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r.Business

【专题讨论】分享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的投资智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Y28:投資型保單,萬能又萬歲!>

早先發表專論,大談投資型保單的「矛盾」之處,引發不少議論。支持者認為我說出了當前保險市場的亂象;反對者卻認為,作者言下之意是…投資型保單不好嗎?這種保單的保費低廉、又能兼享投資效益,有何不好呢?

冤枉啊,投資型保單哪有不好?我覺得好得不得了,對於年輕人,或者善於理財者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音。

我買了一張保險,保險金我能自己決定如何投資才能極大化其資產價值,所以我買到了保險保障以外,還賺到了滿期以後的保單投資價值,等於是保險兼投資,兩全其美,有何不好呢?

投資型保單不但好,而且萬能又萬歲!

萬能的地方在於,萬一我在投保期間,不幸失業或手頭緊,無力繳交保險費用時,因為有分離帳戶的投資績效,這筆賺來的錢可以轉移填充當保險費用一陣子,所以我不會像傳統保險一樣,繳不出保險費就慘遭保單斷頭。

萬歲的地方在於,只要我的投資能力好,那麼,將投資期限拉長以後,別人的保險金如烏龜慢跑一樣的爬(如傳統型保單只以預定利率保證固定的保險給付額),我的保單卻像狡兔一樣,蹦蹦跳跳的快速增值。活得越久,保單價值增值的越快,豈非萬歲、萬萬歲呢?!

從專業術語來說,繳費與保額具彈性的保險,稱為「萬能保險」;保單價值隨獨立分離之投資帳戶績效起伏者,稱為「變額保險」。

投資型保單基本上應該稱為「變額保險」或「變額萬能保險」,專業上根本沒有「投資型保單」一詞。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約定俗成的用語,才讓不肖的保險從業者膽敢宣稱:「投資型保單才能夠兼作『投資』,傳統型保單沒有辦法投資!」

投資型保單才能投資,傳統型保險不能投資?這樣的說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卻害慘了不少投資人,輕易相信這套瞞天過海的說詞,所以競相投入購買投資型保單之致富大業,並拼命期待一張保單來替自己賺大錢。

如果傳統保險沒有投資效果的話,為何保險公司會有「投資部」呢?保險公司的投資部門就是透過其專業的管理能力,代替廣大的保險戶進行保險金的保管、投資與管理事宜,以負責未來長遠時間內保戶的龐大理賠需求,不是嗎?

傳統型保險有業者提供的專業投資部門,以穩健偏保守的風格代管保險金,所以保戶不必擔心日後保險理賠金給付不出來的問題。

但是,保資型保單可就得小心購買者自己的操作能力問題了,萬一不善理財者購買了投資型保單,將保險現金價值虧損光了,不要說保額變不出來,連淨保險保費也萬能不起來,那保戶可就活得越久,景況越糟糕了。

投資型保單的設計立意是良善的,但問題是,保險公司以及銷售者沒有告知投資人這是一張「保險」商品,是保險金DIY,保額自己投資、自己操作、自己負全責的商品,卻謊稱這是「投資型」商品,是能一次買到「保險ㄍㄚˋ基金」的商品,那可真是推人入火坑,叫不會理財者,買了保險卻當投資,虧了保險金又連棺材本都沒了。

投資就是投資,保險就是保險。我贊成「變額萬能壽險」萬能又萬歲!但我反對市場上錯誤的行銷法,因為造業又造孽!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3&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2莫名奇妙的股災與投資人>

最近股災連連,引起不少人心驚膽顫,不曉得手上持股該怎麼辦才好?

股災?股災有這麼可怕嗎?我實在不理解多數投資人的投資心態是怎麼搞的,明明就是在搞投機,卻一直說自己是投資人。因為只有投機客才需要害怕股價短期的波動,投資人只要在合理的買點進場,而且是買到基本面不錯的好公司,我就不明白股價短期的修正有何可怕?

這道理就好像地震來了,天搖地動的,哪間屋子不晃呢?

你說地震可怕嗎?當然可怕呀。但問題是,難道所有的房子都會倒嗎?怎麼可能呢?耐震抗災的合格屋子,哪裡會倒,只有偷工減料的豆腐渣房屋,才會在地震中嗚呼哀哉,倒地不起。

股票投資的道理,不也如此嗎?好公司有好老闆、好產品與好員工在經濟不景氣中兢兢業業的努力工作,所以股價即使短暫下修,長期來說也會回歸合理價格,有什麼好擔心呢?

許多人總以為,投資時間短、低買高賣的,叫投機客;投資時間長,願意參與公司分紅配股的,叫投資人。

其實不是這樣的,投機與投資的分別,在股災連連的危機關頭來實務操演說明,最為合適。

假如投資股票像與人合夥經營ㄧ家咖啡店一樣,當你經過審慎的評估,並以每股20元的價格投資一家咖啡店以後,卻發現,奇怪,你的合夥人A竟然用18元在賣股票;合夥人B以15元拋售股票;合夥人C更可惡,竟然用10元在市場賤賣咖啡店股票。

你生氣歸生氣,但你會願意跟進用10元來拋售你剛用合理價格買進的股票嗎?

我想,你一定會先檢視咖啡店的經營狀況有沒有問題?檢查再檢查、確認再確認,發現咖啡店的經營基本狀況沒問題後,你肯定不會傻傻的跟進拋售一檔有賺錢的咖啡店股票,反而會想,這些合夥人真是沒眼光,放著這麼好的咖啡店股票不持有,反而要賤賣金雞母,真是傻瓜一個。

如果你手上還有資金的話,你肯定肥水不落外人田,要馬上打電話給C股東,希望C君把股票全部轉讓給你。

想想看,一家咖啡店,每股20元你都覺得划算了,每股跌至10元,有何道理不逢低繼續投資呢?

這麼簡單的投資道理,我發覺,一堆散戶投資朋友就是想不通。想不通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這些投資朋友骨子裡不折不扣就是投機客,只想今天左手買咖啡店股票,明天右手就要以更高價格賣出。

多數的投資人其實都是在做轉手貿易行為,而轉手貿易並非做投資,而是在做生意或做買賣,只是不斷的在週轉可以流通的貨品,並進行低買、高賣的進出貨品行為而已。

如果是一個貿易商人,那麼,做生意的最高準則就是---避免存貨,太多的存貨只會讓自己在市場行情下跌時,累積了一堆庫存品而慘遭斷頭損失。

如果一個投機客,無法在行情倏忽下跌時,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進行跳樓流血大拍賣,目的只為了拚現金的話,那麼,這位投機客或貿易商,肯定是個不稱職的投機客,因為他根本沒有呼盧喝雉、進出毫不手軟的豪賭性格,這要怎麼做短線投機生意呢?

一個沒本事當投機客的散戶,為何硬要死皮賴臉的握著一堆庫存品,還在傻傻的想:為何股價一直跌呢?

當一個老老實實的投資人,有何不好呢?誰規定投資人不能低買高賣呢?

以前述投資咖啡店的例子來說,當你看到合夥人C君賤賣股票時,你一開始會很生氣,覺得這個股東怎麼可以破壞咖啡店的股票行情?可是轉念一想,這不是為我創造更低投資的買點與價位嗎?

反過來說,當合夥人A君開始用40元賣出咖啡店股票,合夥人B君用50元高價賣股,你會感覺不可思議:這家咖啡店有這麼賺錢嗎?是不是總經理偷偷瞞著我,沒有把財務利多消息告訴我呢?

當你反覆確認、檢查,認為這家咖啡店不值40元以上的價格時,作為投資人的你,會開始想:市場上會有笨蛋願意用40元價格買只值20元的東西嗎?

當你發現,市場上真的有這種笨蛋願意接手超漲的股票時,精明的投資人,想都不用想,馬上用39元掛單賣出咖啡店股票,因為這意味著自己一年不到就回本了,何樂而不拋售原本要花上10年才能回本的咖啡店股票呢?

10年回本的咖啡店股票,意味著投資時的本益比約略為10倍,平均每年的股利回收投資報酬率約為10%。如果,投資人能在短短一年內就回本,為何不趕緊回本呢?所以,作為一個精明的股票投資人,也是可以進行短線的低買、高賣行為的。

理論上,投資人的投資立場應該是以長期投資ㄧ檔股票為前提,理性的設算合理的投資價位。但偏偏,市場上有一堆頭腦不清楚的投機客,喜歡賤賣資產或高價買入超漲的股票,所以,這就為理性投資人創造了快速回本的良機。

做為一個精明的投資人,不掌握良機大買行情超跌的股票,反而頻頻哀嘆股災何時了?我就不明白這到底是沒腦袋的投資人,還是頭腦不靈光的投機客呢?

唉呀,反正不管怎麼說,別被股災嚇到了。股災其實只是股價短期向下修正而已,何時會修正回來,沒人說得準。但投資一家公司,十年回本就算划算的投資行為了,股價的短期修正會修正到十年以上嗎?大家自己算盤回家撥一撥,自己盤算、盤算,就會明白,許多的投資煩惱都是無中生有,莫名奇妙的了。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03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3一棵枯樹的啟示>

當一株樹枯了以後,我們會想到什麼?

緬懷當年一樹火紅的花朵,以及滿樹嬌豔的嫩綠葉片時,我們為何不及早將花兒摘下呢?

投資股票,宛如栽種一株植物,花兒會開,葉子會欣欣向榮,但別忘了,好花、好葉也有謝落的一天。投資人與其在秋天感嘆落葉飄零,為何不好好欣賞一株枯樹呢?

我不明白在秋冬飄零之際,投資人為何要緊張兮兮,並感到痛苦萬分。也許從種下一棵樹的那一天,以及投資股票的第一天,彼此的投資哲學就大相歧異吧?

我不曉得您的投資哲學是什麼?我只能陳述我自己的。

投資股票的第一天,我期待這家公司能夠生根、發芽、長大,因為我知道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即使股價深埋地底,我依舊用心的灌溉它、鼓勵它,用投資的行動支持它的存在。

冬天依舊,我投資的股票連一點綠芽都沒有,甚至股價還向下滑落,但我知道,這是一家好公司,它有強勁的基本面在支撐,因此,寒冬的打擊,只是讓它的根札得更深。

所以我願意等待,等待春天的降臨。

慢慢的,冬去春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買的股票開始微幅上揚了,雖然只是那麼一丁點兒的漲幅,但我知道市場已經還給它一個公道,它努力札根已經開始有了回應,股價像新芽抽穗一般,在悲觀的氣氛中冒出頭來,並給市場無限的希望。

越來越多的人來駐足觀賞我所栽種的小樹芽,就好像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認同我所購買的股票,並開始給予它關愛的眼神,提高它的投資評等,並讓股價節節攀高。

我很高興的看到我所投資的公司,能夠得到投資人的青睞;我並欣喜我曾經陪伴過它走過寒冬。

看著春天的腳步慢慢走向夏天,我知道我必須做一個決定,我是想種一棵蘋果樹一般,長期持有一檔股票,並等著年年採收蘋果?或者,我必須忍痛割除成果,像種植小麥或稻穀一樣,我必須砍掉我曾經努力經營的植物,才有辦法讓一粒稻穀將來能長出更多的稻穗呢?

