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itysam

☆川剧★变脸秘诀★刘德华变脸风波★佳礼现场直播变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8-2005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变脸”小辞典

--------------------------------------------------------------------------------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7月18日13:39  南方网


  变脸: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规矩也有了新的变化。

  彭登怀:今年55岁,现为川剧学校表演系讲师,中级职称,1994年底从内江市文化艺术进修学校调入省川剧学校。1993年开始学习“变脸”。彭登怀的爱人精于缝纫工艺,帮助他制作变脸的脸谱,由此彭登怀学变脸便多了一份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在25秒内变14张脸,有人称其为“变脸大师
”。
(小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8-2005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08月14日 08:06:30  来源:北京青年报(chinesenewsnet.com)

八十岁的刘德华什么样?



    本报综合报道 刘德华拍摄的电影《童梦》将于9月底首映,电影公司及华仔一直对《童梦》的造型保密,昨天首度推出预告宣传片。

    从《童梦》这条最新的预告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华仔由一个小童星,慢慢长大,由10岁变成20、30、40、45、50、60、70至80岁的扮相,而80岁的老妆更是出神入化,神似到不可相信的地步。    这次化这个老妆,有说华仔牺牲极大,弄坏了皮肤,华仔说这是真事,拍完这部电影后,他的脸经常会出现敏感粒粒,至今也无法完全褪去,看医生很多次,医生说“可能敏感会跟你一生一世了”。

(责任编辑:张爱平)
( 新华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8-2005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言
    中华百绝之一的"变脸",是川剧的惊世绝活,刹那间,转身、回首,刷地变出一副脸。即使‘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也要拜川剧学校的彭登怀为师学变脸,可见变脸魅力之大。
    在舆论压力与负面炒作新闻干扰下,刘德华在台上露一手变脸绝活的日子短期内恐难实现!但是小弟相信通过刘德华和彭登怀的努力合作,经由刘德华来演绎变脸绝活,是让新生代年轻人了解变脸这门艺术的最佳途径!!
    而且如楼上图片所示,刘德华的拼搏和敬业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绝无可能将变脸搞成丢脸!
    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由我们所熟悉之艺人演绎的中华国粹艺术“变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5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7/13/2004/08:29  华夏经纬网

“破解变脸秘密风波”回放

  4月19日:《东方新报》记者刘欢乐以《变脸秘笈被破译,刘德华成就曾金贵变脸》为题对曾金贵的破解川剧变脸的摸索过程予以曝光。次日,全国数十家媒体和网站对该报道进行转载。

  4月20日:“破解变脸”激起千层浪,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四川“变脸大师”彭登怀等川剧界人士回击曾金贵“破解变脸”事件。搜狐等门户网站的网民展开“口水战”。

  4月21日:曾金贵通过《东方新报》向刘德华方面发出邀请并表示无偿教刘德华变脸。

  4月22日:网上惊曝卖“脸”黑幕,称“3000元左右就可以学到变脸”以及卖“脸”细节。

  4月22日:因“破解变脸”风波的压力,隐瞒4年之后,彭登怀首次被迫承认教会华仔变脸。华仔能否上台表演要等主管部门同意。

  4月23日:四川老艺人蓝光临回击“变脸变脸”风波,表示要联合四川的所有老艺人联名上书。

  4月24日:媒体抖出“决不外传”的川剧变脸绝技从未申请过任何专利的内幕。曾金贵有关“川剧变脸也是杂耍”的言论令川剧界大为光火并在川湘两地引发“变脸今后姓‘川’还是姓‘湘’”的激烈讨论。

  4月24日:川剧“变脸”申专利碰壁而归,欲再申著作权保护。(来源: 红网-东方新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5 0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彭登怀:教刘德华变脸我很累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4年07月16日 02:51 PM


2004年酷暑7月,正受到文化部调查、被中国媒体炒得纷纷扬扬的“四川慈善义演风波”把彭登怀和刘德华再次推到公众面前。这场行“慈善义演之名”演出的仅有彭登怀和刘德华师徒没拿钱。

据文汇报报道,彭登怀和刘德华的师徒名份,是因为川剧绝技变脸而形成的。5岁就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川剧变脸,8岁开始学习变脸的著名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4年前教香港明星刘德华学变脸无疑是当时的一大热门的新闻了,也是中国川剧发展史中一个爆炸性新闻。




(彭登怀向刘德华传授变脸绝技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
教大明星不是为了钱

“我不是富翁,每月工资只有700多元,现在住的是76平方的教师公寓,编制属四川省(川剧)艺术学校教师;我学生的学生都是一级演员了,可我现在只是国家二级演员,还是评了两次,去年才评上的。我目前最缺的就是资金!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慈善大使,慈善义演的钱,一分不能拿。”

7月15日,当记者敲开成都少陵东路的“中华绝技艺术团”大门,在彭登怀办公室当面聆听了变脸大师的慷慨陈辞后,记者有些纳闷:“你不是收刘德华为徒了吗?刘德华那么有钱,你怎么会没钱?”

