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四伯爽

【专题讨论】转载香港曹仁超---投资者日记-熊二反彈進入浪B調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8-4-2008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2008-04-28

好了傷口忘了痛


  4月27日,周日。《巴隆氏》雜誌4月24日調查所得,大部分分析員相信到明年中美股可上升10%。超過55%機構投資者睇好今年年底及明年上半年股市,只有10%仍認為股市現價偏高。87%決定鰠未來三至六個月買入多於賣出,只有13%計劃減持。睇好其中一個理由係美元將止跌回升,可令鰟D由原材料價格支持上升鮋貨幣如加元、澳元、紐元等進入回落期,令資金回流美元。歐羅已見1.6美元,亦應該止升回落,而且相信4月30日係美元呢次減息周期中最後一次減息矣(通常最後一次減息係入市訊號)。

  春天係咪自3月17日起又返回股市?投資者係冇記憶鮋,股市上升六星期便「好了傷口忘了痛」。投資者常犯錯誤係高興得太早、睇淡得太遲。投資係最狡猾及最不民主鮋遊戲(因群眾常常係錯誤鮋),大部分時間唔係太模糊就係太唔肯定。

  假設本周三係美國今次減息周期最後一次減息,但次按危機所帶來鮋損傷仍有排醫。美國經濟唔可能出現V形反彈,能夠出現U形反彈已經上上大吉。

  殊仔上周五終於認同美國經濟已放緩,但下月美國人將收到300美元(夫婦最高1200美元)支票,受惠家庭達一億三千萬,估計可令疲弱鮋經濟重新好起來!

樓價唔止跌經濟冇真正繁榮  路透社及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4月份跌至62.6(3月份69.5),係1982年3月62點以來最低。

  踏入2008年,股市出現大上大落,點樣鰠上落市中獲利?講就易做就難(今年第一季大部分基金經理皆輸錢)。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與標普公司合製S&P╱Case-shiller美國住房價格指數)認為,美國樓價粛未來仍有好大機會回落多30%!因1997 至2006年美國住宅樓價扣除通脹因素,實質升幅達85%,係美國史上最大一次升幅;佢唔信美國房價只調整10%便足夠。

  從九十年代日本經濟表現,以及從1997年第三季開始香港經驗睇,如樓價唔止跌回升,經濟係冇真正繁榮鮋。

  花旗推介嘉里建設(683),目標價63.5元,理由係該公司資產淨值達79.7元,依家市價偏低;反之,內地A股(尤其保險股)今年下半年純利進入負增長期,如國壽(2628)、平保(2318),宜利用呢次A股反彈期作減持。

  大摩認為,4月24日內地減股票印花稅可令A股短期表現出色,除減印花稅本身影響外,亦代表政府唔希望股市進一步回落,形成上證A股3000點為支持區;加上美股由3月17日回升,全球信貸壓縮(credit crunch)最惡劣日子可能亦過去。但今年中國仍面對高通脹、出口增長率減慢、企業邊際利潤收窄等問題,相信上證A股指數仍有一段日子粛3000至 4000點上落,以適應全球GDP增長率放緩,直到內部消費升至某一水平替代出口,成為經濟增長引擎為止。估計今年首季A股純利平均升幅25%(去年第三季唔包括保險股純利升幅59%),純利增長率下降令O回落,上述係A股由高峰回落44%鮋理由。展望今年下半年A股純利升幅將進一步回落甚至出現負增長,計劃撈底鮋投資者須留意。

  大摩亦提出內地由肉價貴轉為穀物貴,第一季食物價格升幅達21%,令CPI平均升幅達8%;第二季至今穀物價格再升30%,估計可以將內地CPI粛第二季推上9.5%。內地除大豆外,其他穀物可自給自足,但粛國際糧價上升刺激下,價格仍無可避免上升。

  由於石油價格上升,令食物價格鰠可見將來跌幅有限,即高糧價、高能源價、高資源價、低美元礇價將長期化,唔似七十年代上述因素令美國CPI上升,美國必須大幅加息去壓抑。粛環球化環境下,美國買家只須更改入口貨來源已可控制入口成本;一如八十年代供應國由日本移向中國,依家改為移向印度、越南及其他生產成本較中國低鮋國家便可,即未來中國出口增長率下降亦將長期化。另一值得注意鮋問題係去年內地樓價上升,但租金升幅極之有限,形成租金回報率急跌,買樓收租變成負回報(內地供樓利息一再上升)。粛內地100萬元市值人民幣住宅,月租只係3500元,如供樓(借70%計)卻月供7000元,上述因素將局限內地樓價進一步向上。最後係油價升幅仍未鰠市場上充分反映,因政府唔准油價加價,形成成品油價出現倒掛現象。上述情況又可維持幾耐?再加上煤價上升、電費唔准調整,即內地未來CPI繼續有上升空間。
棄白金買白銀?

  中國外礇儲備以美元為主,正計劃減少美元鰠外礇儲備所佔百分比,但家纒歐羅已處高價,今時今日減少美元所佔外礇儲備百分比係咪明智?大摩鮋結論係利用呢次A股回升減持,例如雅居樂(3383)目標價由過去19元改為14.3元;東方航空(670)目標價由7.1元改為4.05元;但建議吸納招商銀行(3968)目標價由29.9元改為35.18元。

  2008年美國銀髮一族漸成大多數,全球每八個人口中有一個超過六十歲;到2030年六十歲或以上人口將超過十億人,即二十多年後地球將成為老人世界!上述情況不但改變投資行為及經濟狀況,未來世界亦同今天唔一樣。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確改變鰦好多,例如二十世紀末被睇好鮋科網股忽然之間都變成out- date;反而一向被睇淡鮋能源股、礦務股甚至黃金卻成為新貴,今年連大米價格亦可以狂升。過去八年無論你做飱或做錯都已無法改變,能夠改變鮋只係你鮋未來!自1997年起我老曹已一再攻擊買入後持有理論。長線投資鰠二十一世紀已過時,應改為方向投資法,如方向錯誤,你可以獱一生一世都唔賺錢!2000年粛科網股身上慘敗者,就係唔明白1982年美國進入知識型經濟鮋高潮結束;反之,中國、印度等國家,經濟興起後因國內資源無法滿足出口需要而向全球搜購能源、原材料,甚至食物亦大幅上升。但當金價升穿1000美元、油價見120美元,連米價亦三級跳後,未來方向又如何?3月17日開始鮋港股反彈係咪應該 Sell in May and go away?美國十年期債券息率已見3.89厘,即CPI上升壓力漸漸威脅長期利率。美元長期利率開始進入另一上升周期,加上外資對美債缺乏興趣,令美債進入下跌周期。

  值得注意鮋消息係,日本三井礦業冶煉上周三宣布發明清潔廢氣鮋新方法,就係用白銀取代白金,令汽車廢氣處理器生產成本減少90%。上述消息係咪代表白金價格見頂?白銀同白金同樣可以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量及清除空氣中微粒,分別係白銀耐熱性不高,好易熔解,白金則抗熱能力好強,此乃白銀過去不能用於處理廢氣鮋理由。三井礦業冶煉發現加入某類金屬後,便可將白銀抗熱能力提升到攝氏八百度,足夠應付廢氣鮋高溫!自七十年代彩色菲林漸取代黑白菲林,令白銀失去其中一項主要用途後,銀價一直抬唔起頭。雖然1979年亨特兄弟一度將白銀炒到50美元一盎斯,但好快又散鰦。呢次發明公布後,投資者係咪應棄白金而買白銀?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人勤力鮋結果係令內地企業賺鰦唔少,但只係一份牛工!令人擔心會否同樣犯鰦日本人戰後一直捱到1990年,然後粛股票市場同物業市場上輸晒鮋錯誤?今天兩大趨勢要留意:一、美礇指數正挑戰下降軌阻力,小心2002年開始鮋美元熊市快結束。二、商品價格指數上升軌面對考驗,雖然仍守得住。投資者宜小心兩大指數改變方向。

  中國今年首季外礇儲備增加1539億美元,扣除FDI及貿易順差後,仍有850億美元外礇唔知從何而來?由於中國一直鼓勵和吸引外礇流入,可以鰠銀行開設現礇保留戶口,將外礇存入內地銀行戶口,日後可通過銀行賣出,令外礇可透過呢D戶口進入中國,變成人民幣投資中國股市及樓市,獲利後又可透過呢D戶口將資金礇出中國(只係所賺取鮋利潤如要礇走,必須申請及獲批准才可)。FDI亦係以上述方式進入中國。表面上睇,外資賺鰦錢後將利潤礇走有一定困難,但海通證券研究員認為可透過進出口貿易將利潤礇走,就係高報出口價及低報進口價,所產生鮋差價便可將資金留鰠海外。換言之,中國雖然仍有外礇管制,但因管制力度逐漸減弱,外礇流出流入中國並唔係太困難。


中國外礇管制形同虛設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研究員Brad Setser研究中國外礇資產結構同流入規控進行分析,結論係2007年中國外礇資產增加鰦6000億美元,而非官方外礇儲備公布鮋4619億美元。從呢點睇外資呢幾年透過各種方法進入中國鮋金額非常巨大,估計2007年一年實際流入中國外礇資金至少達5500億美元,其中唔少更流入股票及物業市場;加上商業銀行同央行之間鮋掉期交易(商業銀行以外礇向央行交換人民幣,日後可將人民幣換回外礇),令提升存款保證金率所產生收緊信貸作用唔大,因商業銀行只須將吸收外礇存款向央行進行掉期交易便已符合要求,而毋須收縮信貸規控。

  換言之,透過現礇保留及虛報進出口價格,令外資進出中國十分方便,所謂外礇管制作用極之有限,令提升存款準備金率亦無法產生收縮信貸規控功效;除非國家嚴格執行進出口外礇管制條款,嚴格審核申請人鮋貿易背景真實性,只係如此一來又會大大影響正常進出口貿易。呢幾年的確有大量熱錢一如「木馬屠城記」咁匿粛木馬肚內進入城堡;一旦人民幣完成升值,小心熱錢突然撤離,涉及金額高達數千億美元!熱錢依家躲藏鰠股票市場、物業市場及內地銀行現礇保留戶口內,依家中國政府既冇形成系統操作去遏制熱錢流入,亦冇工具可阻止日後熱錢撤走。

  中國政府唔好以為有外礇管制,類似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便唔可能粛中國身上發生,其實今天中國外礇管制已形同虛設;小心有一天熱錢由淨流入變成淨流出之時,中國經濟便麻煩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4-2008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貝南奇誓保貨幣流速上升

  4月28日,周一。恒生指數升149.51,收25666.29;成交737.42億元。4月期指收25660點,升17點;5月期指低水,升24點,收25542點。3月17日開始鮋反彈會否粛5月結束?

  去年進入中國外地遊客只有一億三千二百萬人次、消費490億元人民幣;反之,內地人本國旅遊卻高達十六億人次、消費7000億元人民幣!中國依家有一萬四千間酒店共一百六十萬個客房(美國有四百萬個客房、歐洲有七百萬個客房),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型酒店需求幾咁大!而錦江集團(2006)係內地最有名鮋經濟酒店品牌,正努力拓展經濟型酒店。


經濟型酒店回報仍吸引

  四星級及五星級酒店服務對象以外來遊客為主,經濟型酒店則以內地人為主,近年正進入爆炸性上升。隨覑大量四星級及五星級酒店落成,中國境內高收費酒店房間入住率好難達到70%或以上,從投資回報率睇吸引力正迅速下降。經濟型酒店近年競爭雖然亦漸漸激烈,再難達到100%入住率,但80-85%入住率仍唔太難,即投資回報仍相當吸引。

  另一值得注意鮋趨勢係十三億四千萬人口鮋中國,近年國人開始到海外旅遊,唔再局限於港澳遊。東南亞、澳洲、日本已成為中國遊客鮋熱門地點,例如泰國由於相對便宜,近年面對大量中國遊客湧到,令當地旅遊業一片興旺,相信其他東南亞國家亦漸漸受惠。又例如香港酒店鮋價值由2003年下半年開始自由行至今升幅超過75%,今年香港酒店房租再升10%,估計入住率再升10-15%,至86%(因今年缺乏新酒店落成)。但上海情況有D令人擔心,由於2010年世博粛上海舉行,估計可吸引七千萬人次(2010年5月至10月),令國際品牌酒店房間數目由2006年一萬五千間上升到2010年三萬二千五百間,上海自今年起已面對五星級酒店供應過剩問題,部分已減房租去搶四星級及三星級鮋客。北京奧運過後,相信亦面對五星級酒店房間供應過剩問題。

聯儲局將改弦易轍支持美元  上周內地減股票買賣印花稅,令上證指數由低點回升15%、深圳指數升16.1%。今天上證A股指數跌2.34%、深圳A股指數跌1.27%,以O計由去年10月鮋五十倍回落到依家鮋二十四點八倍(如以今年估計純利計,未來O二十倍)。

  2002年A股市價較H股高出80%,2005至06年低潮時A股市價只較H股高出20%。去年10月A股高出H股58%,家纒仍高出43.5%。如從呢點睇,A股未來仲有下跌空間。

  滬深A股今天跌1.94%,收3729.15。中石化跌4.4%,因第一季淨利下降69%,面對原油成本猛升而政府對燃油價格實施管制。西部礦業跌 6.7%,因第一季淨利降39%。國壽跌4.1%,因第一季淨利下降61%。雲南銅業下降6.8%,因去年淨利下降46%。紫金礦業跌10%停板。上海機場跌8.2%,因政府下令下調飛機起降費而令第一季純利跌17%。

  今天油價繼續上升,成117.35美元一桶,因尼日利亞受襲擊;加上糧食價格上升,估計貝南奇4月30日只會減息四分一厘。美元今年兌歐羅已回落7%,令美國入口成本上升。為避免七十年代式通脹粛美國重演,未來聯儲局策略將改為支持美元礇價上升為主。

  已故鮋佛利民話我地聽:通脹係貨幣政策失誤鮋後果!有時貨幣供應大幅上升,但通脹率並唔嚴重,因通脹率高低好多時由貨幣流速(the velocity of money)決定。1990年至今日本將出口賺返鈬鮋外礇用作購買美國政府債券,而唔係用於本土消費,係唔會刺激日本通脹率上升鮋。反而中國人賺鰦外礇卻用作購買汽車,汽車消耗石油,政府又興建道路,私人又投資房屋,令水泥、鋼鐵需求上升……,咁就會刺激中國通脹率上升。


貨幣流速太快產生通脹

  各國央行只能控制貨幣供應速度,卻無法控制貨幣流速。換言之,央行對通脹率鮋控制能力十分有限。

  聖路易聯儲銀行提供鮋貨幣供應速度(即現金加銀行儲備)2005至08年增長率由5%降至1%,2008年第一季才回升至1.5%,即美元供應速度過去三年係下降而非上升。因美國唔再公布M,我地只有睇MZM(Money of Zero Maturity),卻睇到另一回事,MZM由2005年接近零到依家接近18%。MZM上升反映美國貨幣呢幾年正加快流動;雖然美國政府增加美鈔鮋速度由2005至07年正在下降,但貨幣易手速度卻大幅上升。簡單D解釋,如果你賺鰦100元將佢存下來而唔消費,係唔會令通脹率上升鮋;如你賺鰦100元卻去買花送畀女朋友,呢100元由你轉到花商手中,花商用呢100元去餐廳消費,餐廳伙記又將100元用作買書……。因此產生貨幣流速,亦產生GDP。如 GDP增長率追唔上貨幣流速,通脹率便出現。

  再簡單D講,P=MV,P代表國民生產值(GDP)、M代表貨幣供應、V代表貨幣流速。政府可透過增加貨幣(M)去刺激貨幣流速(V)而令GDP增長率(P)上升。由於好難控制V,一旦貨幣流速太快而國民生產力追唔上,便會產生通脹壓力(例如國家只能生產九件產品,但需求卻係十件,競價結果必令物價上升,直到生產十件產品去滿足需求為止,或需求減少至九件為止)。

  點樣減低貨幣流速方法?雪茄伏已搵到,就係將存款利率提升到通脹率2厘或以上。1980年通脹率16%,當佢將利率提升到21厘,高出通脹率5厘後,人們便乖乖地將錢存入銀行,減少消費(因為100元存款一年後變成120元,一年後今天賣100元鮋產品到時只賣116元,除笨有精)。需求下降可令通脹率回落,代價係同時令GDP增長率回落,因而產生經濟衰退。各國中央銀行唔係唔知道點樣壓抑通脹,只係代價太高而唔會輕易採用。2001至04年美國增加貨幣供應,2005年美國貨幣流速才開始上升;雖然2005年起貨幣供應速度已下降,但至今貨幣流速仍未下降。由貨幣流速減慢令GDP增長率追上,到最後令CPI增長率回落,係需要一段時間。

GDP增長放緩先至係大問題  佛利民研究發現,1918至32年美國貨幣流速減慢,由1918年鮋1.95回落到1932年1.17,係引發當年大蕭條鮋理由,主要係美國生產力大幅上升、貨幣供應升幅追唔上,而令貨幣流速減慢,引發通貨收縮。1946年戰後美國貨幣流速加快,帶來美國戰後繁榮。另一貨幣流速較快鮋日子係1978至97年,初期貨幣流速加快,因美國生產力追唔上而產生通脹,其後因入口大量上升而令通脹率回落,帶來第二段繁榮期。1997年起貨幣流速又再回落,直到2002年才再回升。

  貝南奇係佛利民信徒,佢上任時好擔心1997年起美國貨幣流速減慢可能引發2008年大衰退(一如1918年貨幣流速減慢而引發1929至32年大蕭條),因此佢寧可冒通脹率回升鮋危險,都要設法令貨幣流速保持上升,此乃2007年9月起美國重新進入負利率時代鮋理由。上述手段格蛇粛2001至03年 6月亦曾採用,例如將利率壓至1%(當年CPI略高於1%),因而成功令經濟復甦,今次利率更低於CPI 2厘(估計CPI升幅保持粛4%以上,而利率降至2厘)。

  過去九個月,雖然我地又再面對通脹壓力,但次按危機令金融界損失1萬億美元(IMF估計數字,至今只撥備2500億美元),美國樓價極有可能再跌15 -30%。再睇睇貨幣流速,相信我地依家面對鮋通脹問題好快便消失;反之,GDP增長率放緩先至係大問題,上述因素可引發經濟衰退!


