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REX

【冷眼分享锦集】(南洋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7-2007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集 :钱的三种用途

分享集 :钱的三种用途2007/07/09 14:42:33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假如你手头有1万令吉,你会怎样用它?

用钱也好像赚钱一样,花样百出。怎样用法,是个人的选择,无所谓好不。

对我来说,钱的用途有三。

第一种:存银行,这是下策。

理由: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把钱长期存放银行,最后得不偿失。

是的,存款人是会得到一点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发达的多数是付利息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利用别人的钱去赚钱。

收利息人很少有发达的,因为他只懂得利用自己的钱去赚钱,自己的钱有限,所得回酬微不足道,怎能发达?

做生意、投资而发达的人,我见得多了,可从来没听说过有靠利息收入而发达的。

投资家向银行借钱投资,获丰厚回酬而致富,所借的正是你存在银行的钱,你为什么不自己投资而致富?

长期把钱存放银行,吃亏的既然是存款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排除去存款?

答案是(1)不懂得投资;(2)因为害怕失掉。

钱赚来不易,害怕失掉它,这是投资的最大心理障碍。

吃亏总比亏掉好,所以大部份人选择定存。

第二种:花掉,这是中策。

三十年前,7万令吉就可以买到一间独立式洋楼。

三十年后的今天,7万令吉只够买一间廉价屋。

通货膨胀是金钱之大敌,它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吃掉金钱的价值。

如果你不会投资,与其把钱长期存在银行,不如把钱花掉更合算。

同样数目的钱,现在所能买到的东西,肯定比将来的多。

第三种:投资,这是上策。

把钱投资在可以增值的资产,或是可以使钱生子又生孙的事业上,似雪球般越滚越大,抵消通膨而有余。

钱永远不够

你只应把相当于六个月生活费的钱存放在银行,其余的应全部用来投资。

一有多余的钱就投资,不要等待存到所谓“足够”时才投资。因为钱永远是不够的。

切勿把钱花在购买消费性的资产上,如汽车,它的贬值比货币的贬值更快,你会遭受通膨加贬值的双重损失。

采用上策,你有机会成为富人。

采用中策,你享受了人生。

采用下策,你注定一辈子平凡。

你属于那一种人,决定于你采用何“策”。




资料来源: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7&pg=12&ac=748541

注:版权归作者冯时能与南洋网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7-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zm 于 10-7-2007 11:14 PM 发表
分享集 :钱的三种用途2007/07/09 14:42:33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假如你手头有1万令吉,你会怎样用它?

用钱也好像赚钱一样,花样百出。怎样用法,是个人的选择,无所谓好不。

对我来说,钱的用途有三 ...


咦咦? 上中下策。。让我想起三国的庞统为刘备对成都的局势的策略!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7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chukh1 的帖子

最后庞统为自己定了下策。都怪他不服的心态,才会招致死于乱箭之下!


落凤坡啊。。。落凤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7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zm 于 10-7-2007 11:14 PM 发表
分享集 :钱的三种用途2007/07/09 14:42:33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假如你手头有1万令吉,你会怎样用它?

用钱也好像赚钱一样,花样百出。怎样用法,是个人的选择,无所谓好不。

对我来说,钱的用途有三 ...


基本上,我还是个更激进的人,没有汽车、没有屋子、没有存款。。。
可能等到年纪大点了才会想想该如何花钱。。而不是成天想着投资。
不过,昨天看了本书,看到了30年后的金钱价值放在定存和放在投资的比较。真的相差蛮大。如果你只需要在30年后享用金钱,投资真的是上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7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chukh1 的帖子

呵呵,这三策(上中下)让我想起了富爸爸说的“三个财务核心价值选择”:富有(上),舒适(中),安全(下)。一个人的选择不同,他的人生道路就会从此不同了。因为不同的选择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7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4 jackphang 的帖子

但我觉得短期内让钱在银行"休息",耐心等待时机,才为上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7-2007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集: 归三为一,为上上策


分享集 :钱的三种用途

分享集 :钱的三种用途2007/07/09 14:42:33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假如你手头有1万令吉,你会怎样用它?

