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0612|回复: 1203

本地化语言,随便谈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0-2008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常阅读一些帖,有感于一些朋友对经济的了解不太全面,所以发表了水准参差不齐的看法。其实,今天,随着科技的发达,要理解任何事物,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搜索,就可以得当大堆的资料。要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稳,再互相讨论,比较能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再说,如果大部分网友的经济理论根基打稳,对新人来说,也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我们阅读专家意见时,必须常常把对方的话转换成能自己能理解的意思,才可以进而分析,当前的环境。
世界上有许多各门各派的专家,他们都具备了非常专业的个人意见,我们应该综合所有专家们的意见,尽量从他们的身上吸取更多的知识和看法。

小弟对其中几个专家特别有偏爱,当中一个是谢国忠博士,一个宏观经济的专家。关于他的背景,相信不需要多作解释。

其实,他写的东西,已经算相当浅白易懂。无奈,基于我国是个多元文化国家,学习的语文,比一般其他国家来得多,所以,大部分人很难同时完全掌握多个语言。除了小部分有特殊语言天份的天才。
刚好小弟是个 rojak 语言环境长大的人,家里同时说三种方言,邻居都是友族,因此,刚好对"本地化语言",有一丝了解。

摘录了一篇他的文章,我尽量以本地化的语言来解释,也许大家会有深一层的体会。(当中一些故意把一些文法弄错,只为了亲切化,请体谅。若把意思翻译错误,请各位指正,多多包涵。)

小弟献丑一次,希望能激发部分朋友的求知欲,多多阅读更多专家们的文献。

谢国忠:提防历史上最大的强盗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101663967.html

世界各主要央行联合减息企图产生最大的心理效应。但我认为这个影响确实只存在于心理层面。市场可能很快上演一个重大的反弹。因为如果这轮减息力度不够,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反弹的话,各央行的后续措施就会跟进,他们的目标就是股价。短期内,他们会成功的。


很多国家同时减息,为了让投资者们更有信心。但我觉得这个方法没什么效用。也许,短期内,股市会有大幅度反弹。要是这个减息不成功,不能让股市上升,各国会不断地继续减,减到股市上升为止。所以,他们总会成功的。

但是,央行根治不了危机。全球经济的硬着陆就在我们眼前上演。理由当然是信用紧缩。信用体系不起作用了,因为在所有构成西方经济体的要素里,股权资本是不足的。家庭消费者,至少欧洲人靠借钱造成了房产的泡沫。现在,房价正在下跌,他们必须借助杠杆去阻止破产,而不会借更多的
钱去维持原有的消费。


但是,中央银行的这种做法,未必解决得了问题。我们都看地到,全世界的经济都突然大跌。原因是银行家们,和金融业者等,已经不敢随便乱发贷款了。因为在西方国家里,不管是什么机构还是公司,他们的资产根本都不够。一般欧洲(美国也有)的老百姓,银行不爱储蓄,只爱买房地产,不够钱,只有拼命向银行家们借钱,所以造成房地产泡沫化。

现在,房地产泡沫破了,价格大幅度下跌。解决的方法,当然不是借更多的钱(这时候,银行也未必肯借),只有减少开销。
(注:杠杆在经济上有很多解释,在老百姓的层面,是开销:收入的杠杆。小弟的看法。如果谁有更好的解释,欢迎纠正。)

西方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靠存在泡沫的房价的支撑。房产泡沫的破裂摧垮了他们的资金基础。西方政府通过股份扩展或者是买入膨胀下的高价位有害资产向他们注资。这个过程目前正在进行中。但是除非消费者重新获得股本金,并足以弥补他们在房价下所跌造成的损失,否则他们是不会从银行借钱的,甚至是他们想借,银行也不会借钱给他们去弥补亏空。


当初,西方金融机构,就是靠不断贷款出去,才制造“有更多钱”的假象。把这些钱,拿去玩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房地产泡沫过后,当然他们的资金也没了。他们的政府只好拿钱拯救这些金融公司,或者以政府投资的名义入股这些金融公司。这就是目前发生的情形。