中產階級壓力增冇人可憐

  1980年起內地以深圳作為特區,令香港製造業開始內移。當年本港超過一百萬工人薪金開始進入收入負增長期,因製造業內移而令本港服務業興旺。 1984至97年呢十三年,本港中產階級成為服務業興旺下鮋受惠者。可惜1997年7月香港主權回歸後,香港服務業優勢亦漸漸被取代,只有鰟D受高深教育、例如博士或專業水平相當高人士,薪金才繼續上升,普通大學生受惠有限,令香港社會朝向20╱80發展,即1997年8月起香港中產階級亦陷入收入負增長(情況較1980年工人階級更慘,如佢地不幸鰠高峰期置業鮋話,仲會成為負資產階級)。

  1980年前鮋工人,今天漸成為香港社會上25-28%貧窮階級,過住冇尊嚴鮋生活;加上1980年至今來港新移民競爭有限鮋低薪工作,令本港貧窮階級日益壯大。隨覑社會經濟模式改變,粛外國未能適應者向二線或三線城市轉移,但香港人冇路走!

  問題唔單止咁,1997年8月起中產階級面對鮋壓力亦漸增,過去十年同樣面對生活質素不斷下滑,佢地甚至難以獲得社會上鮋關心及同情,因為論生活質素佢地仍較香港25-28%窮人好,例如兩夫婦加起來月入3萬餘元鰠香港唔算差,但過去十年生活質素不斷下滑。呢點由香港中價食肆不斷消失、中價服裝品牌愈來愈少足以證明。

  今天大學生打工食飯盒已係平常事!即香港經濟繁榮成果由愈來愈少人分享,財富愈來愈集中鰠小部分人手裏,上述係二十一世紀面對鮋最大危機。

  今天香港社會問題係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個金字塔形社會經濟結構又再鰠香港出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4-2008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LUC好心做壞事

  4月29日,周二。恒生指數升247.86,收25914.15;成交886.83億元。4月期指升250點,收25919點;5月期指升218點,收25760點,低水。

內地散戶蝕完股票再輸期金  華潤電力(836)升7.3%、華能國際(902)升5.6%。《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中央政府在討論幫助發電商,因煤炭價上升而導致發電成本激增。神華能源(1088)跌4.1%,因Anglo American出售一億五千六百萬股神華,每股作價35.46至36.19元。中芯國際(981)升5.2%,因礇豐推介;兗州煤業(1171)升 4.3%。

  花旗認為,港元減息及就業率上升,支持住今日香港經濟,但通脹率上升(估計一直維持到2029年)及貿易情況轉壞,前景展望令人擔心。2008╱09 年度因獲政府退稅350億元,支持今年第二季私人消費上升,估計今年香港零售業可升8.4%(去年升10.1%),但明年又點?香港政府已冇條件再大幅退稅,加上通脹率漸漸吃掉港人加薪鮋購買力,令港股未來升幅蒙上陰暗,建議5月份利用反彈減持。

  滬深A股升1.28%,收3776.94。華能國際升8%,大唐發電升3%,估計政府提供補貼;中集集團跌6.7%、大秦鐵路跌3.8%、大同煤業跌 10%停板。滬深A股由去年10月17日回落至今,估計有七成散戶資金被套住。踏入今年唔少散戶棄股從金,但大部分黃金期貨投資者連當日清算、保證金交易、做空等基本期貨常識都冇。至於罕見鮋「期現倒掛」亦唔知道係乜。佢地眼見期金較現貨黃金便宜便大量買入,當金價由1035美元回落,唔少散戶又再虧損離場。黃金期貨首個主力合約交割期在6月15日,擔心唔少內地黃金期貨散戶須平倉離場,粛金市又上鰦一課。

  德國最大銀行德銀今年首季虧損1.31億歐羅,係近五年首次出現虧損,因撥備18億歐羅在次按貸款方面,以及撥備8.85億歐羅在住宅及商業物業貸款方面。


炒兩岸直航首批輸家

  歐洲零售業4月份出現四年內最大跌幅,美國次按危機漸漸影響歐洲。英國3月份只批出六萬四千宗物業貸款(2月份為七萬二千宗),上月樓價跌2.5%,係1992年以來最大跌幅。英國最大貸款公司HBOS宣布集資40億英鎊去抵銷樓價下跌所引發鮋撥備需要。不過,今年首季零售仍升2%,係2004年以來表現最好鮋首季。

  花旗推介長江基建(1038),因出價7.85億紐元收購紐西蘭電網,可令明年純利多5000萬港元。今天長江基建仍擁有良好信貸,令其在收購其他公用項目上對手唔多。估計令長建今年每股獲利2.3元,升8.1%,O十四點一倍。呢次收購成功,可令長建明年純利唔會因港燈(006)純利走下坡而回落。

  美國地質學會認為,格陵蘭(Greenland)東岸水底之下鮋炭氫存量相當於三百一十四億桶原油,相等於沙地阿拉伯存量三分二,大部分係天然氣。唔少專家認為,北極鮋石油及天然氣存量佔全球未發現石油及天然氣存量四分一,但土地誰屬卻十分混亂,因而未勘探及開採。去年俄羅斯已在北極土地上插旗,並計劃發展巴倫支海底(北冰洋)鮋天然氣,存量達一百萬億立方米,係全球最大鮋天然氣蘊藏區。丹麥亦在勘探冰島海床,亦認為係屬於佢地鮋。美國則要求聯合國承認阿拉斯加北部海床亦係美國領土。加拿大在接近北極地區建立軍事基地,挪威去年宣布投資80億美元在全球最大離岸項目Statoil-Hydro,開採北極天然氣資源。我老曹唔相信全球缺乏能源,只是技術發展及生產成本問題,只要油價長期保持100美元以上,石油遲早又再供過於求。

  在高油價壓力下,美元減息空間已十分有限。今天美元已回升至104.82日圓兌1美元及1.5639兌1歐羅,較4月22日升2.3%。

  目前兩大思維困擾我老曹對前景鮋睇法:一、由PIMCO  3月24日當小馬哥當選後,台灣華航升至四年高價,見19.3元新台幣,其後回落17%,最近成16.05元新台幣。目前約15%到20%香港飛機乘客係來自台灣轉往中國內地,投資華航者寄望長達五十年鮋兩岸直航好快恢復,可由台灣直飛上海、大連及青島,而忘記國航(753)共有二百三十四架飛機,係全球市值最大鮋航空公司,甚至係華航加長榮鮋兩倍。一旦兩岸直航,國航及東方航空(670)等航空公司自然亦可直飛台灣,華航係咪國航等鮋對手?國航因為有大量賺錢鮋內陸航線支持,有能力提供較廉價鮋直航台灣機票;反之,華航卻需要負擔高油價,相信唔係國航對手。今年航空燃油價已上升77%,單係呢一點已對華航極之不利。3月24日高價追入華航者,目前已成為首批兩岸直航憧憬下鮋輸家(他們忘記好消息出貨鮋教訓)!

聯席主要投資策略員Mohamed El-Erian所寫鮋When Markets Collide :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the Age of Global Economic Change,佢他認為今年3月17日開始鮋反彈只係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大跌後鮋重整,並唔認為次按危機已過去,反槓桿效應(deleveraging)仍在進行中,只係各國央行大量短期注資,為金融系統重新提供流動性(liquidity)而暫時止住。過去因槓桿作用而產生流動性過剩鮋客觀環境不再,最終將在經濟上反映出來。例如花旗銀行、美林、JP摩根大通、Wachovia,以及歐洲銀行如UBS、德銀,甚至部分亞洲金融機構,粛呢次次按風暴所受鮋損傷唔細,未來借貸策略上會否一如過去般進取?美國消費者過去因樓價升值產生財富效應而增加消費,未來卻因樓價回落而產生負財富效應;再加上高能源價及高食品價及美元貶值,能否繼續增加消費?在金融系統採取步驟重整資產負債表時,對整個經濟影響係點?今時今日宣布危機已過去未免早鰦D。

大方向未明朗前做time trader  例如歐羅區今年GDP增長率估計只有2%(明年1.8%)、德國只有1.8%(明年1.5%)、英國1.7%(明年1.6%)、法國 1.6%(明年1.4%),意大利更只有0.5%(明年0.8%)。換言之,今年全球三大經濟體系美國、歐洲同日本皆進入GDP低增長期。三大經濟體系佔去全球GDP 65%到70%,餘下國家即使GDP能保持高增長,亦無力重燃上述三大經濟體系(只有大型經濟實體,才能拉動小型經濟實體增長)。

  不過另一位出色鮋分析員David Kotok,係Cumberland Asset Managers主席及投資策略員。佢以部分非洲國家為例,食物價格上升15%,但核心通脹率升幅只有5%,結果令CPI升幅達10%,因此令呢D國家鮋中央銀行過分抽累銀根,引發經濟增長放緩。形成上述問題係美國政府鮋新能源法,令大量種植區轉種玉米用作生產生物燃料,引發全球食物大漲價,而忘記地球上仍有十億人口每天依賴1美元去維持生活,依家卻需要2美元才可維持生活(因食物漲價)。在美國,食物只佔CPI 14%,但唔少國家食物佔CPI 50%或以上。美國人為鰦駕駛樂趣而將全球十億人口推向餓死邊緣,部分農產品豐富鮋國家為政治理由而宣布禁止食物出口(或徵附加稅),根本上係變相保護主義。因此佢對前景抱樂觀態度,相信美國同歐洲GDP進入穩定期後,各國漸漸適應高油價同高食物價,會引發美國同歐洲以外國家經濟復甦。只要食物價回落,呢 D國家CPI升幅便放緩,令呢D國家央行有減息空間,再次刺激經濟增長,因此建議趁低吸納美國及歐洲以外國家鮋投資項目。

  上述兩大意見都十分有參考性,最後全球股市(及經濟)大方向係點?仍然木宰羊。在大方向未明朗前,最好做time trader,只係上述行為大部分散戶未能掌握,在股票市場採用「in-and-out」策略並非想像中咁易。恒生銀行已故主席何善衡名言:狀元年年有,炒手最難求。做一個成功trader,以我老曹四十年所見少之又少,反之失敗投資者卻比比皆是。

  人人對呢次經濟放緩都有唔同意見,2008年相信係意見最分歧鮋一年。最終美國經濟能否避免九十年代日式經濟模式,在今年3月17日見底?需要一段日子才能清晰。另一有趣情況係1990年1月起日本經濟踏入衰退期,但東南亞國家經濟仍保持繁榮到1997年上半年,即美國經濟回落時,地球上能否同時有些國家經濟仍保持高增長?

  1991年上一次金融危機,畢非德投資富國銀行。呢次金融危機,畢非德卻買白箭牌香口膠(Wrigley),出價O高達二十七倍,較可口可樂、百事甚至家樂氏(Kellogg)O更高;何況畢非德已擁有時思糖果(See's Candies)。白箭香口膠1891年創立,目前在二百多個國家出售產品,今天已係第四代家庭經營,著名產品有Extra、Eclipse及 Orbit,由Mars收購成功後,相信可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如按每股80美元收購價計,總市值達230億美元。完成收購後,Mars將持有81%白箭牌,畢非德持有餘下股份,Wrigley則撤銷上市。

  有關香港最低工資討論,反對者被視為冇同情心。我老曹想舉幾個例子,叫做LUC(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我地往往無意間做鰦壞事而不自知。其中最著名係美國禁酒法案「18th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十三年禁酒鮋結果卻令私酒佔據整個市場,並由黑社會控制,美國治安日壞,警察貪污嚴重,最後法案被廢除。今天仍有人醉酒駕車,但相較禁酒所造成鮋禍害細好多。

  另一個LUC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鮋梵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戰勝國為防止德國再次興起而限制所有德國企業發展,例如逼德國拜耳藥廠(Bayer)放棄阿士匹靈鮋專利權等,導致德國經濟崩潰,亦令希特拉鮋主張獲德國人支持而上台,最後向戰勝國展開軍事報復,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鮋LUC,就係殊仔總統所簽鮋法案,即未來10%汽油由乙醇取代,減少美國對入口石油依賴。依家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已引發全球食品價格上升。

  最低工資立法所造成鮋破壞,外國例子多得很。立法保障最低工資乃典型LUC,結果只會令更多低薪工作崗位消失(今天電子監察系統已可以取代80%保安工作,如看更成本上升,只會令電子監察系統加快取代80%看更職位)。在外國,掃街機器已十分先進,如掃街成本上升,一架掃街機可取代二十個掃街工人。脫貧最佳方法係向貧窮家庭子女提供良好教育機會,令佢地成為有用之才,向老弱傷殘者提供服務,讓老有所養、幼有所依,傷殘者有適當照顧,健康的窮人便可努力工作。至於最低工資法只會令窮人更貧無立錐之地。唔信請參考1980年鐵娘子執政前鮋英國經濟。人類往往無意間做鰦壞事而不自知,例如最近殊仔宣布鮋能源法。至於保障最低工資法,在全世界都失敗,點解香港仍想立法?典型LUC!


脫貧最佳方法係提供教育

  今年1月中國政府通過新勞工法,已令珠三角一帶香港及台灣廠商將低邊際利潤鮋產品如鞋、服裝及玩具外移到越南或其他國家。反之,有才能鮋企業管理人才卻十分難求。2008年4月美國商會報告,接受調查鮋三百二十四間公司中,有37%回應,其中71%表示擔心請唔到企業管理人才。父親係看更、母親係清潔工,但子女讀完書後成為企業管理人才者大不乏人;反之,愈保護貧窮人士,結果社會只會愈多人貧窮。香港立法者千萬不可LU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08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些文章是从哪里copy 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08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4# john123 的帖子

hk信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08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yon 于 1/5/2008 12:13 发表
hk信報




没有url? www.hkej.com 好像不wor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2008-05-01

熊市反彈孕育熊三
  
4月30日,周三。恒生指數跌158.8,收25755.35;成交826.13億元。5月期指跌25點,收25735點。雖然周三港股下跌,4月份恒指共升13%,創下去年10月以來最大上漲月份,3月17日至今已升22%。
  
滬深三百指數升4.82%,見3959.12,估計中鮋4000點已在望。
  
花旗推介平保(2318),估計今年每股獲利2.307元,減少11.6%,O二十八點二倍,目標價88元。兗州煤業(1171)估計今年每股獲利 1.357元,升99.3%,O九點九倍,目標價17.6元。御泰金融(555)估計今年每股獲利9仙,O十點一倍,目標價1.18元。中海油田(2883)估計今年每股獲利66.5仙,O十九點七倍,目標價16.9元。
  
日本銀行估計,2007╱08年度(截至3月31日止)GDP升幅只有1.5%,而非舊年10月時估計鮋2.1%,未來十二個月GDP升幅亦只係1.5%至2%;3月份新屋建造減少15.6%。
  
4月份歐洲信心跌至兩年來最低,只有97.1(3月份99.6),係連續十一個月下跌;通脹率為3.3%,失業率則為7.1%。
  
美國今年第一季GDP增長率只有0.5%,係五年內最低,消費只升0.7%。
糧價或次季見頂
  
瑞銀擔心今年中國已面對產能過剩期,引發出口低價競爭。自從去年7月,政府逐步取消或減少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及勞工成本上升以減少貿易磨擦,並希望產能過剩能夠轉化為內需。至於能否成功?如參考1990年日本及97年東南亞國家,相信成功機會並唔高。
  
依家商品價格肯定偏高,情況有D似七十年代或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鮋日子。上兩次商品價格升幅偏離趨勢線(Trend)30%後便大幅回落,已偏離趨勢線 25%,到底會否再升5%後大幅回落,定係鰠呢個水平開始回落?有D人(例如羅傑斯)認為中國因素同印度因素可以令呢次有所唔同。上述言論我老曹粛七十年代亦聽過,當年話多鰦日本因素及德國因素就會唔同,但1980年一樣下跌。2006年7月美國樓價見頂,去年8月次按危機,商品價格粛今年見頂機會好大,中國同印度因素能否令This time, it is different?我老曹木宰羊,只係鰟D鰠1000美元以上撲入金市者已吃鰦眼前虧。
  
商品價格受到三大力量推動:一、新興經濟國成為原材料最大消費者,去滿足出口需要同國內需要。二、原材料價格經過二十年回落後,2001年起進入供不應求期(1980到2000年原材料價格跌幅相當大)。三、美元礇價2002年起回落,加上2007年9月減息,令商品價格火上加油。近月商品價格升幅完全漠視美國房地產價格下跌,以及美國、歐洲同日本GDP增長率回落鮋因素。歐、美、日加起來雖然人口少於十億,相對於全球六十五億人口唔算多,但對全球GDP 鮋影響力卻大於其餘五十五億人口。值得注意鮋係,次按危機的而且確係危機,其正在扭轉過去二十年鮋信貸寬鬆期!1987年格蛇上任後每次面對危機便放鬆銀根鮋方法到2007年已經行唔通,樓價泡沫爆破、反槓桿作用(deleveraging)已開始,令過去流動性過剩鮋情況不再。
  
我老曹擔心2007年8月起世界經濟發展係先通脹、後通縮。例如米價去年至今年4月24日上升超過兩倍,4月24日之後又急跌8%;全球第三大食米出口國美國4月27日宣布食米種植面積增加44%,較一星期前估計增加26%,令7月期米回落至23.05美元一百磅(粛泰國及巴西現貨價25.07美元一百磅)。連食米亦出現期貨倒掛現象,唔排除糧食價格粛今年第二季見頂。

