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孤单旅行家

基督信仰反思(二):家丑不外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0-2007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ycwk82 的帖子

这现象是,好像写论文一样,你可以说你的,但是很多statement还是必须有出处的,这是为了防止你乱说话。而生为学者的,更不可以乱说,乱发表言论,即使你本身很清楚一样东西,也必须是先要呈现前提出之那里,然后才在这个基础上说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0-2007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粗制滥造的情况很严重,但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本身观念随意发表言论。圣经固然不可以圣化到深的地步,然而却是全部基督徒的根基,是神的话语,也是我们有力的根据。或许部分基督徒会有比其他人更高的智慧,读更多的书,并不代表可以胡乱指责,蔑视他人。而是温柔劝解,帮助。这是我从生活中领悟到的,强者往往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弱,聪明的人也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这么笨。书读得多的人,也很容易自视过高,以浊世中的一股清流自居。人很容易忘记自己曾经是浊世中的一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biquitous 于 13-10-2007 11:05 AM 发表
或许部分基督徒会有比其他人更高的智慧,读更多的书,并不代表可以胡乱指责,蔑视他人。而是温柔劝解,帮助。这是我从生活中领悟到的,强者往往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弱,聪明的人也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这么笨。书读得多的人,也很容易自视过高,以浊世中的一股清流自居。人很容易忘记自己曾经是浊世中的一分子。



妙! 非常有智慧的一段话。我认为关键是在 能够细心的从生活中领悟到的智慧。


我本身目前是从事教育的, 学生的背景各有不同。 有的学生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弱?也不明白一些人为什么这么笨 ?
帮助后进生 学习已经是我目前主要的挑战,他们的进步也是我最大的喜悦。


Ethos 在另一贴文也提到: “用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和已经建立的思想来解释圣经的经文是完全錯誤嗎﹖我 相信他的答案還有幾種探討角度的可能性﹕”

同样的, 一些人之所以被认为笨、或弱, 也需要从多方面来探讨, 才能真正的辅助他们。

真正的想辅助他们, 就得拿出耐心与智慧,懂得与多方面配搭, 实际的引导, 虚心的面对这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ubiquitous 的帖子

其实,我们的回应,都是随本身观念而发表。有些人认为要贴许多经文来解释他的信仰观。有些则不认为有如此必要。

经文的应用,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的贴经文早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好像缺乏经文的引述他就不但难以解释信仰,甚至连生活原则都无法解释。还有,贴上同样的经文,解读是否也一样?是否在缺乏解释的贴经文之中,已经表现出一种假设,认为别人是采取同样眼光来解读?又或者:贴经文之举早已经成为信徒圈子的交流典范,若不贴经文大家都不觉得是在谈信仰?

贴经文的未必是关乎信仰。不贴经文的也未必无关信仰。教会圈子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太依靠是否贴经文来分辨哪些东西是关乎信仰。

为了解释而附上经文,是一回事。习惯地什么东西都贴经文来掰,那是另一回事。在经文满天飞的情况下,其中的分别需要搞清楚。

不了解弱者的强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成为强者的旅程与他们眼前的弱者们有所不同。读书多的人也未必聪明。顶多是他们在某方面比人家精通,又或者比别人懂得死背罢了。但,如果某种软弱和愚昧,是一种病态,而并非一种程度上的相较,这种愚昧和软弱很可能是一种恶。只要指出这种恶,批评者就被冠以“诬蔑”、“轻视”等等罪名。唯一满足他们的、让他们感到“受造就”的,就是不要把他们的病态揭露出来。也有人顺便“让上帝亲自来带领”。

程度的相较是一回事。群体思维问题是另一回事。谈及智慧和愚昧的时候,也必须搞清楚其中的差别。

在乌合之众文化当中,弱者会把强者吃掉。你相信吗?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13-10-2007 10: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7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biquitous 于 13-10-2007 11:05 AM 发表
书读得多的人,也很容易自视过高,以浊世中的一股清流自居。人很容易忘记自己曾经是浊世中的一分子。