发生这种情况,除非老百姓有更多钱,足够弥补他们在房地产所蒙受的损失。不然,他们不会再向银行借钱了。就算要借,银行也未必肯借钱,让他们还清自己的损失。

西方的商业部门所受影响最少,但是他们也不会借钱去投资,在此消费萎靡的时候。除此之外,另外的一个商业部门却受到较高影响,那就是私募资金的融资买卖。这些高杠杆作用的商业部门易于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我认为融资买入部门的主要危机很快会来临。它将消减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


西方非金融公司在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少。但,现在这种糟糕的行情,他们也不会借钱去为公司投资。但是,有一种公司受影响比较大,那就是私募资金,他们是靠高额贷款来进行业务的。因为这些私募资金自己有的资金:贷款额非常少(高杠杆),所以今天发生的危机,银行不肯借钱,他们受影响比较大。我觉得,这些私募资金的危机也快要来了。如果将来他们也倒了,将减少市场的部分危机。
(我把着个消费,看成贬义。)

西方国家现在全部在依靠政府的注资来调整他们的财务系统。我认为他们造成股票资产上升的作用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也仅仅是把债务从经济的一个部门转移到另外一个。问题是,到最后政府怎么去偿还他们所有的债务呢?

我想西方国家是在走向通货膨胀的解决之路。当债务转移给政府之后,央行就不停地印钱,于是通货膨胀就发生了。债务会被冲走。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在抢夺这些国家的财富,而这些国家即那些在过去几十年里靠贸易赚取顺差并以国外的有价证券持有其外汇储备的国家。提防历史上最大的强盗。


西方国家,完全靠政府注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觉得他们这种注资方法,来解决公司股票的资产价值,是有用的。但这种方法,也只是把债务,从政府这一边,转去公司的另一边。问题是,最后政府自己承担的债务,他们有要如何去解决呢?

我觉得,他们的方法,是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当政府承担这些债务,唯有不断加印钞票。当然,这样做,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债务也淡化了。
(这个小弟简单解释,如果 A国有一百万资金在市场,债务十万。A 国没钱还,唯有印十万钞票。这么做,债务解决了。但是货币却贬值 10%。)

但,这样做等于摆明打枪国家财富。国家几十年来辛辛苦苦靠贸易赚到的钱,累计起来,但钱的价值就这样白白淡化了。还有其他拥有者个货币的国家,他们拥有的价值也随着货币贬值而减少资产了。要提防历史上最大的强盗。

我在十年前曾写过全球化即意味着西方国家面临工资压力。西方国家的中低家庭的生活水平的下降是必须的。这种压力隐藏于他们靠借贷来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正是需要财产连带信用及衍生出来的泡沫危机的发生来揭开真相。

当泡沫破裂时,我们需要面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果,例如谁将遭受损失,金融机构怎么对其资产做出调整,家庭部门如何节约以便恢复其资产负债。

无论如何,西方国家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对大多数民众而言,生活水平必须下降。他们和中国及印度的相对竞争力不足以维持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


我在十年前曾经写过,全球化,等于西方国家面对薪金不平衡的问题。西方国家的非富裕一族,他们的生活出现问题,是一定发生的。因为他们只能靠借钱过活。就是这种不断借钱的循环,还有银行过于宽松的条件,才造成今天的金融危机。

当金融泡沫破裂时,我们必须承担这些债务。例如,谁将遭受损失。进入金融机构如何在资产上作出调整(注:贷款等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这是“虚无”的,烂帐常被注销就是这个道理)。各个家庭如何开源节流,以便可以减少负债。

无论如何,西方国家总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对西方子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必须下降。以目前他们对抗中国、印度的竞争力,是不实际的。(谢博士觉得他们的繁荣只是造就在“虚无”的债务上)

我认为从政治上对生活水平下降的抗力只会导致通胀。西方政府将积累越来越多的债务来维持不现实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偿付问题只会导致货币扩展和通胀。

