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498|回复: 7

回天的五个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5-2013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ww.toheaven.info


回天的五个条件德性、戒律、心念、火候、愿行

济公老师说

1、德性篇

德性,是修身的根本。身口意三业要清净。化性,可以随缘就方;反省,可以终身寡过。末后修道,以德性为重。只有大无畏精神,能消劫息考。

仁者无敌,一个人若有才而无德,便会遭来别人的嫉妒;如果能力强,德行就要愈齐全才行。一个有仁德的人,大家都会心甘情愿地跟你在一起。

道是本来面目,德是当然的行为,辛苦而为者,是有德者。你要学习率性而行,把当然的行为做出来。

礼貌是一个人修养的指标,涉及一个人的德性,也表现道的亲切与尊贵。所以初步的功夫,要做到“非礼勿视”,道德经不是讲“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吗?

眼不见心不乱,慢慢的就习以为常了。这一切都要心正,从根本处下手。别人的德性要多发扬,切勿常记他人的缺点,修道要有宽大的心,要学弥勒的心,多包容他人。不管你站在什么层面,都要素位而行,本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动、感化他人。因为“佛道欲成须靠自己,仙体欲得须自修炼”,惟有一片天心地付出,才无有烦恼,相反地,一切只为了自己,只会惹得一身的烦恼。

做人不可虚假,就算短时间别人看不出来你的为人,时间久了,早晚会被看穿,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修道要蕴含德性,德性是什么?那是诚于中、形于外的表现。若真心想帮助他人,就不求回报,默默地去做,这才是真德性、真功德,记得“养德”!“德”不在于口说,德性的好坏,是要让人去感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5-2013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ww.toheaven.info


   2、戒律篇
以戒为师,不致放逸。当下就是道,尽心就有道。要修道,就要圆满人道。修道六字铭─改毛病,去脾气。

戒律要守,这不是做给人看的,是做给自己看的。你们修道是图个表面功夫而已吗?别人看得到的地方,就做得战战兢兢,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松懈得很,这就是表面功夫。

遵守佛规礼节,尊敬仙佛,戒律要好就要谨言,一个默语戒都守不好了,更何况其它的戒律!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大事、小事,一定要有诚敬的心,叩首有没有诚敬的心在叩呢?如果没有,有叩跟没叩是一样的。杂念太多了,连叩个头都不能专心,胡思乱想,这就是诚敬心不够的原因。戒律的作用,不就在收心,收摄那个妄动的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5-2013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ww.toheaven.info


3、心念篇


当你有心结时,如何打开?打破执着,抛开习惯。修道修心,你的心修了吗?步圣途而非贪凡福,修天爵而不求来世福。升降关键,要坚持到底。坦荡、平常的心,才能随遇而安。常保初衷,成道有余。抛开推拖、怠慢的心。

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想想自己的心结到底在哪里?为何事而想不开?为什么走不出来?受到什么阻碍?要把这些问题看清楚,为什么会做不到,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常会觉得很为难,是不是个性上的问题?为什么会觉得很无力?

为什么人家可以走得很好,而我却重心一直都不很稳?是哪里生病了?修道不是都讲“转念”吗?听课都听那么多了,会不会转?

过于恐惧,就没办法得其正?过于好恶也没办法得其正啊!你修道修得愁眉苦脸,什么原因啊?心结没打开是不是啊?修道身心不健康,让人家觉得是变态,可不可怜啊?修道修到最后,脑袋里不装道理,只装一些是是非非,可不可悲?身为前面的人,你脑袋装着某人怎样啊!某人要改进啊!那是最可悲的。


每个人都有眼睛,每个人都会看,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多说少做,有没有感觉?道理每个人都会谈,每个人都会说,是不是啊?如果不会去得罪别人,你也可以扭曲事实,这种事你也可以做吗?那怎么办呢?正义谁来伸张啊?(自己)。


当你心有千千结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心中的障碍须自己去突破,再怎么沟通不了的,也要试着去沟通。当你听了许多的是是非非、毁毁谤谤之后,你还是要告诉你自己,要来道场,道场需要你。


当你处在逆境考验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要以乐观、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这种种的处境与困难。当你与同修有分歧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办上天事,一定要同心同德,才能够圆满达成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3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ww.toheaven.info

4、火候篇

相见容易,相处也容易。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独处的时间可能会多于与你们前贤相处的时间,你们都知道“道在日常”,你们可能很会在团体中生活,但却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与那个心境相处,平常你可能都无法把它调适得很好喔!就像有时你与道亲在一起办事时,会道气充满,一但回到家,经过了一个礼拜、一个月,或更长久之后,你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了,接下来该如何让这颗道心保持得像在佛堂时的道气呢?外在的是与人的相处之道,内在与心灵的相处,却不容易了。是不是?