我如果決定種一棵蘋果樹,那麼我將明白,蘋果樹會凋零,它的葉子會落下,在冬天的時候,它將一無所有,連僅有的葉片都會片片凋落,像股價永無止盡般的下跌,跌到不可思議的低價,還依舊持續探底。

但我知道,冬去春回時,葉子會再冒出新芽,只要它有強勁的基本面與生命力,冬天會過去,春天會再來。而最重要的是,到了夏天的時候,它會長得出蘋果,這家公司能分配得出股利分紅,所以做為投資人的我,不必擔心冬天,因為,我必然在明年夏天能享用投資的果實。

另一種決定,是我必須忍痛在火紅的夏天,將我親手栽種、投資的股票,一一收割賣出,因為我若不將投資豐盛的成果摘除,我的穀倉裡將缺乏現金,那麼,冬天一來,我將沒有充裕的穀物讓我度過寒冬。

如果我手上能握有現金的話,我的穀倉將滿滿的,我甚至可以在慢慢長冬將盡時,再撒些稻穀到田裡,就好像用現金繼續投資一檔向下札根的股票,支持一家在寒冬中依舊保持旺盛基本面的股票,好為下一個夏天佈局豐收的穀物。

在這兩種投資決策中,我絕對不能後悔我所做的決定。如果,我沒有在夏天,在多頭買氣最旺時將長大的植物割除或賣掉股票,我就勢必是在種一棵蘋果樹,那麼,在冬日毫無生機的時光中,我該擔心的不是蘋果樹的葉子掉光了,而是它的根部是否遭受寒害,這家公司是否有在經濟不景氣中失去了它獲利的能力呢?

如果蘋果樹的根部沒有受創,而只是落葉凋零的話,我應該靜靜的在寂寞的寒冬中,泡一杯茶,靜靜享受一株枯掉的蘋果樹,並等待枯木回春的時節。

我應該高興我不是種一株葉子落了,根部就死了的草本植物,並慶幸我已經在夏日將草本植物一一收割完畢。

我高興我能在夏日時光出清了稻穀與小麥,並在冬日時與幾株蘋果樹共度寒冬。

我知道許多人後悔沒在多頭時節賣出股票,並在股災中砍掉蘋果樹,以停損的方式讓自己有能力取暖過冬。我為這些人感到可悲,因為在投資的第一天,他們的想法就和我不一樣。沒有人告訴他們,投資股票應該在冬天、春天,卻絕對不該是在夏天。

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種一棵蘋果樹過冬,否則,就不要抱股過年。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是蘋果樹?什麼是不耐寒冬的草本植物?

因為有這麼多不懂投資的投資人,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冬天亂砍蘋果樹的人。

一棵樹枯了,就死了嗎?

也許在冬天的時候,滿地都是草木不生的枯木凋零時,投資人該好好想想這一個問題。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06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0&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4市場亂象與個人的定心丸>

身為一個部落客,特別是寫投資理財文章的人,平時我卻沒有到別人家串門子、走動走動的習慣。

今日一時興起,開始想去看看別人都在寫些什麼?

哇!乖乖不得了,真是大開我眼界,有論壇興起鞭屍風的,大加撻伐財經大師之不準確票選榜;有大開財務補習班,網羅網友來上課者;也有大喊空頭論,鐵口直斷行情還會直直落者。

這真是一個別開生面的市場,竟然孤陋寡聞的我,都一直還在自家菜田裡種地瓜葉,不知天下大亂也!

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多頭久了必空,空頭久了必多,多多空空,為股市之常態,但在多頭反轉時,各路賺錢諸侯開始手足無措,不知該何去何從時,一群反大師、反權威的小子們,開始唱衰市場,倒打衰落的多頭王朝一耙,槍口第一個瞄準的,就是長期來因為作多市場而坐享名利雙收好處的財經大師們。

就我看戲的來看,就好像東漢黃巾黨人,高舉"蒼天已死、黃天將立"的大旗一般,一群套牢散戶因為股災而積怨甚深,所以一受到能號召網友之部落客的鼓動,便開始大造權威的反,高舉"多頭已死、空頭將立"的大旗,對喊多市場的大師們一一口誅筆伐,大動干戈起來。

套句以前阿扁總統常說的話:"有這麼嚴重嗎?"

讓我深感憂慮者,並非市場多空分歧的亂象,而是這麼多財經大師、名人、專家與投資達人莫衷一是,甚至黨同伐異、相互攻訐的狀況,讓我都看到眼花撩亂,不知該信誰?聽誰?那麼,更多不具專業或獨立判斷能力的上班族型投資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前方是股票市場紛紛亂,後方是通貨膨脹、物價攀高的追兵滾滾殺來,錢放銀行存款也不是,放到股市也不好,投資基金更是損兵折將,而一堆領導投資人向前行的大師、名人又紛紛鐵口失靈,讓一堆小散戶是心慌慌又意亂亂,不知該如何是好也。

小散戶的心聲,有誰認真照顧過呢?

我個人一向反對財經媒體的造神運動,先是吹捧財經大師,繼而吹捧常上電視的財經媒體記者,再而把熱門部落客或理財達人吹捧上天,用出書、邀請上電視、廣播的方式,共同串聯出一個集體作多市場的歪風。

媒體背後領的是金融、證券機構的廣告費用,當然要無所不用其極營造"投資好好賺""股票好好A""基金投資真簡單"...的刻板印象,目的無非就是要讀者搖身一變,從定存族變成投資人,將口袋裡的錢拿出來,繳交手續費、管理費給證券業者大賺其錢。

如今,多頭反轉,賭場即將關門,曾經在多頭市場中漁利過的一群人,不曉得該怎麼辦,只好大幹一架,以吸引追隨者繼續跟從。說穿了,大家說東、道西,不就是要吸引市場眼球的焦點,免得賭場關門了,大師光環退燒,那就沒有"鐵口直斷"生意可做了。

如果許多大師、名人的心態是如此,那小老百姓該怎麼辦呢?

我不知道你該怎麼辦,我只能說我的辦法:

第一、繼續種我的台灣地瓜葉,因為我認為投資是一項常態性、持續性的理財行為,而台股氣候還不賴,適宜台股札根、打底。

第二、我認為台股目前技術型態偏空,短空、中空,長則多空不明朗(這都是指一年內的走勢),所以,短線投機台股的人要選擇有基本面的根莖類蔬果如權值股、績優股,而避開膨風型、高成長型的小型股。

第三、台股基本面偏多,因為廉價蔬果一堆,跳樓大拍賣的股票一堆,長線投資人(指投資ㄧ年以上者)不趁市場大亂時進場圈地,佔據好股票,不曉得何時還有這樣難得的中場休息時分呢?

第四、台股極長線偏多,這是因為政經型態安定,兩岸和解共生,股價長期會反映這個區域穩定的經濟基本面。

第五、全球股市過熱地區,都已向下修正過了,諸如中國、香港、印度、歐洲等地股市的泡沫都破了,整體市場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第六、全球市場唯一僅剩發燒不退的泡沫化市場是石油、拉丁美洲等具原物料超漲行情的市場,理性投資人應避開這類投資標的。

第七、美國股市在受惠全球化利益與本土經濟衰退中掙扎,所以多空消息雜陳,投資人如果僅以美國經濟基本面來觀察美股,很難判斷美股走勢。與其過度關切美股走向,不如老老實實觀察台灣經濟表現(內需與出口都要觀察)。

第八、最近三年來,我從來沒有動念想投資過海外基金,唯一只有近期,我個人會開始考慮投入美國股市,這是因為一者美元便宜、二者美股便宜,投資應該掌握兩頭賺且逢低佈局原則,而不是一頭熱。(我都會如此想了,阿拉伯的石油大亨應也會如是動念)

第九、海外投資沒什麼好的投資標的,投資人應該多多關注台股超跌走勢,比較容易賺到錢。

第十、全球游資依舊過剩,熱錢勢必會追逐有利可圖的市場,投資人與其對全球市場感到悲觀,不如開始想想熱錢從石油市場撤出後,接下來會湧到哪裡去呢?(猜對了,就有獎!)

以上十點意見,純屬個人想法,僅適合頭痛、失眠、煩惱到受不了的投資人服用,心有定見、胸有成竹的朋友切忌服用,否則上吐下瀉,概不負責。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08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5&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U10:誰能正確預測股價?—破解股市迷思10>

誰能正確預測股價?答案非常簡單:「沒有人!」

從古至今,偶或有人猜中過一次股市多頭行情,或者,在股市空頭來襲前,提出過一次正確警報。但幾乎沒有人正確過第二次,那就更不用提第三次了。

如果有人能正確預測股價,他早已成為世界首富了。而真正靠股票投資事業而成為世界頂級財富大亨的股神巴菲特,卻從來就不認為自己具有能預言股價的神通本領。

誰能正確預測股價?「沒有人!」這個答案這麼簡單,還需要討論下去嗎?

偏偏,多數人都不相信這一個答案,並努力在報紙、雜誌、廣播、電視台與口耳傳播間,尋找能正確預測股價的人,不論這一個人是股市分析師、財經大師、電視台名嘴或財經名人。

因為市場有這種預測股價的需求,因此,證券市場上便充斥著滿足讀者對股價預測之期待的大師級人物。這就好像塔羅牌王子、星相公主,能夠在報章雜誌上大談流年、運勢,只因為讀者有需求,所以,大師就滿街跑。

星相大師多數時候的預言都是不準確的,但偏偏,只要誤打誤撞中了一次,大師地位便不脛而走,從此名滿江湖。沒有人會管你十次有九次不準,大家只會好奇:「大師,你上次預言地震,為何如此神準呢?」

「財經大師,你上次預言多頭行情,真是準確無比,請問,你觀察最近的股市行情,何時會止跌呢?」

身為財經媒體記者的人,在職業上有時必須詢問這種白癡問題。明知世界上沒有人能正確預測股價,但還是要打電話去詢問名人、大師與股市分析師,問問他們對股價的看法。(事實上,就是要他們開口預測股價!)

記者為何要幹這種白癡的事情?理由很簡單:「長官要求。」報社總編輯為何要求記者採訪能預言股價的人?理由很簡單:「讀者愛看!」

總而言之,世界上並沒有能正確預測股價的人,但因為讀者愛看,投資人有需要,所以,敢大膽預言或預測股價高低點的人便能在報章媒體上走紅,並賺得口袋滿滿了。

既然沒有人能預測股價,為何投資人還努力想在報章媒體上尋找下列這類問題的答案,諸如:「股價何時會落底?」「指數何時會破萬點?」「多頭行情還能延續多久?」「哪種類股會續漲?」「哪種類股會成為主流股?」

答案其實更簡單了,投資人對自己的投資沒信心,又想要在股票市場賺到錢,所以,乾脆尋找一個投資達人,奉之如神明,緊緊跟隨大師的腳步,就能求得投資的心安理得了。

即使一個理性決策的投資人,在股價瘋狂上漲或不合理下跌時,也不免喜上眉梢,或者心慌意亂,不知該貪婪的持股續抱?或者要恐懼的停損出場?