我仍然看好黄金和能源,对增长和杠杆作用不太看好。消减利率会带来增长和杠杆资产的一个反弹,这是一个卖空的机会。


我觉得,目前西方政府用的这种解救方法,只会导致通货膨胀。西方政府不断地累积更多的债务来维持现状。这只会导致货币不断增加,最后导致膨胀(钱多了,东西自然涨价)。

我仍然啊看好黄金和原油等。对其他的投资项目,包括任何金融业,不太看好。目前各国减息的做法,会为这些金融业带来一个反弹。这是投机者一个卖空的机会。(谢博士的意思,是这个反弹就算发生,长期也一定再下降,所以,当初错失卖空机会的人,也许现在可以再来一次。)

[ 本帖最后由 过路客 于 1-11-2008 11:2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0-2008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对我来讲是的
专家们的词汇,有时真的看不明白

分分钟令我误解专家们的意思
(学问有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路客大哥....
谢谢你的白话....这样明白得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基本上除了英文长篇文章外--只要是华文写的我都看得懂--而文章本身的字体描叙和笔者的看法情绪是比较次要的--我注重文章带出的即时讯息和取决判断

文章本身没什么--是看的人本身是否具备资格-比如生活历练-经验-思想-个性-接受度,,,,最禁忌的就是懂少少就开始自我膨胀-或者单一论-只有自己相信-学的才是真理的那类--时间和演进会给他们迎头棒喝的说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

软趴趴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0-2008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有时候想到很泄气,再白话,再简单,也没用。多数人都喜欢 short cut,不想弄明白宏观的重要性。

"直接讲多少点就可以了,做么讲酱多耶苏?"

或者,

"什么股值得投资,多少钱可以进?"

不只是谢国忠,我至少就看了不少过十个以上的专家 blog,都阐明这个金融危机,从去年就不断开始提醒投资者了。

只有政府、贪心的投资者、还有已经进市场的人(包括 wall st 的分析家,还有本地各种 fund manager),才会说一直好话。

如果不弄懂宏观,硬硬和市场斗,今天被套牢,能怪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羊群效应。。。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事实上成功的人失败的人[聪明人和不聪明的人][有钱人和没钱人]始终在压力迫切下-环境蓄意误导下形成10%对90%--我们目前很难说要一只羊去领导一群牧羊犬--两者天性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共同存在也只是应验了适者生存而已。。。除非如美国版的所谓外敌入侵--携手抗敌的随手可翻营造局势。。。人总是独立而居-除非面对风暴身处危险的说--这时候需要牧羊犬带着羊群离开到安全的地方。。。而牧羊犬是不是披着犬皮的狼才是玩味的


http://kelvinliew.pixnet.net/blog/

软趴趴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0-2008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过路客 的帖子

"。。西方非金融公司在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少。但,现在这种糟糕的行情,他们也不会借钱去为公司投资。但是,有一种公司受影响比较大,那就是私募资金,他们是靠高额贷款来进行业务的。因为这些私募资金自己有的资金:贷款额非常少(高杠杆),所以今天发生的危机,银行不肯借钱,他们受影响比较大。我觉得,这些私募资金的危机也快要来了。如果将来他们也倒了,将减少市场的部分危机。。"

这里有少少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阐明。。

高杠杆实指高额贷款。
银行不肯借钱,私募资金的操作模式就难以运用,有一部分可能会倒闭,不过更多时候是这些并购活动会降低,也影响对整体金融界的交易。(什么是谢国忠指的消费?我想这里的词句意义上,这些并购活动就是其中一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0-2008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男 于 11-10-2008 03:51 PM 发表
我基本上除了英文长篇文章外--只要是华文写的我都看得懂--而文章本身的字体描叙和笔者的看法情绪是比较次要的--我注重文章带出的即时讯息和取决判断

文章本身没什么--是看的人本身是否具备资格-比如生活历练-经验 ...