怎样才叫做随遇而安呢?不论你们在哪个国家、哪个家庭、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各安其份,也就是安守你的本份,不要有不平的心。是你的命,就要安你的心、安你的命,把你的心抱持在最平和的状态。如果你还有怨恨、忌妒,就很难随遇而安了。
处世不圆融,做人才会有缺陷。不要刻意显露自己,凡事都喜欢让自己成为主角,难道你们忘了“红花也要绿叶衬”吗?如果你要一再地强出头,到头换来的,可能是一堆的烦恼喔!

处世要有方圆,要能行方处圆、活泼玲珑、随机应变,遇事才能圆满,做事也会理路明确,否则就如困在茫茫沧海之中,没有舵手,寸步难行啊!



本帖最后由 55489 于 30-5-2013 08:3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3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ww.toheaven.info

5、愿行篇

以佛愿为己愿,以师愿为徒愿。立愿了愿,尽心了愿。了愿才能了苦,了苦就能了罪。

不要口头立愿,以为事小。口头立愿一样是愿,你立愿不了,还是不行的。立愿了愿,尽心了愿。

想自已迄些年来进升丁多少?外功纵然做得少,也要让内德培养得好:可以默默地付出,是不是真的立愿了愿了呢?自已立的愿,还记得吗?实行了多少?每大都要去想想。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了愿吗?

何谓尽心?心是否在众生身上?心能和道契合吗?你们对道尽了几分心。渡人、讲课、办事就是尽心吗?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真正用心。想想,平时对道是否真的用心了?用心才能真正了愿!

只要守住求道时所立下的十条大愿去谨慎奉行,自始至终地矢志完成它,相信一定能回得了天,也一定能超生了死的。

要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划地自限,愿力又怎么伸展。

修道修心、办道尽心,了愿才能了苦。了苦就能了罪。人生路途长且速,可是修道的路途呢?难免也是坎坎坷坷的。既然知道这一点理,那么道场受了些风风雨雨又怎么会支持不住呢?为什么稍遇到挫折就退缩不前进了呢?问问你的良心吧?(听听老天的声音)且该晓得你立了何愿,不是立给前贤看,更不是做给仙佛看,你们前人苦,牺牲奉献,都是在各了各愿,但是,你们自己的愿呢?

你想了罪,要如何了呢?用什么了呢?了罪得要有大愿哪!你没有愿,就会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会珍惜你的人生。你忘了你的愿,造罪累累,苦的是谁?为何不珍惜你现在所结下的缘,好好的惜缘,圆你这个缘呢?

每个人从理天下来皆是立愿而来的,不怪你来到人世间迷失了自已,忘记了誓愿,可是一旦你进入道门,担了神圣的职任,就不得不再提醒你们!要知道,你一人坠、万人坠,九玄七祖皆遭殃?且不要以为你一个人事小,只不过是造了小恶、小过,要知道“滴水虽微,渐盈大器”,不要小看一滴一滴的水源,一点一点的小过:渐盈大器。。

人生似苦海,你要在这苦海中撑舟,各个都是舵手,凡若是把舵不住,起了波涛汹涌:你撑得住吗?这个舵就是你的愿,你的方向。
修道就是借假修真,藉像明理,明理之后才能向前一步。

末后修办方针:你有何心态,就招感什么魔;依赖感应,了不可得。

您放开了私我,以大体为前提了吗?心偏私了,左道旁门可能就是你。

永远都要感恩:饮水思源,知恩感恩;真正的感恩,要产生报恩的行为;压力是激力,逆境要感恩。(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珍惜:知足的人,经常制造快乐;惜福的人,必能造福。把握行功了愿机缘,能做就做;珍惜彼此的相遇、相知。

无我无私的志向,才是大志向。立何志,成何人。立志要果决,切勿犹豫后悔。志要恒,才能成大事。立三不朽业,享万八逍遥。

(摘录自:明德出版社《老师的话》,第十一集)

本帖最后由 55489 于 30-5-2013 08:5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13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贯道?教徒有多少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6-2013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owY 发表于 16-6-2013 06:30 PM
一贯道?教徒有多少人了?

??bu  d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13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5489 发表于 29-6-2013 10:26 PM
??bu  dong

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6-2024 07:48 PM , Processed in 0.06483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