你听过柏拉图的山洞比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d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3-10-2007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ubiquitous, #64 客旅 的帖子

两位的见解好像很有理由, 但不知是否能在实际上帮助所谓的“弱者”。

这里有一个 (self-confessed) 自认的“弱者”。 我以为这是当今大专级学生, 甚至一些牧者自我辩护的典型例子, 难得ycwk82 写的那么坦白。


原帖由 ycwk82 于 12-10-2007 12:25 PM 发表
我再说很不好意思。
我不是什么神学家,也不是传道人牧师,
我吸收的圣经知识来源是来自牧师,传道人,神学院,属灵书刊,
主日学,圣经班,我向他们学习,我自认我没那个能力“自创”自己的一套说法,所以必须要谦卑的向他们讨教。

本身没有什么神学背景,靠灵修读圣经,我没办法去“了解”圣经,
所以牧者,向一些在圣经上较有权威的学者来学习


而且,这些在圣经及神学上有权威的学者领袖们,
对圣经的研究、解经,我没那个资格来质疑

没资格质疑他们的专业,他们的权威,因为 i'm nothing.
而且这些神学家的见解都是以圣经为基础的,
你叫我用圣经来见证我的认同,
我认同的,也就是那些神学家所认同的,
你叫我如何?
我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分享也错,不分享也错,
真的好难做。


或许你的背景,你的专业,让你觉得你有这个资格来批判
这些神学家这些学者的权威。
但我没有。所以不好意思。
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基督徒。

我不过是非法我不明白的,
然后分享我所知道的,或说所学习到的。

如果不引用别人,那就没什么好分享好讨论的,
因为我都是向他们学习,从听道,解经班,圣经班,
神学院短期课程中学回来的。

如果说不去向他们学习,我真的不知道凭自己可以如何去“学习”。
我吸取别人好的,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知识,来学习,这样有错么?

你让我觉得更疑惑,你要表达的是不是不该去听信这些权威学者的话?
不该听信传道人,牧师,神学家的话?
这样不会很“自大”“骄傲”么?
自以为很“懂”么?



请问客旅  以上是不是你所言的 病态? 你相信这些”弱者“会怎样把强者吃掉?请指教。

原帖由 客旅 于 13-10-2007 09:54 PM 发表

但,如果某种软弱和愚昧,是一种病态,而并非一种程度上的相较,这种愚昧和软弱很可能是一种恶。只要指出这种恶,批评者就被冠以“诬蔑”、“轻视”等等罪名。唯一满足他们的、让他们感到“受造就”的,就是不要把他们的病态揭露出来。也有人顺便“让上帝亲自来带领”。

程度的相较是一回事。群体思维问题是另一回事。谈及智慧和愚昧的时候,也必须搞清楚其中的差别。

在乌合之众文化当中,弱者会把强者吃掉。你相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10-2007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zhangdi 的帖子

请问,你知道你引述的东西到底在讲些什么吗?你知道为何我提出“程度上的相较”吗?你知道为何我说“某种”弱者吗?

因着资历缺乏而造成的软弱,以及因着懒惰求知而造成的软弱,你认为两者会是一样的东西吗?有些人因着晓得自己不足、无知,所以不耻下问。有一些却是问来问去都在问相似的死胡同疑问,自己懒得去思考他的疑问的合理性,却又怪罪别人给他的回答不够好,就好像懒得学乘法表的学生怪罪老师不懂得深入浅出的讲解相对论。两者之间,同样吗?

你以为ycwk82的软弱是病态的软弱吗?你以为我拿他来做文章吗?如果他要回应我,他自己会回应。你又何必拿他给别人的回应来询问我?

你知道什么叫做乌合之众吗?