貪婪與恐懼,是投資人內心必定會有的情緒反應,為了克制情緒,投資人不尋找舒壓、解壓的正常管道,卻跑到廟裡求神問卜,企求一隻能預言股價高低點的籤詩,並因此造就了股市預言家的興旺榮景。

世界上沒有人能正確預言股價,想要從股票市場抱走鈔票,靠的是高IQ的理性決策,以及高EQ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從來都不應該是「股價預測」。

市場行情可以預判,但沒有辦法預測。

散戶投資人最大的投資迷失,是誤將內心的不安全感投射出來,並希望在茫茫大海中,透過一根簡單的預言式稻草,讓自己從充滿恐懼、不安與波動的市場中解救出來。

問題是,算命師預言未來若十次有九次不準,頂多只是賠上命理諮詢費用;但股市分析師預測股價若十次只有一次準確,可意味著盲從的投資人,十次投資九次失敗,賠到要脫褲子了!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PS:編號U為登載於UDN聯合理財網之理財會客室專欄。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0&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Y29:正視基金投資的最大風險>

投資人在申購一檔基金時,絕對都會看到廣告DM或契約書上,會有類似這樣的字眼:「…惟基金投資並非絕無風險,基金公司過去的信託管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收益,基金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信託財產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

這段話出現之後,通常後頭還會再秀出一段字說:「投資人投資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這些話都很棒,是非常有效的投資警語標示,有點類似香菸盒上會警告你吸菸有礙健康一樣,但通常只有肺癌病患躺到病床上時,才會猛然想起:「當年那香菸盒上的一行小字,不都警告過我了嗎?」

投資基金的人,通常都是遇到什麼時候才會猛然想起基金公司宣傳單上的幾行小字呢?

股災!股災!股災!

跌跌不休的股災,讓投資人賠到慘、賠到怕,賠到找當年舌燦蓮花,掛保證說基金投資較無風險且本公司投資績效突出的銷售業者理論時,業者馬上拿出一隻放大鏡,要患了近視眼、老花眼或青光眼的投資人,睜大眼睛仔細瞧瞧:「惟基金投資並非絕無風險……」

看到這幾行小字了嗎?翻成白話文就是說:「你把錢交給我管理,可是市場風險很高,我不保證不賠錢喔,雖然我過去賺錢很有一套,但不保證一定幫你賺到錢喔,我只會善盡投資管理義務,但我可不管你的投資死活!」

最後,業者還要大聲附加一句話:「看清楚剛剛講的這些免責條款,我都寫在公開說明書上了,看清楚以後,簽了字,將來投資虧錢別來找我算帳。」

基金投資風險高高,特別是股票型基金的風險更高,但為何這麼多上班族還偏愛以基金來作為投資的重要管道呢?這道理何在?

我想,一個原因是,上班族散戶拿錢直接去投資股票市場,風險一樣很高,投資人在股票市場虧怕了,心態自然保守起來。

另一個原因是,投資人在股票市場踢到鐵板、傷心難過時,有個人大打廣告,告訴你,基金投資較無風險,且基金公司的績效表現突出,請你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代為管理股票投資事宜較好。

請問,傷心的股票投資人聽到這番話,會不會心動呢?

基金投資並無不好,這是集合眾人的小錢,集中為一筆大錢,信託給專業的投資機構代為管理投資事宜。所謂團結力量大,集合散戶的錢成為法人大戶,法人力量大,背後的小散戶跟著沾光。

但問題是,拿了眾生錢財的專業經理人,卻忘了告知投資人,投資基金跟投資股票的道理一樣,只有在多頭市場才賺得到錢;空頭市場,抱歉,神仙難救,淨值回升要等上一等。

「等?要等多久?」焦急的投資人問。

「等股災過去吧?」投資機構可能會這麼答。

「那等待時間,基金公司會幫投資人做什麼事?」

「只要投資人不贖回基金,基金公司就繼續領基金管理費用,反正盈虧由申購者負責,我們的管理費是每天都要收的!」

基金投資的最大風險是什麼呢?我覺得不是市場風險很高,而是業者吃定了投資人沒戴眼鏡,看不懂香菸盒上的專業警語,甚至根本不懂投資的基本遊戲規則,就用美麗的廣告詞讓投資人申購基金以後,沉醉在賺錢的雲霧飄渺中,飄飄然起來。

等到股災吹垮了一籮筐的基金淨值水位了,投資人才猛然醒悟,原來基金投資最大的風險是自己---自己是一個沒長眼睛的傻子!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老王為何要賣瓜?--7/19(六)台北書林出版社演講公告>

大家好,我是老王。

我總是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自吹自擂,鼓吹自己在提倡一個好的投資觀念,希望大家能快快從賺大錢的投機迷夢中醒過來!

我不是一個道德的完人,我也是有缺陷的,我總是為我自己的驕傲、自大,感到萬分抱歉!

在許多的公開演講場合上,或者專欄文章中,我批評了許多金融機構、投資業者、分析師、報章媒體與出版社,批評這些人在鼓吹投機,置讀者、投資人的權益於不顧,只會為了賺取手續費、管理費、廣告費而圖利自己,大談投資真簡單的高調,卻傷害無知的老百姓而不自知。

我幾乎是個大嘴巴,到處攻擊他人。

我有時也很難過,自己為何要處處殺人放火,譏嘲那些不當取財的業者,並擋人財路呢?

這樣做,對我的好處是什麼?

在一些公開場合,許多陌生的朋友也問我:請問你的收入來源是什麼?你這樣寫文章、辦演講的好處是什麼?

好處?我實無好處呀!而且我的收入來源不就是當個媒體自由撰稿員的稿費,以及投資理財所得嗎?(部落格、網路與專欄文章,老王一個稿費都沒有,當個部落客實在無利可圖呀!)

如果認真要說有,老王賣瓜的幾點好處是:

第一、我想賣書賺版稅:因為現在的出版社、書店很黑,不出好書,光出暢銷書,非名人出書的話,他們興趣缺缺,而名人很忙,只好找一堆寫手寫一堆亂七八糟的文章在欺騙讀者。要不然,就是海外找些翻譯書,找個翻譯者翻翻,就捧紅了一本暢銷書。

本土的好書沒人要出,是因為不好賣。所以,自詡為寫好書的作家之流的我,只好老王賣瓜,自己到部落格擺攤賣書,以免好作家餓死!同時我也是想警告出版社:別把台灣讀者當笨蛋,好書還是有人買的,是出版社、書店不努力賣好書,不是讀者眼光不夠!

第二、我想出名賺影響力:因為現在的媒體很黑,不是名人說的話,沒人要報導引述,因此,媒體充斥一堆利益共犯結構裡的名人,每天在報明牌、談基金、投資型保單的好處多多,卻都枉顧所有的投資只有"多頭行情"會賺到錢,"空頭行情"只會賠大錢的事實。

我想,只有我出名了,才會有人引述名人"王志鈞"的話,告訴你的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或基金公司:"少在那邊登廣告騙我錢了,人家專家說,投資不可能速成賺到大錢,也不可能掛保證,你的廣告詞上怎麼會說保證最低收益多少呢?"

第三、我想當老師賺學費:我不是要當投顧老師,在電視上甩筆,我想當一個能收"束脩"的老師,推廣一些正確理財的課程,以合理、平價的費用,教育市場認識理財的重要性。為了達到這一個目標,我必須要先下鄉走透透,看看基層民眾欠缺哪些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我自力籌劃了許多場演講,希望面對面讓更多的陌生朋友,不要誤入投機的歧途,不要著魔般的想透過投資來賺取富貴,因為那簡直是痴人說夢話(雖然報章雜誌都那樣鼓吹)。我希望端正理財風氣,教育市場,讓市場觀念正確的投資人變多,才能讓那些欺世盜名、專騙無知投資人的專家、機構,消失於無形。

最重要的是,老王賣瓜是想讓您知道,一個正確的理財之道,把投資理財當種菜、當農夫一樣,自己做功課,自己學會打理你的家庭財務,才能確保你的人生是財源滾滾,能夠以錢圓夢的人生。

我不是要教您賺大錢,我是希望您重視金錢的工具價值,只有荷包裡有錢的人,才有資格談人生的夢想。但是,一個人沒有夢想,卻滿腦袋只想賺大錢的人,也不可能認識到金錢的真諦。

老王賣瓜,渴盼大家的支持,讓這條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理財大道,能夠蔓延開來,讓整個社會成為知足常樂的富足社會。

如果您支持老王賣瓜的微薄努力,懇請您撥空在七月十九日,星期六,下午三點,到台北書林書局的演講廳,來聽聽老王主講的<股災下的不敗投資學>這場演講。演講地點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F(台灣大學旁,麥當勞二樓)。

這場演講是由老王我策畫,情商書林出版社免費贊助場地而能成形的,在此我也感謝書林出版社願意支持老王的公益行動,無酬出借場地,讓我能在不收費的條件下,在台北舉辦這場演講。

如果7/19台北演講的人數夠多的話,書林書局將會願意再商借我高雄的場地。因為攸關南台灣同胞的福祉,所以,老王我懇求北台灣的網友,攜家帶眷,來支持老王一下吧。演講場地可以容納三十人以上,不怕塞不下。天氣熱也有冷氣吹,萬一中場聽煩了,樓下也有麥當勞可以坐坐。

總而言之,您支持我,我才能有機會於八月前往高雄演講。

我想賣書、賣好的投資理財觀念,進而影響市場。

我的好處只有這樣一丁點,但您的好處有多少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至少比許多不肖的銷售人員或財經名人要誠實許多,因為他們偷偷賺走了你口袋裡的費用,檯面上還大張旗鼓說要教您致富!

我想杜絕這種歪風,讓好的業者出頭,也希望您多多支持老王賣瓜的行動!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13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5股災當頭怎麼辦?>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哲學家,教育出不少優秀的學生。但是,這位智者的婚姻卻不幸福,家有河東獅吼,常常課堂上就跑出來指著蘇老師的鼻頭破口大罵老公不務正業。

學生看到老師婚姻不幸福,便私下問老師:"請問是早婚好?還是晚婚好?"

蘇格拉底說:"你看看我的例子,就知道答案啦!早婚你肯定會後悔。"

"那晚婚呢?"學生接著問。

蘇格拉底摸摸下巴,沉思了一會兒說:"晚婚呢,你也會後悔。"

為什麼早婚也後悔?晚婚也後悔呢?

蘇格拉底沒說答案。

如果時間拉到今天來看,我們去問蘇格拉底,到底是早買股票好?還是晚買股票好?

蘇格拉底應該也會說:"早買你會後悔;晚買呢--,你也會後悔。"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沒答案先生,但卻會問一堆問題,引導你自己去找答案。

為什麼早結婚會後悔呢?

