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67|回复: 7

朝鲜王朝

[复制链接]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6-6-2005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上朝鲜人认为朝鲜在公元前2333年建国??(可疑)。据《三国史记》和《高丽史》所记,朝鲜的始祖王檀君建立古朝鲜,定都平壤。公元1世纪被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鲜。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国,又称泰封国。918年 王建 建立高丽王朝,建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板门店所在地),定国号“高丽”。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取代高丽王朝,建都于汉阳(现汉城),将国号定为朝鲜,历史上称为朝鲜王朝。它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了五百余年。朝鲜在19世纪末不得不开放国门。1896年,朝鲜宣布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在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李氏王朝灭亡。

朝鲜王朝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有人称朝鲜王朝为‘李氏朝鲜‘或 ‘李朝‘, 因为创立者为全州李氏。 不过李氏朝鲜是日本殖民时创造出来羞辱朝鲜王朝的用语。
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开国始祖为李成桂,历经 27代 国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

朝鲜王朝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1395年定都于汉阳。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阳,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政治制度

朝鲜王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制。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朝鲜王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了《经国大典》的规定。

朝鲜王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史馆称春秋馆。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院等。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首长称大将、中军、使等。

外职分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朝鲜王朝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武官外职包括兵马节度使、三道水军统御使(均为从二品)、兵马/水军节制使、兵马虞侯、水军虞侯、兵马/水军佥节制使、兵马/水军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万户等品级。中央外派官职有观察使、中军、察访等。

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全国分八道,道下设州、府、郡、县。 其中,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两道。宁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八道:
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在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宁安道(咸镜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在日据时代,将汉城府废为京城,汉城府辖区降为京畿道的一个郡。同时,日本将平安、庆尚、咸镜、全罗、忠清五道划分为南北两道,成为十三道,一直到日本投降。其时朝鲜行政区为十三道,二百一十八个郡,两千二百零二个面、两万八千四百九十八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6-6-2005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历史

从十五世纪后半叶的成宗时代开始,朝鲜的统治结构逐渐扩张。官僚阶层日益增多。俗称“两班”的文武官僚阶层人数增多。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首先发生党争。燕山君被废黜后,士林派取得了胜利。士林派随后又不断发生内讧和分裂,包括明宗时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时的东人党(岭南学派)和西人党(畿湖学派)。东人党在政治斗争中得势后又分裂为以李滉(李退溪)为首领的南人派和曹植为首领的北人派。北人派由于拥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得势。朝廷中的北人党又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击,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则分裂为清南和浊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的政变中得势,又在显宗时期分裂为老论派(元老派)和少论派(少壮派)。南人派在肃宗时因依附张禧嫔而得势。总之,朝鲜王朝的中期和后期,是在混乱而无休止的党争中度过的。
除了两班和士林的党争外,朝鲜王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缭乱。先后发生过第一次王子之乱(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乱(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废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变动。每一次政变都会带来被成为“士祸”的诛戮和贬斥。

[ Last edited by 灌水无敌 on 26-6-2005 at 07:10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6-6-2005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

在与政治有关的宗教政策方面,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几位国王在位时外,历代国王通常采取崇儒废佛的政策,在国内拆毁佛教寺院。寺院的土地予以没收,对僧侣征收重税。高丽时期僧院的饮茶传统也被禁止,茶道从此在朝鲜失传,民间则以麦茶作为替代饮料。
随着女人掌握政权而来的,是王朝后期的外戚门阀势道政治。清州韩氏、青松沈氏、安东金氏、丰壤赵氏、骊兴闵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势的家族
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创立了朝鲜民族的文字训民正音。王宫内的科研机构发明了浑天仪、浑象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精密仪器。宫廷历法机构编写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书籍。宫廷音乐机构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朝鲜王朝时期实用的发明创造活动同样非常活跃。宫廷和民间编纂了象著名的医学书籍《东医宝鉴》、《医方类聚》,农业书籍《农家集成》、《农事直说》、《农桑辑要》、《四时纂要》、《本国经验方》等重要书籍,制造并改进了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高丽时期发明的铜活字印刷技术和排版术得到广泛应用,1403年在汉城设置了铸字所。此外,在著名的高丽青瓷的基础上,朝鲜王朝时期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朝鲜白瓷。朝鲜王朝在螺钿、漆器、金属、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绣、砂器等工艺方面也留下了很多具有独特色彩的宝笠挪??nbsp;