有些软弱的弱者,是应当受到帮助,使他们健壮成为强者。但,那种病态的软弱,尤其是把人变成畜牲和怪兽的,这种弱者是不可能怎么受到“帮助”的。

如果我给与一个漂亮的解答,让人们可以继续懒惰,也可以继续觉得他们不需懂得数学也能够了解、解释、甚至批判相对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实际的帮助”?这种“造就”,在当今教会圈子可真是流行得很咧。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14-10-2007 12: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客旅 的帖子

你是要跟我表达信息?或许现在的教育多习惯了灌输式,但是你的方法好像受效不大(起码到现在),反而引起无谓争着。但坦白说,我在这方面还很嫩,人情世故的东西我还不清楚到底应该怎样解决。毕竟一个人还是要自己愿意走出这个山洞,难道就不能做些什么吗?

[ 本帖最后由 ubiquitous 于 14-10-2007 11:2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0-2007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11-10-2007 08:56 PM 发表


许多人觉得,上帝赐给每一个信徒不同的恩赐,自然也意味着各自的岗位。

有一个人看见地上有一堆垃圾。他说:“我没有扫帚的岗位和恩赐。既然如此,我最好不要干涉上帝的旨意,我只好专心等候,让上帝差遣 ...
对对对~有时我很BEH TAHAN这样的信徒的。。。因为我有时遇过,要跟他们讲不能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7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ubiquitous 的帖子

有些冲突,是因着误会而产生。各方如果是虚心向学,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无所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因着冲突而更了解彼此的立场。

有些人虽然误会,但是他们非但不觉得自己是误会,还因着自己的经验或者派系权威或者家长态度,而把冲突的原由怪罪对方。这些人的和平,只能够在一群跟他一样的思想的人们当中才会出现。如果这种和平是垂手可得,他们就会沉醉在偏见的和平之中。

信息传递的成效,要如何衡量?为了所谓和平而粉刷事实,真算是良策吗?

如果觉得自己采取的立场是清流,那么这种孤芳既然有其珍贵之处,自赏有错吗?难道要臭气相投才算是成功、温柔、和平?

现今所谓教育,若不是填鸭,一般就是交易。在顾客至上的市场文化之中,一个人如果觉得这言论难听、难消化,他大可去找另一堆他所喜欢的信息、教导。顾客口碑最佳的,这就可说是“有成效”,不是吗?

那山洞之旅,是很个人的东西。选择走出去,要不要回到山洞去告诉别人关于外面世界的事,或者干脆与其他人一起否定外面世界的存在,把说刺耳信息的人一律标以“失败”、“自大”、“乱讲”,这都是自己选择的。即使环境或人群会左右你的决定,选择依然是在你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d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0-2007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客旅 于 14-10-2007 12:36 AM 发表
因着资历缺乏而造成的软弱,以及因着懒惰求知而造成的软弱,你认为两者会是一样的东西吗?有些人因着晓得自己不足、无知,所以不耻下问。有一些却是问来问去都在问相似的死胡同疑问,自己懒得去思考他的疑问的合理性,却又怪罪别人给他的回答不够好,就好像懒得学乘法表的学生怪罪老师不懂得深入浅出的讲解相对论。两者之间,同样吗?


一个人的软弱也不一定是源于资历缺乏或因着懒惰求知, 两种黑白极端。就算原因只有两种极端, 要理清到底主因是什么,一般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辨认清楚。更何况 灰色地带中, 有着外在因素如:资源、环境背景的欠缺与个人因素:健康、财力问题所要考虑在内。 因着资历缺乏而导致懒惰求知, 或因着懒惰求知,而导致资历缺乏也有可能。

况且, 据我的观察, 马来西亚的华裔大专生缺乏对神学思考与哲学思考的训练与知识, 主因并不在懒惰求知, 更谈不上资历缺乏。

我认为这原因有两大因素造成:
1) 我国的教育制度;
2) 世界过去二、三十年来大环境的转变。

第(一):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不多说。 但我们不能否认更重要的事实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中, 哲学知识可以说完全被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 更不用说哲学思考了。
第 (二): 世界过去二十年来, 因着走向数码电脑时代, 在大学里哲学系教授早就靠边站, 最受人宠爱的热门科系已由科技电脑所替代。 这现象虽然发生在校园内, 其实主因是市场导向。