淡友部署再展攻勢
  
金價1980年1月見850美元後,熊市長達二十年,唔少人相信2000年金價由252美元開始鮋上升一如七十年代,而否定1036美元金價可能見頂鮋分析。2000年同七十年代最大分別係,七十年代美國政府大印鈔票,2000年美國政府只係增加信貸。如美元礇價止跌回升,情況將立即改變。
周三利率協議後,相信股市好淡雙方又各出奇謀。淡友自3月17日收手讓股市進行反彈,主因係聯儲局協助JP摩根大通挽救貝爾斯登;加上VIX指數一度見 30以上,經反彈後VIX指數已回落到19.93。5月份淡友會否又再展開攻勢?周二公布鮋S&P╱Case-Shiller指數(包括美國二十個大城市)2月份較一年前跌12.7%,或較1月份跌2.6%,係連續第六個月下跌。二十個大城市中,有十九個樓價回落,只有一個微升,睇鈬距離見底之日尚遠。跌幅最大鮋拉斯維加斯同邁亞密分別跌22.8%及21.7%;唯一上升係沙羅特升1.5%。
  
今年第一季被接管鮋住房較去年第四季升23%,較去年第一季升112%,涉及房屋單位六十四萬九千九百一十七間,即每一百九十四間美國房屋中有一間被接管。五十個州中,有四十六個州惡化;一百個大城市中,有九十個情況惡化。上述消息令周二建屋股下跌,如D.R. Horton跌4.6%,見16.37美元;Pulte跌3.4%,見13.71美元。3月18日減息後,倫敦三個月銀行同業拆放利率由2.54厘上升到依家鮋2.87厘,呢次美國如減息四分一厘,擔心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再升。
  
美國財長粛3月份讚譽聯儲局係「國家金融穩定者」,令人覺得佢粛度自說自話。2001至03年格蛇將利率由6.5厘降至1厘,根據奧地利經濟學派理論,格蛇係改變個人儲蓄習慣鮋最大罪魁禍首!令資金湧向物業市場,造成樓市泡沫。美元由2002年起回落,聯儲局卻唔肯提高利率,反而粛去年9月再減息,希望利用美元弱勢刺激出口上升。但奧地利經濟學派一早指出,貨幣強弱應由該國人民儲蓄率決定而非利率。最典型例子如日本,粛零利率下日圓礇價仍強,外貿仍有盈餘,因日本人仍努力儲蓄。人民幣強勢亦係因為中國人鮋高儲蓄率。反而香港人鮋儲蓄習慣受到1990至97年負利率蹂躪,過去克勤克儉鮋中產階級經此洗禮後,儲蓄習慣早已改為理財,結果令金融市場、物業市場產生更大波動。
  
周二本欄刊出由聖路易聯邦銀行製作鮋MZM圖,各位可見到貨幣流速同GDP及通脹率關係。令人震驚鮋係,2008年1月至3月24日美國MZM流速急升至 37.7%,上述因素令美國CPI上升4%、生產價格指數上升6.4%、入口貨價上升13.6%。短期MZM雖然急升,但長期MZM卻回落。根據佛利民研究結果,咁會導致美國GDP增長率回落(甚至負增長,例如1929至33年)。假設佛利民鮋分析正確,美國經濟正面對短期通脹率惡化、長期GDP增長率下降甚至衰退鮋威脅!換言之,聯儲局過去二十年不但冇穩定國家金融,反而為未來美國金融業埋下炸彈。格蛇為鰦抵銷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從2001年起採取過分寬鬆貨幣政策,引發更大鮋樓市泡沫,今天已冇人有能力阻止美國樓價下調所帶來鮋影響,並進入原材料價格、油價、金價狂升,最後將因此引發經濟衰退,典型Boom & Bust!

二線股可出現較大升幅
  
美國樓價1998年開始上升初期係因為法例改變,令美國人可以巧妙地避過物業增值稅鮋威脅;再加上2001年減息及02年美元礇價下跌而形成泡沫,此一泡沫2006年下半年開始爆破,引發去年8月次按危機。長達九年鮋樓市泡沫爆破,短期內可停止下跌咩(日本樓市調整期十三年、香港六年半)?相信最終返回本位,正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呎有十二吋一樣。美國人必須改變亂花費鮋習慣,美國經濟才會真正好轉。
  
2002年10月至07年10月長達五年鮋party is over!總有人需要負責清理派對後鮋垃圾。1966至82年係透過通脹及美元貶值,呢段日子美元失去接近95%購買力。1990至2003年日本係透過通縮,日圓購買力保持了,但日經平均指數及東京樓價失去75%市值。2007年10月後鮋美國又點?如今年下半年美國進入通縮,殺傷力將十分大(根據梅菲定律,往往粛最惡劣情況下才出現)。
  
英國鮋信貸壓縮(Credit Crunch)在惡化中。英倫銀行行長金格周二粛國會中發言,警告樓價下跌不但會減少消費者借貸,同時會減少今年消費升幅。3月份英國消費信心跌至十六年內最低,為負24(2月份係負19);3月份新消費借貸減少15%,至82億英鎊(2月份96億英鎊),係2002年6月以來最低。新按揭批准減少 11%,至六萬四千單(2月份七萬二千單),係1999年1月以來最低。
  
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警告:如減息速度唔夠快,擔心英國樓價將再跌30%!
  
至於恒生指數,仍係鰟句老話:好好享受呢個熊市二期大反彈。恒指由去年10月30日31958點回落至今年3月18日20572點,如反彈前跌幅50%可見26265點;如反彈前跌幅61.8%,可見27608點。由3月18日恒生指數同RSI出現熊背馳至今,仍未見牛背馳,即短線繼續向好,直到RSI背馳出現為止。如以量度升幅睇,後市有機會接近27608點。反彈市最後日子通常係禾雀亂飛,即二線股有機會粛5月份出現較大升幅。如要完成61.8%反彈,要天時、地利、人和三項配合才可。鰠熊市反彈中賺錢要高手才可,散戶往往進一步被綁機會更大,唔係點樣孕育未來熊市三期鮋客觀因素?!
  
4月份內地解禁非流通股共有一百三十三家,解禁數量八十三億五千二百萬股,市值1183.41億元,已較2月同3月減少;5月份解禁公司數目只有九十家,解禁股數量一百八十二億二千七百萬股,市值達2331.46億元,較4月升95.32%。由於5月份解禁股市值超過2000億元,A股反彈會否鰠5月份結束?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後,香港中產階級發現向上爬鮋情況愈來愈困難。佢地唔係窮,但由兩夫婦維持一家四口兼要供樓,已令佢地筋疲力竭,形成過去四年香港中產階級人數在減少,唔少更降為中下階級。上述係佢地過去諗都未諗過會出現鮋事(1967到97年香港人生活條件只會不斷改善,從來冇人相信自己鮋生活條件會每況愈下)。1980年起香港工人階級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影響,一百萬製造業工人失去就業機會,只有向其他行業搵出路,形成本港25%至 28%下層社會人口過去二十多年收入扣除通脹後,唔係負增長就係冇增長。香港中產階級八十年代甚至1997年前收入升幅仍跑贏通脹,加上自置物業不斷升值,都幾和味!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後,情況卻急轉直下,不但薪金停止上升(企業裁員又必向中層開刀),樓價自1997至2003年更大跌 65%,至今仍未重返1997年水平;子女教育費卻大幅上升,入口貨隨住港元礇價下跌,唔少外國名牌已非一般中產階級能負擔,只有改為幫襯香港品牌如佐丹奴(709)、G2000等。高檔餐廳亦負擔唔起,改為去大家樂(341)、大快活(052)或Pizza Hut,最多只能負擔Starbucks消費!去歐美旅遊更負擔唔起,改為到內地旅遊。今時今日本港中產階級漸漸唔敢奢望生活質素向上移,反而係擔心向下滑。
  
另一擔心係2003年4月到07年10月恒生指數上升周期又告一段落,極有可能再次進入下滑周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2008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爭住接火棒

  5月1日,周四。玩股票者,最怕接火棒;呢次奧運,香港官商名流都爭住接火棒,反而運動界代表卻少得可憐。如果話係來自各界代表,點解鰟D每天為我地派信、風雨不改鮋郵差又冇代表?鰠港九及新界服務鮋速遞員,佢地先至係香港正式鮋跑腿,點解唔見有代表參加?唔通接火棒都需要有錢或有面,冇錢冇面者冇得玩?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本應係中華民族光榮鮋事,點解會變成咁?奧運宣揚鮋唔係平等與博愛咩?唔係強調無論富貴與貧窮,都粛同一起步點開始,憑個人努力而奪魁;無論你來自乜№國家,無論你膚色紅、黑、黃、白,粛同一條件、同一天空下比賽而發揮人類博愛精神咩?但呢次奧運聖火傳遞卻好似古時保鏢咁,由鏢局派出龍虎武師去護送鏢銀上京,以防中途有人打劫。


ETF一直減持黃金

  美國政府公布今年首季GDP增長率已降至只有0.6%。鰠美國樓價回落及信貸壓縮環境下,美國GDP唔出現負增長已經係上上大吉,呢點有賴去年9月起至今減息3厘;但減息又令美元礇價急跌、CPI上升,因此本周三只能再減息四分一厘。5月份美國能否依賴退稅刺激而令消費額回升?據ADP報告,4月份非農業職位減少一萬(3月份改為五千,而非先前公布鮋三千;2月份減少一萬八千)。睇鈬美國就業情況在惡化中。油價因存量上升三百八十萬桶而回落2.17美元,成113.36美元。

  技術上睇,油價回落至110美元甚至107美元,都只算正常獲利回吐;如107至110美元失守,才擔心先通脹、後通縮鮋情況出現。ETF所持黃金量周二宣布4月份減少十一噸,至五百八十噸。自今年3月17日金價見1032.7美元後,ETF(實金持有機構)便一直在減持黃金。技術上睇,今年1月22 日鮋850.07美元係良好支持位,粛未破850美元前,仍未肯定金價真正轉勢。

  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認為經濟活動仍弱,物業市場及企業開支在回落中,勞工市場亦軟化。呢次減息會議中,已有兩位成員反對減息(上次一位),以八比二通過。

  同1989年6月日本銀行行長三重野康唔同,當年佢為鰦對付日本地產泡沫而大幅加息到1990年6月。日本樓市泡沫爆破後,佢又無法阻止日圓再升值。到1994年中,日圓最高見75兌1美元,帶來日本過去十三年半死不活期(日經平均指數出現長達十三年熊市)。貝南奇粛去年8月已匆匆注資金融體系,9月開始減息至今共3.25厘,雖然令油價一度接近120美元一桶、金價見1032.7美元、歐羅見1.61美元,至於能否阻止九十年代日式經濟衰退粛美國重演?仍有待觀察。

  戰後日本透過低日圓礇價重建日本經濟(例如1美元兌360日圓,1971年起略為升值到1984年見250兌1美元,大幅升值係1988至94年7月鮋事)。

  1989年六四事件後,中國政府亦利用人民幣貶值去令中國GDP進入高增長期。1971至80年美元貶值亦令美國經濟由1982年起全面復甦。呢次美元經過2002到08年貶值後,能否阻止美國經濟2008年後陷入九十年代日式衰退?!至今未有答案。

  政府政策不能改變市場基本因素,但可支配短期股市方向。呢次政府利用股市回落50%後鮋超賣區公布減股票印花稅而引發A股反彈,代表去年5月開始中央政府欲冷卻股市鮋措施亦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去年8月開始聯儲局一連串行動,相信亦減少鰦次按危機所帶來鮋殺傷力,但GDP增長率放緩卻無法避免。減息告一段落後,股市點樣反映美國GDP增長率放緩?相信5月份漸漸清晰。

  由去年8月聯儲局注資美國金融體系而令美礇急速下滑所引發鮋通脹率上升,係咪已告一段落?亦值得注意。

  2005年7月起人民幣由8.7兌1美元開始升值,依家略低於7元人民幣兌1美元(估計年底係6.5兌1美元)。今天人民幣礇價較2005年7月前兌美元只升值20%。不過,透過去年減少出口退稅政策、勞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及航運費上升,今年第一季中國出口增長率已見大幅萎縮。1971至84 年日圓由360升上250兌1美元,升幅30.5%,對日本經濟並未帶來任何損害;其後由250日圓升至1994年年中鮋76日圓,十年內升幅達 596%,才對日本經濟造成致命打擊,至今仍未復元。人民幣升值到七算,中國經濟能否利用內部消費替代部分出口增長,而保持GDP繼續高增長?任何事物都有臨界點,家纒人民幣礇價係咪亦已進入臨界點?1994年1月人民幣貶值到8.7兌1美元後穩定下來,加上1998年鮋退稅政策,帶動中國近十年出口高增長,但同時令中國經濟出現今天鮋過熱情況。如中國政府早一步(例如2002年)讓人民幣開始升值,或可避免今天過熱鮋情況亦唔定。不過,上述日子已成過去,講多無謂;讓人民幣有秩序地升值至七算,到呢個水平出口增長率已放緩,內部消費係咪真係可填補出口增長率萎縮?


A股仍大大偏高

  滬深A股指數去年10月開始面對The party is over!資金泛濫所造成鮋股價偏高亦開始步入調整期。以1973年3月恒生指數為例,要到1987年6月才能再次打破1700點阻力;2007年10月滬深A股高點,真係唔知需時幾耐才能打破。由2006年1月到07年10月二十個月內,滬深A股共升六倍,粛過去六個多月已跌鰦50%。最近透過減股票買賣印花稅而反彈,但可反彈幾多?冇人可事前知道,只知反彈完成後仍要進一步回落。以中石油為例,2000年4月來港上市初期只值1.21元一股,2007 年11月1日見19.9元,升幅十五倍,理由係中石油去年11月5日回歸A股,以16.7元人民幣發行上市後更升至48.6元人民幣,然後回落到2008 年4月24日16.02元人民幣,跌破招股價。唔好以為16.02元人民幣一股中石油好便宜,其H股鰠香港只值9.82元!中石油去年純利只升2%,如政府唔補貼,今年純利將走下坡。由此推論A股仍偏高,今天投資A股只可做trader,唔能夠做投資者,因為股價長遠而言仍大大偏高。

  新興市場特色就係由偏低走向偏高,然後又大幅回落;只有經過大上大落,投資者才會成熟。七十年代香港、八十年代日本、九十年代台灣及東南亞國家,以至今天中國同印度,都必須經過大熊市洗禮,似乎冇一個新興市場可以例外。情況有如青春發育期,往往對前景充滿希望同幻想。高增長自然帶來高O,最後引發過度投機活動,直到財富歸於少數人擁有,股市才漸漸成熟。如以O計最高計,1973年3月恒生指數曾見二百倍O,然後係1990年日經平均指數O達一百多倍; 2000年科網股亦好高。去年10月滬深A股O只有六十多倍,同上述泡沫期O比較,算係正常。不過,今天A股O仍較成熟股市O高,代表調整期仍未完成;反觀2003至05年滬深A股O較恒生指數O仲低!


新勞動法尚未嚴格執行

  中國經濟正由出口帶動轉為內需推動,情況有如八十年代香港。可惜廠商對工人過去每周工作八十小時視為正常。雖然新勞工法已落實四個月,根據瑞信分析,大部分工廠仍未嚴格執行。中華全國總工會已接獲十九萬宗投訴,但中央政府仍未正式採取行動,聽講寬限期係今年6月,即今年7月起中國政府才真正執行新勞工法,到時衝擊才會表面化。瑞信估計,新法案可令內地勞工密集行業生產成本上升15-20%,尤其係部分工廠粛旺季請工人、鰠淡季解散工人,新勞工法下已唔容許咁做。以家纒內地勞工月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實在好難話新勞工法例太苛刻(尤其同全球其他國家比較)。但內地工廠產品大部分係OEM或 ODM,缺乏向買家討價還價鮋條件,因為大買家有更多選擇,結果令廠商有限鮋邊際利潤被擠掉;情況有如1980年後香港製造業或1990年後台灣本土製造業所面對鮋情況一樣。

  唔少人引用香港成功例子(八十年代經濟轉型成功後香港更繁榮)而睇好中國未來,忘記亦有台灣鮋失敗例子(九十年代台灣製造業移去長江三角洲一帶生產後,台灣內需並冇急升,過去十六年GDP一直停滯不前)。


美減稅法案將自動失效

  美股方面,2000年殊仔上台後提出減稅方案(股息稅由35%降至15%,資本升值稅由20%降到15%,2003年生效,到2009年12月31日後失效)。除非明年新總統上台後立即通過臨時減稅法案加以延長,不然2009年後美股將大受壓力,因上述減稅方案係令美股由2003年起上升鮋其中一項重要因素;上述法案卻鰠二十個月後自動失效,將係2009年後美股另一威脅。粛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咁龐大鮋情況下,又有邊位新總統有吉士一上台便要求將上述減稅法案延長而同時獲國會通過?2009年同2002年環境唔同,當年因發生2001年「九一一慘劇」,人人憂慮美國出現衰退。當年客觀環境有利通過減股息稅及資本升值稅法案(何況係臨時);依家客觀環境卻大大唔同。

  拉斯維加斯鮋金沙集團(全球最大賭業集團)宣布,今年首季虧損1120萬美元或每股3美仙(去年同期獲利9090萬美元或每股26美仙)。該公司投資 120億美元鰠澳門興建酒店及賭場。金沙今年首季收益雖然較去年同期上升72%,達10.08億美元,但仍未符合分析員事前估計鮋12.2億美元。消息公布後金沙股價鰠場外交易跌7.22美元,至69美元;今年金沙股價已回落26%。

  今年1月金沙集團粛拉斯維加斯開業鮋Palazzo入住率只有79%,較拉斯維加斯另一酒店威尼斯人91%(一年前99%)為低,主要受高油價影響,令獱車去拉斯維加斯賭鮋人數較估計中少。

  2004年粛澳門開業鮋金沙酒店EBITDA亦跌36%,至6530萬元,主因係被去年8月開業鮋威尼斯人搶走部分VIP客戶,以及去年5月新濠國際(200)開業鮋Crown酒店影響。今年4月23日澳門政府宣布停發新賭牌,維持只有六個,因回歸後至今賭場數目已增加超過一倍,至二十九間,而且未來仍然在增加中。

  金沙集團亦有投資新加坡聖淘沙鮋賭場,2009年開業,涉及資金40億美元。另鰠美國賓州伯利恒城投資一間賭場,涉及投資8億美元,並有意用7500萬英鎊購入倫敦賭場Les Ambassadurs。

  過去一般人認為生意淡薄,不離賭博。睇鈬世界性賭業一樣受經濟吹淡風所影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2008-5-03


美國先通脹後通縮?