可能因為娶錯老婆!

為什麼晚結婚會後悔呢?

可能好女人已被人娶走了!

為什麼早買股票會後悔呢?

因為股票繼續跌。

為什麼晚買股票會後悔呢?

因為股票漲了,自己還在剉著等~~

到底是早買股票好?還是晚買股票好?這答案見仁見智,完全取決於自己是什麼樣的投資立場,以及自己有沒有娶對老婆、挑中好股票的眼光。

但不論早買股票、晚買股票,只要想買股票的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股災來時,怎麼辦?

這個問題就跟不論早結婚、晚結婚都一樣,總會擔心另一半不好相處,怎麼辦?

這答案不難,請看看蘇格拉底的馴妻之道:

老婆破口大罵時,別理她。等她怒氣沖沖,去屋裡拿了桶冷水往你頭頂潑下時,要記得自我解嘲的說:"原來打雷之後,就會下雨!"

有人說,股市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女人(咦,好像是我說的,為避免性別歧視,改成股市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這句話可是投資大師葛拉漢的名言喔,Mr.Market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

假如要跟一個情緒不穩的市場先生相處,該怎麼辦?

市場先生有時會高喊:"空頭來了!"然後股價開始如午後大雷雨般,狂瀉不止。

太早買股票的人,這時記得學蘇格拉底,自我解嘲說:"原來打雷了,就會下雨!"

(笑一笑,博君一粲)

遇到股災怎麼辦?我怎麼知道,我只知道葛拉漢說:市場先生雖然情緒不好,但是他是個準時先生,每天早上九點跟你報價,下午一點半收盤。

市場先生風雨無阻,天天開門營業,就看你啥時要等到市場先生翻空為多,情緒變好囉!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15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6雨打風吹過的股票市場>

雨下得很大的時候,躲在家裡悠閒的看書、寫稿,甚至是在床上發呆,都是一種享受。

少了盛夏酷熱的氣溫,淅瀝的雨聲讓人感覺舒服而有味道。從窗外飄進來的雨水味兒,會觸發人許多的回憶,想起過去大概是這樣溫度、濕度時,自己曾經做過些什麼樣的事情。

雨下得剛好,是一種享受。但雨下得多了,卻又會釀成天災人禍。看到電視新聞畫面上,因為一個輕度颱風而造成台灣中南部淹大水的畫面,便慶幸自己住的地方安然無恙,還可以悠哉的上網,與人MSN聊天。

一個輕度颱風,為何會帶來驚人的雨量?

氣象主播李富城說:"通常輕度颱風的能量,是無法穿越中央山脈的,不是停留在東岸,就是翻過山脈後支離破碎,我自己想了一個上午,也想不明白這個卡玫基颱風為何能輕易翻山越嶺,颱風中心位置還凝聚完整的雲團,並帶來驚人的雨量?"

連專家都無法研判一個輕度颱風對人類帶來的影響,那麼,人類又有多少能力能夠預測投資市場的多、空變化呢?

大自然的變化是詭譎難辨的,我們可以從專業的指標來判斷一個颱風的形成與可能路徑,但卻絕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預測準確。同樣的,市場的多空方向也是飄忽不定的,我們可以從經濟基本面、金融資金面等指標來研判市場的概略走向,但卻不可能百分之百掌握股價的波動。

有些朋友喜歡問我:難道你都不擔心市場崩盤嗎?難道你投資股票就不會套牢嗎?

我想,我是不太擔心市場崩盤的人,但手上股票卻不可能不被套牢呀。

這道理就好像市場下雨了,哪有人呆在一個市場裡,卻不多多少少淋到點雨水呢?

但淋到了雨,股票被股價短期修正而套牢了,為何需要過度憂慮呢?除非你是水淹三層樓,被迫斷頭出場的融資戶;或者,買錯了股票,大水一來,連人帶車滾進滔滔股災裡,股價從此萬劫不復的那一類投資人。

投資股票為何要過度憂慮,難道你沒錢可用了嗎?

我有工作,有正當收入,股票投資盈餘僅佔年度收入的30%而已,我為何需要為一年365天僅走完200天不到的市場,給予它過快的蓋棺論定呢?

更何況,上半年的業績都已依預定目標達成了,我又何必要為下半年才走了20天不到的市場感到憂心匆匆呢?

許多人做投資,過度將眼光集中在大盤指數或股價的即時變化上,低點不敢買,高點不捨得賣,因此蹉跎掉一堆好時光,沒有即時管理好股票與現金部位,自然也就跟著失去了防災應變的能力。

在進入市場的第一天,如果我們並沒有為自己買好救生艇,想好股價下跌時該怎麼辦的話,我覺得,並非是一個稱職的投資人。股災的發生,只是再次給我們機會來檢視一下自己的投資流程正不正確?有沒有根據標準作業準則來進行投資?

我覺得一個善於投資理財者,不是股災來了,幸災樂禍、隔岸觀火地說:"還好我賣光股票了!""還好我即時停損了!"還好我還有本錢低接!"而應該悠哉悠哉的看股票市場的雨打風吹過,進而想一想,自己的投資決策模型需不需要修正?投資的過程有沒有哪些地方漏水,需要日後調整的?哪些是堅固的資產,只要耐心等待暴風雨走過就好?

投資應該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與自然為伍,尊重自然卻又能因時、因地調整投資決策的行為。

當我們重新省思自己手上的股票,發現他們獲利依舊,公司營運狀況良好,配股配息能力一如預期的話,那麼,靜靜的看風雨飄搖,在風雨中享受股價的律動,我覺得跟雨中聽雨一樣,是饒有興味的一件事情!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18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3&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7別忘了退出錦上添花的市場>

有朋友問我,手上都是值得投資的好公司、好企業,也長期投資了好多年,為什麼在這一波股災中還是受傷慘重呢?

投資好公司、好股票,為何還是會蒙受投資損失呢?

我想,問題是出在,這一類投資人忘了即時退出一個錦上添花的市場。

我倡導一個非常簡單的投資觀念,那就是,逢低雪中送炭好公司,要在低點勇於入市,接濟好公司、扶持好公司。但別忘了,逢低佈局以後,也要記得急流勇退,在人人如追捧明星般的追漲好公司時,把現金拿回來,為下一個低點投資做好銀彈的準備。

逢低買進、逢高賣出,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這一點,我也不是不清楚。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困難而不去做到嚴守軍纪。投資是一項必須理性決策、果斷執行,且嚴守紀律的行動,一個投資人如果只懂得紙上談兵,卻無法付諸行動,無法嚴格要求自己堅守預定的投資策略,那就真的很難在投資市場上持盈保泰,成為常勝不敗的投資者了。

我自己並非推崇長抱一檔股票的長期投資型投資人,但我卻是一位將投資視為長期的習慣,且要求自己嚴守投資紀律的投資人。

好公司不是不值得長期投資,而是,好公司往往會出現超漲行情,如果一家公司的股價反應,超過了其應有的合理行情,聰明的投資人應該可以有三種選擇:

第一、按兵不動,不去管股價的超漲、超跌,而只關心該公司是否具有豐沛的配股配息能力,如果這家公司能配出股息股利,那麼,股價短期波動也不必管它。

第二、觀察公司獲利能力是否能持續保持不變?如果該公司因為市場環境變遷,比如出口型企業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而營收衰退,或者內需型產業因油價、原物料高漲而導致獲利縮減,那麼,及早在高點賣出股票,會是比較正確的投資選擇,因為該公司的配股配息能力減退了。

第三、如果經濟內外在條件都沒變,而股價卻漲!漲!漲!漲到極高的本益比,導致投資人逢低買入的股價價差高到一個令人滿意且能接受的價位,那麼,及早出脫回本,也是一件不錯的選擇。

這三種選擇當中,選了第一種,就不應該對股價的短期修正感到心痛,因為,這類型投資人本來就不應該care股價的短期波動,不是嗎?

第二種選擇,則是長期型投資人應該重視的重點,也就是,公司的獲利基本條件出現變化了,那麼,以股市為高敏感度市場而言,股價勢必也會進行高感度的反應。所以,長期型投資人並非抱著股票就不管,而是要隨時留意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並以之作為持股續抱或換股操作的依據。

第三種選擇,則是在基本面條件都沒變化下,投資人及早在眾人錦上添花時,即時退出漲過頭的股票或市場,並等待低點浮現,再來投資該公司。

在前述這三種選擇當中,第一、二、三種選擇都需要嚴格遵守投資紀律。做第一類選擇的投資人,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在意股價的短期波動;第二類選擇的投資人則一定要在基本面出現變化徵兆時,果斷的出脫股票。第三類選擇的投資人則一定要強迫自己在股價漲破合理價位以後,就嚴格要求自己賣出。

基本上,第一與第二種選擇,是同一類選擇的一體兩面,他們都是屬於長期型投資人。只是,長期型投資人還是要根據基本面原則進行換股操作或調節。

而第三類選擇則是在根據"提前回本"的概念下,在公司獲利基本面都沒有變壞下,就應該進行逢高調節股票的行為。

三種選擇當中,最怕的是選了第一種,卻在股災當頭下,因為市場錯殺而導致股價慘無人道的下跌時,投資人才開始感到心痛、懊悔與唉聲歎氣。

投資有時是一種人生的修煉,做出了選擇,就不要後悔。就好像在玫瑰園裡,我們既然提前摘了一朵玫瑰花,並決定長期擁有它,那麼就不要日後看到有更大的一朵玫瑰花而感到後悔。當然也更沒必要因為玫瑰花凋萎下跌而感到失望、難過。

如果一個人是連根拔起一株玫瑰,並種到花盆裡,準備長期投資一株玫瑰花,那麼,花兒開開謝謝,就跟股價有漲、有跌一樣,是很正常的。

連根拔起,好好栽種一株花,就好像長期型投資人,是著眼於公司配股、配息能力而願意參與投資股票,那麼,股價短期波動就真的別太在意。因為冬天未盡,春日未來,等春天花兒開了,這類型投資人還是有機會笑逐顏開的。

至於只是裁剪下一株美麗的花朵,只想放在水瓶裡欣賞短暫的股價上漲變化,那麼,這類型投資人就應該要嚴守紀律,在花兒最茂盛時,賣掉它,因為花兒最美時,也是夕陽無限好,很快就會變黃而凋落了。

在股價枯萎下跌前,將水瓶裡的花用更高價賣掉,在別人錦上添花時賣出股票,絕對是短線投資人應該要嚴守的紀律。

最怕的是投資人到底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資?要長期盆栽一株花,還是要短期供養一朵花,自己都弄不清楚,我覺得就很容易內心受傷,股票也蒙受損失了。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19

PS:感謝7/19台北書林書局的理財演講有近30人參與,您們的支持是讓我能繼續推廣平民理財講座的最大動力!感恩!我將於8/23(六)下午前往高雄辦理演講,這場演講前,我將順路繞行台中8/21、台南8/22辦理小型演講或讀書會。詳細時間、地點與細節將另行公告。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2&l=a&f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8萬丈高樓平地起>

有個陌生朋友寫信給我,表示過去因為偶然的機會讀到我部落格的文章,影響了他的投資心態。結果...竟換來一連串的投資失利。

後來,他又去買了我的書來看,發現原來我也投資虧損很多年,才有感而發的說:原來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沒蓋好的投資人,又豈能理解投資高深的境界!