看过了以上的客观外在因素, 在看回本地大专生的学习态度,到各大学府看看,他们是否属于懒惰求知的一群?
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 使到知识资讯爆炸。 学生们所要面对的竞争与所能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专业,与狭窄, 许多人在大发展洪流中看不清整个局势的全貌。 更何况是学生。

在这种情形下, 二元式的批判就显得太草率了。

这时, 如果 A批判 B 懒惰求知, 哲学知识贫乏, B批评 C 持家没有道, C 批评D 不懂神学, D 批判 E 不懂经济、金融, E 批评 懒惰求知没有基本的生存之道, 连三餐都不济。 试问他们的软弱, 只是因着资历缺乏 与 懒惰求知 的问题吗???

如果基督徒之间不是以互补、互助的体谅方式来成长, 我看不到基督徒的爱心与耐心在那里?


你以为ycwk82的软弱是病态的软弱吗?你以为我拿他来做文章吗?如果他要回应我,他自己会回应。你又何必拿他给别人的回应来询问我?


那请问ycwk82 在 第#57的贴文, 第四行的指谁?

原帖由 ycwk82 于 12-10-2007 12:32 PM 发表
我也面对这样的问题,
但每当我提出个人的看法的时候,
就一定是从某个角落(一些书籍,牧师,传道,神学家,学者)而来,
就一直要叫我从圣经的角度,
我觉得很矛盾叻,
那些学者也是从圣经的角度,
也 ...


有些软弱的弱者,是应当受到帮助,使他们健壮成为强者。但,那种病态的软弱,尤其是把人变成畜牲和怪兽的,这种弱者是不可能怎么受到“帮助”的。


如果我说在我眼中, 你在某一面的 知识领域上的知识, 思考程度就是那种你所形容的 “病态的软弱”,帮助你就是把人变成畜牲和怪兽的。你能欣然接受吗?
还是, 你认为自己在 政经文教、家庭、伦理的知识上, 都不软弱吗?

当然, 以上这是一个比喻。 我想你在现实生活上不是一个弱者, 只是想让你自己感受你言辞中的造就性而已。

如果我给与一个漂亮的解答,让人们可以继续懒惰,也可以继续觉得他们不需懂得数学也能够了解、解释、甚至批判相对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实际的帮助”?这种“造就”,在当今教会圈子可真是流行得很咧。


其实, 你用 “柏拉图的山洞比喻” 来支持自己为一股清流, 我想并不是那样实际。

在柏拉图的时代, 山洞里代表的是当时一群没有“资历”的人群。 他们因着无知、迷信而需要走出山洞的智者回来指引他们。

回头看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华人, 尤其是大专生, 他们是一群有资历,但学习不得其法, 不欠缺资源但又难从资讯爆炸中吸取适当的养料。 他们不是住在“山洞”里, 其实有些人的环境还比我们更好。

认为现在要做的是: 训练学生(包括小学生到大学生), 有着博士生的探讨精神与方法。 帮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扬光大。 我能肯定的是: 当我们提醒、指引、训练这些大学生能够有着博士生的思考与方式, 他们在各领域的成就, 肯定会高出我们许多。而不是你所认为的“畜牲和怪兽”。
反之, 许多基督徒可能就成为“畜牲和怪兽”, 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

好了, 说了这么多。我 本身认为 ycwk82 是许多学习不得其法的大专生,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许多基督徒在论坛讨论时,没有能力、或也不敢在自己引用与转贴的文章句子中, 提出自己分析的看法。 这显然与我们所受的教育制度,与学习习惯有关。 盼望基督徒多加注意, 谦卑学习。
有心要指引的“强者”, 也请拿出耐心与爱心来。 毕竟,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在谈论这课题上, 在谈到教会基督徒的思考能力上, 我觉得单独个案不是我们所应该强调的, 重点是整体。 既然学习不得其法, 我们需要更多人参与指引, 帮助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在这里“我”已经是一个课题。   

不好意思,你们俩没必要争论些什么,
什么弱者,强者,要一比高下,弱又怎样?强又如何?