“刘德华的钱,我至今一分没收过。”这答案让记者大吃一惊。


有人阻挠刘德华登台

记者继续问道,“那么你收刘德华做徒弟4年了,他变脸学得怎样?”

“刘德华向我拜师4年,由于他的聪明和灵气,现在他已较好地掌握了变脸技术,但他仍不能登上国内舞台表演,这与人为制造的障碍有关,这对刘德华这样热爱川剧艺术的人,是不公平的。”

变脸大师的无奈让记者颇感意外,“有人不同意你教刘德华变脸?”

“4年了,找我采访的记者数不清,但他们几乎都是为了炒作新闻而来的,其实我很反对,说实话,我有许多苦水,今天是第一次说。”望着这位1米7高、目光敏锐、反应敏捷的变脸大师,记者有些激动,“我就想听苦水。”

“教刘德华变脸,各个层面都有人不支持我。当时就有人污蔑我,说我收刘德华为徒,就是为了‘粮谷进仓’;还有人要我认错,让我写检查,后来说要开除我的公职。为此,我哭了,这种现象我至今费解。”

“为什么要你写检查?”“据说是因为文化部的拜师批文还没下来,我们就举行了拜师仪式。”

“那么到现在主管部门有没有通知你,禁止向刘德华传授变脸?”

“首先声明,我收刘德华做徒弟,是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过,是经他们批文同意,并多次报文化部的。我收徒弟纯粹是私人行为,法律没有规定不能收。”
不应反对变脸大众化

“你究竟为什么要收刘德华做徒弟?”

“我首先看重他的人品,第二是他的知名度,第三是他有悟性和艺术才能,我没有理由不教他。实际上2000年3月22日在北京我们举行拜师仪式时,刘德华跪了46秒钟,他的诚意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动了我。”

“有人说你收刘德华做徒弟是想炒作自己?”

“这是我四年来最痛苦的事!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收个徒弟会闹得我如此的步履艰难、心力交瘁。是的,刘德华在娱乐圈包括在海外华人中知名度都很高,口碑非常好,收他做徒弟,可以极大地提高川剧变脸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对于这一点我从不否认。如果说一个普通人和刘德华一样愿意学变脸,我想换了别人也会先考虑教刘德华。”

“目前刘德华公开表演变脸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现在有的人对变脸的现状,保守、悲观的成份重了一点,有人说现在的变脸在餐厅、酒吧都能看到,‘烂市’(泛滥)了,好像天要塌下来了。我认为,对待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千万不能走绝端,衡量一个艺术的唯一标准,就是观众和市场。事实上现在市场到处需要看变脸。许多外地人、外国人,到了四川后,没有看过变脸,就觉得等于没有来过四川。现在四川省内许多餐厅的消费者都是冲着有变脸表演去定座就餐,偶尔没有看到变脸,他们就拒绝埋单。变脸有这么大的市场,这是一个难得的可喜的局面,为什么要人为抑制它的发展?”


还有苦水我不敢说

“说心里话,我今天没路可走了!我心里装了一包苦水,有的不敢说,有的话好说。”“我今年已经从艺49年了,1946年出生的我,年纪大了,现在有一种危机感,不想再把精力纠缠在无休止的炒作和争议中,如果能用这些精力潜心研究变脸绝技,我有信心不断刷新变脸纪录。”

“能谈谈你目前最大的愿望吗?”

“看到刘德华尽快表演变脸。”

“收刘德华学变脸,给你带来了很多流言蜚语。我成都的朋友告诉我,有人说变脸是雕虫小技,也有人说你是为了钱,还有人说你没水平,甚至还有人说你是骗子,你不后悔吗?”

“我今天还是这句话,一点不后悔。当时有个知名人士说,刘德华不是圈内人,何必凑热闹学变脸?为此我让刘德华到川剧学校正式注册当了学生。为什么有的人收了10多个变脸徒弟,甚至外国人到四川都有学变脸的权利,没人出来干预,而我收了刘德华有人却说三道四,长达4年?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泄密”指责没有理由

“收刘德华做徒弟四年,主要收获是什么?”