1。  用钱也好像赚钱一样,花样百出。怎样用法,是个人的选择,无所谓好不。

>>>>> 用法既然无所谓好不,为何过后还分上策,中策,下策。 作者的前提与后面的论点背道而驰,似乎立场不清不楚。 干脆就直截了当说用钱投资分好坏,有智慧的用法为好,无智慧为坏。  为何说有智慧,而不说聪明的用法。 原因是聪明的用法和智慧的用法,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老千运用聪明的手法或布局去用钱来引诱无知的人而达到赚钱的目的,可是这是天地不容,人们也可能同情受害者而诅咒这些老千绝子绝孙,所以这种用法为坏。 智慧的用法如一个“平凡”人愿意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捐给有需要的人,这是好的用法。经典例子有把所有身家用来开学校的宣教士和华教分子。   


2。  对我来说,钱的用途有三。

作者对钱的用途的认知无法让人满意。 首先钱的用途不只三,它也可以用来做慈善,应急之用 (如医疗费)。 这些用途和作者提到的第二种用途大不相同,也非为中策,所以不能当做“花掉”用法。

另外,把存款在银行和投资分别也不贴切。  存款在银行可为流动金也可以有投资性 (如每天到期存款,每30天, 60天等)。 由于投资在银行的风险相对地低,流动性高,所以回报也低,并不代表这是一个下策。


3。  存银行

第一种:存银行,这是下策。

>>>>>视情况而定。 作者前提没说清楚,会有误导人的可能。

理由: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把钱长期存放银行,最后得不偿失。

是的,存款人是会得到一点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发达的多数是付利息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利用别人的钱去赚钱。

收利息人很少有发达的,因为他只懂得利用自己的钱去赚钱,自己的钱有限,所得回酬微不足道,怎能发达?

做生意、投资而发达的人,我见得多了,可从来没听说过有靠利息收入而发达的。

>>>>> 同样道理,做生意、投资而破产的人,作者应该也见得多了,可从来没听说过有靠利息收入而破产的。 作者仿佛在写出论点时,没容纳理财和风险管理的观念。


4。  投资家向银行借钱投资,获丰厚回酬而致富,所借的正是你存在银行的钱,你为什么不自己投资而致富?

>>>>>谈投资,不能不谈风险。  看东西不要太肤浅和表面。


5。  长期把钱存放银行,吃亏的既然是存款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排除去存款?

答案是(1)不懂得投资;(2)因为害怕失掉。

>>>>>还有是应急之需,生活开销,等待机会等。

好了,不想再浪费时间。  希望cari的人学会如何去看帖,不要人云亦云。  有误导性的文章,想过先才决定要不要放上来。

结论:存款进银行并不代表就是下策,重点是你如何理财,计划一个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和投资计划。  存款在银行也是一种投资,可是它不能和投资股票相提并论,就好像你不能拿投资基金和投资保险来比较一样,因为两种投资工具的特点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07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kindo 于 11-7-2007 10:07 AM 发表
但我觉得短期内让钱在银行"休息",耐心等待时机,才为上策


牛市时,我们要懂得如何利用钱帮我们赚钱才是上策。把钱放在银行只是虚度光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7-2007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集: 人在天涯 如何投资?

2007/07/16 14:32:09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我在任职期间及在退休之后,都常常出国,有时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则纯粹是出国观光。

尤其是在退休之后,时间不受限制,出国观光更加频仍,一年由三次至十次、八次不等。时间短则三、两天,长则整个月。

40年来,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股市,出国次数这么多,是不是对我的投资不利?我又如何解决?

出国反对我有利

回首来时路,我发现出国不但不妨碍我投资,反而对我有利!