萬丈高樓平地起。嘿!我喜歡這句話,這句話才是深有禪意的一句話。

我的投資境界其實並不高,因為我的投資績效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要求自己年年股市投資要創造正報酬而已。我不貪心,我只是一個會謹慎設定投資目標,並嚴格要求自己達到目標,然後就輕鬆拿股票換回現金而已。

我還記得去年我第一次到台北誠品書局信義店演講時,我ㄧ開頭就跟大家說:很抱歉,我無法教大家賺錢,我只能教您不賠錢而已!

一這樣說的時候,聽眾難免有點落寞與悵惘的表情。(什麼鬼講者丫,不能教我賺錢還在台上鬼吼鬼叫什麼呢?)台下聽眾肚裡或許會這樣想吧!

我接著說,我只能教您不虧錢,這句話並非我說的,而是頂頂有名的巴菲特說的喔。他的投資名言只有兩點:第一,任何投資都不能虧錢。第二,記住第一點。

一搬出巴菲特,聽眾的眼睛又發亮起來了。

這下換我吐嘲大家了:我說我無法教大家賺錢,大家難免失望;可是一旦又說這是名人說的話,大家眼睛又發亮起來了,但問題是,不賠錢,不就是賺錢嗎?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

許多人喜歡跟著投資專家的腳步前進,因為專家能教我們賺大錢。

但是,我從未將自己定位為投資專家,我只是個小小的投資教練,我能告訴您正確的投資觀念是什麼,以及比較好的投資流程為何?投資教練只能教大家不賠錢,不能教您賺大錢。

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任何人都沒辦法幫任何人賺錢,口袋的錢是投資人自己的,我們有必要根據投資大師的指示來作為投資指南嗎?

但我對很多網友感到抱歉的是,可能您過去一年還是跌跌撞撞,損失不少。因為我鼓勵大家勇於投資股票,所以,勇敢前進股海的人難免嗆到好幾口股災的水!

有一次,有位網友問我:最近股災如此嚴重,我們可以雪中送炭了嗎?

我的答案是:股價偏低的可憐公司,隨時都可以進場,與大盤指數無關。

但我深知,片段接收這樣訊息的投資人,必定會接到快速滑落的刀子,並讓口袋淌血不已。

投資人沒有戴好鋼盔、防彈衣,沒有做好投資避險措施,就想要浴血救人嗎?或者,沒有佛陀割肉餵鷹的精神或投資的專業慧眼,就想要逢低大買股票嗎?我敢保證,幾個雲霄飛車般的市場震盪,這類投資人不是被震暈,就是被震歪。股市下跌,他們會懊悔不已;股市漲了,他們則會欣喜若狂,最後又迷失了最初投資的本心。

投資很難,不是嗎?

有正確投資觀念的人,在股災中安之若素;投資觀念沒開竅的人,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多頭、空頭,其實都是煩惱一堆。

我不是很喜歡在部落格文章中談市場現狀或做出具體建議,這是因為,投資只能靠自己自力救濟,就好像泳技只能靠自己在水裡多喝幾口水,慢慢就會學會狗爬式、蛙式與自由式了。

許多專家都高喊說:"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吆喝完以後,他們拿出張商品契約,你則乖乖的簽字、掏錢埋單。

自我定位為理財教練的我,一樣會喊:"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我吆喝完以後,只會請你自己拿錢去投資,自己讓市場的價格波動嗆一嗆,只要不淹死,保證你此後投資路上不再會橫衝直撞,而會像我一樣膽小如鼠了。

嗆到了水,真的沒關係,投資理財跟人生一樣,長遠得很呢。知道自己不會游泳的人,可以去買本書當救生圈來用,或者,到網路上搜尋免費的文章當救生板。只有在水裡載浮載沉過的人,下次才會知道該如何避開瘋狗浪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投資理財經驗比較豐富的人,會懂得把資產放到比較安全的地方,但卻絕不是抗拒投資。如果你能在台灣任何一家銀行找到定存年利率5%以上的存款商品,那真的不必來股市或基金市場載浮載沉了。

想靠投資賺錢,那還是記住股神的老話:不要虧錢!不要虧錢!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萬丈高樓平地起。

多有意境的一句話,不是嗎?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Y30:投資並非考試—如何挑選基金?>

常看到坊間許多書籍在教我們投資基金時,都建議投資人必須找出過去三個月、一年、三年都維持不錯績效的基金,並在這些篩選出來的標的物中,尋找適宜的投資對象。

此類的建議,我觀察了很久,想了解到底為何如此?這種基金選擇法的道理何在呢?

後來我終於想通了,原來,在琳瑯滿目、數以百計、千計的基金商品中,一般大眾無從尋找到底哪一檔基金最能幫助我們賺到錢,因此,從該檔基金過去的歷史表現,我們至少有一個準據,可以根據基金的績效來託付我們的資產。

簡單來說,尋找「前段班」學生就對了!

假設你自己不善投資,想找一個專業經理人來協助你管理資產。你走入一個基金理財學校,想找一個最會幫你賺錢的基金學生來幫你打理股票投資事宜。於是,你在全校一百個學生中,把過去一學期考前十名的找出來,覺得這應該是最會幫你賺錢的學生了。

但等一等,你又會覺得,只看一學期表現是不行的,於是,你又把過去一學年的考試資料調出來,再次篩選出前十名的好學生,然後發現--只有八名學生重複在一學期、一學年內都考前十名。

於是你再往前搜尋,把過去三年的資料通通調出來,把這一百名學生的考試成績都找出來,然後發現,三次搜尋都在前十名榜上的學生,僅剩三名了。

「這三檔基金肯定是最棒的人!因為這三個基金學生長跑、短跑皆宜,跑馬拉松也是前十名、跑百米賽跑也是前十名,我就投資這三檔基金好了。」

您這麼做,請問會得到什麼結果呢?我觀察到過去一年的最新比賽狀況通常是這樣的:

A類狀況:您投資前段班基金以後,三檔基金績效全部呈現淨值下滑,包括後段班學生也下滑。

原來,過去三年這三檔基金的績效表現全部是搭著多頭行情的順風車,所以他們跑得又快又好;但一旦逆風而行,會操多頭行情的基金學生卻不會玩空頭市場,包括後段班學生也一樣。

B類狀況:後段班的基金淨值後來居上,前三名的基金績效反而滑落到後段。

原來,績效突出的基金馬上遭投資人大幅贖回,基金經理人被迫到股市「提款」,好股票、壞股票都賣,所以績效大不如前。原先十名外的基金公司,剛好有公司大打廣告宣傳,有新資金挹注,讓基金經理人反而可以逢低承接,在股市大撿便宜貨,基金淨值水漲船高。

C類狀況:三檔前段班基金中有一檔基金淨值大幅滑落,其餘兩檔還保持不錯的績效。(而不巧,那一檔脫線演出的基金,正是你挑中的投資標的)

為何三個好學生,卻會有一個脫線演出呢?答案很簡單,因為該家基金公司換基金經理人了,送上一個菜鳥經理人而你卻一點都不知道!

前述三種情境推演,不是我瞎掰的,而是我觀察了一年基金市場的起伏狀況後,終於比較透徹理解的道理。

我學習到的一件事情是:投資並非考試,用能力分班的升學主義觀點來看待投資這件事情,我覺得似乎是一件不正確的事情。

我無意批評或指責提倡用「前段班」原則來尋找好基金的專家,只是想提出另類觀點,希望市場多多重視另一件事情。我覺得,一個有誠信、善於幫投資人管理資產的基金公司(經理人),絕不會標榜自己是第一名,而應該強調自己用什麼方法、策略、手段在盡力維護投資人的資產,以避免投資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波動中蒙受損失。

市場如戰場,一個好將軍不可能場場都打勝仗,但一個好將軍,卻應該不輕易打敗仗。因為好將軍不打敗仗,不輕易跟市場硬碰硬拚績效,所以好將軍往往在基金市場上沒有輝赫戰功,不是前段班的基金經理人。

許多人都忽略的事情是,選擇基金經理人並不是決定基金投資績效唯一的因素。正確的基金投資法是投資人自己掌握天時、地利與人和的三項原則,靠自己研判經濟的大趨勢來抓對進場時間(天時)、靠自己研判會成長的市場或產業來做投資(地利),如此才有可能讓自己的投資站穩不敗之地。

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因素中,基金經理人只佔基金投資績效的三分之一而已!

因為基金的進場時間與對象市場,已經決定了投資績效的泰半因素,剩下的「人和」要項,投資人不應該著重挑選第一名的基金經理人,而是要找最能幫你保護資產的不敗將軍。

弔詭的是,多頭時期擁有輝赫戰功的前段班基金經理人,往往卻是空頭時期的慘敗將軍。投資人如果用前段班的眼光來挑基金,往往會在市場變動時才發現所託非人。

正確的基金挑選法應該是尋找一個值得投資人信賴並託付資產的基金經理人,這時候,基金公司的經營文化、投資策略與誠信問題,將遠比該檔基金過去的「績效」表現來得重要!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1&sc=1#yartcm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39菜籃族應知的股票買賣訣竅>

從來沒有一個市場,會像股票市場這麼有趣,因為它同時是一個批發市場,卻又是一個菜市場。

許多人在股票市場裡損兵折將、鍛羽而歸,多數是因為不了解這一個市場的本質面目。

我們今天去菜市場買菜,看到有許多菜色好吃,美味可口,看來能夠填飽我們的口腹之慾,因此開始進行大採買的行為。

請問什麼東西好吃啊?

隔壁鄰居說:台積電不錯!

買了,結果,套牢!

請問什麼東西真的好吃啊?

報紙上說:中鋼!

買了,結果,也是套牢!

沒關係,再接再厲,認真做功課,看看菜市場上,到底什麼東西才是值得買入珍藏的股票呢?

電視投顧老師說:IC設計不錯!

買了,也漲了,結果,沒賣,套牢!

可惡,到底是要怎樣才會賺到錢呢?繳錢去參加投顧會員或股友社,付錢買一支明牌有用嗎?

我不知道有沒有用,但如果您對前述說法感到心有戚戚焉的話,我可以免費告訴你如何在市場上正確理財而又可以省下幾萬塊錢明牌費用的方法。

請想一想我ㄧ開始就說的,股票市場是一個有趣又特別的市場,它集批發市場與菜市場兩個市場於一身,等於是一個兩面人、雙面大怪獸。

你想想看,菜籃族拿著菜籃到菜市場買菜,菜籃族再會買、再會挑,價格能便宜得過批發商嗎?賣你青菜、蘿蔔、水果的人,怎麼可能賤價出售他們從批發市場上以低廉價格批來的蔬果呢?

