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setzuu

马来西亚道教青年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011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争

  道教認為天地萬物以及人的處世都要按道行事,無論是天道和人道都是柔弱謙下,彼此兼容而不害的。因此,學道者應該返本還元,避而不爭。

  《道德經》述及“不爭”思想。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句曾經高度概括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不爭”之思想,是與“道”的“柔弱”的特性相聯繫的。由於道是柔弱的,因而“道”也是謙下而不爭的。當然,“道”的不爭,並非消極逃避,百事退讓。得道的人可以應付外界事物的變化,而內心之中卻不能失去按道行事的本性。人要有所得,主要是因為有得時機,而不在人的爭利的願望。治理國家依靠的是道,而不在于是否是聖人。
   在道教教義中,“不爭”是指人們順乎天理而不強求的原則。而這種原則,是天地萬物的運行以及人的為人處世都必須遵循的。道教徒的“不爭”,還不僅僅是謙讓,需一心為善。道教認為,一位為善的道教徒,即使“不爭”,也不會不勝利;即使“不言”,也不會沒有響應。這是因為“不爭”的高尚行為,自然會感動周圍的人,“不爭”本身是無聲的語言,標志著一位道教徒的修為境界。

  “不爭”在道教規誡中也成為道士的一項行為規範。《老君二十七戒》分道戒為上中下三行,要求雌勿先動,行知足等。每行各有九戒,明確規定:“戒勿與人爭,曲直得失,避之。”並且稱“九行(二十七戒)備者神仙,六行(十八戒)備者壽,三行(九戒)備者增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2011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弱

   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柔弱”是道的重要特徵之一。主張治理國家、社會行為以及內丹修煉等等都應該剛柔相濟,以柔克剛。

    《道德經》指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認為道的運動是循環的,其作用又是柔弱的。以“弱” 形容它的運動特點是持久而不帶有壓力感的。另外,《道德經》又以“柔弱”和“剛強”相對,認為“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意思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卻能駕御天下最剛強的東西。因此,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具有柔弱特性的水是天下最高的“德”性。“德”的體現和代表水的特性。

   《老子想爾注》中繼承了《道德經》的思想,也讚揚“水善能柔弱,像道”,能夠“去高就下,避實歸虛,常潤利萬物”;認為“水法道柔弱,故能消穿岩石,道人當法之”。明確要求學道之人學習水的“柔弱”。金元以後,道教全真派興起。全真道士追求“全性保真”,出家住庵,因而常以“柔弱”思想來指導自己的修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11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樸

   抱樸作為道教教義,源於《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樸,原是未經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質樸解。抱,是持守。“抱樸”就是要求學道者持守質樸無華的本真。這樣才能與道合一。
   
   歷代注家對《道德經》中“道常無名、樸”。這一句,都十分重視,認為它說明總是具有“無名”和“樸質”這兩個重要的特性。道家主張人自身要靜,行為要隨道的規律,動靜都要無為。使天下和自身都達到樸素的天然本性,這樣天下就無人能與之爭奪。人應則“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就是去其對本性的雕琢,恢復淳樸的本質,以自己本來形象獨立于世。抱樸的人是不受世俗塵情侵擾的,超凡脫俗,無古無今。只有“抱樸”的人才能盡理、盡性、知道、和知天。如果一個人能使自己達到“嬰兒”狀態,那他就是離返璞歸真不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1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6-1-2011 11:24 AM 编辑

坐忘

    坐忘是指人有意識地忘記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記自身形態的存在,達到與“大道”相合為一的得道境界,也指人在修煉中控制意志。排除雜念的內修方法。

   《玄宗直指萬法同歸》稱:“坐者,止動也。忘者,息念也。非坐則不能止其役,非忘則不能息其思。役不止,則神不靜。思不息,則心不寧。非止形息役,靜慮忘思,不可得而有此道也。”宋代曾慥在《道樞。坐忘篇》中稱:“坐忘者,長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練形,形清則合于氣;含道以煉氣,氣清則合于神。體與道冥,斯謂之得道矣。”

   隋唐時期,“坐忘”逐漸代替了“守一”、“存思”等內修方法。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有《坐忘論》,讚揚坐忘是“信道之要”,自稱“恭尋經旨而與心法相應者,略成七條,以為修道階次”。意思是坐忘之法要按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七個互有聯繫的順序進行操作。