(1)我知道我一有机会就往外国跑,所以我坚守一个原则:只买基本面强稳的股项,对於缺乏基本面,投机性强的股票一概不买,久而久之,反而使我养成只买基本面强稳股项的习惯。

(2)在买进时,就准备作长期投资,尤其注重股息收入。

动作越少越好

经验告诉我:股票投资,动作越少越好。

多数人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买卖越频密,赚得越多。实际上,刚好相反,长期投资比买卖频密赚得更多。

只要选对公司,不做什么就可以赚钱,是股票投资的最大好处。

我很少买卖,所以身在大马还是在外国,没有什么分别。

不放心就不买

(3)买进时总是问:“假如我明天就出国一个月,我放心吗?”这已成为我的习惯。

如果答案是:不放心,那就表示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就打消买进的念头。

无论“消息”怎样好,都不买,免得在外心挂挂。

(4)尽量使股票项目多元化。作为散户,我们是局外人,公司里面,总有一些黑暗的角落是我们看不到的。

即使像我这样全力以赴研究公司,又常作公司访问的人,也无法彻底了解,孤注一掷,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像我这把年纪,又常常出国的人,更应提高警惕。

股票投资致命伤

(5)身在国外,如空中之鹰,俯视大地,视野广阔,较易看清楚股市大趋势。

只看到短期的波动,看不清大趋势,是股票投资的致命伤。

(6)更重要的身在外国,远离本地股市的喧嚣,不受群众情绪的影响,头脑更清醒,可以独立思考,作出冷静的检讨,有助於减少错误。

最近我去希腊,途中对大马股市大趋势,作了一番思考,所得到的结论是公牛未老。

二三线股值得投资

一些业绩表现不错的二、三线股,价值还是被低估,值得投资。

这是我个人目前的看法。

根据这个看法,我作了这样的决定:紧握手中股票不放,任公牛奔跑。

我关心,但不担心。

在牛市中,我照样出国。当此文见报时,我已身在中国东北。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7&pg=12&ac=750882

注:版权归作者冯时能与南洋网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7-2007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集: 游手好闲的爸爸

2007/07/23 15:06:00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本文所述,是关於一位同学的爸爸的故事。

这个故事,宛如一颗芝蔴般大小的种子,这枚叫股票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生根、长大,使我跟股票,一辈子结了不解之缘。

话说1960年我高中毕业后,深感英文程度不够,难以觅职,就进入一间补习性质的学院去读英文。

这间学院所收的,都是政府英文学校的初级文凭落第生。

跟我同座的同学,是一位十六岁的小伙子,功课差得很,只是敷衍着过日子。

他每天由司机载送上学,可见家境挺富裕的。

我是个超龄的穷学生,每天要替人补习两场来赚取学费,对这样的一位同学,一方面是羡慕,一方面也是好奇,就问他:“你爸爸是做什么职业的?”

他说:“他没有工作”。

我的好奇心更重了,问他:“没有工作,靠什么生活?”

他的回答更妙:“别人寄钱给他啰!”

我问:“谁寄钱给他?”。

他也说不清楚,总之,他知道有人定期把钱寄到他家里,他父亲只把支票放进银行,就用之不尽了。

我真的很想弄清楚,为什么人家会寄钱给他父亲呢?

我追问得多了,大概他也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回去问他母亲,然后回来告诉我:是“股票”。

他说是他祖父买的“股票”。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股票”。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后来慢慢的听懂了。原来他的祖父是一名矿家,父亲自小娇生惯养,不事生产。

他的祖父怕他的父亲没钱受苦,就买了大批的锡矿股和树胶股,遗嘱写明白不准出售,只准收股息。

那时的锡矿和树胶股股息异常丰厚,周息率十多巴仙的比比皆是。他的父亲定期收到这些锡矿和树胶公司派发的股息,过着富裕的生活。

我的兴趣,一向是文学,小学时穷追武侠小说,初中时醉心新文学,高中时嗜古文如命。

喜欢文学的人,视财经书籍为畏途,我在新加坡的新闻工作者训练课程,也没财经新闻这一科,所以对财经一向是很陌生的。

直到我做记者的第二年,才下决心搞财经。

靠股息过活

实际上,我开始时研究的是经济,后来发现经济的范围太广,不易专精,乃决定研究一个课题“英国殖民地政府怎样控制殖民地的经济”。

在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后,发现除非我了解股票和股市,我是不可能澈底了解殖民地政府搜括殖民地财富的手段的。