賤價出售,不是不可能,但那是遇到市場突發狀況,才會有批發商人願意賠錢賣東西。正常情況下,菜市場上菜籃族所能買到的東西,再怎麼便宜,都會比前一手貴上一點。

問題的重點是,你為何要提著菜籃到菜市場買股票呢?你為何不開著小發財車,到批發市場去批貨呢?股票投資人一定要走對市場,才有可能從低買高賣中賺到股市的投資財。把目光從菜市場轉移到批發市場,才會是正確的投資手法。

我知道你現在已經聽得有滿頭霧水了。菜市場在哪?批發市場在哪?不就是同一個股票市場與證券交易所嗎?

嘿嘿,我就知道你沒有戴上賭神的德國製透視眼鏡,沒看穿市場的本質。

當菜籃族拿著菜籃、捧著鈔票,擔心指數要上萬點,急著進場買股票時,股票市場就是一個消費市場導向的菜市場。

當菜籃族因為某些因素而丟盔棄甲、紛紛在市場上拋售廉價的股票時,股票市場就是一個方便投資人進場的批發市場。

簡單來說,空頭市場就是一個批發市場,你可以開著自用小貨車搬走一堆好股票,但要記得,不要拿會腐爛的蔬果,最好批那種放久了不壞,甚至變成高麗泡菜,依舊越陳越香的股票來買。

等到市場轉入多頭,菜籃族紛紛進場時,我們就可以整車、整車的賣股票,一批、一批的把放久不爛、股價越墊越高的蔬果,紛紛拿出來叫賣!

最好請你叫賣時,越喊越大聲越好,你要喊:"2008,台股上萬點!""萬點行情來了!""把握難得買股好機會!"當你喊得越大聲,你小發財車上的蔬果就越容易被搶購一空,你也可以開心的回家數鈔票過年了。

股票市場是一個兩面人,懂得認識批發市場本質的人,會在夜闌人靜,菜籃族紛紛回家睡覺時,偷偷在成交量極低、價格極差的市場裡大撿便宜貨。

等到雞鳴破曉,股市回溫,股票價格開始上漲時,股市轉回到菜市場那一面了,那麼,大方的賣股票、大方的用更高價讓菜籃族來搶購,就是一件批發商人應該做的事情。

股票有兩個市場面向,這對投資人、投機客來說,都一樣。所以不論你採取什麼樣的投資風格來做買賣,都不要忽視股票市場的兩個面向。

如果你聽了這番話,還是無法判斷此時此刻的股票市場到底是屬於哪一個面向?那勸你回家吃自己,別來菜市場被人給坑殺了。

但如果你一拍腦門,豁然開朗,從此在股票市場上得心應手的話,那麼,就請記得賺錢之後要回饋社會,捐點小錢,幫助那些不會理財並活在貧窮線下的一群人吧!

感恩!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U11:股票何時該賣?—破解股市迷思11>

對散戶型投資人來說,股票應該何時賣出呢?

我覺得在下列四種情況時,都應該馬上賣出股票:

(1)預設的投資報酬率到達時—停利賣出。

(2)預設的停損價位到達時—停損賣出。

(3)經濟或產業環境變化,導致所買股票的獲利條件變差時—及早賣出。

(4)誤判公司營運模式,或日後才發現自己對該產業的景氣循環模式不清楚時—承認錯誤賣出。

這四點原則是我自己所認為的四個正面表列原則,也就是說,在這個四個狀況下,投資人一定要有十足的勇氣,急流勇退,馬上賣出持股。

這四點原則並非絕對的真理,只是我所羅列的幾個應該賣出股票的理由。但重點是,能根據前述四點原則來賣股票的散戶,我想,並不多見,因此,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到底多數人都是怎樣來賣股票的呢?

(A)因為「高興」而賣股票:許多人看到股價上漲了,非常高興,因此開心的出脫持股。

(B)因為「害怕」而賣股票:許多投資人因為看到股價下跌,跌破原始買入價位後,擔心低點還有低點,因此恐慌地賣出股票。

(C)因為「指數變差」而賣股票:大盤指數會反映經濟與產業基本面,因此投資人看到大盤指數下跌便開始大賣股票。

(D)因為「公司利空」消息而賣股票:公司營運獲利績效未如預期,導致財報出來後,與原先預估值不同,甚至主動調降財測時,投資人才開始賣股票。

前述四點,也是我整理出許多散戶投資人的賣股票理由。

咦!怎麼散戶(A)(B)(C)(D)的股票賣出狀況,與版主所提出的四項賣股原則(1)(2)(3)(4),一模一樣呢?

怎麼會一樣呢?請看清楚一點散戶(A)(B)(C)(D)與(1)(2)(3)(4)的異同:

第一、多數散戶(A)因為高興而賣股票,與(1)因為預設上漲的報酬率目標到達而賣出股票,前者感情用事,後者理性貫徹預定決策,天差地別,怎麼會一樣呢?一個理性決策者,賣出股票後不會回頭懊悔;但感情用事者,賣股高興一天後,看到股價續漲,通常會後悔莫及,最後又回頭追漲而入住高點套房。

第二、散戶(B)因為恐慌而賣股票,是糊裡糊塗的賣股票,純粹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是根據本能來閃躲股價的下跌。而一個事前預設停損價位的投資人(2),則是嚴格貫徹軍紀,停損點一到便軍令如山,向後撤兵。一者紀律渙散,一者令出必行,兩者的投資績效怎能同日而語呢?

第三、散戶(C)根據大盤指數來作為買進、賣出個股的依據,結果一旦指數跌而個股不跌時,便容易又回補原先所賣出的個股,因此容易高點入住套房。(3)則只關注所投資個股的獲利變化,只關注自己手上股票的基本面變動狀況,當然就比較不會隨著指數起舞,胡亂進出股市了。

第四、散戶(D)隨著公司利空消息起舞,卻完全不懂得研判早先該公司所提供的利多消息是真?是假?所以是糊塗進場的投資人,當然也會糊塗出場。 (4)則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投資決策模式,承認自己原先的預估值確實有錯誤,因此,停損出場是為自己的錯誤決策負責,而非隨著市場消息面起舞!

四種正確的賣股票方法(1)(2)(3)(4),與我所觀察到四類散戶隨著情緒(A)、恐慌(B)、短期指數變化(C)與消息面(D)而亂賣股票的人相比,雖然外表執行賣股票的動作都很像,但內心差上那麼一點,長期的投資績效可說是一在天堂、一在地獄,差一點就差很多呢。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40滿手套牢股票都賣不掉,怎麼辦?>

眼看著大盤反覆測底,而滿手套牢股票卻離解套之日遙遙無期,該怎麼辦呢?

今天要來碰觸這一個嚴肅的話題,也是過去文章中比較少探討的。也許讀者會覺得,怎麼這麼晚才來說?但實際上,有些令人感覺痛苦的事情,沒有整個走過一個週期,沒有經歷過一場完整的生老病死痛苦,根本無法理解解脫之道是多麼的寶貴,以及,簡單。

滿手套牢股票都找不到解套賣點,該怎麼辦?

很簡單,承認過去決策的錯誤,當成一筆壞帳,要嘛一次打消,要嘛分批出脫壞帳,總之,就是要承認過去的股票決策是錯誤的,正視這一個錯誤,並明快、果敢的以"認列虧損"方式處理掉它。

多年來,已看過太多的散戶,不願意承認錯誤,不願意在失敗中檢視過去的投資流程在哪裡犯了錯誤,依舊死抱著一檔或數檔在高點買入的股票,然後等了一年、兩年、三年,離當年高點還遙遙無期,而公司零配股或低配息,股息報酬率低到一個不行,還依舊抱殘守闕,在套房裡當冤大頭。

承認錯誤會很難嗎?

對我個人來說,非常難,我自己也曾經繳了十多年的學費,即使股票投資都沒啥獲利,卻只學會像鴕鳥一樣,將頭埋在空頭沙漠裡,不理它、不管它、不承認它,簡直是把股票當作噩夢一場,徹底遺忘了那薄薄一張紙的存在。

不承認錯誤有什麼好處呢?

事實上,一丁點兒都沒有,股票變成壁紙、廢紙了,也意味著當時投入市場的鈔票完全蒸發殆盡了,而當年的錯誤還依舊在傷口上淌血,一談起股票就咬牙切齒、心痛不已。可是眼看著通貨膨脹發生了,想要理財,還是處處碰壁,不知該從哪裡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想要學會當一個股票市場上的不敗達人,我覺得,勇敢的賣出錯誤的股票,才有可能帶來成功的結果。這就好像關公不刮骨療傷,手臂上的腐肉上有可能長出新肉嗎?又好像一個人身上的癌細胞不拿掉、不割除,新的細胞有可能健康存活嗎?

刮骨療傷很痛,但腐肉不去,獲利不來。許多人眼睜睜看著大盤反彈,許多個股已經從底部狂漲上來三成以上了,但自己手上的股票卻依舊腰斬折價50%以上,且反彈無力,連個像樣反彈都沒有。與其續抱這種腐菜、爛肉,不如痛定思痛,檢視股災過後的災後現場,看哪些是好股票?哪些是壞股票?手上的持股哪些是根據投資正確動作的決策?而哪些不是呢?

在此時此刻,整個一輪股災看來已經只剩颱風尾,離最慘澹的時刻已漸行漸遠時,投資朋友靜下心來檢視泡水的股票,是很嚴肅且重要的一門功課。

怎樣評估手上是好股票呢?怎樣評估過去的投資決策正確呢?幾種災後檢驗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假如以整個股市由高而低下跌約25%來做平均值推估,我們手上持股的總體帳上虧損幅度卻超過三成以上,便證明過去這段時間,我們明顯是買在高點以外,所買到的股票更是不耐寒、不抗震,因為跌幅明顯超過均值。(但要留意的是,有些好股票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己盲目追到高點,所以跌幅達三成,這表示是自己的投資流程出問題,不是股票標的的基本面有問題)

2.整體股市下跌25%,我們手上持股也同步呈現等比例的跌幅,代表我們手上的持股還算健康,跌幅沒有超過大盤,只是,我們自己通通投資到高點上,也就是台股指數9000點以上才進場,所以,自然也跟著大盤同進退,同步下滑到6800點時,跌幅也接近25%。這一類投資人依舊犯了投資決策的錯誤,就是盲目追高,所以此時最好要汰弱留強,重新審視持股的內涵與反彈能力。

3.假如大盤跌25%,我們手上的持股跌幅卻在10%--20%內,基本上,這類投資人事前有謹遵低點買股票的紀律,所以,相對帳上虧損幅度比別人輕。但接下來該檢視的是,是否有些個股的跌幅特別嚴重?其基本面是否有問題?如果都無問題,就可靜待反彈。

4.假如大盤跌25%,手上持股的帳上虧損卻在10%內,甚至依舊呈現正值,那麼,這就是一個能夠打敗大盤的人,不但事前投資在低點,而且所選到的股票都有抗跌性,只要持股續抱,就能夠在未來一段時間獲得更高的報酬。

前述四種狀況,都是指手上依舊有持股的人。如果過去這段時間,已經停損出場或減碼持股的人,可以根據前述原則來檢視所停損的股票,是否有上列特色,並據此研判自己的投資流程正不正確。有過則改之,無則持續保持下去,如此,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好正確的投資習慣。

也許您會說,台股都跌到底部了,才來發表事後諸葛的高見,豈不是狗屁不通嗎?為何不在下跌過程中提醒我停損呢?

