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飞来的燕子

我的早产宝宝是双胞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2-2006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来的燕子 于 13-12-2006 03:26 PM 发表
你有人帮你带,还好哦!!!我就头疼了.....

我是双薪家庭,孩子只好找人带。
昨晚找到一个保姆,价钱高出RM150,要再找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2-2006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带5个!超厉害的!我带一个都要叫救命了!传授一点秘诀给我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6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alan 于 14-12-2006 10:38 AM 发表
但是,将来你会很幸福的。你有工作吗?


没有啦!!!,那有空作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6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日梦 于 14-12-2006 11:43 AM 发表

我是双薪家庭,孩子只好找人带。
昨晚找到一个保姆,价钱高出RM150,要再找过。


希望你找到一个很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6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byjoey 于 14-12-2006 11:46 AM 发表
一个人带5个!超厉害的!我带一个都要叫救命了!传授一点秘诀给我啦!


我身边的朋友个个都象你这么说...
你想要秘诀,我只是对我自己说,照顾孩子时,千万不要怕,
不要慌,不要乱,不要烦....这些都是重点....
其他就是要用心去做了.........
希望你也能做的到.....加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07 10: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产儿 居家照护&成长评估
2007/12/05 13:55:53
文/新生儿科主任医生周怡宏 执行/王文珠



当早产儿经过漫长的新生儿加护病房的照护,终于摆脱各种疾病纠缠,可以开心准备出院时,父母的焦虑情绪恐怕又要再次出现喔!因为早产儿回家后,父母必须承担所有的照顾责任。究竟该如何照顾早产儿的居家生活?又该如何评估早产儿的成长是否正常?

第1章 照护篇

照顾早产儿往往比养育足月婴儿还要花心思,因为早产儿的居家照顾指导是很重要的。有良好的照顾技巧、知识的吸取和练习,也可以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及心理上的满足。以下是一般父母容易忽略的:

空气品质

宝宝对室内空气的好坏比大人还要敏锐,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一定时间打开窗户。家人若有感冒则一定要使用口罩。(流感季节可询问儿科医生,是否须施打感冒疫苗。)

2 父母亲抽烟是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号凶手,千万勿使早产宝宝暴露在二手烟下。

外来访客

大原则是应该限制外来访客,至少在早产宝宝出院后的短期间内(出生1到3个月间)。主要的理由有二:

1 为使宝宝有充分时间适应新家环境。

2 避免访客带来的可能疾病传染。

最好限制访客访问时间,勿让陌生人碰触宝宝,以及洗手再洗手,是访客三大原则,请记得永远防御陌生人。

卧房安全

1 卧房的窗口须有防护栅栏,以免母亲怀抱婴儿时,婴儿探视窗外不慎跌下。

2 床头柜的四周应为圆角忌尖锐,以免婴儿学走时撞及柜角上受伤。

3 婴儿床的四周要有床栏,床栏的高度应达婴儿身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4 空调取暖器在调节室温时应控制在22至24度之间,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畅通。

睡眠问题

1 喂奶后不要仰卧

婴儿容易溢奶,喂奶后,应该让婴儿采取头偏右侧卧,防止溢奶堵住口鼻,造成不安全。

2 勿与大人同床同被

婴儿应该独睡在婴儿床上,若将婴儿放在大床,婴儿应与大人分被睡,与大人中间有一定距离。大床边还应有防护措施,以免婴儿从床上跌下。

3 枕边勿放小物品或玩具

枕边不要放小糖果、小玩具、小手帕等物,以免婴儿小手抓到放在脸部塞住口鼻发生意外。

4 勿摇晃婴儿入睡

婴儿哭闹不肯入睡,别抱着左右或上下摇晃,因若过度用力或不当摇晃会使婴儿脑组织撞击而引起损伤。婴儿不肯入睡,父母不妨让婴儿哭一会,哭累了自然会睡,建议父母应从小培养婴儿自动上床睡觉的习惯。

第2章 成长篇

通常刚出院的早产宝宝体重只有2公斤左右,但是周数却多半已达35至36周或甚至更大。此一现象表示和同一周数婴儿相较,这些早产宝宝体重偏低。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理由即在于提早出生的宝宝,失去了来自母体胎盘的营养传输,而需被迫藉由人工喂养(包括住院中使用的静脉营养针剂;以及经口喂食的母乳或早产儿奶水),在吸收率及利用率考量下,是无圣与母体的直接传输相比的。这是早产宝宝先天上的营养缺乏。

如何照料早产儿吃的问题?