5月2日,周五。恒生指數升485.67,收26241.02;成交890.63億元。5月期指升513點,收26248點。恒生指數已完成前跌幅50%反彈,至於能否完成最大反彈61.8%?只有耐心等候。
  
信置(083)升9.1%,見21.5元;恒隆地產(101)升6.5%,見33.75元;利豐(494)升3.4%,見33.35元;國泰(293)升 4.4%,見16.98元,因油價回落1.3%;國航(753)升8.5%,見6.27元;中石化(386)升5.1%,見8.69元;聯想(992)升 5.4%,見6.28元;永隆(096)跌3.1%,見136.1元,因首季虧損8250萬元,理由係為次按撥備4.767億元。
  
恒生指數已完成反彈前跌幅50%,投資者心中憂喜交集,十五十六。5月份到底應該靜靜地走開,所謂Sell in May and walk away,抑或勇敢地留下來,相信今年3月17日熊市結束論。當恒生指數粛26000到27000點之間上落時,走還是留將令唔少投資者腦交戰兼無心睡眠。
  
自2002年起美元首次有較出色表現,RSI自3月開始回升,但下降軌仍未打破,美元係咪轉勢唔敢肯定。
  
花旗推介濰柴動力(2338),估計今年每股獲利3.755元,較去年減少3%,O十點五倍,目標價69.4元。維達國際(3331)估計今年每股獲利12仙,升15%,O二十點六倍,目標價3.3元。

恐慌性搶購導致恐慌性拋售  美國經濟會否先通脹後通縮,而非類似七十年代鮋滯脹?雖然中國同印度等國家加入競爭原材料,但最終會否因美國GDP增長率放緩,而令原材料價格回落?過去十八至二十二個月隨覑美國樓市放緩,投機者資金進行對沖活動引發各類市場出現「狗尾搖狗」現象,即資金流入推動價格上升,而非需求上升推動價格,此種反常現象由大量資金忽然流入一個市場所引發,其他投機者眼見價格上升而加入,將價格進一步推高,同供求因素無關。當大部分投機者入飽貨後發現冇人接,價格又暴跌。
  
上述情況不但鰠股市出現,今年亦鰠金市同油市方面出現,即先有恐慌性買入,然後又出現恐慌性拋售,令遲來鮋投機者紛紛被綁,例如去年10月股市、今年3月金市、今年4月油市。能源同食物價格上升,對窮人打擊好大,粛政治上無法接受,因此各國政府或遲或早聯手壓低能源同食物價格。例如中國同印度已加息兼抽緊銀根,相信美國亦將停止減息,以免被全球指摘美國推高食物同能源價格!
  
以七十年代為例,食物價格早鰠1974年受控制,而發電機則由燃油改為核能或煤。中國人同印度人今天食米唔係較三個月前多鰦,點解米價短短三個月內上升超過一倍?唔係因為供應短缺,而係因為恐慌性搶購,上述情況由對沖基金引發,令全人類擔心未來供應短缺,但當米價狂升後,又因缺乏買家而急跌,情況有如小麥同大豆。我老曹相信,米價已見頂。3月4日起白金價急跌,然後係黃金……情況都係一樣。
  
1974、81、90及2001年美國經濟放緩,令原材料價格回落或無力再升,今年又能否例外?商品供應缺乏彈性,而需求未因價格上升而減少,此乃過去八年鮋現象,會否粛今年下半年出現改變?
  
據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資料,4月份美國計劃裁員鮋公司較3月份增68%,係2006年9月以來新高;涉及職位九萬零一十五個,較3月份鮋五萬三千五百七十九個升68%(較一年前升27%)。其中大部分涉及裁員鮋公司係高薪金融業,共二萬三千一百零六個,包括花旗及美林;其次係電訊公司共八千零七個,第三係交通行業七千九百五十四個。今年首四個月消失鮋職位共二十九萬零六百七十一個,較去年同期二十六萬六千六百五十八個升9%。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發言人John A. Challenger估計,5月份油公司亦可能大裁員。
  
美國經濟在惡化中,但美股由3月17日起反彈,此乃典型熊市二期現象。
中國下半年CPI升幅或雙位數  美國最大地主Sam Zell宣布出售旗下Equity Office Properties Trust,代價390億美元,買家係大投資銀行。大投資銀行粛住宅市場損失慘重後轉向商業樓,因為呢類商業樓平均回報率有6.5%,派息5.3%,相較於十年期債券鮋3.8%吸引。不過,大業主點解肯出售?擔心美國商業樓價亦見頂。大地產商賺大錢鮋方法係賺價,投資機構(或散戶)蝕本理由係一味望收息。
  
今年首季美國GDP增長率0.6%,升幅的確少D,不過仍算有增長(去年第四季GDP仍升2.3%)。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副主任邵甯和金陽粛4月24日以國資委名義召開一次大規模視像會議。全國一百五十家央企鮋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除鰦同央企通報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形勢外,並要求央企至少要做好過兩年從緊鮋準備。
  
今年第一季央企收入2.6萬億元,升27.1%。一百三十八家實現營業收入上升,70%以上實現利潤同收入同步增長。一百五十二家央企利潤共2034億元,較2007年同期減少2.9%,利潤減少鮋行業主要係受石油影響面較大鮋行業,如石化、發電業,兩者因成品油及電價被政府宣布管制,但原油同煤炭價格卻一路上漲,兩大行業首季效益下降33%。今年首季煉油板塊虧損587億元,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及中國電力共虧損28億元。除上述兩大行業外,央企效益增幅達30%,其中水運、商貿、通訊同冶金四個行業利潤增長2235億元;汽車工業利潤增長25.42%。但業內人士認為,油價上漲及鋼材價格上升、人工及財務成本上升仲未完全粛汽車工業上反映,如呢D因素都到位,汽車工業就冇表面睇咁好賺矣。
  
4月份IMF再次調低世界經濟增長預測為3.7%(較去年放緩1.2%),美國只有1.5%,減慢0.7%。
  
今年第一季人民幣升值4%,對航運、物流業十分有利,三大航空公司盈利將近25億元,其中礇率收益佔36.8億元;但對造船業便有麻煩,因70-80%訂單來自海外,人民幣升值令造船業收入減少100億元。今年煤價再升近50%,澳洲對日本煤價132美元一噸,較去年同期上升一點四倍,國內發電企業面臨嚴峻形勢。今天鐵礦石價格再升65%;加上小麥價格較去年同期升一點五倍,大米價格亦升至每噸1000美元,令中國CPI下半年有機會出現雙位數字上升。

中央須再提高穀物收購價
  
家纒國際市場大米價格1000美元一噸,但粛中國普通粳米批發價每噸唔到3000元人民幣,同國際市場價格相差近一倍!去年至今幾種主要糧食如小麥、玉米及大豆平均漲價80%,但粛中國,糧價仍異乎尋常地平穩,因為加價必須國資委批准。去年至今年中國大米產量一億二千九百五十萬噸,同期消費一億二千七百萬噸,接近一比一供需,基本上係平衡,亦係中國大米唔漲價鮋理由。反而,植物油需求量60%靠進口油脂油料滿足,國際植物油漲價,國資委進行管制,形成市場供應短缺,最後國資委只有放寬,任由國內植物油漲價。中國政府對大米價格控制日子又可維持幾耐?何況化肥價格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已上升一倍,例如鉀肥由去年1900元一噸漲到依家4000元一噸;尿素去年4月1500元,今年4月2800元;磷肥亦漲近40%;複合肥由2800元一噸漲到4000元,形成種稻收益太低,唔少農民已唔種稻,改餵豬、養牛、養魚、種菜或出城打工,今天到城市建築工地當小工每日獲酬60元。中國政府3月27日決定繼上次2月8日提升最低收購價後再提高4-10%,另提供直接補貼每畝提升135%。但農民仍認為,單純種植兩季水稻收益太低,睇鈬中央非進一步提高小麥、玉米同稻穀收購價不可。
  
2006年美國決定生物能源計劃,以減少對海外能源依賴,到2012年可再生能源達七十五億加侖,2022年三百六十億加侖,形成大量種植區改種玉米,推動全球糧食價格上升。
  
依家每蒲式耳玉米可生產二點七加侖乙醇,七十五億加侖乙醇需消耗二十八億蒲式耳玉米(七千萬噸),相等於2006╱07年玉米出口量及庫存量81%,或 2006╱07年玉米總產量25%。美國玉米50%以上用於飼料業,玉米漲價令肉食價格飛升,但所產生鮋乙醇只足夠美國汽車一年需求鮋2.8%,可以講微不足道,但已引發全球糧食大漲價,因美國玉米出口量佔全球總出口量70%。美國係全球最大農產品生產及出口國,農產品漲價令美國農業收入大幅上升,但全球卻要捱貴糧。

流動人口太多阻礙中產形成  由於城鄉收入差距,內地鄉村居民湧入城市打工十分普通(尤其沿海城市),上述情況過去亦曾出現,粛大部分工業化過程鮋國家,但中國和其他國家唔同鮋係有戶籍問題。鄉村人口無論入城幾耐,都無法獲得城市居民戶籍,因此無論鰠申請廉租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障上皆冇份,形成中國大城市雖然到處都係人,但流動人口所佔比重好大,即有大量人口進進出出城市,每年春節便睇到幾千萬人口乘搭各種交通工具回鄉度歲。上述係其他國家粛
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所冇,由於流動人口太多,令城市人口中鮋中產階級無法大量形成,因為有二億流動人口,佢地賺鰦錢後便走。中國十三億零七百萬人口中,因為已有五億六千二百萬人住鰠城市,但擁有城市戶口者只有二億五千萬至三億,形成中國城市存在大量低收入者。家纒政府努力擴大內需去抵銷出口進入低增長期,中國經濟轉型能否成功?2009年便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08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2008-05-05

進入炒細價股期

  5月4日,周日。响熊市二期,分析唔再係強調市場方向,而係將注意力集中响市場波幅(volatility)上。因為熊市二期往往有波幅冇升幅,例如 3 月17日股市出現嚴重超賣,至今為止已反彈前跌幅50%(一般可做到);至於能否反彈前跌幅61.8%?便見步行步。5月份二線股往往有較大升幅,主因係追落後心態。熊市二期贏家係time trader,例如Buy in March, Sell in May!但對散戶而言,做time trader較為困難,除咗要有分析股市嘅能力外,亦必須有嚴守紀律嘅性格,而大部分散戶往往高追低沽,毫無策略可言。

兩領袖股呈轉弱趨勢

  4月21日至今上證指數升18.5%,見3693.11;恒生指數已升至三個半月高點26241點。中移動(941)由3月18日99.7元升至4月 24日139元高位,上周五收市價136.1元已無力再升;國壽(2628)好D,由3月18日24.5元升至上周五35.15元,但已同成交額背馳。兩隻領袖股上周出現轉弱趨勢,由地產股如恒隆地產(101)接力,上周五升上33.75元,升6.5%;不過香港並冇追隨美國減息四分一厘。資源股亦睇唔到有幾大升幅……。估計5月份上證指數會挑戰4000點,恒生指數挑戰27200點阻力。

  忽然之間好友大量湧現,令道指見13058點,重上200天移動平均線之上(喺熊市中,指數重返200天線之上乃常見現象,一如响牛市中指數低於 200 天線亦係常見現象。美股200天線、恒指250天線從來唔係牛熊分界線;技術分析上亦無牛熊分界線呢回事)。有人甚至認為,由2002年10月開始嘅道指牛市至今仍未死亡,因為道指跌幅小於前升幅50%(50%理論係1940年代由E. George Schaefer推介)。部分人認為道指由去年10月9日14164點回落到今年3月10日11740點只係一次大調整而已。是耶非耶?不過,如果响去年 10月冇減持,到今年3月相信損失都幾大。

  澳門賭場愈開愈多,社會亦變得愈來愈有賭性。例如炒樓花、期權、期指,賭博性之高唔見得較去澳門賭場細。股市散戶如過江之鯽,每當股市震盪往往傷亡慘重。去年10月幾多股民曾樂不可支,今年3月已有人燒炭自殺,點知3月17日起一個鯉魚大翻身,恒生指數又上升咗6000點!今天理財應由風險管理開始,例如估計自己可承受幾多風險,而非短期內恒生指數可漲幾多?

聯儲局將Term Auction Facility增加50%,至750億美元,亦同意與歐洲央行進行嘅外滙交換增加三分二,至500億美元;與瑞士央行增加一倍,至120億美元,以及接受其他三A級有資產支持證券作抵押品交換國庫券。上述做法目的係令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回落,雖然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降至2厘,但倫敦三個月同業拆放利率仍高達2.815厘,甚至較3月18日聯邦基金利率企於3厘前仲高。去年面對次按危機時,貝南奇創造Term Auction Facility及兩種其他方式,目的係阻止市場突然之間流動性消失。佢認為,1929年華爾街危機演變成1930年代大蕭條,理由係股市突然崩潰令金融市場缺乏流動性所引發。反之,1987年10月股災冇變成重大災難,理由係聯儲局及時放寬銀根,2001年「九.一一慘劇」後情況亦一樣。呢次次按危機能否响聯儲局即時反應下轉危為安?

  次按危機到底係一次全球股市巨大調整,定係金融市場生態一次劇變,從此扭轉過去放大槓桿比率嘅投資策略?上述爭論結果將主導5月份投資市場方向。睇好一方指出,自去年10月起道指所形成嘅下降軌上周四已打破;納指頭肩底走勢完成,並已向上突破,有機會補回去年12月裂口2052點,即後市上升將由大藍籌股擴散到二線股(尤其係納指成分股)。道指下一阻力位係13552點,即去年12月26日高點,技術上睇,短期股市可進一步向上,並進入炒細價股期。

  分析之道在於運用非常規諗法。所謂自古成功在嘗試;如你只追隨前人足迹,你永遠不能跑喺別人前面。但嘗試過程中自然不斷犯錯,犯小錯無妨,犯大錯則無法挽回,因此要用方法將錯誤局限喺小錯之內。我老曹嘅方法就係止蝕唔止賺。投資亦須理性分析,但唔好以為真理一定在己方,真理可能喺別人嗰邊亦唔奇,只有透過實踐才可印證。例如3月17日起,我老曹同森池兄雖同時睇好股市,但理據唔同;我老曹認為只是熊市二期反彈,升幅可能只有31.8%到50%,最大升幅亦只係前跌幅61.8%,即恒指最大阻力區响27200點。進入5月份又係適量地減持日子。森池兄唔同意上述分析,佢認為3月17日恒生指數已見底,呢次跌市只係另一次短命熊市,牛市已由今年3月17日開始!最後時間老人會證明到底係我老曹啱定係森池兄啱;5月份相信係審判月。

  4月30日聯儲局減息四分一厘後,係咪代表次按危機漸漸過去?我老曹仍未感覺到。最近數字仍證明美國樓價在回落中,只係美元進入負利率環境,但今年第一季GDP仍只升0.6%,代表進一步減息刺激作用唔大。至於5月份開始嘅退稅有冇用?有待證明。

  去年8月至今美滙指數已下跌7%(美元兌歐羅跌13%);油價今年升20%、金屬指數升24%、食物指數升18%,如再減息,擔心通脹率失控。呢次又減息四分一厘,若再減息副作用將極大,依家只有希望經濟本身能自動痊癒。最終結果到底係美國經濟踏入復甦期,抑或係完成反彈後又再下沉?睇嚟只有耐心觀察。

  如參考英國情況,則叫人放不下心。過去十年英國樓價上升205%(同期美國樓價只升103%),今天英國家庭負債比率係稅後收入125%(美國 104%)。倫敦早於紐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响倫敦嘅對沖基金及投資銀行活動佔英國GDP高達20%,一旦金融業員工收入走下坡或裁員,對房屋及零售業影響亦大於美國。過去十五年英國經濟繁榮有賴出售商業服務收入交換入口商品及消費品;過去商業服務收入不斷上升,反而商品及消費品入口成本卻不斷下降。但去年下半年起情況卻迅速改變,今年更加不容樂觀,金融業收入肯定走下坡,而商品及消費品入口成本卻上升。雖然英國樓價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回落(較美國遲一年),次按危機受影響程度亦唔及美國,但英國金融業所佔GDP比重較美國大,萎縮速度亦較美國快!