我想,我要澄清一點的是,我不是建議您停損,我是強烈建議投資人正視錯誤,這完全是兩回事情。停損與否,見仁見智,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但錯誤的決策,一定要正面對待,這不是靠"停損"兩字就能掩飾過去。

就好像有的投資大師過去強烈預言台股會上萬點,可是在股市大栽跟頭的過程中問他,他可能會說:"股價下跌,你為何不停損呢?你為何自己沒有建立避險機制呢?"

我不是投資大師,雖然我也持續看好台股未來多頭格局,但是,心中沒有正確投資觀念與腦袋認知到投資標準流程的人,有可能跟著未來的多頭行情漲上天堂嗎?

不可能!完全不可能!沒有任何一個投顧老師能帶我們上投資天堂,只有自己的腦袋裡有天堂,獲利的契機才有可能出現。

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過程中,喊停損不難,但這會讓投資人停損得莫名奇妙,無法徹底理解自己怎麼會就這樣出場了呢?甚至還未忿忿不平,怪東怪西,罵政府無能!(股市又不是政府開的,跟政府有什麼關係呢?)

但如果塵埃落定,投資人心情平緩,願意心平氣和正視市場現狀的話,我覺得,此時此刻,您認真的進行災後檢視與建設工作,肯定會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失敗是成功的媽媽,沒有失敗,我們根本找不到成功上天堂的投資大道。

我強烈建議您正視錯誤,賤價拋售沒必要珍藏的腐肉、爛菜,這麼做是因為,在未來台股技術性反彈也好、真的上漲也罷,我們才有本錢擇優挑選基本面好、漲相佳的好股票。

如果說,台股底部經過反覆測試,新一輪的多頭市場即將來到,那麼,投資朋友們千萬不要忘記這幾句股諺:"漲時重勢、跌時重質""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約定俗成的股諺,還是有它一定的經驗法則,汰弱擇強,勇敢轉換持股,才有可能進行災後重建工作。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141股票啊股票,請發給我薪水!>

最近一位媒體朋友想離職,委託我轉介紹工作。

我說:"你能力那麼好,何不自己接案子,稿酬也不差呀。"

朋友馬上回答說:"不行!這樣會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

如果我能夠在家工作,工作內容與到一家公司上班的流程一模一樣,只少掉上班打卡、下班刷卡的形式,以及一間有牆壁的辦公室樣貌,那麼,為何一個知識工作者要因為少了一間高級監獄的裝潢外觀而頓失安全感呢?

我自己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是過著沒辦公室的生活的,因此,對於現代職場的工作型態,以及體制內外工作者的心態,益發感覺趣味。

不過我還是要先來談談股市。

最近不少人對台股的走勢大感悲觀,並且大發牢騷,認為新政府上台後,股市不但沒有"馬上好",反而"馬上"急轉極下,形勢大逆轉,重挫幾達三成。

有一次,在一個公開場合碰到一位剛認識的業務新朋友,他也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台股會跌這麼慘呢?誰該負責任呢?"

這種牢騷心態,我覺得,徹徹底底反映出一個上班族的思維模式。

"老闆,我每天朝九晚五,認真工作,不遲到早退,還認真加班,怎麼月底過了,你沒有馬上發薪水給我呢?"

"老闆,我當初選擇到貴公司上班,就是看上你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公司有賺錢這件事情。怎麼年底到了,你沒有馬上發年終獎金呢?"

當一個體制內的上班族,花了時間、勞力與腦力為公司奉獻以後,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敲老闆的門說:"馬上給我發薪水!"

但是,股市假如也是一家公司的話,那麼,誰是這家公司的老闆呢?我們辛辛苦苦的研究經濟動態、研究技術線型,並把錢投入股市以後,一個月或一段時間以後,誰能保證發薪水給我呢?

No!No One!沒有一個股票交易所會保證發給每一個進場的買家或賣家,保證最低額度的獲利薪資;也沒有一個被買賣的上市櫃公司老闆,能夠保證讓每位投資該公司的大小股東都能獲利。

股市本就不是一家公司的經營管理型態,我們可以將它形容為一間賭場、一間拍賣場、一間買家、賣家坐下來議價交易的市場,但它從來就不是一間In-house的公司。股市投資人從來就不應該用拿著公事包去上班,然後等著領薪水的上班族心態來看待證券交易這件事情。

有人說,股市是個賭場,裡面充滿投機與賭博氣氛。

有人說,股市是個殺戮戰場,到處人殺人,大戶坑殺散戶,作手獵殺菜籃族。

我自己則認為,股市是個畜牧場或菜田,要花點時間把山林裡的羊兒養肥,把菜園裡的地瓜葉給灌溉長大,才有可能有機會獲利(而且期間還要小心颱風、大野狼等等不可預期的天災、人禍)。

但是,不論我們要如何形容股市,證券交易所就從來不是一個保證每月能獲利,如同上班族的公司老闆會保證付出最低基本工資給員工的經營型態呀?!

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散戶投資人要抱怨政府救災不力?要抱怨股市跌跌不休呢?

說穿了,這只是反映出我們的血液裡、腦袋裡,還是流著不折不扣的上班族思想--我們沒有辦法承受市場價格波動,以及波動中的不確定獲利,以及不確定獲利裡的可能損失。

簡單講,就是我們沒有安全感!上班族對於非In-house的工作型態,充滿恐懼,擔心努力了卻依舊沒有酬勞。

事實上,股市投資正是如此呀,它比較像作生意,比較像到生意場合上談買賣,而不是坐在電腦桌前努力工作就會有薪水。

只有開過商店、做過生意、擺過路邊攤的人,比較容易理解,不是工作辛苦努力就有飯吃的道理。有時看天吃飯,是生意上難免的事情。所以,進入商場的第一天,就要有把逃難準備金準備好的心態。

但可惜,上班族的投資朋友,老愛把股市當成業餘兼差打工的公司,因此面對風雲變色的市場,才會大發牢騷說:"為什麼沒有馬上變好?""為什麼沒有馬上讓台股上萬點?""為什麼沒有馬上發出股市薪水給我?"

"股票啊!股票!請發出薪水給我吧!"每次看到上班族朋友在證券市場上損兵折將時,我都彷彿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在這樣吶喊著。這種表情跟關廠失業勞工,頭上綁著白布條吶喊:"老闆啊!老闆!請發出薪水給我吧!"有何兩樣呢?

如果一間工廠老闆蓄意捲款潛逃,留下廣大無助的勞工朋友靜坐示威,請求政府協助,這是有道理的。但是,現在是外資在證券交易所裡潛逃出境,我們能要求政府限制資金合法外流嗎?

任何一個人在股票市場上賣股票都是合法的,就像買股票,也是合法的。與其去抱怨股市重挫,讓投資人荷包失血,不如去想想,滿地外資留下來的便宜貨,該如何精挑細選,以待將來高價出售呢?

投資股票比較像是做生意,不是去上班。把證券交易所想成早上九點打卡、下午一點半下班的輕鬆工作型態,就可能完全搞錯了投資這件事情的基本遊戲規則了!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8/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Y31:莫怪空頭難賺錢!>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句古詩說的是人要珍惜青春,不要時間蹉跎過去了,才感嘆年少青春時不懂得珍惜生命中美好的時光。

這句詩如果改一改,改成:「多頭堪折直須折,莫怪空頭難賺錢!」就非常足以形容現代經濟、金融市場上多數散戶投資人的心態了。

股市空頭來了,才發現多頭時期沒賣掉股票、沒贖回基金,所以,多頭時期未折花,等到熊市來了,才感嘆空頭時期錢真難賺。

空頭時期不是錢難賺,而是多頭時期沒把股票、基金給贖回來。許多人在過去幾年或幾個月,曾經享受過股價價位飆升、基金淨值竄高的樂趣,因此,樂在其中,從沒想過市場會反轉這件事情。

等到熊市來了,股市的真正低點出現了,投資人卻囊空如洗,資產全套牢在股市裡,沒有現金可以再進場了。部份投資人甚至被市場下跌給嚇壞了,聞熊而色懼,再也不敢做投資了。

多數的散戶投資人為何總是犯了高點進場、低點才慨歎未能及時逢高出脫的盲點迷思呢?我想,從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小詩,足以說明一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玉衣是中國古人殉葬的最高規格,能夠穿著黃金編織的玉衣下葬,代表一生的富貴也能跟著入土,與亡者同在。但問題是,金縷衣即使再怎麼光彩奪目,又怎能讓死去的人有任何愉悅感呢?

只有年少輕狂,願意活出生命當下美好時光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到活著的樂趣。

活著,就像生命能夠與春夏秋冬共舞一樣,只有曾經忍耐過寒冬的人,才有可能看到春花燦爛;只有捨得在春花爛漫時,願意摘花入瓶的人,才不會空嘆春天已去,而兩手空空,只剩秋葉片片凋零。

投資人與其慨歎手上的股票像秋葉一樣,片片枯萎、凋零,不如認真想想,哪些股票或基金,有機會經霜耐凍,能夠歷經空頭的洗禮之後,等到下一輪多頭時期到來時,又能是一尾活龍,活潑亂竄呢?

投資人如果懂得珍惜生命,就應該明白,股票市場也跟大自然的生命節奏一樣,會有春夏秋冬的輪迴交替,如果光在那邊浩嘆春天沒賣股票,為什麼不把握機會,檢視手上的持股或基金,是否有歷經冬霜而不壞,來春能夠繼續綻放異彩的本質呢?