每个人对经济的看法是不一样,但是总是有人对自己特别自信,尤其是年少气盛的。

说一个小故事。

曾经我自己也是非常得意,以为自己懂很多东西的人。

在 90 年代初的时候,我做暑假工,在股票行上班,但那时候是 part time。虽然考试成绩不错(多少 A 都没问题),但因为家境不太好,还是要出来赚外快,不想只靠奖学金。

那时候,我大胆动用一点奖学金来买股票。哇!不得了,赚了!

我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连股票行分析员做分给 remisier 的报告也随便看,就断定哪个股可以买,哪个是垃圾股。

当时的我,不爱宏观经济,只爱讲公司股票价格。但那时候,也没多少人谈什么 nta、eps 的,都只玩分息、红股、还有探听内幕等等。(算起来,现在的投资者,反而没有当时的玩股技术和能力。现在的投资者,除了常计算财务报表,就是爱探听消息。)

有天,在中午吃 lunch,在一个不起眼的经济饭挡口,我和同事侃侃而谈股市。也许声量大了些,隔壁桌几个穿着整齐的人,向我望来。我以为他们想从旁套取意见,所以更加提高声量,大谈什么股什么股的。

不久后,因为工作表现还可以,被 supervisor 转去负责另一个 department。

当时,才突然发现,那天遇见几个穿着整齐的人,竟然是我们股票行里盛传最厉害炒的那几个大天王。他们买股都是 300 lot、300 lot 下的,输入要快又要准,那时候怕到手发抖。

这几个天王 remisier,都不谈公司股票,只谈政治、外国时事发展、宏观经济等。我觉得好奇怪。

他们看到我,只是笑了笑。我羞愧得很想钻进洞里。

其实,在当时那种大牛市,谁买股是不赚钱的?连 uncle auntie 随便乱点股票,都赚到笑。

从此以后,我学习收敛一些。

有个看似平凡 auntie 的 remisier,我和她还蛮好的。有次谈话,她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当 remisier 的难处,最后还奉劝我,学习玩股票,要先学宏观。由于当时她不知道我进修大学,以为我打算往股票行发展,所以要我先拿任何有关 macroeconomics 的课程。

如今,我深深体会到她那番话的意思。

凡事都是经一事,长一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0-2008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1-10-2008 04:44 PM 发表


每个人对经济的看法是不一样,但是总是有人对自己特别自信,尤其是年少气盛的。

说一个小故事。

曾经我自己也是非常得意,以为自己懂很多东西的人。

在 90 年代初的时候,我做暑假工,在股票行上班,但 ...

深深感谢您认真-耐心的循循善诱

[ 本帖最后由 K男 于 11-10-2008 04: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路客/红淩/ tan81 的文章是我的最爱.
理解力強,思路很尖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0-2008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ierry_henry 于 11-10-2008 04:59 PM 发表
过路客/红淩/ tan81 的文章是我的最爱.
理解力強,思路很尖锐.


红淩兄和 tan81 兄的帖,我有留意,是认真的分析。

我只是吹水厉害,随便乱讲,一次过写完就算,真的不敢和他们比。

再吹另一个故事。

这次说个 L 小姐的故事。(L 小姐是一个我认识很久的人,不揭露她身份。哈!)

L 小姐修读经济,是个连大家常讨论的 ROE 究竟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就敢敢学人买股票的小姐。

不知道她哪里听来,"听人说",刚上市不久的 T 公司很好,想到要赚钱,她心里蠢蠢欲动,把心一横,决定把部分定期关掉提出来,跑去投资股票。

她曾告诉我,"不只是因为听人说,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个 T 股票很"便宜",不到 RM1。"

听了这些话,让人冷汗直冒。

没几个月,二十千的投资,真的给她赚了 5、6 千。她开心到要命,就加买、加买,全部是同一支股票。

为何是同一支股票?因为这个股票"旺"她。

后来,亏掉了之前赚的。

她当然不甘心。改玩 warrants。这次,除了"便宜",主要是"够快"这个原因。

和朋友煲电话粥,已经不谈公司是非,谈的,全部都是股经。

- 听说什么股背后有大老板抬。
- 听说这只股将有大 announcement。
- 听或那只股谁谁投资赚了多少、多少。
- 这个是 bluechip 来得,博得过。
- 那个要 split 了,肯定赚啦!