“扩大了川剧的影响和知名度。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变脸,变脸成了四川省一张名副其实的文化名片。”

“有人说传授变脸是‘泄密’,你认为呢?”

“我反感‘烂溅’(不值钱)变脸,更痛恨地下卖脸。变脸是共有的知识产权,没有谁有权利去‘丢脸’或独享。至于向刘德华传授变脸是否是‘泄密’,电影《变脸》中,朱旭的功夫就是由四川省川剧院教的。而京剧《盘丝洞》和黄梅戏中也都有变脸表演。如果说传给刘德华就是泄密,那以上这些算不算泄密呢?”

“我在35个国家元首面前变过脸,我握着9个国家元首的手时,变过脸;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三次春节晚会的演出;大卫·科波菲尔看了我变脸后,被我征服了,他说我比麦克尔·杰克逊变得多、变得好,更精彩。”

“我已精疲力竭了!”回到驻地,记者的耳畔一直回响着彭登怀分手时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5 03: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师傅彭登怀60大寿 刘德华神秘礼物送达成都
--------------------------------------------------------------------------------
http://ent.tom.com 2005年04月22日09时46分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杜恩湖   



  明日是变脸大师彭登怀的60大寿,昨(4月21日)获悉,彭登怀的爱徒刘德华专门从香港为师傅送来了一件神秘礼物以示庆祝,昨日下午1:20,这份礼物已送达成都。昨天中午1时,双流国际机场,记者见到彭登怀助手杨小姐正在等候刘德华派来的“使者”———唐先生。杨小姐向记者讲述了这份神秘礼物的来龙去脉。

  华仔香港精心定做礼物

  刘德华拜彭登怀为师学变脸,一晃5年了,在彭登怀的悉心指导下,华仔从对变脸一窍不通,变成已能变七八张脸谱了。几年来,刘德华非常尊敬彭登怀。两人除了经常见面外,逢年过节,刘德华总要打电话问候。

  4月8日晚,刘德华在香港得知师傅将要在成都举办“纪念彭登怀从事川剧艺术50周年暨60岁生日”的大型活动,非常高兴,主动给师傅打电话表示祝贺,并亲自到香港一家礼品店精心定做了这件神秘的礼物,派人送来。

  生日当天才揭谜底

  昨日下午1点20分左右,在港澳旅客到达出口,一位身高约1.7米,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推着一件长1.9米、宽1.3米,厚0.2米的白色木盒,缓缓走来,此人正是华仔派来的唐先生。

  杨小姐望着这个白色木盒子,好奇地问:“刘德华到底送的是什么?”唐先生笑着说:“非常抱歉!我来成都前,刘德华将礼品交给我时曾专门交待过,只能到了4月23日生日活动现场才能打开,刘德华说,要给师傅一个惊喜!”

  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是一块匾?还是华仔亲自写的祝贺书法?当唐先生来到下榻酒店时,记者再次要求打开盒子先睹为快,被唐先生笑着拒绝了。

  华仔能否现身有悬念

  据了解,彭登怀明日举办的活动将很热闹,川剧界、影视界、美术界将有数百人出席。许晴、李亚鹏、张纪中等众多演艺圈人士昨日也纷纷给彭登怀打来祝贺电话。曾与彭登怀合作过《笑傲江湖》的导演黄健中届时将亲临现场。

  彭登怀昨晚透露:刘德华已多次打来祝贺电话,因工作档期紧张,华仔表示明天尽量包专机赶到成都,但最终结果只有到时才能知道。


[size=-2].

[ 本帖最后由 citysam 于 8-11-2005 08: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8-2005 03: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虽然都是转贴,
可是看得出楼主很用心在整理,
是要拼精华吗?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05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货车 于 29-8-2005 03:31 AM 发表
不错不错,虽然都是转贴,
可是看得出楼主很用心在整理,
是要拼精华吗?哈哈~

此其一,还有我是华仔粉丝
“变脸”这艺术也是因为华仔关系,我才留意起来的
而且“变脸”也类似“变魔术”新新人类也不会觉得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9-2005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趕潮流

我的變臉日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05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来源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 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上述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语音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

  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流行地区分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因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叹为观止。

摘自:四川旅游 巴蜀风情[size=-3].

[ 本帖最后由 citysam 于 30-11-2005 01: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5 03: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还未有幸到四川现场观赏变脸,只好先来个望梅止渴,看看他人的游记分享!