朝鲜王朝的文学、绘画、诗歌、音乐、舞蹈也非常兴盛。在十七世纪,出现了《春香传》、《洪吉童传》等用朝鲜文字写成的小说。通俗诗歌和小说的兴起,促使人民注意社会的种种弊端,鼓励人民参加社会改革。

朝鲜王朝采用儒教思想治理国家,忠、孝被认为是最大的美德。在官方的许可下,一些引退的士大夫和有学问的大学者在家乡建立了书院,并在全国得到推广。书院享受免税的待遇,并有自己的田产。但是到王朝末期,书院已经成了儒生发泄对政权不满的地方,因此很多书院被下令关闭。
十七世纪以后,朝鲜王朝社会逐渐衰落,教育陷入停滞,官方教育的主要内容——儒学中的朱熹性理学派脱离了实际生活,陷于空谈。这时出现了实学派的思想。新出现的实学派学者认为,人民的生活状况比士大夫所极为珍视的合法性和礼制问题更加重要,“若农民民不聊生,任何国家都无法生存,而即令没有君主,人民却能照样兴旺发达。”这就是构成实学基础的新潮思想。

肃宗时期的学者柳馨远在他的《蟠溪随录》中提出了下列措施:(1)建立一种利益能由大家公平分享的土地制度;(2)实行推荐制,代替科举制;(3)为所有人确立均等机会;(4)改革政府机构;(5)采用新学。他的建议没有为官方所接受,但是他的改革派思想却成了实学的主流。

他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因为他所建议的改革能否成功,取新局面于农业问题的解决。与官府无关的学者预感需要从事实学。官府系统则一心进行内部争权斗争,同时各派在对新儒教礼制的不同解释上发生冲突。到英祖、正祖朝,朝鲜出现了柳得恭、李德懋、洪良浩、朴趾源、朴齐家、洪大容、丁若镛等实学大家,摆脱了已经变成僵死教条的朱子学说的束缚,主张向当时的中国学习利物厚生的学问。朝鲜出现了最初的民族意识、民本意识、改革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除了提出理论之外,实学派在农业、医学、数学、筑城学、工程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也通过当时的中国吸收西洋的先进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6-6-2005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

朝鲜王朝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税收。税收以贡米为主,杂以少量地方土特产,很少征收货币地租。因此农业成为经济的关键。在土地问题上,朝鲜王朝确立了高丽末期开始的科田制,废除了贵族占有大片土地的现象,并解放了大批奴婢。世祖时期,在1466年制定了职田制,田地只授予在职官员,在其去职后由国家收回,以提高国家的税收,防止两班贵族对土地的兼并。随着开垦荒地和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货币的机能逐渐提高。因此,不仅各地商业日益发达,对外贸易也进入正常的轨道。

十七世纪后,私营的手工业场取代了官营的工场,刺激了为出售而生产货物的手工业发展。商业活动的增加还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兴起,而商业性农业的兴起又促使农村生活开始性发生变化。朝鲜的宫廷用度、百官俸禄都来自田税米谷,此外一切恒常及临时使用之物,如丝绸、药材、马匹、衣料、纸张、菜蔬等等均责之于土贡。英祖之前的几代国王对此制度进行改革,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地区将贡物折成米,然后用米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称之为贡价米。在山区允许缴纳土产来代替粮食。贡价米发到各个衙门手中,由其自行采办所需物资,或者交人承包采购。承包者即为“贡人”,后来发展成朝鲜商人的主力。

18世纪,朝鲜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它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的棚屋里经营的,他们不管怎样都依赖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方针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比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得可图。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朝鲜义州地区所谓的“湾商”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贸易,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有着人参销售网。此时朝鲜人参生产已经从单纯的采集山参和在山间种植人参发展为大规模的参田,并将采摘的人参蒸干加工制成红参,在中国深受欢迎。