在这里我不过是纯粹的分享和讨论,
我没想那么多,没想什么个人论点,什么理论,一大堆的,
我不过是普通的基督徒,问普通人问的东西,
问些一般普通基督徒不明白的事情。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什么教育界的人,什么博士,硕士,
我连一张普通的 diploma 也没有,
所以没必要把我这个没资格上大专大学,你们认为的“懒惰”“没见识”“没学问”的人相比。

或许你们没那个意思,但是,你们楼上的回复确实让我觉得有这种感受。

原来发言讨论也一定要有个学位......

不懂我该不该觉得羞愧、惭愧,
不分“等级”的和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回贴。
或许我没那个学历,所以就形成你们所谓的“病态”,
你们有学历的人说话就是和我们这些没学历的人不同。

不好意思,发了一下的牢骚...

另外,我的他绝对不是指客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di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5-10-2007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cwk82 于 15-10-2007 12:48 AM 发表
没想到,在这里“我”已经是一个课题。   

不好意思,你们俩没必要争论些什么,
什么弱者,强者,要一比高下,弱又怎样?强又如何?

在这里我不过是纯粹的分享和讨论,
我没想那么多,没想什么个人 ...


没关系的,我也不是大学毕业。
但一直转贴也不是办法, 总要学习给些自己的意见。 最终吸收许多别人的优点,再整理、创造为自己言论的特色。
这就是成长的学习过程。 继续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zhangdi 的帖子

我没有一直转贴,
我也有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没必要什么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显露出“自己”和别人不同。
我就是我,没必要符合你们的“方式”来发言。
“我”不是给你们论断的课题。

基督徒,不过如此。

[ 本帖最后由 ycwk82 于 15-10-2007 09:3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客旅 的帖子

嗯。。。其实如果你指正一个人的错误并无大碍,我也希望你或者他人能多指点我。第一点是,我一直认同圣经不可以神圣化,过于抬举。第二点是,言论的自由,个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说话。基督徒不代表只是要用圣经经文谈论,也可以用其他资源。第三点是圣经不能为了这个世界妥协为可有可无,只是一本不同的书。而让我有点生气的不是你的指责,而是那时我觉得你好像把圣经当成可有可无,也蔑视一些用圣经经文交谈的人。用圣经交谈是因为大家对圣经比较熟悉,大家也比较容易参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大智慧,大学问,可以随时说一篇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其实不在那个人是不是运用圣经,而是那个人对待圣经的态度,还有对事的态度。情形像因为电影内的暴力场面会引起别人的暴力倾向,或艺术电影内的一些镜头会引起一些人的性幻想,难道就要把该画面删减。为什么不是教导大家真确的观念,而只是一味禁止呢?大禹治水使用的就是引导,而不是阻拦。只是阻拦,其他人还是会呆在不明白的情况下,又焉能明白你的心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0-2007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di 于 14-10-2007 07:41 PM 发表
一个人的软弱也不一定是源于资历缺乏或因着懒惰求知, 两种黑白极端。就算原因只有两种极端, 要理清到底主因是什么,一般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辨认清楚。更何况 灰色地带中, 有着外在因素如:资源、环境背景的欠缺与个人因素:健康、财力问题所要考虑在内。 因着资历缺乏而导致懒惰求知, 或因着懒惰求知,而导致资历缺乏也有可能。

况且, 据我的观察, 马来西亚的华裔大专生缺乏对神学思考与哲学思考的训练与知识, 主因并不在懒惰求知, 更谈不上资历缺乏。

我认为这原因有两大因素造成:
1) 我国的教育制度;
2) 世界过去二、三十年来大环境的转变。

第(一):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不多说。 但我们不能否认更重要的事实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中, 哲学知识可以说完全被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 更不用说哲学思考了。
第 (二): 世界过去二十年来, 因着走向数码电脑时代, 在大学里哲学系教授早就靠边站, 最受人宠爱的热门科系已由科技电脑所替代。 这现象虽然发生在校园内, 其实主因是市场导向。