2001年3月27日, 日隆->成都, 夜宿Sam's Backpacker Guesthouse (Y25/床)

來了成都已差不多兩星期, 居然沒有去看過四川的「國寶, 絕活, 奇觀」, 也真是有點奇怪。那就是川劇裡「最神秘」的變臉了。

我打算到青羊宮旁的「蜀風雅韻」看, Sam's賓館的老闆Sam說, 如果自己去的話, 票價要Y100, 跟他們去的話, 反而會便宜一點, 不過今天他的外公過生日(我最初聽錯了是「過身」, 還想安慰他呢), 他的妹妹去了跟外公做壽, 今天沒有團。Sam很好人, 他替我打電話到了「蜀風雅韻」, 說我是香港某某旅行社的職員來觀戲, 準備以後帶些旅客來, 於是我便可以以「旅行社價錢」買了一張門票, 票價Y40。

晚上7:45到了表演場地, 有禮貌的服務員帶我到了座位, 遞了一杯茶給我, 旁邊坐著兩名日本女孩, 其中一人去了廁所, 回來後非常興奮, 想解釋給我聽, 但解釋不了, 另一名女孩已經急不及待的衝去廁所, 回來後更是興奮。我終於忍不住帶著相機去廁所, 看過究竟。

原來廁所離開表演場地很遠, 於是有關方面想出一個極好的方法, 就是在場地外放了幾部黃包車, 免費的送人去廁所。這種給旅客過癮的黃包車其實以前在香港也有, 但我來從來沒有坐過 (現在沒有了), 第一次坐這種車, 讓我去了一次讓人回味又使人興奮的廁所之行。

表演開始, 很多節目, 在這裡只寫變臉。開始的時候, 只有一個木偶, 變臉變臉又變臉, 口中還會吐火; 後來再出了兩名表演者, 一男一女, 只見他們頭和手一揚, 面譜變來變去﹐一揚一張新的臉﹐一揚又一張新的臉, 變了大概十多張臉, 變到最後﹐變無可變, 終於露出表演者的真面目。觀眾在拍手了, 怎料表演者忽然頭一揚, 面上又出現一個新的面譜, 非常厲害。

(註: 其實要知道變臉的「秘密」很容易, 來到四川後, 旅行社內會有很多人用很專業的語氣告訴你, 一問便知了。)

另外我想說一下自己對成都的感受, 成都是古都, 不過現在要感受古都風情也真不容易了, 但我還是喜歡成都。在表演時, 場中的人懂得怎樣尊重表演者, 不會用閃光燈拍照, 不會大聲談話, 更重要的是, 不會當表演者在表演時, 忽然站在台前, 把表演者當作背景而拍照留念, 既不尊重表演者也不尊重觀眾。 (這種極沒道德的行為, 當我第一次看到時, 真的驚訝得說不出聲。)

早幾天我和弓削去買火車票 (他要去蘭州), 使我驚喜的是, 買票的人, 居然在排隊! 真的在排隊! 這時忽然有一名男子走上前去加塞(不排隊), 我實在忍不住了, 叫他排隊, 他說只是看看嘛, 不是買票, 可是他手中已拿著鈔票。我也拿他沒辦法。正義的事發生了, 售票小姐跟他說, 不排隊, 不賣票。他只好尷尬的走到最後排隊, 我和弓削忍不著嘻嘻笑著拍手, 那人有點尷尬, 走了。

還有在公車上, 有一名老人家上車, 車上一人立即讓座。

以上的似乎是小事, 是平凡事, 是正常事, 但當我在其他某些中國城市從來見不到的時候, 忽然可以在成都見到, 感到成都真的走向文明了。不是只是在公車上掛個甚麼「青年文明號」的牌坊, 而是真真正正的走向文明, 讓人看起來很舒服。

再說回表演現場, 表演結束後, 我打算回去賓館, 怎料場地負責人衝上前來跟我搭訕, 送了一張該表演的海報給我, 又問我覺得表演如何, 我說很好, 她顯得很高興。(她大概以為我真是甚麼旅行社負責人吧。) 旁邊兩名日本女孩看著, 忍不住非常好奇又非常驚訝, 以為我是甚麼人物, 為何會得到(比較)特別待遇。口中不停的發出「荷荷」的驚訝之聲。


摘自:临时游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6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佳礼终于可以播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06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哦!
再放多一点让大家观赏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08:44 PM , Processed in 0.0641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