到十八世纪的英祖时期,朝鲜和清朝、日本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中除了中朝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清朝的人参贸易。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每包人参为10斤,朝鲜允许到中国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后来因朝鲜边民越境采参伤害中国地方官员,朝鲜政府停止人参出口,使团按每斤人参25两白银计算,可以携带2000两白银去中国购买商品。后来为了防止白银过度外流,又折合成价值2000两白银的朝鲜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高级官员可以携带一个半八包(3000两白银)的货物。由于使团内象译官等低级官员资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虚而入,或贷款给译官,或直接为使团提供包参和包银,从中国购买商品。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其他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中国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药材、染料,还有朝鲜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采购量相当大。一些朝鲜巨商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充当使团的马夫、奴子,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

从朝鲜输送到清朝的商品包括马匹;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生铁、钢铁等金属;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从清朝输入朝鲜的有牛、羊、骡、驴等牲畜;剪刀、镊子、针、床炉、釜、皮箱、马鞍、雨伞、木箸、算盘、梳子、纽扣、烟袋、眼镜、瓷器、毛绵纸、斗方纸、火石、火镰、笔、墨、砚、铜壶、锡壶、指南针等日用杂货;各种金属制品如铲、犁、铧、锯等工具;金、银、铜制钱等通货;棉花、棉纱、生丝等纺织原料;各种棉布;各种锦缎绫绸;各种男女成衣、帽子、鞋袜;各种染料;各种食品;各种药材;各种书籍;乃至于进口珠宝玉石、漆器牙雕、家具古董、钗环首饰、自鸣钟、自鸣琴等西洋玩好、猫狗鹦鹉等珍禽异兽。此外还有清朝严禁出口的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类书籍,以及牛角、火药、硝石、硫磺等军用品,米、豆、麦等谷物,以及生丝铜铁等物,主要是由使团私带和走私进口。
除了中朝贸易之外,朝鲜的廛贡商人还作为中日贸易的转口商,用从日本贸易得来的白银到中国购买丝等物,再将中国的丝出口到日本换取白银。朝鲜“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丝虽累万斤,皆能售之”。在英祖时期,开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汉城、义州的同行(京商、湾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他们从朝鲜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干货,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中国进口白丝、锡,从日本进口红铜、铁器,这些商品都是用来进行这种三方国际贸易的。此外,朝鲜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李寅文在画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后朝鲜政府规定造参以松商(开城商人)为主,出口则以京湾商(汉城、义州商人)为主。京湾商不仅如前文所说垄断了国内贸易,而且还代政府收税、经营银钱兑换、经纪海外贸易。

朝鲜商人的这种商业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倭乱之前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矿山交给了私人经营者。在十七世纪,朝鲜全境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业不是很发达,因为朝鲜的铜主要是依靠日本供应的。然而在十八世纪,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铜,而与清朝的贸易也要求朝鲜大量供应铜,所以朝鲜的铜矿也发展起来了。英祖以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所以物价不断上涨,汉城市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威胁。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分,也从事某种商业活动。因此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有了长足进展。老百姓对诸如刀、文具、烟竹、衣帽、餐具、农具等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妇女戴装饰性假发的限制实际上消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6-6-2005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

在对外政策方面,朝鲜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对于日本和满洲政权则采取敌视的态度。1592年发生了壬辰倭乱,朝鲜遭到日本入侵,并引至光海君被废。1627年和1636年,朝鲜又先后两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入侵。在第二次入侵后,后金(1636年更名为清朝)确立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1876年,日本与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朝鲜开国。1894年,为了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朝鲜宣布废除中国的宗主权,成为享有外交独立地位的主权国家。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称帝宣告独立,将国名改为大韩帝国。但是日本设立了朝鲜统监一职,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和外交。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会派遣秘使,寻求国家独立而被勒令退位。1910年,日本与韩国签订《韩日合邦条约》》,韩国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朝鲜王朝灭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6-6-2005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王朝历代国王: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长子
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 成宗长子
中宗 李 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长子
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 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显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肃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 显宗嫡子
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 肃宗庶长子
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 肃宗庶四子
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
纯祖(纯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长子
宪宗 李 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 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 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纯宗 李 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长子