接受批評挽回錯失

  去年9月17日起美國開始減息至今,已減咗3.25厘,十年期債券息率如何?答案係由4.47厘降至3.76厘,跌0.71厘。三十年期債券息率又點?答案係由6.38厘跌至6厘,跌0.38厘。各位信唔信十年樓按因減息0.71厘、三十年樓按減息0.38厘,便可阻止美國樓價進一步下滑?上周四穆廸認為明年美國樓市復甦,已係最樂觀嘅估計;如明年下半年仍唔復甦,擔心將進一步下滑。

  標普將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信貸降至垃圾級,睇嚟美國銀行只有全面收購Countrywide,才可阻止由該公司發行嘅972億美元債券價格下滑,其中40億美元債券更將在短期內到期,擔心新一輪信貸評級被降級行動又再開始。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冇人能百戰百勝,能夠做到嘅只係盡量收窄虧損、擴大利潤而已。我老曹一向強調唔好信專家或名人,包括畢非德、索羅斯、香港四叔及《信報》曹仁超。因為佢地都只係人唔係神,佢地嘅意見只供參考,而不可不經思考地全盤接受。甚至戰無不勝嘅毛澤東亦經常犯錯,但我地較毛澤東幸運之處係因為我地肯接受批評,毛澤東唔肯。結果毛澤東一旦犯錯傷害便擴大,結果害咗中華民族足足十年。如果文革一開始發現係錯就立即停止,你話幾好呢!請記住,冇人可以唔犯錯,但有責任不讓小錯擴大成為不可挽回嘅大錯。對所有人嘅批評應虛心接受(無理取鬧者可以不理,但唔好動氣),只有咁樣才能更上一層樓。分析要理性,但不可以為自己擁抱真理,今天認為對嘅事,明天可能發現係錯亦唔奇(今是而昨非)。唔好因為怕犯錯而諗都唔敢諗,因為自古成功在嘗試。

資源稅改革料下半年推出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史耀斌話,資源稅改革方案已基本成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亦指出,下一步稅制改革重點之一係改革資源稅制度,加大保護資源力度。聽講資源稅改革方案今年下半年推出嘅可能性好大,徵收範圍也將較大,以配合宏觀政策下嘅節能減排。

  家吓中國資源稅係按開採量確定徵稅幾多,例如一個油田或礦山係按每噸固定稅額來徵收,即開採量愈多,徵收資源稅愈多,而唔理會價格升降。如從量徵收改為從價徵收,便會令價格愈升徵稅愈多,價格下跌徵稅愈少,造成集中開採富礦,窮礦冇人開採。不但如此,例如污染較大嘅高琉煤價格較低,如改為價格徵收方法,高琉煤反而較價格更高嘅低琉煤多人開採。如果仍按量抽,由每噸10元左右提高到20元甚至30元,將會令加工企業成本壓力加大。

  日前財政部決定對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部分成品油實行環節抽稅先徵後返,透過退稅,補貼價格管制下嘅成品油虧損,但補貼期6月底結束,下半年又點?屆時國際油價又會响咩水平?喺油價倒掛嘅背景下,政府不能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長期做蝕本生意,咁對兩間公司嘅股東唔公平。但內地CPI升幅已响8%以上,如下半年開放成品油價格,通脹壓力進一步增加。長期管制成品油價又講唔通,點解要犧牲兩大企業股東利益去補貼公共利益(低通脹)?响咁嘅情況下,兩大公司不如乾脆縮小業務,把損失減到最低,但咁樣一嚟便導致商品短缺,汽車大排長龍入油嘅情況又出現,對經濟損失更大。如只向低收入群眾提供補貼以紓解通脹壓力,結果更加強通脹預期心理……。換言之,最終內地成品油市場亦只有按市場規律辦事,服從國際油價升降,即下半年中國通脹率將進一步上升。

  《新快報》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衞平分析,勞動合同法喺落實中存在一D問題,應該修正。根據珠三角各地製造業協會提供數據顯示,今年珠三角有八千多家企業倒閉或轉移,與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成本大幅增加有關。今年上半年工業股純利又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5-2008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未來樓價呈膠著狀態

      5月5日,周一。恒生指數跌57.07,收26183.95;成交740.3億元。5月期指低水,跌174點,收26074點。利豐(494)跌6.89%。

  滬深三百指數升2.44%,見4055.78。南方航空升10%停板,國航、東方航空亦因油價下跌2.6%而上升,上海航空上升10%停板。原水股份升10%漲停,因第一季純利升一倍;西部礦業升7.1%,因同意收購澳洲採礦企業FerrAus 10%股權。

  德國GDP低增長,令中產階級人口由八年前佔總人口62%,降至今年只佔54%,估計2020年將有一千萬人口脫離中產成為貧窮階級,令中產佔人口總數少於50%。

港中產階級人口或少於半數  過去十年香港中產階級人口下滑嘅情況較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恐怕今天香港中產階級人口已少於半數。

  唔經唔覺,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2003年第三季至今已上升142%,重返73點水平(即1994年年初水平)【圖】;租金由每呎11元升至17元,上升 54.5%。香港中等入息家庭收入由2003年第三季15000元升至去年第四季18000元,已上升20%;私人屋苑家庭收入由2003年第三季 20000元升至2007年第四季24000元,升幅亦係20%。由於利率下跌,供樓支出佔香港家庭總支出由2003年第三季20%上升到今年3月40%(1994年佔總收入90%)。香港家庭面對依家嘅樓價,大部分人仍供得起。

  家吓樓價會否回落?除非外來因素變化好大,不然機會唔大。至於喺負利率狀況下能否進一步推高樓價?响GDP增長率放緩及收入負增長(加薪幅度小於物價上升),機會亦唔大。估計未來樓價最大可能性係膠着狀態,即大升大跌機會皆唔大。

  相較於滙率升降,利息只係peanuts而已。不過澳元利率高達7.25厘,日圓只有0.5厘,所以利差交易誘因亦幾大,何況近年利差交易唔少賺息兼賺價。去年9月至今美元利率由5.25厘降至2厘,令從事利差交易者都放棄美元,轉揸其他貨幣,引發去年9月至今美元回落潮。

  不過,史丹福金融集團政治策略員Greg Valliere提醒大家,今年11月美國大選,民主黨應該勝出,並結束美國長達八年嘅減息及減稅期。民主黨已控制國會,令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延長減免機會唔大,小心明年出現美元回升、美股下跌嘅局面。仲有個人入息稅率依家最高係35%,唔排除到2010年升上39.6%(如民主黨拒絕再延長入息稅減免法案),2011年遺產稅減免亦可能由350萬美元降至100萬美元(香港近年已取消遺產稅)。

  換言之,大選後美國投資環境將漸對投資者不利!

  4月份歐羅區工廠活動指數50.7(3月份是52),極之接近前低點2005年5月嘅50.8。上述指數如低於50便視為萎縮期,而西班牙早已跌至45.2、意大利48.2、法國51.1,只有德國仍喺53.6。歐羅區亦已接近衰退邊緣。

  雖然道指3月17日起上升,但哈佛大學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同馬里蘭大學Carmen Reinhart共同研究1300年到近代西方經濟,結果認為政府操作可能擴大及深化衰退,但從來唔係引發衰退者。經濟衰退嘅成因係消費、投資及資產價格之間唔平衡。1987年股災出現係股價相對純利偏高;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出事係對沖基金過分借貸。上述都係金融市場嘅災難,但對經濟影響極之有限,即使近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情況亦一樣。但呢次唔同,唔係次按危機引發樓市泡沫爆破,而係人們已負擔唔起物業價格而出現斷供,引發次按危機。去年8月聯儲局插手令股市响去年10月創新高亦冇用,今年3月17日亦因聯儲局願出手協助JP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而刺激美股上升,但冇解決樓市泡沫問題。擔心呢次美國衰退係深而長,而唔係淺而短,直到美國物業重新變得有吸引力為止。

內地零售業高增長未必能維持  高達1170億美元嘅退稅,最後去咗沃爾瑪百貨,定係去咗產油國OPEC及食物方面?經濟學家期待5月份500億美元退稅可令第二季GDP增長率高DD(第一季GDP只升0.6%)。不過,2001年年中嘅退稅計劃未令當年GDP回升,今天美國家庭負債較2001年多 85%,年入七萬五千美元嘅個人只收600美元支票,夫婦兩人將收 1200美元(如有孩子每個多300美元),能否刺激佢地增加消費?

  美國兩大半官方按揭公司房利美及房貸美將宣布連續三季虧損而必須再集資,睇落情況仍未樂觀。

  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到香港設立機構,開展資產管理類相關業務,即內地基金已可投資香港(或香港以外地區),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反之,港股直通車尚未開通,即個人投資者仍唔能夠直接投資港股。

  响中國╱香港上市嘅內地消費股今年1月至4月共失去約380億美元市值,或下跌22%,同期恒生指數跌6%、國企指數跌11%、滬深三百指數跌30%。雖然跑贏滬深A股,但大大落後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令人質疑中國經濟能否順利由出口帶動轉為內需推動。

  今年內地豬肉、牛奶及大麥分別升80%、40%及60%,因動物飼料價格升25%。果汁及蜂蜜市場面對國際品牌入侵,加幅只有15%,葡萄價格更下跌(因收成好),令葡萄酒生產成本下降,啤酒因大麥價上升60%而受影響。

  3月份中國零售業銷量較去年同期升21.5%。中國人口55%响市區、45%响農村,大部分係農民及低技術勞工,因此對產品售價非常敏感。依家零售業嘅高增長到底能夠維持幾耐?安踏體育(2020)、百麗國際(1880)、蒙牛(2319)、華潤創業(291)、雨潤食品(1068)、佐丹奴(709)、國美電器(493)、海爾電器(1169)等,皆面對今年上半年高增長率能否一直維持落去嘅問題。

  內地企業今年純利升幅面臨低增長,股價正把上述訊息反映出嚟。

  中國船舶今年第一季獲利9.8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上升135.91%,每股獲利1.485元人民幣,升69.33%,並透露兩大利好消息:一、中國船舶將整體上市,變成一個擁有造船、修船、造機三大業務嘅控股公司,令上半年純利可升800%以上。二、旗下江南長興造船剛獲工商營業執照。雖然喺咁,今年1月至4月中國船舶股價卻下跌超過70%。即使造船業正處於高漲期,但不安因素已累積,例如鋼鐵價飆升,6毫米、10毫米、20毫米船板價格分別升 35%、42%及30%;人民幣升值而中國船舶公司無法將滙率對沖;加上地方船企拚命擴張產能估計2012年進入另一個拐點,形成企業純利上升、股價急跌嘅局面。

  中國股市一向係大戶嘅金礦、散戶嘅墳場。中國股市黑幕重重,不但黑箱作業,加上股評人無良,例如出書《銀廣夏──中國第一績優股》,令大量散戶買銀廣夏股票而損失慘重;其他如中科創業,黑莊呂梁捲款潛逃;億安科技「百元神話」被揭開後,黑莊雖然被即時拿獲,但9億元資金唔知去咗邊。中石油上市前,唔少股評人話50元唔貴,上市後卻直線下滑。喺內地做散戶必須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遍體鱗傷後還被批評「自作孽」。正是一人炒股、全家遭殃,中國散戶係蚊子最歡迎嘅品種,不但血多,而且唔會反抗,數千萬散戶連一個「投資者組織」都冇,畀人呃連聲都唔敢聲。只要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0.3%降至0.1%,散戶又再好了傷口忘了痛。

  今天內地人人魚翅撈飯,唔好以為內地人發達。無論响北京、濟南或青島酒家,魚翅撈飯20元起,木瓜魚翅每盅40元,參鮑翅亦只賣幾百元一大碟!由於鯊魚响中國列為瀕危物種,進出口中國必須通過海關批准才可。山東省海關話最近幾年並冇人申請魚翅進口,咁樣內地酒樓賣嘅魚翅何來?答案係先將雜魚邊角料打成粉,加入瓊脂等物料造成仿翅針,與真翅針形狀極為相似。依家真嘅翅針賣4000、5000元一公斤,魚鰭部位亦要賣500、600元一公斤,仿真翅卻只值幾十元一公斤,差唔多人人食得起。

魚翅撈飯大平賣

  過去五十年全球鯊魚數量減少80%,魚翅貿易係鯊魚被捕殺嘅主因,家吓每年貿易量約一萬噸,香港及東南亞係最大進口及消費地。

  中國政府尚未對魚翅制定相關標準,因此不能禁止仿翅出售,只係唔能夠話自己係真翅。大部分仿翅成粉絲狀一條條,而真翅係一疏疏,泡發後相互間冇膠着感;仿翅往往粘在一起。一D飯店為降低成本,往往將人造翅同仿翅混在一起做菜,如此一來一般消費者根本上無從分辨。

  冇證據證明仿翅對人體有害,因成分主要係雜魚。其實20元一份魚翅撈飯,消費者亦心知肚明食緊乜嘢落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5-2008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2008-05-07
選良棄莠

  5月6日,周二。恒生指數升78.18,收26262.13;成交697.3億元。5月期指升106點,收26180點。過去四十五天係好友大反攻嘅日子,恒生指數由3月18日20572.92上升到5月5日高點26387.37,升幅28.3%,出現上述升幅後,股市牛皮一段日子無可避免。5月5日嘅26387.37係熊市二期反彈高位,抑或調整後再升?事後才知道。

  從美股VIX睇,上阻力漸漸出現,即大市欲再上升嘅話,將面對舉步維艱局面。未來日子市場進入個別股份嚴重分化期,股份因本身因素而出現個別發展,全面上升嘅日子基本上結束,大市進入參差走勢,總之七上八落、亂七八糟。响呢段日子正是玩stock picking嘅時候。聖經有云:選出麥子、棄掉莠子。美元大幅下跌後嘅今天,能源股、資源股價錢已唔便宜,係咪值得再追?經過去六個月高科技股大調整後,係咪又到咗可吸納嘅日子?金融股又點?次按風暴係已經過去,還是只係風眼?

熊二不乏投資機會

  內地房產方面,响五一黃金周,北京及天津成交只較去年同期減少10-20%,而價格仍堅挺;蘇州及杭州連成交額亦上升;上海比較弱,但價格仍企穩;重慶三天內售出四百多單位,表現令人振奮;珠三角一帶比較弱,尤其廣州及深圳,似乎仍有下調壓力。內房股如首創置業(2868)、中渝置地(1224)、中國海外(688)、綠城中國(3900)、新世界中國(917)、華潤置地(1109)等,由3月低價至今升幅都大於恒指。由此可見熊市二期亦不乏投資機會。

  滬深三百指數跌1.11%,收4010.89,由4月22日3122.39上升到5月6日最高見4062.66,升幅30.1%,今天出現調整好正常。熊市二期升幅可以係前跌幅31.8%、50%或61.2%,最終升幅幾多?事後才知道。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估計,家吓喺中國境內嘅熱錢規模可能突破6500億美元,較1996年年底東南亞熱錢5600億美元更多。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後,1997年下半年至98年年底流走嘅熱錢數目達8000億美元。中國要小心熱錢未來突然流走嘅問題。

  南京大學金融與保險學系主任于潤教授認為,自去年10月份起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開始下滑,由13.5%降至11月份嘅12%、12月份6.8%、今年 1 月份5.4%,到2月份更為負5.2%,3月份反彈至16.3%。反而同歐盟貿易仍在上升,今年首季升24.7%(3月份升35%)。1985至89年南韓圜升值25.3%、新台幣升值50%,並冇令南韓及台灣經濟受損。佢認為,人民幣喺未破六前,中國仍處於升值繁榮期,熱錢短期內唔會流走。

  花旗推介信義玻璃(868),估計今年每股獲利57仙,升40.2%,O九點四倍,目標價10.3元。

我老曹同其他人意見上最大分歧,係比較上唔太擔心未來通脹率。我老曹唔相信類似七十年代嘅滯脹會重演,因為今天嘅聯儲局已較七十年代聰明,唔會再次讓 CPI出現雙位數字升幅。我老曹亦唔相信九十年代日式經濟會响美國重演,因為貝南奇較三重野康有智慧。但經濟盛衰循環卻無可避免。投資策略首先係避免响經濟見頂時過分投入,亦要避免喺經濟見底時過分恐慌,上述不能單靠運氣,而要透過投資策略運用及嚴守紀律。我老曹自己永遠唔會响恒生指數O 二十二倍以上過分投入,如因此而錯過機會亦唔會後悔;亦唔會喺十二倍以下過分恐慌,即使明知短期不利;依家恒指O企响十五倍左右。我老曹唔認為商品價格狂升係中國或印度因素,亦唔認為食物價格上升係因為美國乙醇計劃。真正理由係美元滙價下沉,令大量對沖基金要搵出路,大量對沖基金資金追逐商品價格,結果造成滔天巨浪!喺一上一落中,有人得有人失。換言之,商品價格狂升暴跌,The tail is wagging the dog嘅反常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陶文照認為,一個國家嘅興起,首先係文化同價值觀改變,令生活方式、意識形態改變,呢方面叫做「軟實力」。上述改變漸漸令經濟繁榮起來,再建立軍事實力,呢方面叫做「硬實力」。硬實力有助推銷軟實力,令該國文化及價值觀獲其他國家認同,進一步鞏固該國响世界上嘅經濟地位,進而強化軍事力量。換言之,平服天下必需軟硬兼施。其中軟實力响令大國崛起方面擔當嘅角色更為重要。美國強大,理由係世人皆認同美國文化及價值觀,因而學習美國人嘅生活方式,受美國意識形態所支配。今天嘅可口可樂文化、麥當勞文化,甚至荷里活音樂、電影及電視文化、互聯網文化,喺一D國家開始受到抗拒及唔受歡迎,而美國就使用軍事力量去維持文化霸權,例如伊拉克戰爭。令人擔心嘅係呢次次按危機將可能動搖美國响經濟上嘅霸權,一如互聯網文化最近喺香港嘅艷照門事件引來衝擊,將令世人重新評估美國嘅軟實力。

傳聖火反映文化矛盾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國家直接仿效美國制度。九十年代東歐國家亦放棄學習蘇聯,選擇咗美國;仲有印度同南美洲。即使喺撒哈拉次大陸四十八個非洲國家中,亦有四十多個接受美式多黨制選舉。九十年代可以講係美國軟實力嘅全盛期,接近人人學習美式自由民主制度及市場經濟制度。可惜隨之而來卻係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及2007年次按危機!反而唔肯接受多黨制嘅中國經濟卻欣欣向榮,人們開始質疑美式自由民主制度係咪放諸四海皆準?