投資不應該是一件盲目追逐金縷玉衣的行為,我們不可能等到壽終正寢、蓋棺論定之後,才能清算財產,而應該當下就與手上的資產共活,當下與投資市場的景氣循環旋律共舞,才有可能在低點忍耐佈局,高點捨得逢高出脫。

過去沒賣掉股票的人,不必懊悔、傷心。常常歸零思考,願意在寒冬中檢討過去的失敗,並冷靜思考投資出路的人,才是一位真懂得栽花、惜花、賞花與愛花的投資高手。

空頭市場難賺錢嗎?投資朋友,請不要搞錯方向了,空頭市場是要讓人低點佈局用的,不是逢高收割賺錢用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莫怪空頭錢難賺,要懂得活在當下,在對的時間栽花,才有機會能在對的時間折下好花喔。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0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U8:股票何時可以買?—破解股市迷思12>

股票何時才可以買呢?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是認為,股市築底完成,準備由低而高,展開新一波多頭行情的時候,正是投資人應該趕緊卡位、進場買股票的好時機。

這種論點的來源,源自於技術分析學派的濫觴源頭。被視為西方技術分析的始祖道氏理論(Dow Theory),將大盤指數的變動用海洋的潮汐來形容,因此出現了大浪、中浪、小浪的思維。

一個大浪,就好像一波多頭大行情,在這波大浪中,還會有許許多多的高潮起伏,稱之為中浪或小浪。「投資人不要被中浪或小浪給嚇跑了,而要冷靜觀察大浪的走向!」這是道先生(Charles H Dow)在將近一百二十年前就呼籲投資人要重視的重點。

道先生不別人,而是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s Average)的編製人,也是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創辦人。道氏理論說穿了,只是一個報業創辦人在自己發行的報紙上,多多倡導投資人多多運用該報所編製的道瓊工業指數,來作為投資人自立自強的參考指標而已。

股票何時可以買?根據技術分析的論點,就是前波大浪結束,股市進入空頭修正,而修正完畢後,下一波大浪即將興起時,就是絕佳的買點。

從技術分析的思維來講,標準答案就是這樣。

但偏偏,這是一個迷思!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根本沒有一個技術分析的大師,能夠研發出一種指標能提前預知股市多頭、空頭的走向。也就是說,假如多頭、空頭是一種波浪的潮起潮落的話,根本沒人可以預測得準浪頭何時將起,那又怎麼可能會有人能找到最佳的股市買點呢?

既然不可能有人能預測波浪的高低起伏,那又怎麼可能有人有辦法藉此找到最佳買點呢?

一個不可能有人辦到的事情,就代表持這種觀點是有疑問的。股市的最佳買點絕對不應該是「股市築底完成,準備由低而高,展開新一波多頭行情的時候」,因為這種情形純粹是「理論」,而不是市場實證行為上能夠捕捉到的。

道氏理論並無意要預測大浪發生的時點,反而只是善意的提醒投資人,當市場成交量由冷清轉趨熱絡時,便代表大浪即將發生了。所以,冷靜觀察成交量的變化,而非預測指數變化,是研判進場點的好辦法。(冷靜觀察?好吧,那我們放過道先生一馬好了。)

偏偏,技術分析的後繼者卻開始執迷於去預測波浪的起漲點與滿足點,因此出現了波浪理論等學派,開始教導投資大眾如何正確預知多頭起漲點,以及每一個大浪、中浪、小浪的演變型態,進而構成今日證券圈內的技術分析師的重要工作。(有的分析師不以技術分析為唯一依歸的,還會去分析證券基本面,所以這裡指的是偏好運用技術指標的分析師)

如何正確預知股市起漲點與最大滿足點?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根據預測來尋找股市的最佳買點與賣點。

天哪!如果您相信這套「偽科學」的話,保證要在投資市場上損失慘重了。因為幾乎所有的技術分析理論的研發者,都在證券市場上賠到慘兮兮了,那麼,根據歷史經驗法則,在錯誤理論或觀點上的投資行為,以及引述錯誤理論而預測股價的分析行為,又怎可能帶來正報酬呢?

股票何時可以買?

比較好的做法還是回歸基本面,從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可投資的價值來盤算,會是比較合理的作法。所謂可投資的「價值」,倒不一定是指價值投資派的作法,非要精算出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可。

投資就像作生意一樣,覺得「有利可圖」時,往往就是可以進場的時點。

股票何時才可以買?這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對「有利可圖」的感受、認知完全不一樣。投資100元,能賺回5元,有人覺得很划算,有人覺得不值一哂。投資100元,能賺回50元,有人覺得有利可圖,有人卻擔心過程中的風險。

因為每個人對「利」字的內在價值感受不同,因此,與其在公司的「內在價值」上斤斤計算,投資人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與對投資獲利的滿足區間,然後再來檢視目前的市價狀況與個股情形,便能據此找到合乎自己「股票何時才可以買?」的標準答案了。

至於等到股市漲得火熱、公司股價已超過其價值甚遠,然後點頭同意,認為「股票可以買了」的投資人,那我們就要祝福這些人能讓多頭行情續揚,讓市場行情延續下去,如此才有機會讓他們賺到股市高點上的蠅頭小利了。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08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6# Mr.Business 的帖子

这个,真的经典。完全告诉了那些做工的人用什么心态买股。
其实如果鱼大肯多分享他买股的心态,应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08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此篇文章版权归作者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志鈞所有。有兴趣的网友请到王志鈞先生的部落格阅读他的最新发表(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wang)

<台股能重回8000點嗎?---技術分析漫談1>

有位朋友很好心,寄來一封信給我,告訴我:八月份台股將上漲至7500點以上!

他的主要理由是:直覺。

他洋洋灑灑寫了一串理由給我,然後很誠實的說,其實研判指數漲跌都是根據直覺,一長串理由則是事後自己編出來的。

哇,這真是個很誠實的人。他對股價的漲跌的研判是根據直覺來做的,而支持這個研判值或預估值的理由,則都是編撰出來的!

這位朋友如果改行去當技術分析師或電視上的投顧老師的話,肯定能帶不少股友上天堂。可惜,他太誠實了,把技術分析不能說的秘密,都給一語道破了。

我因為這封信,所以想再來寫寫有關技術分析的欄目,並將只在<無名小站><Yahoo!奇摩>上的Blog登出。

技術分析其實有很大一部份是根據直覺。如果說,一個真正厲害的技術分析運用者,最後不是仰賴直覺來做研判的話,那麼,這個人根本就很難成為技術分析門派下的超一流高手。

我因為第一本著作是談論有關技術分析之理論發明者的書籍,因此一直以來對技術分析的運用便有著高度的關切,並也對市場上許多人寄予技術分析錯誤或高估的期待,感覺到不可思議。

許多人把技術分析奉之為一套科學化的工具,並奉之如神明。其實,這根本就搞錯方向了。

技術分析的運用者必須有一顆很清明的心,才有可能綜合各項技術指標後,做出投資虧損率較低、獲利率較高的研判。

簡單來說,技術分析就是一套協助股市投機者在市場上進行投機行為的有效工具。而投機本身就包含著人性當中很多爾虞我詐的機變與猜測,因此,這就使得技術分析的使用者本身,必須是一個權變者,要懂得因時、因地、因人去改變研判方向與操作策略,如此,才有可能在瞬息多變的市場中,巧妙的抓對趨勢,撈到獲利機會。

一個心思澄明、頭腦靈活的權變者,有許多時候,是運用直覺來做當下市場趨勢的研判的。

如果,讀者要我說出目前我的直覺的話,那麼,我會覺得,從技術線型的幾項指標來看,台股近期內站上8000點的機率是存在的,且滿大的。

這是不是因為台股週五(8/8)大漲,才來事後放狗屁呢?

我無意對這類反對意見表示意見,只想接續之前第22篇<解盤小菜>中的<論台股9200點以後誰主浮沉>(5/17)乙文,再來說明,過去這三個月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台股後繼無力,無力漲升還向下沉淪呢?

當時為文時,台股剛站上9300點,市場充滿一派樂觀氣氛,而我因為不喜歡教人搞投機,因此就從5/17擱筆,不再發表有關技術分析與解盤類的文章了。而偏偏,沒幾天後,台股就....崩盤啦!

這是怎麼回事呢?

很簡單,我的看法是,這是台股超級大多頭的中場休息!(這是我一向以來,對台股2008年的觀察,而且這個論調,過去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十二個月都並未修正過)

在一個超級多頭的行進過程中,有沒有可能有中場休息時間呢?當然有可能啊。假設這個觀察、直覺或假設,日後驗證是成立的話,那麼,過去三個月被市場下跌所洗出來的人,而且是斷頭或慘賠出場的人,豈不是死得很冤呢?

是很冤啊,因為技術分析就是一套投機理論,既然要把證券市場當投機市場,投機者自己本身就要有當冤大頭的準備呀!(不然就要轉當投資者,像我一樣,不要那麼關切市場短線動態嘛)

至於想當投機者,又敢跟這個空頭市場ㄠ下去的人,就要準備好銀彈與糧草,來個不見多頭不回頭的準備,跟市場來一場長期抗戰。投機者得有這個勇氣與準備,才能來搞投機吧?(更何況,說是長期,其實也沒多久,不過才三個月不到而已呀)

但反過來說,有沒有可能有人的直覺是:台股將下探6000點以下呢?

持這種論調的人,肯定會抨擊版主:你這個死多頭,你是要教人搶反彈,害別人去死,然後自己出貨嗎?

台股下探6000點,對不對呢?我想,每個人對市場的研判都不一樣,沒有誰對、誰錯,反正誰賺到錢了,誰就是贏家,跟看多對?還是看空對?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看到這裡,您可能又要有點一頭霧水了,既然技術分析都是靠直覺,看多也對、看空也對,每個人都很主觀,那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是啊,技術分析是有點主觀。但市場的運作過程,還是有點客觀性的。誰能在事前主觀的猜測到事後客觀的發展,這就是技術分析運用的勝利者!至於事前看對行情,卻在過程上沖下洗中,被淘汰出場的,就不能事後諸葛的說:我早說台股會上萬點的嘛!

技術分析的運用關鍵(也是不能說的秘密),就是一個投機者的直覺:誰能勝出,我就押哪邊!

空方勝,押空方!

多方贏,押多方!(很現實吧?)

但是要能領先別人,更早觀察出多空轉折的趨勢,那就得有過人的眼力、分析研判力與直覺力,才有可能押對邊。

技術分析理論是協助一個投機者,提早看出趨勢的指標工具,卻絕不是一套預測未來的科學。

善用技術指標的人,可以從指標中得到很多工具性的協助,提早嗅出多、空氣息。至於不善用指標者,則極容易遭市場反打而遭殃。

好,漫談了一堆技術分析理論後,請問版主,支持台股站上8000點的理由是什麼呢?

從技術指標上,我也找到了幾個徵兆來解釋:

第一、台股指數日K線已經躺平一陣子,並開始向上微笑了。(技術用語為:翻多)

第二、台股指數週K線也已經躺平一陣子,要開始向上微笑了(技術用語為:翻多)。

第三、台股指數月K線圖還在向下滑落,未出現止跌訊號。

據此研判,指標二多、一空,呈現2:1的拉鋸戰,所以,短多將回攻7500點,企圖扭轉月K線的空頭趨勢後,緊接著,再於7500-8000點,進行真正劇烈的多空中原大會戰。

如果台股本月,也就是八月的月K線,能夠站回8000點左右,整個長多趨勢就將再度重現,屆時,曾經喊多台股上萬點的大師、分析師也會紛紛回頭,再次來個多頭戰鼓齊擂,加油添醋了!

如果台股本月只能站回到7500點,並力守該關卡的話,那麼,多空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如果台股八月月K線依舊烏鴉黑,收黑走低,那麼,台股萬點行情就莎喲娜拉~~再見,請煮酒待來年囉!

以上,是隨意的哈拉、漫談,僅供參考。下一回再來談談台股可能展開U型反轉的型態吧!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2008/08/08

http://tw.myblog.yahoo.com/solon ... &l=a&fid=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6-2024 05:12 AM , Processed in 0.08021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