注:
1、1896年朝鲜脱离中国而独立,建立大韩帝国,年号为建阳,次年改元光武。1907年改元隆熙。
2、宣祖为明宗的嗣子,正祖为英祖长子孝章世子(真宗)李緈的嗣子,哲宗为纯祖的嗣子,高宗为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的嗣子。
3、高宗称帝后,追上祖先的帝号,追尊太祖康献大王为太祖高皇帝,孝章世子为真宗昭皇帝,庄献世子为庄祖懿皇帝,正宗为正祖宣皇帝,纯宗为纯祖肃皇帝,孝明世子为文祖翼皇帝。之后的两代韩国皇帝为高宗太皇帝、纯宗孝皇帝。
4、1910年韩国被日本吞并后,日本封纯宗为昌德宫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为德寿宫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昌德宫李王的王位后被李坧之弟皇太子英亲王李垠继承,1945年日本废除皇族、华族身份时一并被废。
以下高宗、明成皇后和大院君资料来源于 维基百科

高宗 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

朝鲜国王(1863-1896),大韩帝国皇帝(1896-1907)

字圣临。初名载晃,字明夫,号诚轩
庙号:高宗

谥号: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

兴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于汉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朝鲜王朝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十二月十三日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高宗即位之后,朝鲜王朝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大院君执政后采取严厉的措施迫害天主教徒,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包括12名法国传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派出军舰出兵朝鲜西海岸寻求报复,史称“丙寅洋扰”。1871年,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朝鲜开国,遭到拒绝,美国军舰前往江华岛示威,史称“辛未洋扰”。两次洋扰均以外国军舰撤兵作罢告终,大院君认为这是锁国政策的成功,于是日益保守,在汉城和各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灌水无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6-6-2005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朝鲜的社会阶级

古朝鲜是一个阶级观念极深的国家。若然你是两班贵族,待遇固然优厚,世代可承继贵族身份,不用向国家纳税,不用当兵打仗,连平民遇着你都要向你行礼,且自动自觉让路。

  所谓“两班贵族”,是指经过文、武两科而进仕的文官武将;其中文官比武将地位高,朝中的重要官职,大多由文官担任。两班原指朝臣,后延伸至大夫的家族亦称为两班,或两班贵族。

  两班与被支配阶层中间的,称为“中人”阶级,主要是担任朝廷行政执行,或科学实务的工作,例如医官、译官等。

  中人之下,是从事农、工、商的“庶人”阶级。他们有机会成为两班,但受的制肘亦较大。

  最后是“贱民”阶级。贱民是社会上地位最低的阶层,当中以奴婢(分为私婢及官婢)最低,其次为白丁。

  贱民阶级,除娼妓、巫觋(即男巫)、唱技外,还包括以下几类人:
1.私婢——即是富户或贵族买加来的下人,可以当为货物般买卖。
2.官婢——即朝廷的婢女。她们会被放逐到遥远的济州岛当[开荒牛],开发当地资源。
3.白丁——本指屠宰者,后指无特权阶级,就算基本的读书识字资格亦没有。
  此外,官婢可透过训练,成为医女及茶母。

  医女是太宗六年(即公元1406年)实施的制度。因男女区别越来越严,两班贵族妇女生病时,会由曾经受医女教育的女性替她们诊疗。最初官婢可以参加学习,后来因需求大增,连女妓亦有资格投考。燕山君时,医女甚至需兼顾宴会中待酒的工作。所以医女虽有专业才能,但地位比宫女还低。

  至于茶母,则是朝鲜时代负责调查闺房事件、透过侦察而搜查女犯的女捕快。

  作为奴婢,休想有任何福利,即使嫁个有钱人,亦不能改变身份。因为婚嫁必须门当户对,士大夫不能娶平民或奴婢为妻,只能纳她们为妾;她们所生的子女,亦只能继承生母的平民或奴婢身份。反过来说,士大夫的女儿也不会和平民或奴婢通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05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长想知道,这里有没有人对韩国历史有所研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12:21 AM , Processed in 0.0812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