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986|回复: 34

国际热钱外撤的担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6-2007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爆发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资金投资失利,加上美国短期利率走高将带来短期恶性膨胀,投资热钱好像顿时间失去方向感。

中国为了报复美国施加的贸易压力,转而大量抛售美国债卷来拖垮美国经济表现。看来中国也不是基金经理惹得起的一个地方。印度的高度发展地区已经贫富分沟已经越来越大,单是房产增值、通货膨胀就可以媲美中国的上海。所以,近期的印度,也不是基金经理的首选。

可是,投资经理总不能有钱不赚。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部属新一步计划,把钱投进新区域。

有高度发展潜能的热门地点有中东,非洲(北区)。经理们开始抛弃亚洲。东南亚里唯一有发展空间的只剩越南。

最近市场频传假帐风波,然后某消息传出今年不会大选。如果这几个消息属实,看来不久将来应该是政府洗牌大换血的最佳时刻了。不知道大公司们私有化,是否大股东们未动先知把公司拉下来,和这些热钱外撤本地市场,有没有关系。

请问大家有什么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6-2007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路客大大,

请问一下,
为什么抛售美国债卷 可以 拖垮美国经济表现?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07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期,马来西亚,中国等地的股市预期会继续走高,而美国欧洲等地会持续维持在疲软的局面,而中国等的泡沫结束后,美国和欧洲股市.(尤其是欧洲,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局面.)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极端的世界里面,不可能会出现资金平均分布,要么过热,要么过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07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oRehearsal 于 27-6-2007 12:23 PM 发表
过路客大大,

请问一下,
为什么抛售美国债卷 可以 拖垮美国经济表现?
谢谢!


这个题目要解释起来,可以很长,也许几千字都写不完。

但是我把它简单化。几个东西分开来看,利率、通货膨胀、国债

国债是一个国家发出的债劵,和挂牌上市公司的没有两样,分别是这个钱是进国家的政府运作资金。国债的好处是有利息。比如发 1 亿张 100 元债劵,利息是 6%,政府就可以得到 100 亿元,但是每年得付出 6 亿元利息。

利率和 BLR 不同,关系却是平行的。

如果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百物价格上涨,那么政府(国家银行 - BNM)一定想尽办法把在市场流通的钱流量缩小。如何做呢?提高利率。利率高,利息也高,借贷不容易。况且,存钱在银行作定期的数额更多。更少钱从银行流出,更多钱流进银行。所以利率高,市场流通的钱就减少。流通的钱少了,通货膨胀就可以加以控制。以前我荷包有 100 元,可以乱乱买。现在把 50 元存进银行,只有 50 元,所以不能乱花钱,内需因此减少,通货膨胀就自然不容易发生了。还有,如果银行拼命批准房屋贷款,老百姓会不断买房屋,抄高房产价钱。所以利率提高,贷款批准率低了,也有助于压抑通膨。

但是国家希望钱尽量流通,让经济循环,帮助商家们提高收益。如果一味提高利率,压抑市场的钱币流通,长期来说不是好事。

不知道这样说容易明白吗?

现在我国的利率是 3.5%。这算是近几年相当高的利率。虽然通货膨胀受控制。可是未来食物价格预见上涨(看新加坡的情况),还有农作物、建筑材料起价,因此国家银行暂时不能把利率调低。因为接下来年底的通货膨胀预料会增加。

再回来说国债。因为债劵利息是固定了,所以利率提高,债劵就变得更有吸引力。

因此,通货膨胀高 -> 利率提高 -> 债劵减值

但是反过来说,若债劵被抛售,美国债劵价值(吸引力)少了,利率也会随之提高。没有国家希望自己的利率增加。尤其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增值。

中国抛售美国债劵,让美国债劵的价值跌。应该是短暂性的。中国持有相当高比率的美国债劵(谁可以查出有多少,大概是 10-20% 左右)。如果一味抛售,中国会亏钱。吃亏交意中国肯定不会做,中国要的是出一口气,让美国对之前施加的政治压力和人民出版社升值压力作出反击,让他们尝苦头。

所以你看到不久前新闻说"布什改变外交政策",为中国捧大脚。暗示大家好来好去,你不麻烦我,我不为难你。

大概明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07 03: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ollly 于 27-6-2007 09:54 PM 发表
短期,马来西亚,中国等地的股市预期会继续走高,而美国欧洲等地会持续维持在疲软的局面,而中国等的泡沫结束后,美国和欧洲股市.(尤其是欧洲,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局面.)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极端的世界里面,不 ...


