格」,是市場經濟必然會發生的理性行為,而市場經濟的發生,則來自於人與人之間有物品交換的需求。當人類要交換物品時,一種精確的、為市場交換雙方所公認的價值計算標準,就必須產生。
這就是價格與價值的差異。價格是市場交換的經濟行為中,供需雙方為了衡量物品價值而存在的產物。在市場行為中,價格與價值也就因此發生了等號關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2011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銀行不應該賣保險
.分類:保險之道2010/06/04 21:11
.<銀行不應該賣保險>

雖然很多金控老闆、經營階層會反對,但我還是要很誠實地說:「銀行櫃檯不應該賣保險,因為保險很專業,不該用一張紙來銷售,更不該省略後續的保險服務。」

我的反對理由就是兩個:第一、保險是個專業的商品,不該輕易被簡化為簽字、付錢就可得到的簡餐式服務。第二、保險需要一套永續的服務,不是花錢就可買到保障,而應包括一套專業的保險諮詢與建議。

在我的觀點裡,保險應該是一套結合「人」的服務,而不是「商品」或「契約」這麼簡單。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親愛的醫生>試映會,更讓我強烈萌生這種市場應該回歸保險傳統價值的想法。在這部電影裡,一個日本冒牌醫生跑到一個偏遠的村落當醫生,服務當地上千位老人。

老醫生沒有牌照,卻真心關懷病人,努力幫他們解決一堆身體上的疑難雜症,並得到全村人民的真心感謝。後來,一個正牌的實習醫生來了,出身醫生世家的年輕人發現一個不以蓋大醫院賺錢、不把醫療行為機械流程化的傳統醫療模式,大受啟發與感動。

年輕的醫生想以老醫生為典範,結果卻因故發現,老醫生是個冒牌貨---雖然老醫生想為病人解決病痛的醫療初心與愛心,比任何有牌醫生都保留得更原汁原味。

這就讓我更想說:保險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建立於人與人之間相互保險、互助與關愛的基礎上,而不是一套以預定利率高低、保險金日後能回收多少來論斷的商品。保險不是投資,也不是營利事業,和醫療行為一樣,它從頭到尾都不該只談錢和效率。

保險的本質是建立在「人心」之上。從保險商品的起源、契約設計、精算,到最後的保險推廣、銷售,都不會只有「營利」,而是社會互助基礎上的「互利」:保險公司為客戶設計風險保障契約,客戶則付費酬謝精算師;保險行銷人員提供專業的保險解說與後續跑腿服務,而客戶則酬答以佣金。

保險業務員(其實,我很不喜歡這樣稱呼保險從業人員),賺取的不是高額佣金,而是專業服務費,就跟上餐館付小費一樣---因為服務生很會幫客人選酒、挑菜與搭配菜單,所以我酬謝以賞金。餐館服務員一點都不該是低賤的工作,更何況是保險從業人員。

保險是一個專業的風險保障機制,而不該是個被簡化到可以用DM與花錢就能買到的商品。這樣做,明顯有點偏離保險的核心價值。

雖然保險的核心價值,已漸被市場淡忘,這就跟人們遺忘投資的價值而搞出世紀金融海嘯一樣。但我還是要說,讓我們多一些回歸保險的專業,讓「人」來提供保險的全套服務,而不要用「DM」。

銀行可以把保險商品保留在財富管理專區,透過理財專員來為客戶規劃保單,但請別再把保險DM放在櫃台,像賣儲蓄險那樣推銷保險。

我每每走入銀行看到櫃台將保險、投資型保險與共同基金的銷售DM擺在一起,就感覺很生氣。當銀行只想為錢、為銷售業績或創造獲利績效而存在時,銀行實在贏不得人們的尊重。

但話又說回來,當保險從業人員只想當個「業務員」,為賣出保單的高額獎金、佣金而奮鬥時,人們也無法尊重這群人,而只好貼上「業務員」標籤。

結論是:我不但反對銀行在櫃檯賣保險,更強烈反對民眾在銀行櫃檯買保險。如果你自己很懂保險,想省下保險佣金費用,應該自行到保險公司投保,而不是選擇銀行,因為銀行不會提供你後續的保險理賠服務。


王志鈞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f&fid=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5-2024 06:47 PM , Processed in 1.6634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