   “坐忘”的修道方法,在唐宋兩代影響很大,宋元以後,道教的內丹修煉術逐漸發展,并完全代替外丹術。內丹家們多以精氣神的理論解釋坐忘,使其與“坐忘”相聯接。直至元代,“坐忘”之法,乃為學道之人視為得道成真的要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1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守

    九守,指道教徒的九項修持內容。據《云笈七簽》卷91《七部名數要記》稱,九守即守和、守神、守仁、守簡、守易、守清、守盈、守弱。道教認為,修持九守,就能達到“性合乎道”的真人境界,“徜徉塵埃之外,逍遙無事之業,機械知巧,弗載于心,審于無假,不與物遷,見事之化而守其宗,心意專于內,通遠歸于一,局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弗學而知,弗視而見,弗為而成,弗治而辨,感而應,迫而動,不得己而用,如光之不耀,如景之不炎,以道為循,有待而然,廓然而虛,清靜而無為,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異為一方,有精而非使,有神而弗行,守大混之樸,立至精之中”,也就是“純粹素樸之道”。《通玄真經》有《九守》篇,名為九守,實有十項,九系概數。十項標題亦與《云笈七簽》所載不盡相同,即:守虛、守無、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靜、守法、守弱、守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11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元

   三元,在道教教義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經典產生的源流,隋唐以後又衍化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節日的名稱,延續至今。

   道家著作原無“三元”之說,但是古曆法家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年、月、日之始,稱三元日,因為此日為“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此“元”當系開始之意。古術數家以六十年為一甲子,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180年為“天地一變”之周始,合稱“三元”。
   “元”又是單元之意。早期道教太平道有“三統”神學思想。稱:“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川、平地。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欲太平也,此三者常當腹心,不失銖分,使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矣。”

    將人體的三丹田稱為“三元”是道教內丹術的說法。《參同契》稱:“含精養神,通德三元。”其“三元”所指“上元者,首以上屬焉;中元者,首之下臍上屬焉;下元者,臍之下腰之上屬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1-2011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shingkaki 于 12-1-2011 11:20 PM 编辑

回复 238# boobanzhu

1。此贴是‘tsetzuu’发的,但只有你一直在回复问题,请问你们是什么关系?想清楚,谢谢

2。请问~三归依,道,经,师。和归依,师,法,憎。有何不同含义?

3。道家,茅山,三清,金鹰,白莲和全真是否同源?

4。如果已归依密宗是否也能入门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1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3-1-2011 02:22 PM 编辑
回复  boobanzhu

1。此贴是‘tsetzuu’发的,但只有你一直在回复问题,请问你们是什么关系?想清楚,谢谢

2。请问~三归依,道,经,师。和归依,师,法,憎。有何不同含义?

3。道家,茅山,三清,金鹰,白莲和全真是否同源?

4。如果已归依密宗是否也能入门道家?
fishingkaki 发表于 12-1-2011 10:28 PM


1.是同門師兄弟的關係。

2. 因道,所以立經,因經不明,所以師授。所謂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所稱道、經、師。
佛教的教義可以到佛教論壇詢問佛教大德們。。

3.道家是一種思想,茅山是地方,茅山宗是道教的一派,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金英是學茅山法術的一門派系,白蓮教是民間或佛教流傳的一派,全真是道教最大教派之一。

4.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0# boobanzhu

1。请问jalan kuching的地址是属于办公室吗?
2。你们是否有建立道家庙宇?
3。过年期间是否有开放拜访?时间?本人有兴趣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1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oobanzhu

。请问jalan kuching的地址是属于办公室吗?
2。你们是否有建立道家庙宇?
3。过年期间是否有开放拜访?时间?本人有兴趣参观。
fishingkaki 发表于 13-1-2011 12:13 PM


1。是道教總會開會的地方。
2。你可以詢問道總。
3。同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1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