中国至今都仍未发生泡沫股市爆破,更别说经济了。即使股市爆破,中国的经济也可以继续成长。中国只是开始有股市泡沫化现象。

请问您说的等待泡沫结束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也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差不多没有力了,如何会经济繁荣呢?

他们现在的唯有方法是,伸出魔爪,向其他国家"榨取"利益。

所以这个帖的讨论就是这些国家的"热钱"何去何从,对我国未来带来什么长期的经济影响。

(非常欢迎讨论,不过您说的"进入新的繁荣局面",请提出原因,或至少数据,来支持您的论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07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过路客 的帖子

你的论点终于让我明白为什么近期美国股市会大跌。看了fed metting有很大影响力。

如果中国再逼美国起息,恐怕只有中国会得利

如果fed不能维持低息时代,美国经济和股市肯定会有风暴
就看fed的决定来决定7月的股票走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6-2007 0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8-6-2007 03:08 AM 发表


再回来说国债。因为债劵利息是固定了,所以利率提高,债劵就变得有吸引力。

因此,通货膨胀高 -> 利率提高 -> 债劵减值

但是反过来说,若债劵被抛售,美国债劵价值(吸引力)少了,利率也会随之提高。没有国家希望自己的利率增加。尤其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增值。

那美国应该降息来维持美国债劵价值的吸引力。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如果美国股市大跌,我想前球都很难幸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07 03: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率谣言是原因之一,美国股市最近下挫两回,第一次就是经过 Greenspan 的话,第二次是避险基金 BEAR STEARNS 公司下的两个基金失败,引至市场怀疑更多基金会面临同样问题。BEAR STEARNS 是握着相当大笔钱的基金之一。

所以我们讨论的就是第二种情形。

如果基金失去方向感,他们下一步会往哪里去?

我个人觉得他们不会进来东南亚(除了越南,但近期越南的发展都是区域包括本地公司去开发的,外国热钱好像不太钟情这里,也许是政治因素不稳定)

钱如果流失了,我们是否应该担心?我们现在谈的不是下个星期的经济表现,而是下半年,甚至未来一、二年即将发生的事情。

有看到最近闹得热哄哄的欧盟驻马大使 - 罗姆的发表吗?这位敢于发言的大使代表整个欧盟的意愿。没有欧盟私底下的允许,他敢发言吗?大使的任务是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关系,为何他竟然推翻自己的任务?大人物的演讲稿,是被一、二位高水准知识份子,甚至整个智囊团起的。他的讲稿自己写的吗?马来西亚发出抗议,欧盟接下来会做什么?(我们就等着看戏)

先不说政治,不然再写一千字也不能完。
只说经济。

如果 NEP 继续执行。欧美基金会有兴趣进来马来西亚吗?政府弄一个 iskandar 给外国人玩,他们连眼尾都不扫一下。

如果热钱不进来,只有靠自己提高生产力才可以振兴经济。10 年前也许可以。但是现在中国龙头大哥在,谁敢去挑它一根毛?不被压死就要偷笑了,还说提高生产力。

现在政治有两个派系在暗地里较劲,现任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肯定会继续努力向热钱招手。

所以,想听听各位对现在政府种种措施有何看法。或者谈谈未来趋势也可以。什么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6-2007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8-6-2007 03:08 发表


这个题目要解释起来,可以很长,也许几千字都写不完。

但是我把它简单化。几个东西分开来看,利率、通货膨胀、国债

国债是一个国家发出的债劵,和挂牌上市公司的没有两样,分别是这个钱是进国家的政 ...



谢谢过路客大大!

您的解释让我大概明白了来龙去脉.谢谢讲解!


那么我现在的理解到:

当美国政府债劵被抛售,市场上美国债劵价格降低,
当美国政府发下一期债劵时,需要提高债券利率才可以保持同等吸引力.

"没有国家希望自己的利率增加。尤其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增值。"
是不是因为:
1)利率提高会加重政府财务负担?
2)因为"利率和 BLR 不同,关系却是平行的。" 利率受限于BLR,不能加高,美国政府接下来债券认购差,钱不够花?
3)因为"利率和 BLR 不同,关系却是平行的。" 加高债券利率 -> 也要加高BLR -> 就会收紧货币流通 -> 可能拖慢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07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ny88 于 29-6-2007 02:38 发表

那美国应该降息来维持美国债劵价值的吸引力。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如果美国股市大跌,我想前球都很难幸免。


Hi, JOHNNY88,

我理解是, 新的政府债券要加息才能保持同等吸引力.
就象我们去银行存款,会找利息高的.