  美式文化過分強調個人英雄主義,唔係超人就係乜乜救地球、享樂主義(包括借錢消費)、甚至濫交主義(所有美國電影、電視、音樂、廣告都強調呢點),同伊斯蘭教義及中國儒家思想背道而馳。中國一向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克己而服禮,為未來而儲蓄,响性方面更極之保守。二十一世紀世界衝突早已由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轉為西方基督教文化、東方儒家思想及以中東為首嘅伊斯蘭教文化衝突。由於儒家思想主張兼容,與西方文化矛盾仍世@@E化;但基督教文化與伊斯蘭教嘅文化衝擊愈來愈白熱化。近日有迹象係東方嘅儒家思想同中東伊斯蘭教文化走在一起,共同對抗西方基督教式文化,呢點由「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响西方大受歡迎足以證明。呢次傳聖火正正反映出唔同價值觀激化矛盾表面化。

  西方民眾認為西藏人權遭到侵犯而向中國政府抗議,佢地嘅口號係「Free Tibet」(令西藏自由),而非「Independent Tibet」(西藏獨立)。如以物質生活睇,改革開放後嘅西藏物質生活較達賴統治時期唔知好幾多倍,中國人實在唔明白西方民眾所指西藏人權到底係乜嘢?

  東方民族過去二百年長期遭受西方列強欺壓,物質生活缺乏(睇睇鴉片戰爭後嘅中國),人民長期生活喺飢寒交迫之中。對東方民族而言,「人權」就係人民生存權,追求溫飽嘅生活(1982年內地官員來港勸港人唔好移民外國,理由係祖國保證1997年後港人一定有飯食!)。反之,西方民眾長期喺物質富足中過活,佢地嘅人權係指個人自由及政治權利獲保障,因此佢地義不容辭地加入「Free Tibet」大隊。

人權問題被利用作反華

  如中國政府唔好好處理東西方對「人權」嘅分歧,對中國經濟前景將大大不利,好容易被別有用心嘅人利用作反華,因為中國崛起正挑戰西方過去喺世界嘅領導地位,好容易變成東西方衝突!今天嘅中國冇足夠力量與西方列強搞對抗,應避免走上往日蘇聯之路。

  中國政府應壓抑內地人嘅民族主義,例如抵制家樂福乃十分幼稚嘅行為,此乃狂妄自大嘅表現。唔好以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真係超英趕美,二百年前英國响工業革命上嘅偉大思想,一百年前美國喺新發明上嘅貢獻,才令佢地建立世界強國地位。今天中國响經濟實力上仲差好多,响產生偉大思想上接近交白卷。中國只係全球嘅OEM或ODM而已,連日本亦不如。

  西方科學發展建基於西方人求是、求真,對唔同意見包容與證偽嘅歷史,利用法律去保護少數及異見。中國人連容納意見嘅雅量都未培養出來,一個毛澤東居然可發動十億人民大搞文化大革命,真係匪夷所思。中國人連反對別人意見、尊重別人發言權亦做唔到,都幾令人痛心。現代化最重要一項思想現代化,從呢次聖火傳遞睇都幾令人失望。

  去年8月次按危機,因聯儲局介入而令大部分人認為冇事,令道指响去年10月創新高。今年3月17日聯儲局介入令JP摩根大通可收購貝爾斯登,唔少人認為信貸不履行交易(credit default swaps)或其他場外交易衍生產品冇事,因為一旦出事,聯儲局便會用納稅人嘅蚊年去救援(bailout)。

  我老曹唔係認為政府不應干預市場,而係應該遵守當年香港財爺夏鼎基嘅積極不干預原則——即係話如非必要最好唔干預。中國人認為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因此唔少中國父親揸住大碌竹追住個仔成條街嘅事件不斷發生,1989年六四事件政府更出動坦克車去對付手無寸鐵嘅大學生……。我地認為嚴父係啱嘅、慈母係錯嘅。我地需要強勢領導、今天中國人已站起來,外國人不得依牙鬆弶。過去中國五千年強調嚴父政策下,扼殺咗下一代嘅創意,例如中國人書法只能模仿古人,中國人嘅畫亦係仿古,未敢創新。只有模仿前人才唔會撞板,結果令中華文化由過去嘅先進變成今天嘅落後。因為中國政府一向干預市場,中國嚴父則干預子女發展。積極不干預就係一方面讓市場有發展空間、讓子女可發揮自己所長,另一方面又不偏離常軌。一如响咖啡中加奶,多則遮蓋咖啡香味,少則不能發揮奶味之滑,必須恰到好處。

嚴父政策扼殺下一代創意

  最理想當然係政府唔使出手,市場自動調整。但市場亦非完美,如果有人操控以從中謀取暴利而政府任由市場發展,往往由一極端走向另一極端,咁就需要政府喺適當時刻出手糾正。以八十年代為例,1982年嘅國際銀行危機、1984年Continental Illinois危機、1987年10月股災;到1994年墨西哥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出事。二十一世紀亦有2000年 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2001年「九.一一慘劇」及2002年英隆事件,以至2007年8月次按危機、2008年3月貝爾斯登事件,都需要政府出手去干預。

  一個過度監管(Over-regulate)嘅市場死氣沉沉,一個監管不足(De-regulate)嘅市場又危機四伏。呢次次按危機後,我地應進入再監管(Re-regulate)市場。一如英隆事件後,美國將工業股內唔列入資產負債表嘅投資行為(off-balance- sheet investments)列為非法。次按危機之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相信將受一定程度嘅監管。未來監管機構對槓桿式投資,相信亦有一定程度上嘅限制,以便讓衍生產品健康地發展同時唔會拖垮整個金融體系。至於呢段日子需時幾耐(糾正英隆事件亦需時三年)便木宰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5-2008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商品價格肯定太貴
  5月7日,周三。恒生指數跌651.92,報25610.21;成交一千零一十三億四千萬元。跌市成交多,技術表現轉差。5月期指低水,跌695點,收25485點,又係另一轉弱訊號。

  唔少人對本港學生多彈少讚,但查實香江嘅莘莘學子,並唔係想像中咁不濟嘅。就好似剛剛就有四名香港大學生响紐倫港之紐約舉行嘅全球投資分析比賽中摘冠,攞咗全球總冠軍,港人今次可謂威番次也。皆因呢次係本港首次有學生贏得呢項比賽,證明香港唔少財經分析後進係有優秀實力,雖未必超英趕美,但質素達到國際水平可以肯定。

奧概股愈近奧運愈跌得急

  今天恒隆地產(101)跌5.1%,見31元;中石油(857)跌 5.5%,見11.46元,JP摩根大通建議減持;平保(2318)跌4.6%,見72元。不過,ASM太平洋(522)升9.8%,見60.1元,因大摩推介。真樂發(1003)升127%,因公司以4.3億元收購21世紀地產代理公司;鈞濠(115)跌5.2%,見23.7仙,公司發行二億一千萬股,集資4250萬元;玖龍紙業(2689)跌9.1%,見9.04元。

  滬深三百指數亦止升回挫,跌4.73%,收3821.32,令人擔心反彈市已完成。

  花旗推介和記電訊(2332),估計今年每股獲利34仙,升16.1%,O三十二點七倍,目標價13.5元。

  瑞銀宣布响倫敦及紐約投資銀行部門裁員二千六百名員工,全球裁員五千五百人,代表瑞銀決心收窄私人銀行業務,主因係連續兩季出現巨大虧損。睇嚟由1990年開始發展得如火如荼嘅私人銀行業務今年起進入萎縮期。

米價被美國人炒起

  响真實世界,大部分資產泡沫好易分辨,但基於人類天生樂觀嘅性格,大部分人唔係避而不談就係視而不見,直到泡沫爆破之後;太早睇淡者則往往被冠以大淡友之名。只要明白呢種心理,各位不妨响泡沫形成初期加入,只要喺泡沫爆破前及時離開便可。要做到呢點,便必須時刻保持清醒,例如去年10月港股直通車計劃宣布後,保持眾人皆醉我獨醒。至於今年3月金價升穿1000美元係咪見頂?各位不可有賺盡嘅心態。新興市場泡沫一定不斷湧現,不過泡沫終歸係泡沫,有形成期、膨脹期及爆破期,各位不妨好好利用以壯大自己嘅財富。美國GDP已結束响1983年起平均每年扣除通脹率上升3.5%嘅時期,正步入低增長期,估計未來十年只有1.5%左右。從呢點睇,美股吸引力喺可見將來亦好有限。反之,新興市場卻因啤打系數大,上升之時升幅必大於美股,下跌時亦一樣。狂升暴跌乃新興市場特色,請好好把握其中韻律。

  今年油價及食物價格上升,可令新興市場通脹率進一步惡化,米價忽然上升一倍引發社會壓力,油價升穿120美元一桶亦造成心理恐慌。今年金融市場會繼續亂七八糟落去,小心沙塵滾滾好易殺錯良民。由於對沖基金資金繼續搵嘢嚟炒,例如商品指數基金响 3月1日共控制四十五萬一千億蒲式耳嘅玉米、小麥及大豆,相當於全美年產量50%!真正嘅農夫卻好少用期貨合約去做對沖,因成本太貴。換言之,商品市場已由對沖基金資金所佔據(例如指數基金共持有九十萬二千一百零五張玉米、大豆及小麥合約,較2006年1月升66%;投入資金由去年11月250億美元升至今年4月650億美元。據美國農業部數字,去年全美國農產品價值只係925億美元)。去年8月起農產品成為咗另類投資,上述情況極唔正常,一如去年第四季起全球金飾銷量下跌而金價反而大幅上升一樣。今天唔係中國人或印度人大食食貴米,而係米價被美國人炒起。商品價格肯定太貴【圖】,幾時大調整則木宰羊。造成商品價格太貴嘅理由唔係中國或印度新需求,而係美國聯儲局嘅貨幣政策引發對沖活動。

  八十年代雪茄伏利用高息擊退通脹呢頭猛獸,格蛇 1987年繼任時才可每逢有危機出現便放寬銀根,帶來美國史上最長嘅繁榮期。到貝南奇繼任就冇咁好彩矣,去年8月佢一放鬆銀根,便令美元滙價大跌,以及全球原材料、能源、食品價格大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嘅高GDP增長、低CPI已被格蛇用到盡,貝南奇依家面對嘅係低GDP增長及高CPI期。貝南奇正承受格蛇時代寬鬆貨幣政策嘅後果(一如格蛇承受咗雪茄伏成功控制通脹嘅優良果實一樣)。格蛇時代所造成嘅貨幣泛濫隨着美國樓價响2006年第三季見頂而進入退潮期,所造成嘅波濤極之洶湧。去年資金唔再流入樓市,改為流入股市,今年再流入商品市場;並喺股票市場造成海嘯。雷曼兄弟石油專家Michael Waldron警告,依家石油已供過於求,價格上升只係基於炒賣,小心日後出現急跌!

  貝南奇周一要求國會協助減慢美國房屋被接管速度(去年共有一百五十萬間房屋被接管,較2006年升53%)。响大幅減息環境下,卻有咁大量物業被接管,喺美國史上亦屬少見。

  房利美今年首季虧損21.9億美元,並計劃發行普通股及優先股集資60億美元(去年12月發行優先股已集資70億美元).以便有能力承受更多房貸。今年第一季延期九十天未供款者佔總貸款人數1.15%(去年同期係0.62%);估計今年美國樓價再跌7%到9%(年初估計跌5%到7%)。

  聯儲局調查工商業貸款情況,今年5月不但未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尤其係小型企業更唔易獲得貸款。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思一擔心次按危機令人聯想起:一、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二、美國1966到82年嘅滯脹;三、日式經濟衰退。其中最大可能性係出現日式經濟衰退。1989年6月日本央行行長三重野康對1990年危機降臨毫無準備,亦毫無應付能力。今天貝南奇係呢方面專家,兼可作出即時反應。2001年新潮嘅長毛泉出任日本首相,不但改變日本政治體制,亦解決經濟困局,令銀行同公司清理不良貸款解除負擔、重新恢復盈利,並削弱農民及建築公司及高官間嘅利益互相輸送(呢D勢力係自民黨五十多年來難以擺脫嘅制約),令2003年日本經濟復甦,人們普遍認為日本已建立起現代化經濟體制。不幸嘅事係去年7月至今日經平均指數已回落27%,今年首季已顯示衰退可能重臨!

  2006年長毛泉辭職後,安倍首相响去年夏季選舉議會中讓反對黨民主黨獲過半數席位,獲上議院支配地位。隨後福田首相上台已係寸步難行,任何刺激經濟方案都無法通過。日本經濟一如九十年代一樣,又再次陷入衰落。

  日本去年夏季開始,由於軟體問題,令一套審核建築物防震嘅資料庫系統未能及時運行,導致新建住房申請只有一半獲得審批,亦令新建築數量下降40%。經自我調整後,日本去年12月新建房屋仍然較2006年同期下降20%,令2007╱08年度日本GDP由原先估計嘅增長2.1%降至1.3%。

日本經濟典型外強中乾

  因日本好少接納新移民,人口老化速度較其他OECD國家更快,家吓老人已佔總人口五分一,2015年達四分一或三千萬。去年日本人口由一億二千七百萬開始以年率0.6%速度下降,五十年後日本人口將少於一億。今天日本農村人口已經逐漸消失,令唔少鄉鎮沒落。日本政府過去十七年過度刺激經濟而令國債飆升,已冇能力提出新刺激方案啦。

  福田上台後,黨內元老派又再掌權,由長毛泉推行嘅結構改革又中止。至於與外國降低貿易障礙談判又降溫,為減少財政赤字嘅稅務改革亦被擱置,日本又再次重現九十年代嘅情況,例如市場僵化、對婦女及老人不公、歧視臨時工及對外國投資者嘅敵視等。日本再次進入高投資、低回報期(今天日本投資回報率只及美國一半)。日本唔缺乏投資資金,至少日本出口公司仲一直獲利,但內需方面,工資自1990年起就一直冇加過,樓價自1990年起一直跌到2002年,2003 年起微升五年,2008年起又再回落。內需企業一直無法上軌道,日本經濟仍過分依賴出口。外國食品進口仍壁壘重重,農民補貼仍十分大,外國公司收購日本企業面對不平等待遇及繁雜嘅商業補貼。日本國債高達GDP 180%,服務業冇進一步自由化,冇效率嘅企業繼續存在。日本經濟係典型外強中乾。

  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官員擔心日圓太強妨礙出口,而鼓勵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公司提供大量貸款,促進建築業發展、刺激消費來推動經濟,不僅寬容房價泡沫出現,甚至還助長其發展。九十年代又過分保護銀行而唔容許汰弱留強,再加上其他亞洲國家尤其係中國出口競爭力加強,令日本失去出口業呢個強大經濟增長引擎後,便一蹶不振至今!

  根據麥格理集團研究所得,今年本港上市二十三隻奧運概念股平均跌幅22%,例如炒奧運概念嘅北京首都機場(694)跌幅便達34%,反而恒生國企指數只跌9.1%。雖然跌幅較大,但奧運概念股平均O仍高達三十倍,恒生國企指數平均O只有十九倍。估計完成4月反彈市後,5月份起愈接近奧運,奧運概念股下跌反而加快,投資者宜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8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四伯爽 的帖子

更新: May 7, 2008 21:19

每桶122美元創新高
油價飆漲經濟短多長空

報導:陳玉燕

(吉隆坡7日訊)國際油價漲至約122美元(約385吉)水平,經濟學家認為,短期而言,油價飆升帶來正面效應,因為原產品出口增長將抵銷電子與電器產品需求走軟。

不過,長期而言,油價高企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並可能導致亞洲國家需求放慢,對我國經濟弊多于利。

昨日,每桶石油價格盤中攀至122.73美元(約387令吉)新高水平,今日下午1時19分,6月份石油期貨則稍微回緩至121.75美元(約384令吉)。

興業研究經濟學家白文春回應《中國報》提問時指出,油價節節上揚推高原產品價位,使原產品出口,抵銷電子與電器產品需求放緩衝擊。

“我國電子與電器產品領域受美國經濟走軟影響,不過,原產品出口上揚及亞洲市場需求穩健,使我國錄得出口增長。”

他說,從國庫收入看來,政府目前未因油價承受龐大壓力。

儘管如此,白文春說,油價高企導致食品及建材等物品價格上漲、國內通脹壓力升溫,最終將打擊消費意願及拖慢工程進度。

他說,美國經濟放慢使我國更依賴亞洲市場,但亞洲各國卻因油價高漲,普遍承受通脹壓力。

下半年不利

“沉重壓力或導致亞洲需求下跌,繼而打擊我國對區域出口量。”

他認為,油價上漲對下半年經濟表現不利。

“政府近期計劃提高食品業投資,其他領域如建築業投資可能因此放緩。”

他說,早在油價未達120美元(約378令吉)之際,國行已估計經濟增長率或回緩至5%到6%,因此油價長期揚升對經濟體系是弊多于利。

他估計,今年我國通脹率達3%,經濟增長率則走緩至5.6%。

肯納格證券經濟學家旺蘇海米指出,目前,我國仍是石油淨出口國,油價漲潮對國家有利。

“惟政府需為燃油提供高額補貼,加上高油價衝擊企業盈利,最終將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長期而言,這將衝擊國內經濟。”

供應短缺
兩年內或漲至200美元

現有油價較1年前揚升近1倍,分析師認為,油價將繼續走高,未來6至24個月,每桶油價或介于150美元至200美元(約473令吉至631令吉)。

高盛分析師阿爾俊N.默爾迪日前在報告中指出,由于供應短缺,未來6到24個月,油價或介于150美元到200美元,但頂峰和漲潮可持續多久仍不確定。

油價今年1月3日站上100.09美元(約316令吉)水平,短短5個月內已漲至現有的120美元(約378令吉)以上,揚升近20%。

相較1年前,油價漲幅更高達98%。

原油期貨昨日首次收在每桶120美元以上,市場認為,油價高企未必導致需求下降。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預測,未來幾個月油價將保持3位數字,下半年平均價將超過114美元(約359令吉)。

《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墨西哥等主要產油國維持產量之際,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消耗量繼續上揚,推動石油價格高漲。

市場認為,產能吃緊及尼日利亞供應中斷,更導致油價走高。

白文春指出,美國聯儲局或再調低利率,導致美元走勢疲軟、西亞局勢不穩,及美國及日本低利率環境帶動投機活動,皆推高油價。

油站業者建議
效應料不顯著

大馬油站業者協會昨日提出3項建議,以減低政府燃油補貼,經濟學家認為,該會建議效應不大,政府若要減輕補貼,應從需求著手。

油站業者協會昨日提出3項建議,包括限制油站運作時間在早上6時至晚上11時、限制開設新油站及儘快停止各項獎掖。

白文春指出,上述建議是從供應著手,惟欲減少補貼應解決需求問題。

“克制需求的措施,包括調高汽油售價、控制汽車銷量、調高電費等,鼓勵消費者有效運用資源。”

他說,當油價水平高漲時,政府必須採取上述措施。

不過,基于政治因素考量,政府可能展延至明年,才採取行動。

第二財長丹斯里諾莫哈末早前指出,政府預測在8月份公佈財政預算案前,探討燃油補貼制。

他今日說,若每桶石油價格介于100美元至120美元(約315至378令吉)間,政府需撥出450億令吉補貼燃油及天然氣。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 ... mp;art=0508bs01.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8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四伯爽 的帖子

From The Times
April 29, 2008
Oil speculators push price to £5 gallon
David Robertson, Business Correspondent

Petrol is likely to hit £5 a gallon today as “hot money” from speculators drives the oil price to record levels.