看过了以上的客观外在因素, 在看回本地大专生的学习态度,到各大学府看看,他们是否属于懒惰求知的一群?
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 使到知识资讯爆炸。 学生们所要面对的竞争与所能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专业,与狭窄, 许多人在大发展洪流中看不清整个局势的全貌。 更何况是学生。

在这种情形下, 二元式的批判就显得太草率了。

这时, 如果 A批判 B 懒惰求知, 哲学知识贫乏, B批评 C 持家没有道, C 批评D 不懂神学, D 批判 E 不懂经济、金融, E 批评 懒惰求知没有基本的生存之道, 连三餐都不济。 试问他们的软弱, 只是因着资历缺乏 与 懒惰求知 的问题吗???

如果基督徒之间不是以互补、互助的体谅方式来成长, 我看不到基督徒的爱心与耐心在那里?

我讲的是态度。我说的资历,并非意味着什么大学毕业的那种资历,而是人生的经验、生活的经历、物资的影响等等。所以,如果是因着正规教育的影响、资源的短缺、经济的影响所造成的"软弱",我就称之为资历上的软弱。但,有许多人尽管他们物资丰足,他们却懒得求知,并且还躲在某些理由背后继续的懒惰。一旦身边环境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就怪这个怪那个,自己却懒得去学习、懒得参与建设、懒得研究问题背后的原由因果。这就是懒惰虫。

这是两极化吗?如果我告诉你某人一般上若不是喜欢茶就是喜欢咖啡,难道我就因此意味着全天下就只有茶和咖啡两种极端选择的黑白见解吗?

这些大学生,他们是懒惰吗?我会说,大部分而言,他们真的很懒惰。谈哲,重点在于思考,而并非一开始就讨论名家论说。过马路要遵守交通灯。但,交通灯坏了怎么办?我遵守交通灯过马路,但别人却不遵守交通灯驾车,这又怎么说?这些问题,其实连孩子都会问,这些也算是一种简单的哲。谈得更深入的时候,再开始提出某些先人在这方面的见解,然后再继续更系统性的探讨课题,应用在生活上。这就是研究历代哲学言论的原因。如果缺乏实际生活上的应用,哲学也只不过是霸占书呆子头脑空间的垃圾资料而已。

读上大学的,考什么硕士博士的,他们真的算是"知识份子"吗?对我而言,这些当中大多数只不过是透过考场赚得衔头的超龄中小学生而已,幼稚得要死。这些老中小学生书呆子们又去"教育下一代",结果一代不如一代,通街都是名牌高价垃圾。

资讯爆炸时代,真的造就饱学之士,提升知识水准吗?资讯爆炸,就好像食物选择超级爆炸一般,而食用者们却偏爱快餐、零食、垃圾食物,一大堆理由告诉全天下"我没空花宝贵的时间在饮食处理"。结果在物资丰足的情况下竟然那么多人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精通资讯工艺的今人,真的懂得善用资讯吗?他们是因热爱智慧而求知呢,还是为了存活而成为各种技术的奴隶?他们真的缺乏让他们成长的资源呢,还是他们根本就是懒得求上进?

如果这些人只一味等待别人把问题的面貌描绘给他们看,而懒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身边的世界,他们要怎么学习洞察世界局势?如今名家速食书本垂手可得,读了什么"世界是平的"就以为好像获得仙丹一般,什么都不再需要读了,然后更教导别人像自己一样跟风。这难道不算是愚人愚己吗?

懒惰人如果自觉有理,而且还有理得很神圣,他们自然不可能觉得自己面对的处境是因着懒惰所造成。某些局势,若要改变,是要付出代价、努力在逆境中撒种耕耘。所谓未雨绸缪,就是在还有能力打造选择能力的时候不要随便浪费手中的选择,努力的善用,好在艰难时刻的时候不至于陷入"没有其他选择"的处境。今人却不但是拿选择的缺乏作为自己的不朽龟壳,更是懒得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在逆境中打早选择。他们给自己后裔留下的,就是神圣的懒惰传统。

信教的更是懒惰得超级神圣。仗着上帝作为一个无所不装的神圣垃圾桶,他们什么责任都可以推卸得一干二净。被人家批评的时候,他们就说"上帝日后必有定夺"。宗教就这样,变成懒人的懒教,不是吗?