另外,
加息/降息BLR是影响经济的大事情!我觉得不可能只以政府财政为目标而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07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越讨论越觉得恐怖,看来7月的股市将不看好,美国有很大机会会大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07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oRehearsal 于 29-6-2007 10:17 AM 发表
1)利率提高会加重政府财务负担?


理论上,利率提高不会直接加重政府财务负担,而是人民财务的负担。为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政府当然希望减轻人民的财务负,同时又提高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表现。这表面上看来是有点矛盾的。

比方阿牛借钱给阿花。如果阿花亏掉更多的利息钱,阿牛就多赚利息钱。阿牛少赚利息钱,阿花就少亏利息钱。你如何让阿花减少利息亏损,所以阿花才可以去向阿狗买一个手提袋和阿猫买一件衣服,那么阿狗手提袋和阿猫又可以把赚到的钱拿去进更多的货,提高生产力或加大进口贸易,但同时又让阿牛赚更多的利息钱呢?这就是国家银行(Bank Negara)的任务。很不简单的。

原帖由 NoRehearsal 于 29-6-2007 10:17 AM 发表
2)因为"利率和 BLR 不同,关系却是平行的。" 利率受限于BLR,不能加高,美国政府接下来债券认购差,钱不够花?


利率并没有受限于BLR,在本地,放款利率就等于隔夜利率(OPR)。OPR 高,BLR 就高。国家银行制定 OPR。更多关于两者的分别,可以上网找,我担心过于离题。

我觉得有很多东西你不了解。"认购"是指未正式发行但预先让一方购买的方式。即使你的意思是说债券表现差,也和钱不够花没有直接关系。因果倒转成果因了。

美国政府需要更多钱(也是你说的钱不够花),才发放国债。如果美国发放 1000 亿国债,中国拥有有 100 亿。中国大量卖,美国债券表现差(价钱下跌),利率就会上升。中国最近被指欲多元化债券投资(就是分散风险,不要单投资美国债券 -> 减持美国债券),导致美国利率上升的原因。这是表面好听的说法。比较实际的说法是(也是美国众议员心照不宣却不敢直说的情形),中国对美国说,"不要来 kacau 老子,逼老子让人民币升值,不然老子就让你好看!让你本来已经高得升天的债务赤字进一步恶化,老子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有的是钱,要怎样就怎样!"

原帖由 NoRehearsal 于 29-6-2007 10:17 AM 发表
3)因为"利率和 BLR 不同,关系却是平行的。" 加高债券利率 -> 也要加高BLR -> 就会收紧货币流通 -> 可能拖慢经济?


当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07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看到最近闹得热哄哄的欧盟驻马大使 - 罗姆的发表吗?这位敢于发言的大使代表整个欧盟的意愿。没有欧盟私底下的允许,他敢发言吗?

罗姆的的发言对那鸡来说正中下怀,昨天区域股市大都收高,唯有马股收低也就是正副首相暗中较量的结果。现在要看鸭都辣如何收拾残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07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9-6-2007 13:48 发表


理论上,利率提高不会直接加重政府财务负担,而是人民财务的负担。为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政府当然希望减轻人民的财务负,同时又提高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表现。这表面上看来是有点矛盾的。

比方阿牛借 ...


谢谢过路客大大的详细解答!
懂一点,不懂一点,回头慢慢消化吸收.

我也不懂大大如何观察热钱外撤,
不过这两天我投资股票的钱确是少了很多,伤心 +忧心.


大大提到iskandar想吸引外资,
我听说一个例子,一个新加坡公司,因为税务利益等优惠政策, 要去办厂,协议都签了.
可后来又因为开发区又另起名目要钱, 终于不成了....
...不懂iskandar会不会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07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cthye 于 29-6-2007 02:16 PM 发表
罗姆的的发言对那鸡来说正中下怀,昨天区域股市大都收高,唯有马股收低也 ...



想太多了?

原帖由 NoRehearsal 于 29-6-2007 03:40 PM 发表
懂一点,不懂一点,回头慢慢消化吸收.


其实不会很难。只是我觉得自己的解释还是很笼统,自己看回也觉得说的不够简单。

你可以一个接一个道理慢慢去了解。比方什么是利率,什么是通货膨胀等等。然后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了解什么是国债,货币、各国基金的大小、出没点在哪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好也多了解政治因素。你就会慢慢弄清楚整个图画,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是目的和未来动向比较难猜测。

通常报纸都不会、也不愿意直接把这些事情说出来。也许是媒体担心把事情过分复杂化。反而外国的小报会把事情描写得非常透彻(有时描得道理都歪了)。把知识、道理弄清了,再采取中庸之道来看待,每件事情会变得很简单、很容易理解。

原帖由 NoRehearsal 于 29-6-2007 03:40 PM 发表
...不懂iskandar会不会成功.