就这样我转而研究股票。在研究过程中,我想起了那位同学的父亲的“财源”,这正符合了我的梦想,就一头栽进去,从此就没有回过头。

只要投资观念正确长期累积好股,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像“游手好闲的爸爸”那样,靠股息生活。

资料来源: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7&pg=12&ac=752958

注:版权归作者与南洋网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07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冯时能跟冷眼是同一个人吗?
冷眼还有出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07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白奶人 的帖子

冷眼是冯时能的笔名。他的书还有Popular售卖。不错的书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07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白奶人 的帖子

同一人,最近才把2004出版的"30年股票投資心得"再版推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07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买了  30年股票投資心得  这本书。

觉得不错!

他还有出新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07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白奶人 的帖子

不清楚,我也覺得他的文章不錯.雖然他現在報章發表的文章內容和之前出版的書有點重複,但我還是一樣追看,因為他所提倡的策略和自律,值得時時刻刻拿來溫習和警惕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07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刚入股票市场的新手,这书值得买.最适合长远投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7-2007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股票投資心得" 绝对是一本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07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南洋网哪边可看见冷眼的分享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7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眼分享集,我有买一本,之前在报纸有的邮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7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集: 财报表中应注意项目 2007/07/30 14:19:15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最近假账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打击投资大众对股票的信任性,是必然的。

但我相信在近1千100家上市公司中,做假账的肯定只占小部分,大部分公司的账目还是循规蹈矩的。

就好像在社会中,靠欺诈撞骗为生的人虽然不少,但诚实可靠的人,永远占多数,要不然,这个社会早已一团糟。

有些上市公司,根本不屑做假账。因为他们已有长久的成功经营史,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

因此,因假账而放弃股票这条投资管道,是因噎废食。

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不可无。

我们在读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如果对一些较易被做手脚的项目特别留意的话,对辨认账目的可靠性,多少会有帮助。

以下是一些投资者应注意的项目。

⑴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中的“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Trade and other receiable):如果此项目数目很大,而且年年保持不变,就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是最容易做手脚的地方。

到底应收账款中,有多少巴仙是可能变成烂账的?只有掌握详细账目资料的人才知道。

要特别注意被拖欠账款的期限,账期越长越不妙。

“其他应收账款”也很模糊,可能包括借给子公司或相关公司的款项在内。

⑵现金流量(Cash flow):现金流量弱的公司最为脆弱,风暴到来时最容易倒闭。

最好的公司,是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最强的公司。

自由现金流量就是将公司的净利,加上非现金项目(Non-cash item,主要是折旧),再减去资本开销所得出的数目。

⑶折旧政策(Depreciation),如果公司中途改变折旧政策或折旧率,可以扭曲损益表中的底线(Bottom line)。

⑷存货(Inventory):指制成但未卖出的货物,包括建好但卖不出去的屋子。存货量高,反映公司产品滞销,影响现金流量(Cash flow)。

存货可能难变为现金

由于存货可能很难变为现金(在金融风暴中,许多产业公司建好的屋子卖不出去,而利息要天天支付),所以,财务分析师在做酸性测验(Acid test)时,通常都不把存货计算在内。

⑸营业额(Revenue):除了要比较多年的营业额,以了解是否逐年增加之外,也要特别留意账目附注中的业务分类报告(Segmental reporting),看看那一种业务是主力,同时每种业务的盈利表现,这样可以帮助判断企业的前景。

尽管会计协会对账目有严密的规定,但是如果会计师存心做假账的话,他们总有办法找漏洞,实在防不胜防。

所以,领导人是否诚实可靠,永远是选股时首先要考虑的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02:12 AM , Processed in 0.12498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