真的又再给她赚到几十千。

这时,她开始当起股市专家。凡遇到同道中人,都爱谈股市。

她最爱预测,预测下个 bursa 的点数。预测股票的价格。

"看样子,明天应该至少起 30 点。"

"不能起,因为有 T+3 卖压,看来会跌 到 xxx 点左右。"(以前 T+7 甚至 T+5 的时候,比较少人说什么卖压的)

"这个股票,包定起,超过 5 块!"

后来,到了某个程度,她开始玩风险极高的到期 warrants。

最后的结局,不用说也猜到。一次大败,足够"上车"了。她之前赚的,都赔上了。连自己的资金,也输了部分。

从起初的光芒四射,到后来的颓废丧志。这个时候,别人看到她,总是一副无精打采样。这一败,真的让她大伤元气。

后来,安慰了她,和她略略谈了股市的基本知识。还有一些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这些,为何你不早说?"她好像怪我不能及时提醒她。

"说了,你听得进 吗~~?"我慢慢回答,担心再度刺激到她的"内心伤痛"。

后来,她真的开始接触一些宏观经济的知识,虽然以前有上过课,但只是读来应付考试,并非真正理解当中的道理。但是,很抱歉,后来她承认,没兴趣学。

所以,今天,她已经脱离股市这片"苦海"。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她已经了解到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今天,她反过来和刚接触股市的同事说,"你连减息的作用都不明白,还学人买什么股票?"

的确,经一事,长一智。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0-200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rigen 于 11-10-2008 04:42 PM 发表
"。。西方非金融公司在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少。但,现在这种糟糕的行情,他们也不会借钱去为公司投资。但是,有一种公司受影响比较大,那就是私募资金,他们是靠高额贷款来进行业务的。因为这些私募资金自己有的资金 ...


我那句其实有一个"冒号",可能太小了,会造成误解。

自己有的资金 : 贷款额非常少 (比例)

杠杆是一种比例。

所以我用这个比例。



提到的消费定义。嗯...

若把消费看成是并购活动,前面几句也有提到消费这个字,意思截然不同。如果谢国忠在同一个段落重复用一个字眼,会分成两种意思来表示吗?这是我的疑问。

无论如何,会加进考虑范围。非常感激提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iyen1708 的帖子



爸爸尤其不学无术,经济是啥全不懂,
竟敢天天乱乱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11-10-2008 08:25 PM 发表


我那句其实有一个"冒号",可能太小了,会造成误解。

自己有的资金 : 贷款额非常少 (比例)

杠杆是一种比例。

所以我用这个比例。






提到的消费定义。嗯...

若把消费看成是并购活动,前面几 ...



哦,原来你的句子应该读成 --自己有的资金 : 贷款额非常少 (比例),虽然在我念来还是有点奇怪,不过我还是明白你的意思。


消费=并购活动是我本身延伸解读,是有点太过。
只是 他写道:"。。我认为融资买入部门的主要危机很快会来临。它将消减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我想融资买入部门危机逐步去影响到大众的消费是很有段距离所以才如此解读。

哈,爱咬文嚼字,我也是腐儒一个,无论如何,谢谢你近来提出那么多的精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8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过路客 的帖子

满欣赏 您无私的分析及见解,谢谢你!
也感谢几位大大的深度讨论,小弟获益不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0-2008 03: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鸡 于 12-10-2008 12:02 AM 发表
满欣赏 您无私的分析及见解,谢谢你!
也感谢几位大大的深度讨论,小弟获益不浅!