其实 Iskandar 的出发点,企图,方法都是正面的。

但是单靠几个人的力量不足够。执行计划的数百、数千人会不会具有宏观、大量的精神?

以传统 NEP 旧思想,Iskandar 肯定不会成功。这就是为何上面提到 Rommel 已经说清楚了。其实他的意思是,"你们这群思想狭隘的国家领袖,种族主义,要别国进来投资,如果不把方法公平化,休想要我们半分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07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白说
马来西亚的本钱不多了
石油收入占了预算收入的40%,( 600 - 800 亿元 )
当这种令我国经济保持稍微成长的收入来源在 2015 年以后完全枯歇
一切担忧就会成为可怕的噩梦



原文出处 :
http://chinese.cari.com.my/news/merdekareview/newsshow.php?n=4410
政府可以用今年国油的税前盈利马币763亿元拿出一部份,每年分发马币五千元给国内40%收入不及马币3249元的家庭。国阵在第九马来西亚计划已证实自己财富均分失败,底层40%人口的财富分享从1999年的14%降至2004年的13.5%, 而顶层20%的人口的财富分享,从1990年的50%上升至2004年的51.2% 。

明显地,上述底层40%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不及马币3249元。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持续将马来西亚置于东南亚国家中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        

在2007年3月31日,国油的税前盈利达马币763亿元,2006年为马币694亿元,其中增加的9.9%应该与马来西亚人分享,特别是用在提升40%无法享受国家发展成果、收入只达马币3249元的马来西亚家庭。国油的净利润也从去年的马币431亿元增加了7.7%, 达马币464亿元。

这笔收入是在国油在2007年缴付了马币537亿元的税务、专利费、股息及出口税的结果。过去33年,国油已归还马币3360亿元给政府。不过,人民从石油的横财中,不论是生活素质的提升还是直接现金补贴,都没有从中获得直接好处。

直到今天,政府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像新加坡这样一个石油入口国,都能够发分马币五千元现金补助给贫穷家庭,而马来西亚人从石油收入中一分钱也得不到?国油是如此富有,就算它承担责任,分发马币五千元给40%底收入家庭,它还依然会有数千亿元的余额供其操作。

若大多数人无法获益,在今年也没有花红、没有加薪,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物价高涨的财政负担,那么,股市暴涨、马币一兆元的年贸易额或经济利好感觉有什么意义?

富者愈富,而大多数人被边缘化。全国每户家庭平均收入为马币3249元。雪兰莪州及联邦直辖区的收入差距更大,在2004年分别是5175元及5011元。是不是雪州及直辖区每户家庭的每月收入都超过马币五千元?


废除失败的经策

国油行政总裁哈山末利肯警告说,如果我们国内石油需求继续每年增长4%,马来西亚将在2010年成为原油入口国。在2007年1月1日,马来西亚尚有53亿6000万桶原油及浓缩库存。

石油收入占了我国年度预算收入的40%,当这种令我国经济繁荣的收入来源不再,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过着没有石油的日子?

若继续实行失败的经济政策如新经济政策,以及石油产量下跌,我国未来的经济成长将受影响。在面对反竞争、反成长、反贸易的新经济政策及石油产量下跌两项巨大困境时,马来西亚政府却还未提出对策。

石油收入有助于我国缓冲管理不当、浪费公帑及贪污丑闻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否则,我国的经济早已瘫痪。到了2010年失去石油收入后,我们很难想像怀疑,马来西来要去哪里寻找5400亿或如何填补国家收入40%的空缺。

没有了石油资源,国家的经济将依赖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正当比较优势已被各国采纳,现今的经济成长需要依赖竞争优势的刺激,特别是提供高素质、价格合理的服务及制造业。正如欧盟驻马大使特里罗梅所说,新经济政策正在损害我国的竞争优势。

正当我们即将成为石油入口国,我们应该摒弃类似新经济政策的反竞争经济措施及政策。若我国要在21世纪的市场经济及全球化世界取得进步,国阵政府必须放弃政治、种族、历史包袱以及过时的政策,勿再冥顽不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6-2007 03: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往新经济政策的失败,然而却不愿改革或检讨,是造成今天的热钱流失的原因之一。