   八卦,是《周易》中的重要概念,又稱“經卦”,指的是《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早期道教太平道,在《太平經》中也以易理八卦來“窮道通意”。將八卦作為天地“更相生轉相使”的變化之紀。當然,太平道也受到漢代“卦氣說”的影響,並將卦象變化的理論吸收作為其表述教義思想的一種。
  東晉時,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稱“道者涵乾括坤,其本無名”,意思是乾坤兩卦被包含在道之中,是道的體現,據《抱朴子內篇。遐覽》著錄,東晉時己有《八卦符》,并稱其為“大符也”,可以推測,其時道教中己有人將八卦之卦象化為遣神克鬼的符圖了。易學義理學派的發展似乎在道教教義體系的構架過程中並未留下顯著的痕跡。《陰符經》稱:“聖人知自然之不可為,因以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樞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于象矣。”唐末五代譚峭的《化書》也稱:陶煉五行,火之道也;流行無窮,水之道也;八卦懷轉,天地之道也;神物乃生,變化之道也。”從以上所引重要經論中的論述可見,在道教教義思想體系中,八卦卦象的意義,始終停留在作為認識和闡述天地之道、變化萬狀的象徵之上。

    道教內丹練養的論著中,八卦的象數學說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成書于東漢的道教“丹經之王”《周易參同契》就是一本將周易、黃老和煉養術結合起來,以象數之學闡述內養外煉的著作。唐宋以後,內丹練養逐漸替代外丹術,無論南宗、北宗,或者中派、東派、西派,在其內丹著述中大多采用八卦的卦象變化來闡發一些難以言傳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1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極

    太極,是《周易》中重要的概念。《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太極一詞見於《易傳。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對於此段文辭,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解為筮法,筮占者執蓍草于將分未分之時,即稱太極;一種解為易理,視太極為天地未分的混沌狀態。太平道的《太平經》有受到五行、八卦之理影響,將天地起源歸結于“一”。在《太平經》中,有近20處使用“無極”一詞,如“無極之天”,“無極之地”、“無極之國”,“無極之境”,“無極之世”,“無極之術”,“無極之殿”。“無極之道”等等。《老子道德經》內記載“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歸于無極。”“無極”之義大致指極深,極廣,極長,極為有效等意思,并未同《易傳》的“太極”概念相聯繫。五斗米道的《老子想爾著》在解釋“覆歸于無極”時,稱“唯有自守,絕心閉念者,大無極也。”“無極”相當于“道”,“大無極”,即大道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011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的教規】

   道教的教規主要有四條,一是傳授。道教把傳密授道之事看得極為重要,以不能亂傳亂泄為戒。傳授時必須有虔誠求道的思想和行動。要燒香齋戒,同時要發傳授秘道的虔誠之誓。道教稱傳授是道家成仙登聖的必由之路。二是賞罰懲惡。道教憑神仙宮府來治上下四方,人類的善惡也在明察的範圍。行惡的人定受懲罰,甚至喪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災而得福壽。三是齋戒。道教分設供齋,以達到積累功德和防止出現過失、惡疾的目的。齋分為節食齋和心齋,節食齋以和神保壽,心齋以澡雪精神。戒,指對道教徒分別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則天人善神護衛,永滅災殃,長致福佑。四是誦詩。道教規定,凡師傳的經讖,必當念誦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須常念師傳的道經和佩持道家的驅使鬼魂的符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1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etzuu 于 10-7-2011 12:31 PM 编辑

马来西亚道青facebook malaysiataoyouth@gmail.com (taoyouth tao), malaysiataoyouth@facebook.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1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道教青年团及将成立。
有兴趣者,请联络:  (黄三泽道长 016-212 1715)谢谢!
tsetzuu 发表于 19-10-2010 03:09 PM



    电话以改为013-3659002,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7-2011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道教青年会已在七月七日二零一一年成功在马来西亚青年体育部批了。
对道教文化有兴趣的青年可以开始报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11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道教青年会已在七月七日二零一一年成功在马来西亚青年体育部批了。
对道教文化有兴趣的青年可以开 ...
tsetzuu 发表于 15-7-2011 11:27 AM

道教=体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7-2011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etzuu 于 15-7-2011 01:35 PM 编辑

回复 249# 我是Max


    2007年开始青年团体要在政府的青年体育部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11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5-7-2011 03:35 PM 编辑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11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道教青年會已在(七月七日,二零一一年)正式成立。
大馬年輕朋友們若對道教文化感有兴趣的青年,可以開始報名參加!!!
限於大馬公民,年歲限15歲至45歲。

有感興趣者,可以致電詢問013-3659002 三澤道長  (道教青年團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11:41 PM , Processed in 0.1067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