这样的批判,很草率咩?

问题如果是实在的,批评有错咩?

批评之所以造成破坏,到底是因为"批评"这东西本来就是邪恶的,抑或是因着有些批评者纯粹是用批评来施行阶级权力压力、标榜自己的身份优越?批评不能作为互补、互助、体谅的过程元素吗?批评是和互补、互助、体谅对立的东西吗?有爱心和耐心的人就不会批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di 于 14-10-2007 07:41 PM 发表
如果我说在我眼中, 你在某一面的 知识领域上的知识, 思考程度就是那种你所形容的 “病态的软弱”,帮助你就是把人变成畜牲和怪兽的。你能欣然接受吗?
还是, 你认为自己在 政经文教、家庭、伦理的知识上, 都不软弱吗?

当然, 以上这是一个比喻。 我想你在现实生活上不是一个弱者, 只是想让你自己感受你言辞中的造就性而已。

把人称为畜牲、禽兽,是骂人用的。既然拿这样的形容来骂人,那已经是不再指望任何的沟通的。如果觉得"温文尔雅的言语"还有沟通上的外交实用性,我当然不会这样骂人。

我之所以强调求知上的软弱的问题,是因为这关系到态度的问题。因着神圣懒惰而散布愚昧,并且因着沉醉于这种愚昧而造成人性和良知的崩溃,这种软弱,就是把人变成畜牲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强调的,是霸道懒惰和愚蠢无知的混合体。

我在"政经文教、家庭、伦理的知识上"的"软弱"?你以为我讲的是脑子资料程度而已吗?

让畜牲继续沉醉在他们的神圣情怀,这就很造就吗?好,我就不用畜牲。"人渣"可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di 于 14-10-2007 07:41 PM 发表
其实, 你用 “柏拉图的山洞比喻” 来支持自己为一股清流, 我想并不是那样实际。

在柏拉图的时代, 山洞里代表的是当时一群没有“资历”的人群。 他们因着无知、迷信而需要走出山洞的智者回来指引他们。

回头看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华人, 尤其是大专生, 他们是一群有资历,但学习不得其法, 不欠缺资源但又难从资讯爆炸中吸取适当的养料。 他们不是住在“山洞”里, 其实有些人的环境还比我们更好。

认为现在要做的是: 训练学生(包括小学生到大学生), 有着博士生的探讨精神与方法。 帮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扬光大。 我能肯定的是: 当我们提醒、指引、训练这些大学生能够有着博士生的思考与方式, 他们在各领域的成就, 肯定会高出我们许多。而不是你所认为的“畜牲和怪兽”。
反之, 许多基督徒可能就成为“畜牲和怪兽”, 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

我却觉得,你太乐观了,想得太漂亮了。而且,我的批判对象和你所提及的不一样。你提及"博士生的思考与方式",我却认为最基本的问题是在于态度,以及封建社会所赋予的权力结构造成的思想和价值枷锁。

对我而言,即使是拥有博士生思考模式的,一旦人格不正,畜牲还是畜牲。当然,他们肯定会把畜牲文化发扬光大,把社会变得一个漂亮的农场。

还有,我并不打算拿ycwk82作为这方面的个案例子。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15-10-2007 09: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7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ubiquitous 的帖子

我在一个言论空间表达对问题的关心,难道就意味着必须担起"指导者"的"责任",并且必须为着言论外交互动规范的抵触与否而"交代"?我难道就不能纯粹发表意见,任由他人思考、回应、甚至拒绝吗?

难道你忘了你在教会环境中所遭遇的"属灵刚强"的"外来强行责任"?

[ 本帖最后由 客旅 于 15-10-2007 09: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6-2024 08:53 PM , Processed in 0.08495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