谈不上分析,只是语言上"本地化",语法却错漏百出,如果你看得明白,已经很开心了。

原帖由 origen 于 11-10-2008 11:47 PM 发表
只是 他写道:"。。我认为融资买入部门的主要危机很快会来临。它将消减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我想融资买入部门危机逐步去影响到大众的消费是很有段距离所以才如此解读。


我是这样想,

融资买入部门,就是私募资金,这类部门吧。

消费,就当作市场消费。
减少市场消费,等于减少私募资金在资金上的活动能力。

因此,
"它将消减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

套用自己的想法,延伸谢博士的意思,私募资金的高杠杆活动减少了,也就是说危机减少了。

现在再重读你的解说,其实和你的看法差不多。

也许我不应该把这个消费以贬义来看待。

直接白话
"私募资金的高杠杆活动减少了"就行了。

让读者自行体会谢博士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0-2008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园园 于 11-10-2008 11:00 PM 发表


爸爸尤其不学无术,经济是啥全不懂,
竟敢天天乱乱算

园园早安

你爸爸用孔明神数是用对方法,

孔明在三国志里,会利用天时,再找地利,人和


孔明神数--在股市上,可找天时
每一天的,你所买的股升或跌,是找易经64卦,为地利,或看技术图

而人和,就是全球经济走向,或买的股的消息,或当时对它是好或坏消息


我以前有位远方的上海朋友,他很会用易经来看
六年来在股市都很好,(曾经他用易经方法,为他儿子赚回亏损和被套的钱,哈。。,我也没问他如何精算)


@以上的方式,只能做参考,不一定准确(去年有拿来玩票式玩玩,后来自已没这样的耐心,去做完整每一天的报告功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0-2008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en1708 于 12-10-2008 09:56 AM 发表

园园早安

你爸爸用孔明神数是用对方法,

孔明在三国志里,会利用天时,再找地利,人和


孔明神数--在股市上,可找天时
每一天的,你所买的股升或跌,是找易经64卦,为地利,或看技术图

而 ...


再次看到佳礼有人认真用易经去占卜股市。佩服。

并非鼓吹迷信或什么,易经真是个很玄的东西。

易经为基础的理气派风水学,或形势派等,是很多本地大企业家老板都有研究的。

看本地最富有的富豪们,表面好像很摩登时髦,其实比一般人,他们都对风水、易经等更有研究。

我曾经翻读过紫微斗数的一点点,只懂皮毛中的皮毛,但排出来的命盘,发觉这 20 年来,大致上都发生了。很多地方还看不懂。(整行书柜全都是紫微斗数的书,都是比较浅白的。)真的好玄。

个人看法,借中国古时的占卜去研究股市,远比技术分析来得好(除了阴阳烛 candlestick,这个有点好玩)。

可惜,这么做,看起来,有点儿"认命了,求上天帮忙"的想法。偶尔自己努力做点功课,还是比较务实。

大不了,想来想去,还是想不通时,到时候才来借助占卜的学问。

曾经下过一番苦功,研究公司股市、市场、经济,到时候钱赚到了,心理上也比较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8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的文章,我懒得看。
简单地说:

美国银行有坏资产问题,美国政府就收购有问题,然后通过印刷更多钞票来填补赤字,过后使通货膨胀上升。与此同时,美国股市也因为注入资金上升,但这只是短期问题。

对于一些融资部门(是investment吗?),就会降低投资,使GDP或经济放缓,导致消费支出减少。

不知道是否正确,不过很懒惰去猜。

GDP= Investment + Consumer + Government Spending + (  Export -  Impor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0-2008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wloon32 于 12-10-2008 03:11 PM 发表
好复杂的文章,我懒得看。
简单地说:

美国银行有坏资产问题,美国政府就收购有问题,然后通过印刷更多钞票来填补赤字,过后使通货膨胀上升。与此同时,美国股市也因为注入资金上升,但这只是短期问题。


上面说的话,不是一种阴谋论,是事实。不需要猜测的。

不够简单?

好吧,再弄个简单一点的。

美国搞出问题,不懂得收拾,要其他国家陪它抱着一起死。

其他国家同坐一条船,想尽办法,死少一点,各国互相扯来扯去,表面好像互相帮助,共度难关,暗地里试图把别的国家推出去,让对方先死。

可是,船不断继续下沉,不懂谁先死。

看来,再不想办法,好好一起合作,大家应该会抱着一起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2:21 AM , Processed in 0.07161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