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9|回复: 2

业界专家:稍作研究便可知,所谓“产能过剩”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5-2024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瑞穗银行(Mizuho Bank)高级研究员、汽车行业专家唐金(Tang Jin)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追求绿色低碳是全球共识和趋势,并且认为目前全球电动汽车产业方兴未艾,他表示说:“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这回事。”

  唐金指出,全球新车年销量约为90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在3000万辆左右,海外市场对新车的需求为6000万辆。到2023年,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为10%,他认为将这一比例称为“产能过剩”是不合理的。

  他还指出,凭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电池及电子产品方面领先的市场份额,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形成了全面的产业链优势,而“产能过剩”这一谬论也是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力创新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而出现的。

  唐金分析称,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的传统汽车企业难以利用现有产业链优势参与竞争,传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所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美国抛出所谓的‘产能过剩’谬论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以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对于美国官员在提出“产能过剩”谬论时所特别强调的补贴问题,唐金指出,各国都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补贴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但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并不是依靠补贴实现的。他以比亚迪为例表示,该品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垂直整合战略以及自主生产的核心部件,这些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成本效益和技术优势。与此同时,其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最终转化成企业的产品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前英国商会中国事务顾问吴克刚也认为,国家间的产能不平衡是竞争力的地理差异,将其称为“产能过剩”具有误导性。从全球角度来看,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未发生。

  吴克刚表示,西方国家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或受到补贴减少及近期取消逐步淘汰燃油车最后期限的阻碍,而“中国以更优惠价格生产电动汽车的能力可以帮助世界加快逐步淘汰传统燃油车,同时节省纳税人补贴”。

  唐金也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而竞争又促使中国形成了一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如果你研究一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就会知道,所谓‘中国车便宜、靠补贴席卷全球’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他说。

  唐金进一步称,美国的目的是通过指责中国“产能过剩”以及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护自己的产业,但贸易保护主义对产业发展不利,会拖累技术的发展。他认为,“未来5到10年里,中国汽车可能会彻底改变汽车消费文化,成为像苹果手机一样的标志性产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也认为,美国政客和媒体近期炒作的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只不过是把一些陈词滥调套用到了一个新产业上,这是他们对诸如“中国威胁”等有关中国的偏见的复制和延续。

  专家指出,历史上,美国出口到全球市场上的商品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1.6%,远高于中国的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那么按照美国政客对所谓“产能过剩”的定义和逻辑,美国无疑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国家。因此,所谓“产能过剩论”的实质无非就是美国打压他国优势产业的惯用伎俩。

  专家还表示,多年来,美方始终未能正确认识到,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转变是比较优势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技术优势和规模经济逐渐成为推动中国优势产业出口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2001年至2005年,中国新能源材料的专利总量仅为美国的51%,但2016年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材料专利总量达到了美国的8倍。

  目前,全球新能源产品产能还远不能满足未来国际市场的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

  专家认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如今,中国都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公开竞争中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技能,代表了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应、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5-2024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保罗5月17日电 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当地时间5月16日在巴西第一大财经半月刊《审视》杂志发表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成立吗?》的署名文章,指出这一论调是一个典型的虚假叙事,目的是挑拨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扰乱国际贸易秩序,遏制打压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祝青桥在文章中提出,某产品在一国内部供大于求,而其他国家需大于供,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德国所生产汽车的80%、日本的50%、美国的25%,都用来出口。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只有12%用来出口,仅占全球销量的8%。以所谓“产能过剩论”来批评中国,是典型的双标。

  祝青桥表示,当前,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各国共识。中国新能源汽车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做出贡献,却被污蔑成“全球担忧之源”,真是无稽之谈。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这是“产能过剩论”起源地国家炮制的泛政治化认知操弄。

  祝青桥指出,巴西正致力于推进“再工业化”,中国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空间大,工业方面互补性强。新能源汽车是中巴重要合作领域,双边贸易、投资都呈现加速推进的好势头。

  “就像中巴经贸合作一样,两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合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实实在在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祝青桥在文章中如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5-2024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经济学家:美对华加征关税“令人担忧” 缺乏确凿证据



  5月17日电 综合报道,针对美国提高对华电动汽车等产品关税,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近日发表文章指出,美方此举“令人担忧”,并指出美国政府发起的对华301调查也缺乏确凿证据。

  罗奇在文章中写道,新一轮关税政策“凸显了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存在潜在危险的一面”,在多个方面“令人担忧”。

  罗奇指出,拜登政府正在采取与2018年特朗普政府时期非常相似的方式,为其针对中国的最新行动辩护。他们都声称“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源于强制技术转让等原因”。但事实上,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301调查都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共同点”,他们“都利用有缺陷的研究、薄弱的间接证据和夸张的言辞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辩护”。

  罗奇还注意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散布恐惧,宣称“美国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处于严重危险中”,美方种种行径让他感到担忧。罗奇说,“这些指控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充其量都只是基于间接证据,而没有任何确凿证据。”

  安联研究公司(Allianz Research)近日在报告中也表达了对美方对华关税政策的担忧,并指出,如果欧盟效仿美国,可能会面临更大风险。报告分析称,从汽车的质量和数量来看,中国是欧盟最大的新车出口国之一,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销售持续增长。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将意味着欧洲消费者面临更高价格,还可能对欧盟自身的气候行动产生反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7:52 PM , Processed in 0.09271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