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ntauong

庙旁的一大班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0-2012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eorgewcs 发表于 9-10-2012 05:34 PM
@w97589 我跟你講, 當一個人死要面子的時候, 就會拼命找藉口找證據找資料給自己片護的..

@Georgewcs 我跟你讲。。。
通常我都是冷眼瞄过这些垂死挣扎的怪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10-2012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甲真人 发表于 8-10-2012 04:12 PM
香不是由佛教传入中国的,在还没有佛教和道教,民间信仰已经点香拜神了,
以前是没有点枝香,用宣炉点香 ...

http://www.china.com.cn/v/zhuanti/yonghegong/2009-07/24/content_18196257.htm

呵呵,6甲师兄久违了,
各界说法不一,有人说在佛陀时代已经用香了,
可是在中国最早用香的纪录是在汉代,嗯?师兄怎么看?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0-2012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tt72001 发表于 8-10-2012 01:55 PM
不认同你的看法。如果每个人都因为世界污染自己也跟一份。。那就没药救了!有些文化需要改就因该改革

为什么应该改的却是我们烧香族而不是工厂废气排放族?为什么应该改的是我们烧香族而不是汽车废气排放族?

认真地,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是烧香,突然什么工厂废气排放的,什么汽车废气排放的造成的问题却要我们来担?无端端我们却被说成世界污染源?难道这就是你说的道理?

为什么你认定这文化就是要改?而且为什么全世界都要遵循你说的改法??

不好意思,得罪了,只想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2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将之风 发表于 8-10-2012 10:14 PM
我说这位老兄啊,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其中一样精髓呀,你这言论好让千千万万的华族感到心疼呀,我们应该让 ...

我赞成传统精髓应该保留, 可是我更加赞成不良的习俗该摒弃...
古人有把童男童女投进海里祭拜"天神"/"河神"等习俗, 我们摒弃这个恶习是因为我们注重生命了... 现在我们注重生活条件, 空气是主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始检讨焚烧这个习俗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12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子 发表于 10-10-2012 08:51 PM
http://www.china.com.cn/v/zhuanti/yonghegong/2009-07/24/content_18196257.htm

呵呵,6甲师兄久违了 ...

佛教是传入中国后才被同化用香来拜祭,
释迦牟尼在弘法时都没听过他有点什么香供先天佛。。
又怎会由佛教传香来中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12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tt72001 发表于 8-10-2012 01:55 PM
不认同你的看法。如果每个人都因为世界污染自己也跟一份。。那就没药救了!有些文化需要改就因该改革

谁稀罕你的认同?? 你是谁?自以为是,别上网浪费电,节能减碳环保不懂吗?滚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10-2012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信仰的庙宇本来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12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贴才发现“树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0-2012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有很多意见想表达的
看了对话内容后即刻无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0-2012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甲真人 发表于 12-10-2012 01:22 AM
佛教是传入中国后才被同化用香来拜祭,
释迦牟尼在弘法时都没听过他有点什么香供先天佛。。
又怎会由佛 ...

嗯,拜祭的话是中国开始的,

香在释迦牟尼的时候并没有用来供奉天佛,他是用来凝神静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2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也是道教在我國衰敗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12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子 发表于 23-10-2012 04:38 PM
嗯,拜祭的话是中国开始的,

香在释迦牟尼的时候并没有用来供奉天佛,他是用来凝神静坐的..

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弘法时,也只是点琉璃灯,没点香。
不要自我矮化了,香在还没有道教时已经在民间信仰用了几千年,
还要等佛教传来我们才会点香祭祀,你有没有搞错。。
还要告诉你一点,佛教现在很多的法器也是从道教吸纳引用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2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2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2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甲真人 发表于 27-10-2012 10:34 PM
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弘法时,也只是点琉璃灯,没点香。
不要自我矮化了,香在还没有道教时已经在民间信仰 ...

由印度传入的佛经已经有提到焚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2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halwin 发表于 30-10-2012 01:29 AM
由印度传入的佛经已经有提到焚香。

但是民间信仰焚香祭拜的文化并不是由佛教传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12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有看过这样的, 一大帮年青人, 纹身, 红金色头发的人, 有的还嘴巴点一支香烟, 讲话大小声, 粗话乱飞
很够力一下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2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甲真人 发表于 27-10-2012 10:34 PM
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弘法时,也只是点琉璃灯,没点香。
不要自我矮化了,香在还没有道教时已经在民间信仰 ...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

焚香


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于是,香具也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香品与香炉相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http://baike.baidu.com/view/497109.htm




香非彼香啊,在汉朝前的“香”,和西域传来以后的香(今天的香)是有差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2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甲真人 发表于 30-10-2012 09:55 AM
但是民间信仰焚香祭拜的文化并不是由佛教传入的
焚香是一种拜佛的仪式。我国焚香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是最为诸侯王的朝仪。传说香能辟瘟驱邪,所以宫室、朝堂、议事厅必焚香。到汉代,宫室发展到用香熏衣、驱虫、防腐蛀,后来士大夫家以至平民,都有焚香的习惯。民俗五月端午,要在房中烧芸香,以驱虫,要给小孩挂香囊,以驱邪恶。

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香、花、灯是礼佛必不可少的“三大件”,称为“花香供奉”、“香火因缘”。而在东汉明帝以前,祀神祭祖,只烧艾条,不焚香。所以祭祀礼器中没有香炉。汉明帝以后为了焚香,才开始制作香炉。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焚香这种礼佛的仪式也沿袭至今。
佛寺在信徒、香客心中是顶礼膜拜的神圣场所,步入这个精神家园,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诚呢?无疑,礼佛上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烧香、许愿、叩头、合十、问讯等动态行为,与佛、菩萨沟通,完成内心的希求祈愿。

的确是有类似的祭祀方法,但焚的确是叫做“艾条”的“香”,而非现在我们烧的“香”
本帖最后由 无心子 于 18-11-2012 04:1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12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一区也是好多年的困扰了,利用神的名义来做募捐,背后却做着黑社会的事情。
搞到神仙的故事也带有流氓的味道。讲到我也累了。有些人更是以这些故事感到光荣自豪

我没脸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6-2024 06:02 AM , Processed in 0.0667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