以下是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方面须注意的事项:

长期作战准备

第一个观念是要提醒父母亲,将早产宝宝接回家时,并不只是被那瘦小身躯的脆弱所震慑而已,还要真确的认知宝宝在营养上仍有一大段路要努力,才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额外补充营养

要吃什么营养品是每一位妈妈都会问的。一般做法是以母乳或婴儿奶粉为主要营养来源,至于外加的营养素,则有以下原则:

1 喂食母乳的早产宝宝,在出院后需增加补充维生素D (400 IU/天),氟(0.25 mg/天),铁则在两个月大后添加。

2 喂食婴儿奶粉者则需添加综合维生素(0.5ml/天)直至每日奶量摄取大于750至1,000ml以上,至于铁则尽可能使用强化铁质奶粉,或在2个月大后添加。至于其他营养素则都是多馀而不必要的。

母奶还是最好选择

母乳永远是最好的选择,如同对待一般足月儿一样,以母乳哺喂早产宝宝直至一岁或更久,相信必定可在营养吸收、肠胃功能以及疾病保护上,得到最大的回馈。

再者,母乳添加物对未达2公斤前的早产宝宝是应该添加的,藉以提高蛋白质摄取、矿物质与重要维生素的充分足够。

副食品添加要点

另外须注意的是,要在4个月矫正年龄后即开始以副食品添加训练(以汤匙喂食才能称为副食品喔),才能补足母乳中的营养含量日渐下滑的不足。

首6个月最重要

许多研究提及,早产宝宝的营养摄取量在首6个月是否足够,以及相对应的生长“追赶式生长”是十分值得注意的重点。(注:对于出生时体重在1,000公克以下的宝宝来说,生长追赶期可以延至1.5至2岁)。

我们建议使用婴儿奶粉者,当生长表现不够时(尤其出生体重1,000公克以下者),应改换出院后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它的营养含量介于早产儿奶粉及一般婴儿奶粉之间,而蛋白质与多种矿物质都予峻以提高,以提供快速成长中宝宝的营养需求,根据报告可以有较佳的生长表现与骨质增长。

第3章 评估篇

如何评估早产儿的生长?

早产儿的生长情况一直都是父母最关心的,总觉得宝宝生长得比足月宝宝来得慢。其实这种情况一开始是可能存在的,那是因为早产儿除了在刚出生的数周会有所谓早期生长迟缓的现象,过了这段时间后,大部分早产宝宝都可以达到生长标准(子宫里生长的平均速度),但因为常常会有一些并发症,或是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发育情况。以下是一些早产儿生长的资料供参考:

关于:成长速度

根据一项针对极低体重儿和足月儿从出生到8岁的身高统计比较发现:在40周时,有54%对妊娠年龄而言体重适中的婴儿,和82.5%对妊娠年龄而言相对体重过低的早产婴儿比较,平均身高低于两个标准差;在20个月大时,有12%对妊娠年龄而言体重适中的婴儿,和30%对妊娠年龄而言,相对体重过低的宝宝身高低于3百分位;而到8岁大时,只剩6%对妊娠年龄而言体重适中的婴儿,和18%对妊娠年龄而言相对体重过低的孩子低于3百分位。

关于:追赶式生长

有越来越多的对妊娠年龄而言相对体重过低的孩子,慢慢的达到和一般孩子相同的身高,这种情况我们称为身高方面的“追赶式生长”,也就是当低体重儿生长速度比同年龄的婴儿要快时,就可以慢慢追上。

例如: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若可以每天增重20至30克,就可以被称为追赶式生长。父母想了解宝宝的身高是否正常,还是要拿相同情况的宝宝生长量表来比较才对。

关于:生长迟缓

若宝宝不能依照预期的速度长高变胖,就称为“生长迟缓”。研究指出,有21%极低体重儿,在出生后3年都有生长迟缓的现象,生长迟缓的颠峰在4至8月大时,这种生长迟缓的表现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生病及死亡机会都比足月儿来得高的原因之一。

要使宝宝的身高体重都能如期增加,营养方面的提供是非常重要的。在宝宝出院后喂食母奶添加加强物或使用出院低体重儿专用婴儿配方奶粉,给宝宝获取较多能量,是维持宝宝生长速度的良好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事项需特别注意,例如:极低体重儿可能需要较多的矿物质,在修正年龄6个月前谨慎使用适当固体食物,修正年龄12个月前不可以喝牛奶,也不要使用低脂奶粉等等。

关于:生长标准

妈妈们也应约略了解早产宝宝的成长速度,例如矫正0至3个月内,平均一天可长30至40公克;4至6个月中,则平均每天长15至20公克;7至12个月中则递减为平均每天5至10公克。当然也应该每隔1至2个月,测量他们的体重、身高及头围增加情形,了解其百分位所在是否正常(一般在25至75百分位之间较为理想)。有以上生长速度及生长百分位两个概念,再加上主动定期测量,相信早产宝宝的生长评估入门,父母们已经可以掌握精要之处了。



http://www.podoor.com/bbs/thread-19036-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12-2007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来的燕子, 你的孩子们身体还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6-2024 10:45 PM , Processed in 0.0605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