Lehman Brothers, the investment bank, has estimated that fuel is 30 per cent overpriced because of an influx of money into the oil market from investment funds.

It believes that hot money accounts for between $20 to $30 of the recent increase in oil prices and that about $40 billion (£20 billion) has been invested in the sector so far this year — equal to all the money pumped into oil last year.

The price hit a record of nearly $120 a barrel yesterday after North Sea production was shut down because of the Grangemouth refinery strike. In early trading, the price of US light crude rose $1 to $119.93. Prices later retreated to settle up 23 cents at $118.75 a barrel. The rise came on top of a $2.50 gain on Friday and leaves the price up about 25 per cent since the start of the year. Brent rose 40 cents to $116.74 and analysts are predicting further rises.

Petrol averaged £1.0977 a litre yesterday, translating into £4.99 a gallon, and it is expected to pass the £5 barrier as early as today.

The situation may get even worse in the coming months. Chakib Khelil, the Algerian Energy Minister and president of Opec, said that crude could reach $200 a barrel.

The price rise comes despite a 400,000 barrel-a-day reduction in physical deman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consuming less because of its economic slowdown. This has been more than offset by funds seeking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to the falling US dollar.

Michael Waldron, energy analyst for Lehman Brothers, said: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financial demand as many funds have poured into oil as a hedge against inflation and the weakening US dollar. This has been the main factor in driving the price in recent months. We do not think the fundamentals justify oil at $120 and, without financial demand, we think it would be trading at $20 to $30 below that level.”

Analysts fear that the price will rise even higher as supply shortages get worse in the coming months while both physical and financial demands increase.

On the supply side, shortages may occur if there is a bad hurricane season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because the oil industry typically saves maintenance work at fields such as the North Sea for good weather.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iddle East has led to a large increa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diverting oil and gas away from export markets to feed domestic needs. This has exacerbated the effect of rising energy demand in the region.

Yesterday’s increases came as the workers at Grangemouth, which is operated by Ineos, a chemicals company, began the second day of a two-day strike over pension benefits.

This forced the closure of the 700,000 barrel-a-day Forties pipeline and sparked fears that Scotland and the North of England could face petrol shortages. Grangemouth supplies 10 per cent of the UK’s petrol but also produces power for BP’s Kinneil plant, which processes the oil from the Forties pipeline.

The high price of oil is having an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with airlines failing and drivers paying more to fill their cars. Eos, the business-class-only airline, went into Chapter 11 bankruptcy protection yesterday and joins at least six other carriers that have also been grounded in the past two weeks by high costs.

http://business.timesonline.co.u ... /article3835157.e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8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四伯爽 的帖子

Lehman Bros. Report: Oil Bust in the Cards
Is $120 oil even real? Not if you ask the Saudis, or even Lehman Bros.

The investment bank’s oil expert said this week that the oil boom is due to bust. Economic growth across the globe will slow just as new refineries kick in, raising supply.

Recession or not, a U.S. slowdown will slacken demand sharply, right as new oil hits the market.

"Supply is outpacing demand growth,” said Michael Waldron, Lehman’s oil strategist.
"Inventories have been build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We have pretty significant projects starting soon in Saudi Arabia, and large off-shore fields in Nigeria,” he said. Lehman is now predicting prices at $83 a barrel in 2009 and as low as $70 in 2010.

Although some years off, Brazil too has found as much as 8 billion barrels of light oil and gas offshore. The South American giant’s president says his country might well join OPEC when the Tupi field begins to pump, in 2011.

In addition, Middle Eastern sovereign wealth funds have pushed up the oil price by investing billions of their oil gains, ironically, in commodities index funds.

Now they could be looking to get out, warns Waldron. He figures the money effect has driven anywhere from $20 to $30 into the barrel price.

In addition, a weak dollar is holding oil prices high,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statements from OPEC leaders over the past week.

If you buy the views of OPEC’s various leaders, that’s at least another $20 of oil price that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actual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In addition, Europe’s central bank seems bent on containing inflation there. A rate increase in Europe is sure to contain the euro’s rise against the dollar — if serious steps are taken soon.

Couple that with a lower-than-expected rate cut in the U.S. next week, or perhaps no cut, and the oil price drops as the dollar gains ground.

All this is having little immediate impact now, of course. U.S. gas prices at the pump hit $3.58 a gallon just as the summer driving season kicks off.

If nothing changes, analysts now expect gas to rise to as high as $4 a gallon in as little as a mon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5-2008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四伯爽 的帖子

Oil bubble will burst soon, says Lehman report news
April 25, 2008

Mumbai: The oil boom is on its last leg and may last a few months before a clutch of new refineries start operations amid slackening economic growth across the world, consultancy firm and investment bank Lehman Brothers has predicted in a report.

The report said supply is in fact outpacing demand growth even as inventories have been building up for quite some time now. This announcement must surely come as a huge relief for consumers reeling under high oil prices for some time now.

Tellingly, this news comes only two days after Thomas Boone Pickens, an American billionaire who made a fortune in oil speculation, predicted that oil could reach the $150 mark soon. Justifying his stance, he had said that the current global oil supply of 85 mbpd was well short of the requirement of 87 mbpd. "When you have 85 billion to cover 87 billion, the price has to go up," he said.

''Inventories have been build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We have pretty significant projects starting soon in Saudi Arabia, and large off-shore fields in Nigeria,'' said Michael Waldron, the US bank's oil analyst.

Saudi Arabia has started production at its 500,000 barrels per day Khursaniya field while the new 1.2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mbpd) Khurais field will start next year, the report pointed out.

Saudi Arabia plans to spend $90 billion in oi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lifting capacity to 12.5 mbpd by the end of 2009 while a clutch of new refineries will add almost eight mbpd of new capacity by 2010, the report pointed out..

Reliance Petroleum's 600,000 bpd refinery at Jamnagar in India also featured in the report. The facility is to be tested by trial runs in July and expected to be commissioned in September.(See: Reliance plans trial runs at Jamnagar refinery in July)

However, the report makes no mention of the planned capacity addition which will double the amount of oil refined per day, from 0.6 mbpd to 1.2 mbpd. This would effectively catapult it from the estimated third position to the top of the oil refining stakes. This was asserted by H R Meswani, executive director of Reliance Industries Ltd (RIL), back in 2006, when the company was scouting for funds for the project.(See: Reliance Petro may borrow up to $2 billion for refinery expansion)

The build-up in supply comes at a time of cooling world demand. Recession in the US is expected to curb consumption by 300,000 bpd this year.

hese predictions were not without reason and found echo earlier this week. Oil prices had eased on Wednesday from a record high of nearly $120 a barrel in the previous session, after crude oil stocks rose more than expected last week in the world's top energy consumer the United States.

US crude for June was down 47 cents at $117.60 a barrel at 1506 GMT. The May contract expired on Tuesday at $119.37, after briefly hitting an all-time peak of $119.90. London Brent crude was down 25 cents at $115.70, after touching a record high of $116.75 the previous session.

At that point of time, Waldron had commented, "A lot of the movement up to $120 can be explained with financial demand. We don't feel $120 is justifiable in terms of underlying fundamentals."

Lehman also trimmed its forecast for global growth from 1.5 mbpd to 1.1 mbpd, predicting a slide in prices to $83 next year and $70 to $80 in 2010 . This was very much in contrast to the five-fold increase in prices that oil has seen over the last half a decade.

Drilling costs have even started to fall with the levelling of oilfield machinery and maintenance costs. These are all time-honoured signs that the cycle may have topped, it pointed out.

The report blamed the price spike on a $40 billion inflow into commodity index funds this year, much of it from Middle East sovereign wealth funds - the petro-investors may have second thoughts about gaining ''double exposure'' to commodity prices.

''Financial flows have been the marginal driver of prices since the onset of the credit crunch. Investors are using oil as a hedge against inflation and a falling dollar,'' the report said.

The index effect has lifted prices by $20 to $30 a barrel. This could reverse sharply once the dollar starts to stabilise against the euro, since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has become the proxy watched by oil traders for signals, it said.

The latest spike was driven by terrorists' hit at a Nigerian pipeline and fears that the 'Forties Pipeline' from the North Sea might be closed as a knock-on effect from threatened strike action at Scotland's Grangemouth oil refinery.

Pipeline attacks in OPEC member Nigeria last week shut 169,000 bpd of Bonny Light production, forcing Royal Dutch Shell to declare force majeure on exports.

Britain's Grangemouth oil refinery is proceeding with a gradual shutdown ahead of a planned strike at the weekend. Management and union members are in talks to try to avert the strike which could disrupt fuel supplies in the UK.

http://www.freerepublic.com/focus/f-news/2007319/post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08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曹仁超 - 投資者日記 (09/05/2008) - 現代人趕住發達
5月8日,周四。恒生指數收25449.79,跌160.42;成交七百六十九億五千萬元。5月期指低水,跌177點,收報25308點,代表短期後市向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以美蘇獨大。到1970年代美元崩潰期出現三頭馬車(美、日、德),到今天金磚四國。世界財富由集中鰠美國,到擴散至日本、西歐,再進一步擴散到中國、印度、東歐及俄羅斯、南美洲,相信最後連非洲亦加入。一如太極所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後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直擴散開去。1970年代、1980年代日本同西德相對美國係此消彼長;1990年代至今金磚四國與美國同樣出現此消彼長。雖然係咁,美國仲係全球最大GDP體系,佔全球GDP 22%至25%左右,只係唔再係戰後佔全球GDP 60%咁多而已(美國人口只佔全人類三十分一,卻佔全球GDP 22%至25%,十分驚人)。美國企業粛科技上仍擁有別國所冇鮋專業,並將專業技術不斷向全球出口而賺取外礇;今天美國企業31.5%純利來自海外(1980年前不足15%)。1982至2000年美國經濟繁榮就係建基於專業技術出口,只係踏入2000年呢方面增長率漸漸放緩,結果聯儲局被迫減息刺激房地產上升去抵銷,依家正面對呢個泡沫破裂。

45歲前發達務求享受人生

點樣用四十年時間賺取1000萬元?大部分人已經冇乜興趣,最低要求係用二十年時間去賺取1億元或以上!此乃牛眼投資法漸漸流行理由。因此投資必須命中目標,而唔係同企業共同成長!

牛眼投資法流行有因

好多人只羨慕畢非德鮋財富,卻唔認同佢對財富鮋價值觀。一、作為企業家,可銷售產品或服務去積累個人財富;作為投資者,粛市場作出明婷@@嚝隉A隨覑投資項目升值而帶來個人財富。換言之,鰠創造個人財富過程中對整個社會作出貢獻或推動作用。例如透過個人想像力,勇於承擔風險支持自己睇好或睇淡項目,做社會上鮋先行者。

做社會先行者往往十分痛苦。例如1997年7月1日因白眉董鮋八萬五房屋政策,我老曹睇淡本港樓市,初期反應係被認為敵視特區,慢慢反對八萬五卻變成主流意見。反而2003年9月我老曹睇到特區政府推出「孫九招」而睇好香港地產後,又再次成為小眾。其他例如2001年因美國減息而睇好黃金及能源項目,我老曹又一次成為先行者,到2008年金價升穿1000美元,我老曹認為已夠晒數……。不過,中國傳統社會卻係槍打出頭鳥、誓死不為天下先。點解有呢種「智慧」?理由係中國社會一向冇法治精神,小眾不受法律保護。今天鰠香港支持西藏人士被群眾喝打,點解香港女大學生仍有膽企出鈬?因為香港有法治,法律保護小眾、異己,讓人可獨排眾議或做先行者而無所懼。此所以資本主義只能夠鰠西方成長而非東方。

內地官員俱成慈善家

中國人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為富往往不仁,認為富豪鮋財富獲得係巧取豪奪,而非服務社會鮋,或以個人想像力、創造力、勇於承擔風險作為代價鮋結果。中國人認為無商不奸,鬥批資本家並非共產黨先至有,中國歷史唔少富豪皆不得好死。古代社會分士、農、工、商、兵,將保家缳國鮋兵列為最低,商人只係好DD,做官鮋士則高高在上。儒家思想更大力批評追求利潤為劣行,有錢人捐錢叫沽名釣譽、有錢人有D文化叫附庸風雅,總之有錢就係有罪。1970年代我老曹同行止兄鰠新春恭喜讀者發財,亦被人批評失去知識分子人格,咁鮋社會又點會尊重資本主義?

今天反對勞動合同法者被視為「血汗工廠」,唔准電廠加價叫「體察民情」,汽油市場倒掛係政府「功德」,真係?命!官員都成為慈善家矣,但佢地係慷資本家之慨,而獲「兼善天下」鮋監管。粛咁樣鮋社會,資本主義又點會有前景?

至於資本主義發展鮋第三層次——回饋社會,表表者有畢非德同蓋茨。佢地唔係買政府怕,亦非搵政治利益,而係認同自己所擁有財富與其他人共享鮋精神,對中國人而言更加匪夷所思!中國人富起來往往仲未夠,更希望子孫萬代亦富有,做善事係為後代積福,而非認為個人財富應與別人共享。所以,當中國人富起來便睇唔起別人,中國人富起來要到世界各地買豪宅、買名牌,今年流行鮋新玩意叫做保護聖火!我地仍未擺脫憎人富貴厭人貧鮋日子。

乜№土地養出乜№果實。咁樣鮋土地,點樣迎接大國崛起?唔好自欺欺人喇。

大摩估計歐洲物業價格全面進入退潮,部分國家樓價下調幅度可能高達25%,令歐洲地產股失去吸引力。英國商業樓租金估計今年跌2.5%、明年跌6.1%、 2010年跌1.7%;商業樓價今年跌11.8%、明年跌5.7%、2010年跌0.2%。即係話最快要到2010年各位才可重返英國物業市場。

做善事係對付抑鬱症良方

被認為「股市最後一個大佬」——湖南湧金投資董事長魏東,粛北京南長河畔家中墮樓身亡,消息由旗下上市公司九芝堂、國金證券及千金藥業發布。湧金系係私募基金鮋神話,其掌門人1967年粛湖南出生,中央財經大學畢業,進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做事。其後成立湧金公司,利用轉配股、法人股收購等政策上鮋盲點套利,積累資本。2000年借VC(創業基金)理念投資孵化科技創業企業如青島軟控、北青傳媒(1000)粛港上市等公司,2002年再以私募股股權投資手法收購千金藥業,再以九芝堂作為控股平台。估計依家湧金系所持上市公司股權總市值達28億元。最近幾個月魏東受抑鬱症嚴重困擾,曾多次表示退出,最終跳樓身亡。旗下公司停板一天後恢復買賣,走勢平穩,公司經營及管理活動一切正常,證明同財政問題無關。現年四十一歲鮋魏東正當壯年,卻落得咁鮋收場,十分可惜。所謂抑鬱症粛金融市場十分普遍,因為金錢來得易、去得易,好易出現心理唔平衡。唔少人一年內賺鰦1億元,第二年又失去5000萬元,對一般人而言仍有5000萬元應該算好好,只係患得患失鮋心理壓力好大,如不及時開解,好易走上自殺之路。研究證明,快樂有50%係天生鮋、40%係你自己點睇決定,只有10%同環境有關。你可以擁有100萬元而好快樂,亦可以一如魏東擁有10億、8億元走去自殺(可能因過去半年失去其中50%)。

換言之,專業技術出口帶鈬鮋繁榮已粛2000年結束,美國透過CLO(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s),利用群眾鮋盲目去推高資產價格,製造出2003至07年鮋繁榮,未來會否加倍奉還?例如衍生工具、期權、期指、貨幣合約等將投資工具變成兩大極端──成功者上天堂,失敗者落地獄。過去投資股票,股價跌三分一甚至50%,亦只失去本金30%至50%;衍生產品卻係贏盡或輸光!絕對係Double or Nothing遊戲。不過亦好難說錯與對。阿爺鰟代想發達必須三代(第一代克勤克儉累積原始資本,第二代做生意將資本擴大,到第三代才大富大貴)。我地呢代一代人已可發達,例如1967年恒生指數67點到2007年32000點,四十年內恒指升四百七十七倍;1967年用1萬元到2007年變成1000萬元並唔困難,變成1億元有一定難度,但變成10億元亦大有人在。現今社會認為,用一生人去發達已無法享受發達成果,現代人鮋要求係四十五歲前發達,即只用二十年時間去賺取1000萬元(最低要求)、1億元甚至10億元,然後四十五歲後去嘆世界,此乃點解鰟D高風險高回報率項目咁受歡迎之底因。

我老曹感覺係,對付抑鬱症最有效辦法係做善事,少少捐助已可以令別人快樂,自己鮋抑鬱症自然不藥而癒。呢幾個月如有人勸魏東暫時離開工作崗位,捐助 1000萬元去幫助別人,相信佢鮋抑鬱症已經醫好,唔會走上自殺之途。2003年母親逝世後,我老曹亦極之失落,係咪患上抑鬱症便木宰羊,但當時失去賺錢興趣,覺得一切事物都冇意義。其後我老曹開始做善事,五年過去,今天我老曹較2003年快樂許多。人係好奇怪鮋動物,唔係物質生活便可滿足,反而物質愈豐富、精神上感覺愈空虛,有人尋求宗教上慰藉,我老曹則發現做善事幫助大好多。原來令別人快樂結果亦可以令自己快樂!唔信你地可以試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5-2008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大尾巴作怪
13/05/2008

  5月12日,周一。國家統計局宣布4月份CPI上升8.5%。人行宣布5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至16.5%,此乃今年內第四度上調。

  滬深三百指數今天升26點,收3904.92,睇鈬技術反彈仍在進行中。

  中國今年4月私家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上升8%,至四十三萬九千二百七十九架,係三十五個月內首次升幅單位數。5月份勞動節假期估計銷量可回升,不過內地汽車製造股鮋高峰期已過去。


國際金融中心熱

  《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北京市委已正式下發「關於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意見」。睇鈬內地除上海、深圳外,天津及北京亦有意成為全國(或區域)金融中心。

  中國最先鮋金融市場粛深圳開始。1990年代上海開發浦東時,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口號,並獲國務院認可,其後深圳、天津以至西安,都提出要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中央粛呢個問題上一直未表態,即唯一獲國務院認可鮋只有上海。呢次由北京市提出,上述問題又火熱起來,會否一下子粛全國各大城市都出現國際金融中心熱?