未来石油收入减少,将会让这个问题恶化。

昨天某家中文报纸写出分析员的话,说外国看好本地市场,外资没有大量外撤。如果真是这样,为何最近许多大公司纷纷把大型挂牌公司私有化,进军外国建设和发展。如果连具有洞悉市场先机的本地超级富豪们都不看好自己国家的未来,宁愿把钱拿出放进别国的市场,那叫我们普通老百姓、外国投资者如何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7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过路客 的帖子

我从讲座上得知,这些公司私有化的原因是它们找到更便宜的融资方法。

基本上是来自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其实和梭罗斯的差不多。就拿MAXIS来说,15.5买来16块多卖。从一大堆投资者变一个。从一大堆规矩减到只要有钱赚,管你用何方法。

所以私有化应该和外资外撤无关。

不过,本地公司投资外国不断增加的确显示了本地发展potential减退。

我只是不大了解,过路客说的“政府洗牌大换血”。你是不是在看好本地政府有改革的决心?凭着我对马来人的了解,这改革成功率基本上很微。

题外话,

其实,英国人对于马来人有很彻底的了解。他们在这里殖民时已对各大民族作了调查和归类。凭着这些了解,他们在这里的投资才得以保住了接近百年。

我相信英国教育肯定会有这一课。看看Najib和Rafidah的反应就可以知道我在说什么样的民族特色。

CIMB提到的1700点实在让我担心,这种信心喊话意图嗳昧。CIMB又政治关联太深。这几天的Research Report也不停的把target price拉高

(不同research house但同一时间忽然间对之前target price拉高,就好像前几天说的是废话,今天才是真。前几天的research不是research今天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07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llhy 于 30-6-2007 10:26 AM 发表
我从讲座上得知,这些公司私有化的原因是它们找到更便宜的融资方法。

基本上是来自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其实和梭罗斯的差不多。就拿MAXIS来说,15.5买来16块多卖。从一大堆投资者变一个。从一大堆规矩减到只要有钱赚,管你用何方法。

所以私有化应该和外资外撤无关。


不知道你是听吕教授的讲座吗?

关于私有化的原因,十个人说会有十种原因。可能也真的有十种原因。明讯、PPBOil、即将私有化的 malakoff 等等,每家公司的老板给的理由都不一样 - 未反映价值、股价被低估,转战海外市场等等。但是最后的主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不看好本地未来市场。

私有化和外资外撤没有直接关系。私有化是"因",经济下滑是"果"。外资外撤有很多理由,固打制度的政经,还有国家经济的未来前景。

原帖由 nellhy 于 30-6-2007 10:26 AM 发表
我只是不大了解,过路客说的“政府洗牌大换血”。你是不是在看好本地政府有改革的决心?凭着我对马来人的了解,这改革成功率基本上很微。


换汤不换药。我说的是班底的转换。
要改变 50 年的思想,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原帖由 nellhy 于 30-6-2007 10:26 AM 发表
CIMB提到的1700点实在让我担心,这种信心喊话意图嗳昧。CIMB又政治关联太深。这几天的Research Report也不停的把target price拉高


至少你也这样想,有一些朋友都看出来了。

很多人都为自己购买的股票别 CIMB 抬高价钱暗自高兴。
但是我觉得有很浓厚的政治因素在里面。政府要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7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过路客 的帖子

关于您引述我的第一点,其实我应该如此讲:

私有化这玩意重点在于利益,原因可以多样化,利益只有一个。

如果要仔细研究外资动向的话,那就得看马来西亚到底还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1. 天然资源 - 原油,树桐,棕油,树胶,

2. 人力资源 - 多样化的语言沟通能力,思想国际化中等,教育中等,

3. 工业 - 电子,汽车,塑胶,棕油下游,树胶下游,

同时,让人倒胃的也该看看:

1. 政府政策 - NEP, 30% bumi人力,特定领域保护,股权限制,政府有决对权(这玩意是刚发现的,原来一些招股书写明:无论外资有多少股份,政府是有决对权veto power),政府及私人界的tendering不透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2. 生意成本 - 工程批准缓慢,人力成本提高。。

3. 员工素质 - 有逐渐衰退现象,人力向外移,过于注重行销缺乏素质培养。。

4. 未来成长 - 基本成长有限, 价值增值(Value Added)不高,低不成(中国,印度,越南 人力cost低)高不就(日本,新加坡,台湾 高增值工业发达)

我的结论是:

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还不至于差,但是在现时及未来的日子要前进就很难。皆因国本不固,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我们走错路。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6-2024 12:46 PM , Processed in 0.07911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