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耆那教,一位佛教徒必需了解的的宗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2010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神弥赛亚 于 1-11-2010 10:32 AM 编辑
回复  真神弥赛亚


   
1。 你的故事没有引经据典,都是不是你自己造的把它放进佛陀的金口?那就是魔 ...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0:03 AM

haha
我可没有引述,“这是本师所说”,而是一个三毒僧人的故事。如果你学它,那就堕落。
我的意思是远离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010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有引述,“这是本师所说”,而是一个三毒僧人的故事

被抓到了正着,就是想狡辩逃脱。。。 为何不仟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持明和nckjiangyuanzi朋友,正信嘛。。。当然是从自己开始!

现在人买东西嘛,通常看包装、听信sa ...
洁净清新 发表于 31-10-2010 10:48 PM



    友,早安。花了一段时间在看着各位朋友的分享。谢谢。

友,总结来说您是在阐明人因该抱着宽广的学习态度,

去接触与学习所能接触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观察,决定吸收自己认为正确的知识。是这样的意思吧?

友,分享一下个人对“信”的理解。。。。。

理性的人偏向于“正信”,感性的人偏向于“迷信”。。。

然而,这两者的“信”是借由人的“理性”与“感性”所产生的。同样具有“动摇”的特性。

理性者可以因为不同的接触而改变自己对所认知的“正信”。

感性者可以因为不同的接触而接受不同见解的“迷信”。

大多数有实修的朋友们都知道,只有“净信”才是“坚固”而不动摇的。这有别于一般人们所说的“固执己见”。

“净信”不是由“知识”,“臆测”,“思考”,“逻辑”等等因素所构成的“产物”。

“净信”是通过实修者,如实观察的结果。( 实在的说,只有证得初果的人,才有“净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2010 11:48 AM 编辑




回真神弥赛亚


haha
我可没有引述,“这是本师所说”,而是一个三毒僧人的故事。如果你学它,那就堕落。
我的意思是远离它。


人云亦云,你是学佛的,还是学讲故事的,又不是你没读书不会自己以佛藏来证,

人家编故事造业,你也要和人家共业, 抱在一起在生死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2010 11:11 AM 编辑
“净信”是通过实修者,如实观察的结果。( 实在的说,只有证得初果的人,才有“净信”)。

有讲等于没讲, 说到最后  又要人偏向于“迷信”。。。" 证得初果的人 "
那你用何准绳来定那是一初果(不是大乘菩萨或小乘罗汉)圣人?讲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抓到了正着,就是想狡辩逃脱。。。 为何不仟晦?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0:40 AM

为何你不仟悔,还是仟悔无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2010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云亦云,你是学佛的,还是上网抄袭,又不是你没读书不会自己以来证,

人家编个附佛外道,你也信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0:50 AM

可见这位网友最高苦行,忍辱修得很失败。或者根本没有修。
说故事能指点迷津,而且也容易让人明白,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比喻方式。
佛学不是抄袭,而是发自内心,所以禅定是主要功课之一。
一指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6# 真神弥赛亚

我早晚修行功课都包括有仟悔这一课,当然也今记要回响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010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云亦云,你是学佛的,还是学讲故事的,又不是你没读书不会自己以佛藏来证,

人家编故事造业,你也要和 ...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0:50 AM



    友,怎么您学佛学到这样“慢心”四起啊?

至少个人是很尊重的称呼您为“友”并“谢谢友的分享”。

友您却连这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友,引经据典是友的长处,个人乐意分享友的长处。

但是,友不能因为友的长处就硬要个人与友一样引经据典。

友,个人知道自己是“有学”,不像友这般能代“佛菩萨”广说。

更不敢说摆在面前。看在眼里的那些“书籍”就是“真的佛藏”,显然的,友与个人是不同世界的一群。

再者,友,您何尝不是“人云亦云”呢?对不起,个人说错了。友是“菩萨云亦云”比凡夫殊胜。

再者,友,您肯定您所看的不是“故事”?又或者友能“证明”那不是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真神弥赛亚

我早晚修行功课都包括有仟悔这一课,当然也今记要回响给你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1:24 AM

果然是仟悔无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讲等于没讲, 说到最后  又要人偏向于“迷信”。。。" 证得初果的人 "
那你用何准绳来定那是一初果(不 ...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0:59 AM



    友,原来佛陀所说的四果,在您来说是“迷信”。。。。。。。

那过去佛陀时代的“圣弟子们”不就变成“迷信”的一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2010 11:29 AM 编辑

回复 409# nckjiangyuanzi


你可能误会了,我是指那‘真神弥赛亚‘所编造的佛教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ckjiangyuanzi


你可能误会了,我是指那‘真神弥赛亚‘所编造的佛教故事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1:27 AM



    那请友下次引用时,注意一下。

不是个人误会。。。。是友引用了个人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ckjiangyuanzi


你可能误会了,我是指那‘真神弥赛亚‘所编造的佛教故事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1:27 AM

是天魔故事,不是佛教故事,是佛门不辛。
谢谢。
但是你可以向我忏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2010 11:43 AM 编辑

回复 411# nckjiangyuanzi


原来佛陀所说的四果,在您来说是“迷信”。。。。。。。
那过去佛陀时代的“圣弟子们”不就变成“迷信”的一群???
   

      

我是指来谈如何确立 //信, 会更有价值

从而方能依法不依人的 正//净  


人的心是会变化,以佛藏的准绳来确证个人的德行是否如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ckjiangyuanzi


   

      不

我是指来谈如何确立 正/确/净 信, 会更有价值从而方能依 ...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1:35 AM



    友,个人明白友对法的热诚。任然“净信”不是知识的产物,只能通过实修如实观察。。。。

如友认为能由谈论中的方向达到“净信”。友何不另开一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010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6# nckjiangyuanzi


谢了,期待又有一个有价值的新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真神弥赛亚




人云亦云,你是学佛的,还是学讲故事的,又不是你没读书不会自己以佛藏来证, ...
清池 发表于 1-11-2010 10:50 AM



    友,请您在回复时,清楚表明您的对像哦。。。。。

不要再次做出回复了又再更改的回复对像了。。。。

这样不旦造成了误会,更加让人误解了回复者在“胡乱”回复。

这样的行为是很“可耻”的。

同时也说明了。。。友,您需要多修习您的“正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友,请您在回复时,清楚表明您的对像哦。。。。。

不要再次做出回复了又再更改的回复对像了。 ...
nckjiangyuanzi 发表于 1-11-2010 11:55 AM

是正念和正定,心神不定,就会行差踏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9# 真神弥赛亚


    友,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9:35 AM , Processed in 0.06183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