  花旗推介遠洋地產(3377),估計今年每股獲利55.8仙,升2.2%,O十點九倍,目標價10.22元;中化化肥(297)今年估計每股獲利32仙,升48.4%,O十九點一倍,目標價7.6元。

  3月份VIX指數嚴重超賣後,大市出現反彈;到5月VIX已迅速返回正常水平,即拋空者已完成補倉。恒指由5月5日至今下跌速度亦幾急;標普五百指數走勢係頭肩頂破頸線(1430點)下跌後鮋反彈,粛接近200天線水平反彈完成。


三大股市港股最弱

  受到「Sell in May」影響,道指由5月2日13132點開始回落,不過由今年3月10日開始所形成鮋上升軌至今未破(除非12700點失守);反之,恒指雖然由5月5 日26387點才開始回落,第一天(5月5日)已跌穿上升軌支持位,上周五收市指數25063點。滬深三百指數雖然由5月6日4075點回落,至今仲係上落市,即三大股市中以港股最弱。

  債券大王格羅斯認為,3月份開始鮋上升市只係熊市反彈,認為「最惡劣日子已過去」鮋言論係唔成熟鮋。美國第五大建築公司K Bhome創辦人Eli Broad粛比華利山Milken Institute Conference話,美國有大量未售出鮋住宅,需要三到四年才能完成清理,佢唔認為美國樓價已見底!雖然高盛證券CEO Lloyd Blankfein及基金界泰斗麥樸思認為最惡劣日子已經過去,但世界銀行前主席James Wolfensohrn就唔同意,並認為次按市場虧損最終將達到1萬億美元,IMF估計虧損可達9450億美元。

  上周三CDX.IG 10指數(代表一籃子投資級CDS)出現大波動,係4月8日以來最大一次,睇鈬麻煩又再開始。CDS(Credit-default swaps)在2000年規模只有1萬億美元,近年發展成為62萬億美元鮋市場,成為投機者資金最主要來源。上述產品1990年代中出現,在二十一世紀迅速發展貝爾斯登、MBIA、Ambac、Countrywide Financial公司出事後,相信CDS市場自去年8月起進入萎縮期,因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都在拋售CDS。粛咁鮋情況下,相信短期內美國股市唔會出現牛市。

  美國財長保爾森、JP摩根大通主席Dimon都認為,次按危機已經過去。記得2001年3月科網股分析界權威Macro Mavens亦認為納指已完成跌幅,但2001年3月至02年10月納指卻再跌50%。達官貴人往往高興得太早、醒覺得太遲!

  4月份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令鮋公司高達五千一百七十三宗,較去年同期升49%!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鄧克伯格表示,粛經濟增長期只能勉強維持生存鮋公司,鰠經濟低迷期往往被市場踢出局,呢個正係依家所見到鮋情況。去年8月開始鮋次按危機,正逐漸對美國小型企業構成打擊。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次按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正在擴大,小心海外機構投資者大舉拋售在華資產,將資金調回母國。此舉可令人民幣不升反跌(上周三曾一度急跌,暗示投資及貿易流出現變化)。商品價格上升,加上中國自然資源有限,已引發通脹經濟,令中國資本市場見頂,引發投資者拋售。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次按危機對中國經濟鮋影響正在浮現;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鮋利潤升幅只有36.7%(上半年43%),今年首兩個月更只有16.5%。小心今年下半年進入單位數字升幅。

  美國GDP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長率便下降5.2個百分點。如美國今年GDP只升0.5%,中國今年出口升幅將較去年減少8.8個百分點。謝國忠認為,中國仍係一個靠出口帶動型經濟,經濟核心仍係出口,通過國家體制投資公路、橋樑、電廠等去支持出口競爭力。如出口量減少,其他投資亦將慢下來。

  歐羅區內德國經濟仍保持良好,但西班牙已進入衰退,意大利到達衰退邊緣,法國消費也大幅放緩。德國42%出口到歐羅其他國家,例如西班牙佔德國總出口7%,擔心最終連德國亦無法保持GDP增長。

  OECD國家因擔心次按危機而紛紛減息,但新興市場如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因擔心通脹而紛紛加息,主要係油價同食物價格大升。睇鈬新一輪風暴鰠5月形成中。上周五油價見126美元一桶,鰠油價創新高環境下,財富由OECD國家大量移到中東產油國。九年前油價10美元,今天高盛證券預測油價五年內見 200美元,因為今天不但OECD國家需要石油,中國同印度亦需要,結果油價愈搶愈高。

  點解大部分投資者皆輸錢?來自Vantage Consulting firm鮋Mark Finn研究所得,就係追熱門投資項目鮋代價,以及忽略基礎分析。

  Gary Hirst博士由1991年起利用電腦去分析技術分析系統,例如猜測指數(Stochastics)、RSI、波浪理論(Elliot Wave)等,結果卻令人失望。

  長遠而言,真正出色投資者只佔20%!呢20%表現出色鮋投資者中,只有3%能夠透過投資致富,即一百個投資者中只有二十個跑贏大市,粛上落市中能致富者只佔3%。大部分富有者係透過經營本業(例如本港地產商、廠商、零售商等),只有極少數係透過投資致富。


愈近升市尾聲投入愈多

  即使鰠上升市中(例如美國1982到2007年),80%投資者仍跑輸大市,其中理由係因為「大尾巴」(fat tails)理論。即係愈接近升市尾聲,你投入鮋資金反而愈多,結果將大部分利潤輸掉。例如1982年用10萬元開始,要贏幾多次才變成20萬元?再贏幾多次才變成40萬、80萬、160萬、320萬元、640萬、1280萬元?只要輸兩次、每次損失50%,你便變回只有320萬元!你鮋投資愈成功,你鮋尾巴便愈大,只要輸一次,你鮋損失便十分驚人!幾多香港人粛1997至2007年失去由1967至97年所賺得鮋一切?!又有幾多人粛去年10月到今年3 月內失去2003年4月到07年10月所獲鮋利潤?上述都係「大尾巴」在作怪!

  何況香港1997年起、美國2000年起,股市已變得十分周期性(cyclical),令買入後持有(buy and hold)者唔易賺錢,只有低買、高賣者才可。可惜80%投資者卻係高買低賣!投資者往往粛股市大旺市時入貨、股市低潮時減持。

子女主動關心父母好過請飲茶  母親節過去了,做子女鮋點樣慶祝母親節?新論壇上星期曾訪問六百名父母,子女行為中邊一項最令佢地開心或擔心?結論大家不妨參考。

  一、最令父母開心係子女主動關心父母,與父母談天。原來父母最開心係同佢地談天唔係請佢地飲茶。

  二、有好鮋品德和道德價值觀。子女只要生性做人,父母已好開心,唔使發達買豪宅畀父母住。

  三、子女能獨立自主,唔使父母擔心。原來只要養活自己,父母已經好開心。

  父母最擔心係乜№?排第一係濫藥。作為子女只要濫藥,已可傷透父母鮋心。第二係沉迷賭博。第三係經常唔返屋企。

  原來令父母開心好簡單,只要能做到前三項或戒掉後三項,你鮋父母已經好開心,要求一D都唔高,點解仲有咁多子女做唔到?!

愈接近升市尾聲,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反而愈多,結果將大部分利潤輸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8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曹仁超)

多災多難
曹仁超  2008/05/14

  5月13日,周二。假期之後恒生指數回升489.6,收25552.75;成交808.38億元。5月期指升590點,收25450點。長實(001)、和黃(013)、新地(016)、礇控(005)、恒生(011)、中移動(941)都有不俗升幅。

  滬深三百指數跌1.36%,收3851.69。國壽跌4.7%、海螺水泥升5.5%、華新水泥漲停、雲南白藥亦漲停;上海汽車跌3.6%、一汽轎車跌4.4%、中石油跌3.8%。

  中央政府下令關閉煤礦、化工廠、油井及天然氣井,以減少地震影響,短期將刺激能源價格上升。

  英國4月份CPI升3%(3月份升2.5%),係十三個月內最高,亦係第七個月超過英倫銀行鮋目標水平(2%)。由於4月房價回落,英鎊可能繼續減息。

內地將收緊建築標準

  美國最大豪宅建造公司Toll Brothers營業額粛第二季度下跌30%,至8.18億美元,因需求減少及買家取消25%合約,平均每份合約值534000美元,較一年前跌26%(較上一季跌7.9%)。不過,該公司股價由今年1月1日至今上升17%,因投資者相信最惡劣日子快將過去。

  花旗推介中海油田(2883),估計今年每股獲利66.5仙,升22.8%,O二十點九倍,目標價16.9元。

  四川汶川附近最受地震影響鮋兩大城市係成都及重慶。萬科粛成都有十一個項目(三個已售,五個出售中),華潤置地(1109)有四個,雅居樂(3383)、合景泰富(1813)、瑞安房地產(272)、新世界中國(917)、中渝置地(1224)等鰠兩大城市都有投資,未知所受影響如何。

  四川地震死亡人數已超過一萬,其中約五千人鰠汶川,該區約80%房屋倒閉。隨之而來係暴雨令道路進一步阻塞,令救援工作更困難。咁多房屋倒閉,理由係建築方面冇加入防震措施。

  地震之後,相信中央政府將進一步收緊建築標準,只要抗震方面做得好,建築物係可以承受十級大地震都唔倒塌,呢點可向結構工程師多作了解。中國唐山大地震之後,汶川地震仍有咁多房屋倒塌,令人唏噓。

  今年中國都算多災多難,先有華南一帶雪災,然後係西藏暴動,接覑係地震,如再加上股災、高通脹……。

  美股完成3月17日至5月3日鮋反彈後又會點?估計美國企業純利粛今年上升8%,明年上升14%。從上述純利升幅睇,美股現價只係合理,唔算高亦唔見得特別吸引,最大可能性係隨覑業績公布而作個別發展,有D股價上升,亦有D股價回落。金融股由過去underweight轉為中立,相信最壞日子已過去,但唔少機構仍須集資,而且復甦需時。反而工業股可轉為overweight,相信利淡因素已在股價上反映。商品價格自1999年起上升,但對全球通脹率(CPI)壓力唔大,唔似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期。呢次如非2002年起美元礇價轉弱,CPI升幅相信更細。投資者毋須過分憂慮CPI進一步惡化(內地例外),比較上令人擔心反而係信貸收縮所產生鮋Spill-over效應。相信CPI升幅受控制後,唔排除今年第三季美國仍會減息半厘去刺激明年經濟(如退稅計劃未能產生效果鮋話)。相信美國正進入低利率、低GDP增長率及低CPI升幅期,一如今天日本。

  今年5月CRB商品期貨指數,如剔除油價及CPI上升因素,只及1974年高峰期56%。即係話除油價外,其他原材料價格由1974年至今係回落而非上升!商品價格指數2002年至今上升160%(但2002年指數為近三十年內最低)。農產品價格指數2003年至今平均升幅50%(1974至2002 年農產品價格扣除通脹下跌75%)。除油價外,冇一種商品價格係真正較1974年高峰期更高!以金價為例,今年最高見1036美元,表面上較1975年1 月850美元高出22%,但美元購買力由1974年12月至今平均每年失去5%。今天1035美元鮋購買力相等於1975年335美元鮋購買力,即金價粛過去二十三年其實係貶值60%,證明獱金並唔保值。今年唯一跑贏通脹鮋商品係油價,今天126美元一桶相等於1980年鮋53美元(當年係45美元一桶),升幅亦只有18%。

人民幣或破六遏通脹

  依家通脹率主要集中鰠能源及食物價格上。糧食價格上升可刺激農產品生產上升,唔會成為長遠問題,只要人類減少肉食、多吃植物類食品,已可令糧食價格回落。另一因素係減少玉米用作生物燃料,亦可令肉價回落。能源價格比較上麻煩D,需要較長時間才可建立替代性能源及節約能源產品。

  最近八年能源及商品價格上升,背後理由係1980到2000年呢二十年能源及商品價格回落鮋結果,今年相信已進入高潮期。

  人民幣溫和升值、加息兼增加存款金率,卻未能令人民相信政府打擊通脹鮋決心。4月份CPI上升8.5%,加上呢次四川汶川大地震,5月份中國CPI擔心進一步上升,可能逼政府使用強硬手段,例如容許人民幣再升9%或以上(即分析界所指鮋「破六」行動)。如以歐羅計,人民幣須再升值15%才合理;但係咁樣會令中國鮋過熱經濟迅速冷卻。以中國家纒情況,GDP增長率如降至8%仍可接受,一旦低於8%,麻煩便大量湧現。粛CPI壓力下,希望人行唔好採用過激鮋金融政策,以及令中國GDP增長率急速下滑(尤其係奧運之後),導致經濟面對Boom & Bust危機。

  今年依賴低工資鮋工業正由中國移去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國家,有小部分移向內陸。珠三角一帶工業產品出口佔中國總出口30%,根據瑞信分析員陶冬4月 29日報告估計,約三分一工廠將鰠三年內外移,所失去鮋訂單能否由其他唔太依賴廉價勞工鮋製造業及內需所取代,例如電腦圓晶片、電子消費品、汽車等?

中國高科技出口難填補製造業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GDP上升六十八倍,但有七億內陸中國人未能分享改革開放所帶來鮋好處。小胡上台後已努力平衡地區上鮋不平衡,包括三農政策、稅制合一(外資企業稅率由15%升上25%,內資企業稅率由35%降至25%)、支持中西部開發、大搞基建(例如青藏鐵路)。 2002年至今中國出口較高科技產品上升412%,至3478億元人民幣,或佔2007年總出口28.5%,令中國GDP仍能保持11.9%速度上升。隨覑出口退稅減少(或取消),鰟D依賴低勞工成本鮋製造業去年下半年起逐漸外移,今年首季已見中國出口增長率大幅放緩,高科技產品出口近五年雖然急升,但似乎未能填補依賴低勞工成本行業產生鮋衰退!上述情況1990年後鰠日本出現,其後輪到台灣及南韓,1997年甚至東南亞國家,2008年起會否同樣在中國出現,將決定中國經濟會否出現Bust!

  瑞銀估計今年第二季至明年底美國住房售價仍會回落10%,而今年底失業率將上升到6%,美國經濟復甦粛今年內出現機會唔大,所以今年3月17日至5月 3日美股上升只係一次反彈,而非見底回升。《華盛頓郵報》╱ABC消費信心指數5月3日已跌至負46(上一周為負41),4月份該指數係負39、3月份是負31。Rasmussen消費者指數5月份為73.5(4月份75.4、3月份77.5);小商人信心指數4月份為76.1(3月份77.8)。上述指數都顯示美國經濟仍在惡化。

  油價125美元(今年第一季平均油價98美元,去年第四季平均油價91美元),即能源開支佔去美國人稅後收入4.5%(去年第四季3.5%、2003 年只佔2%)。十年前油價每上升10美元可佔去美國GDP 0.8%開支,今天油價每上升10美元只佔去美國GDP 0.5%,即美國人承受高油價鮋能力上升鰦。

  根據聯儲局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SLOOS)調查,4月份銀行貸款標準係收緊鰦而非放鬆鰦。利率雖然下降,但借錢要求較前更緊,情況已同2001年接近(或1990年)。銀行收緊銀根,估計將令美國今年第一季GDP增長率減少1%,令第二季GDP增長率減少1.5%,以及令第三季GDP增長率減少2.8%。銀行收緊銀根已令美國今年第一季GDP只升0.6%,第二季估計只升0.8%(雖有退稅刺激)。瑞銀估計,今年美國GDP升幅只有0.9%,明年2%。
  美國今年收支赤字佔GDP收窄到3.8%,估計明年降至3%。美元礇價即使唔回升,亦不應再下跌。自從2001年格蛇發現通脹率唔再威脅美國經濟後便一再減息,令美元下跌,係引發油價及商品價格上升鮋最大因素。2001年1月至今年3月美礇指數跌幅超過40%,不過2008年3月至今已回升3%。瑞信分析員Andrew Garthwaite認為,隨覑美國收支赤字收窄及下半年歐羅開始減息,相信美元礇價止跌回升,並推介礇控(005),估計係美元升值鮋受惠機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06:26 PM , Processed in 0.0754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